梦入红楼 第698章

作者:桃李不谙春风

贾母看贾宝玉委屈,却也没驳王夫人的话,反而劝道:“今天你就别去了,待会一路走着,生了汗,腌臜了伤处,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好了。”

两座大山都发话了,贾宝玉再不甘心,也只得乖乖点头,垂头丧气的回屋去了。

……

为了不打扰贾宝玉静养,众人未在怡红院逗留,直接一路往沁芳桥这边逛来,在桥中心的亭子里略微歇了一歇,就又往潇湘馆走。

刚到潇湘馆,只见两边翠竹夹道,土地上苍苔满布,中间一条用石子漫的羊肠小路,只够得着两人并走。

刘姥姥仗着自己经常与泥土路打交道,便故意让出路来与众人走,自己走土路。

丫鬟在后面说:“姥姥,注意苔滑,还是上来走。”

刘姥姥豪气的摆摆手,说:“不相干,我们走惯了土路的,倒是你们那绣花鞋,别弄脏了!”

也许就是这说话分了神,刘姥姥一个没注意,咕咚一声摔倒,坐在了苍苔路面上,引得丫鬟们哈哈大笑。

贾母等也回头来瞧,见到这副场面,也是畅然笑了起来。连王夫人面上也消去了最后一丝阴霾。

刘姥姥见众人笑她也不发窘,还自嘲道:“才说嘴就打嘴。”

“哈哈哈哈哈……”又引来一阵娇笑声。

贾母说:“小蹄子们,只顾站着笑,还不把人掺起来!”一面问刘姥姥摔着了没有,一面又叫丫鬟们给捶捶。

立马就有三四个丫鬟围上去,替她拍打。刘姥姥哪里受过这种待遇,一叠声的叫道:“使不得使不得!”然后身子扭股似的走到正路上来。

“呵呵”贾母又笑了两声,忽然问:“清哥儿怎么不见?”

她明明记得贾清方才一直和她们一起的呀。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也不见咱们到了哪里,早在咱们还没进门之前,他就跑里面去了。”

贾母愕然,与薛姨妈对视了一眼,同样看到了薛姨妈的无奈。

一时走到门前,紫娟早已打起帘子让众人进屋。然后果然看见贾清二大爷似的躺在里面的太师椅上,双腿放在凳子上,小口嘬着一盖碗茶。

见到她们进门,才站起来,笑说:“我怕林妹妹她们这里的茶水不够,特地来打前站,嘱咐她们多备些茶水。”

本来他这话没什么毛病,可是有了先前王熙凤的那一句话的铺垫,欲盖弥彰的感觉就太明显了。

贾母等都是一副好笑又笑不出来的憋闷模样。

贾清心里有点纳罕,却也不管那么多,一把抓起黛玉倒茶的手,夺过茶壶,道:“我帮你倒就好了,你边上坐着去。”

然后很快捧了一杯茶到贾母跟前。

第六一一章 游玩

贾母瞪了贾清一眼,到底还是晃悠悠的接过了茶。

哪有这么娇惯的,长辈们来了,连一杯茶都不让倒,当真是宠的不像话。贾母知道黛玉是懂事的,都怪贾清多事。

另一边,黛玉又倒了茶与王夫人等。王夫人说:“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费心。”

黛玉便罢了。

正好园中各处姐妹们也听说贾母并没有取消游园,都又收拾了一番过来相陪。就连宝钗也协同湘云一起,在潇湘馆外与三春碰头,一起进来。

人一多,也就热闹了,大家一起喝茶说话,倒也忘却了早上的不快。

一时王夫人问道:“我记得姑娘这屋里原来糊的是绿纱,什么时候换的这个?”

她这一说,薛姨妈也看了看,道:“原以为她这满庭满院的翠竹,只有糊绿纱才应景儿,没想到糊这个也挺好看的。”

黛玉因说:“年后才刚换的……”

王熙凤笑道:“这个我知道,还不是我们家这位爷,说那绿纱新绿的时候表在窗户上好看,旧了就不好看了。正巧宫里不是送了一些上好的蝉翼纱来吗,他说那个轻盈,糊在窗子上好看。可惜他们那府里的不够用,还打发人从我们这边要了一半去呢。”

贾母正和刘姥姥说话,闻言抬起头瞧了瞧,哈哈笑了起来,道:“亏你成日家说嘴,连个纱也认不得,竟闹笑话呢。”

王熙凤一愣,略显尴尬。薛姨妈笑道:“她怎么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既知道,何不教导教导她,也让我们听听。”

贾母听了这话高兴,笑道:“说起来这个纱年纪比她们还大呢,也难怪她们认不得,看着像蝉翼纱,也就胡乱叫了。其实,它真正的名儿叫做‘软烟罗’。”

王熙凤知错就改,乱忙捧道:“这个名字好听,难怪我远远看见这潇湘馆的窗子,就像上面飘着烟雾一般。可见是我孤陋寡闻,惹老祖宗您这个行家笑话了。”

“呵呵呵,这纱啊,其实还分四种颜色。一种是雨过天晴,一种是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银红色。像她这窗户上糊的,就是银红色的,这种纱,还有个名儿叫做霞影纱……”

贾母尽情的享受众人的崇拜。

这边,黛玉嘴里轻轻念了几声,然后哼哼道:“原来这个叫做霞影纱,亏你上回还一口一个’银红纱‘的叫。”

她旁边,贾清犟嘴道:“至少我颜色没认错……再说,叫什么有什么关系,以后我逢人就给他介绍这个叫做银红纱,反正他们也认不得,过不了两年,大家就只认得这个叫做银红纱了。”

黛玉立马道:“不行,还是霞影纱好听。飘忽如影,灿若朝霞,如此好听的名字,你可不许胡乱篡改!”

贾清偏头没答应。

刘姥姥听着贾母介绍这样那样的,她全听不明白。走到窗户边上,伸手摸了摸,叹道:“这么好的料子,我们想拿来做衣服还不能,拿来糊窗子,岂不可惜?”

众人笑了笑,倒也没说什么。贾母可能是起了念旧的心思,道:“库房里还有没有?拿出两张来给刘亲家带回家去,若还有剩的,我那里正缺一顶帐子。”

王熙凤连忙说:“那纱轻的很,做衣服很一般,因此也没怎么动,都在库房里呢,明儿我就叫人给老太太做一顶帐子,再捡两匹好的让姥姥带回去。”

贾母说:“既然还有,那就再添了里子,做几件背心给丫头们穿了。别压在库里,倒霉坏了。”

王熙凤答应了。

说完了纱的事,贾母觉得这屋子小了,人又多闷得慌,就领着众人出来。

可巧板儿因为半日没见他姥姥,丫鬟们哄不住,也只好带到园子里来。刘姥姥见了便骂:“下作黄子,不好生听话,又到处乱跑作甚!”一面对贾母等致以歉意的眼神。

贾母等并不在意,笑着说正好也带他游逛游逛。

与潇湘馆毗邻的是探春的秋爽斋,贾母便领着众人进去。

探春素喜阔朗,所以秋爽斋三间正屋并未隔开。当中放着一张梨花雕大理石大案,足有两丈长,六七尺宽,横亘在屋内。案头上整齐的摆着各色名人法帖以及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筒内插的树林一般密集。另一边是青花雕刻的两个花盆,一盆君子兰,一盆白海棠。

西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米襄阳的《烟雨图》,左右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案当中设着宝鼎,内焚雅香。左边一个大观窑的盘子,盛着十来个黄灿灿的佛手。右边是一个白玉磬,侧挂一小锤子。

东墙面,也有一张大书架,上头摆满了书。探春是个爱书之人,这一点自然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