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红楼 第453章

作者:桃李不谙春风

不如,还是等哪天清兄弟有空闲的时候,我们把各类用具都备齐了,再请他大展身手给我们解馋吧。”

宝钗的话一说完,探春就笑道:“宝姐姐说的在理,还是等哪天大家聚齐了,再把这事办了,顺便乐它一天,这样才好呢。”

贾宝玉从善如流,也觉得在理,遂也点点头。

小戏还在继续,众人菜也吃了,汤也喝了,酒自然是不能少的。既然是薛宝钗的生日,又免不了姐妹众人都要敬她一杯,她都细细的饮了……

整个薛家后院里,花红柳绿,就只有贾清和贾宝玉是男子。这种场面是贾宝玉最喜欢的了,借着场面正酣,四处敬酒撒欢……

贾清因为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不好太过放浪,索性任由贾宝玉成为此间的主角,自己只默默的坐着吃酒赏丫鬟……

忽然,贾清瞥见一个婆子急急慌慌的闯进来,破坏了他的视觉画面。

“太…太太,外面清…二爷的的小厮过来传话,让清…二爷快回去……”

婆子径直走到薛姨妈身边,神情急促的道。

薛姨妈见了不免生疑,道:“可说了是什么事?”

婆子道:“说是宫里的太监来了,这会子已经在宁国府了......”

这下子,不说旁边,贾母第一个变了脸色。

薛姨妈自然也听说了贾清被免官一事,心里也不禁突突起来,勉强问道:“说了具体是什么事没有?”

“没有......”

贾母心神明显乱了,挣着要起座,旁边一直服侍的鸳鸯和王夫人连忙将他扶住,贾母这才借力站了起来。却第一时间看向了贾清。

此时的贾清也邹起了眉头。不过他没过多的去想,看见姐妹们眼中清晰可见的担忧目光,贾清心中一暖。

“清哥儿,你还不快回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得使人来回我!”

贾母这一起身,所有人都不敢再坐着,纷纷站起来。贾清也站了起来,看着贾母眼中的担忧害怕,贾清想了想,道:“好,孙儿这就回去......老祖宗不用担心,孙儿向你保证,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见这样的话没什么说服力,贾清又道:“老祖宗莫不是忘了,孙儿的老师可是方阁老,若是真有什么不好的事,他没理由完全不知道。再说,我们家不说故旧遍布朝野,但也有那么多人在朝中身居高位,就像北静王爷,若是真有什么事,没可能一点风声都不露的。

退一万步讲,咱们家不是还有大姐姐吗?......”

听了这最后一句话,贾母才算是稍稍安心,道:“我知道了,你快去吧。”

“是。”

然后贾清也不再啰嗦,只对着场中众人点头示意,就快步往外面走出去。

此时薛姨妈已经叫人把戏给停了,和王熙凤、王夫人等一起围在贾母身边。

王夫人劝解道:“老太太不必担心过甚,清哥儿说的不错,我们家还有元春呢,不会出什么大事的。”

贾母只听不语。不说她生性最怕这些事,关键是,贾清昨日才被免官,今日就有天使降临,怎么看都是最容易出事的异兆......

贾母仔细想了半晌,见众人都跟着站着,终于开口道:“都坐吧,姨太太快坐下。”

见众人兀自不坐,她只得自己先坐下,众人这才敢跟着坐下。

王熙凤最会察言观色,知道贾母关心外面的事,于是叫过来平儿,吩咐道:“你回去,叫几个老成的婆子过那边府里去候着。再找到琏二爷,让他再多派几个管家也过那边去,有什么事尽快来回。”

平儿屈膝一福,然后领着两个小丫鬟去了。

如此,贾母倒是又安心了不少。

虽然如此,场面到底再也不复先前的融洽,大家就只这么静静的坐着,一言不发。

......

第四零六章 一等神威将军

贾清匆匆回了宁国府,到了宁安堂,见居然是戴权亲自前来颁旨,也知道必然是大事。

不过,看着戴权看见他时是一脸的笑容,贾清就知道自己所猜不假,没道理自己刚给皇帝办了差事之后,皇帝不说施恩,反而要弄自己,这是说不通的。

“原来是戴总管大驾光临,当真令寒舍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

这种场面话贾清还是会说的。不说戴权是宫里数一数二的权势内监,就凭他与贾府良好的关系,自己也必须笑面以对。

戴权亦是笑道:“贾将军客气了,闲话待会再说,贾将军先接旨吧......”

赖升等早已经将香案备好,因此贾清正面跪下接旨。戴权打开圣旨,念道:

“......

兹有其曾孙贾清,上承天恩祖德,下修忠君报国之心,聪明机变,年少有为。奉旨江南一行,体察圣心,行事谨慎,历练老成,不费一兵一卒,剿灭祸乱江南数十年之白莲匪患,收缴白莲教数百万产业,悉数上报国库......

凡此之事,皆无差错,朕心甚慰。

朝廷得此少年英才,朕又岂吝名爵相赐?

特封其:世袭宁国公一等神威将军。

钦赐!”

贾清细细的听了。这是一道很正规的圣旨。前面是对大楚帝国的歌功颂德,又提及贾家先祖宁荣二公之功勋,然后转接到贾清的身上......

“贾将军,还不接旨?”戴权念完之后,见贾清依旧保持跪伏的姿态,提醒道。

“微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清双手接过圣旨,站起来。

“恭喜贾将军......”

戴权脸上的笑容很浓郁。

本来开国世袭爵位就尊贵,幸好开国皇帝有远见,定下代代降袭的规矩。这样一来,若是其后辈没有人才,朝廷也不用白白的供着过多身居高位却百无一用的废物。

这也正合了常言所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道理。

不过,毕竟是功勋之后,朝廷不可能因此就定死了其不能有一番事业。朝廷也必须要体现恩义出来,以收拢人心。

所以,这些功勋之后但有出众者,往往更容易出头。皇帝也要借此来表现自己对于有功之臣及其后辈的恩遇。

但是,这种恩遇,多是格外开恩赐官,比如贾政(其实贾政还是比较出众的,呵呵),或是加以重任,比如北静王......但若是想要进爵,很难!

皇帝也会有意压制进爵之事,毕竟,一旦大肆开恩进爵,就是在践踏降袭制度!不会有皇帝会这么蠢。

只是不管怎么说,功勋之后,要获得同样的爵位,绝对比普通人建功立业要容易百倍!

总而言之,进爵对于勋贵之家来说绝对是最最大喜之事,这可是代表着要重返祖宗威名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