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榜八十天
第1765章 找到了!
那些士兵眼神锐利如刀,太阳穴高高鼓起,显然个个都是内家高手。
据说,府内更是机关重重,连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进去。
然而,朱棣却像是在逛自家的后院。
在干净利落地扭断了几名落单守卫的脖子后,他们潜入了城主府最核心的区域,书房。
书房内,陈设极尽奢华。
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大明全舆图,上面用血红色的朱砂,密密麻麻地标注出了数条进攻大明的路线,以及沿途各个重要关隘、城池的兵力部署、将领姓名,其详尽程度,看得人心惊肉跳.
“找到了!”
一名负责搜查的死士,压低声音,在书架后的一个暗格里,发现了一个沉重的玄铁箱。
撬开沉重的锁扣,箱子打开,里面是数十卷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羊皮卷。
展开其中一卷,正是西夏详细到令人发指的东侵作战计划。
从粮草转运,到兵力调动,甚至连如何策反大明边将的细节,都一一在列。
其计划之周密,用心之歹毒,让在场的这些大明死士,看得目眦欲裂,恨不得立刻杀出去,将这满城的西夏杂碎屠戮殆尽。
然而,就在朱棣准备下令将这些计划付之一炬,并带走其中最关键的几份作为罪证时,他的目光,被铁箱最底层的一个东西吸引了。
那是一个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的紫檀木盒。
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挥手让其他人继续收拾羊皮卷,自己则拿起了那个木盒。
木盒入手温润,却仿佛有千钧之重。
他缓缓打开,里面,没有金银珠宝,没有武功秘籍,只有一封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信。
信封之上,空无一字。
但那信纸,朱棣只看一眼,瞳孔便猛地一缩。
澄心堂纸!大明宫廷御用,专供皇室宗亲的顶级贡品!
他颤抖着手,抽出了信纸。
当他的目光落在信上那熟悉的字迹上时,他感觉自己仿佛被一道九天玄雷劈中,浑身的血液,在刹那之间,彻底凝固。
那是一种他熟悉到骨子里的字体。
雍容华贵,笔走龍蛇,却又在每一个转折与顿挫之间,刻意模仿着当今文坛最流行的馆阁体,试图隐藏起那股与生俱来的霸气。
这种字体,天下间,除了他自己,还能有谁写得出来?
信的内容,更是如同一把淬毒的钢刀,一刀一刀,凌迟着他的神经。
信中,写信之人,赫然是以大明宁王的口吻,向西夏国主致意。
信中痛陈当今朝廷被妖道玄机所把持,皇帝年幼,大权旁落,天下士人,无不切齿。
他更是露骨地暗示,若西夏王师能够与他里应外合,共击妖道与京师,事成之后,他愿与西夏划河而治,共享这大明的大好河山!
信的末尾,没有署名,却盖着一枚清晰无比的朱红大印,宁王之宝!
宁王,朱权.
第1766章 闭嘴!
太祖高皇帝第十七子,朱棣的同母胞弟!那个素来以贤能闻名,整日沉迷于琴棋书画,与世无争,在所有藩王中名声最好的十七弟!
就是这个在他印象中,人畜无害、与世无争的好弟弟,竟但是,在和西夏国主暗通款曲,意图谋逆,出卖国家?
轰!
朱棣的脑子里,像是炸开了一个混沌。
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谬感与被背叛的滔天怒火,瞬间席卷了他全身的每一个角落。
他朱棣,在玉门关外,为了这朱家的江山,冒着杀头的风险,带着死士浴血奋战,九死一生。
而他的好弟弟,他的亲弟弟,却在安逸的封地里,喝着美酒,抱着美人,写着信,准备勾结外敌,从背后捅他、捅整个大明一刀!.
这封信,是真是假?
若不是真的,为何会用上只有他才会写的字体,出现在西夏戒备最森严的机密要地?
可若是真的,那朱权,为何要这么做?
他背后,还有谁?
是那些在朝堂上天天哭喊着祖宗之法的老东西?
还是自己那几个同样看似忠厚,实则心思深沉的兄弟?
一瞬间,整个大明王朝那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所有潜藏的暗流、阴谋、背叛与野心,都仿佛被这封信,血淋淋地照了出来。
他发现了一个比西夏东侵,更为致命,也更为恐怖的秘密。
一个足以将他和整个朱家王朝,都彻底颠覆的秘密!
他手中那张薄薄的澄心堂纸,此刻却重如泰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再次审视信上的内容。
妖道乱政,主上蒙尘。
北境将士,苦秦久矣。
若大夏王师西来,权必当效仿昔日安史,引精骑南下,以清君侧。
届时,河西之地,尽归大夏,大明江山,你我兄弟,可共分之……
言辞之露骨,用心之险恶,简直令人发指!
“王爷,此信……”
一名心腹死士,看着朱棣那可怕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凑了上来。
“闭嘴!”
朱棣低吼一声,如同被激怒的猛虎。
他闪电般将信纸收回怀中,紧紧贴着胸口,那滚烫的温度,仿佛要将他的皮肉都烙穿。
这东西,绝不能让第二个人看到!
它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可以洗刷自己的嫌疑,甚至成为攻击政敌的利器。
用得不好,那这笔迹,这内容,足以将他自己,彻底钉死在谋逆的耻辱柱上,万劫不复!
“烧!把这里所有的作战计划,全都给老子烧了!带上那幅地图,我们立刻撤!”
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欣赏自己的战果。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个能引爆整个帝国的烫手山芋,活着离开这个鬼地方!
冲天的火光,在黑水城的城主府内轰然燃起!
熊熊烈焰,将那些凝聚着西夏君臣无数心血的阴谋,尽数吞噬。
整个黑水城,瞬间从醉生梦死中被惊醒!.
第1767章 一言不发!
凄厉的警钟声响彻地底,无数赤裸着上身、睡眼惺忪的西夏士兵,从各个角落里疯狂涌出,将城主府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朱棣和他那支鬼魅般的奇袭小队,早已趁着这滔天的混乱,遁入了那条复杂的地下通道,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数日后,玉门关。
当朱棣带着一身洗不尽的疲惫与风沙,再次出现在未棣面前时,他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
他一言不发,只是将那封从黑水城带回的密信,连同那幅染血的西夏军事地图,重重地拍在了未棣的桌案上。
“用你最快的渠道,八百里加急,亲手交到玄机真人的手上。”
“告诉他,西夏这头狼,比我们想象的,要饿得多。而咱们大明的羊圈里,也远比他看到的,要脏得多。”
说完,他猛地转身,带着他那百余名亲兵,没有在玉门关多做片刻的停留,如同一阵狂风,径直返回了自己位于北方的封地.
他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一切。
他更需要时间,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重新审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重新,布局。
那封仿佛携带着不祥诅咒的密信,再次飞越万里,落在了应天府,真人府的书案之上。
这一次,当朱玄机展开那封信纸时,即便是他那张万年不变、古井无波的脸上,也罕见地出现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蒋瓛侍立一旁,大气都不敢喘。
信上的内容,他在送来之前,已经用最快的速度看过了。
那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敲击着他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对这个帝国忠诚度的认知底线。
“真人,这,这难道……”
朱玄机没有回答,他将信纸凑到烛火前,手指轻轻拂过纸面,仔细地观察着上面的每一个细节,纸张的纹理,墨迹的深浅,以及那枚金泥印章的钤印痕迹。
许久,他才将信纸放下。
“这封信,有九成,是真的。”
“什么?”
蒋瓛大惊:“那,那就是说,宁王朱权,他真的……”
“字体,是燕王朱棣的字体,笔锋藏而不露,霸气内敛,这一点,天下间无人能仿得如此惟妙惟肖。”
“印章,也是真的宁王之宝。”
“无论是尺寸、篆法,还是金泥的成色与年代感,都与宗人府备案的拓印,分毫不差。”
朱玄机娓娓道来,蒋瓛的心却一点点沉入谷底。
然而,朱玄机却话锋一转,摇了摇头:“不。正因为它,太真了。所以,它才是假的。”
“此话何解?”
蒋瓛彻底糊涂了。
“其一,宁王朱权,其人虽有才华,却耽于琴棋书画,素有贤名。
让他领兵作乱的胆子,他没有。”
“此乃性情不符。”
“其二,真正的阴谋家,在进行这种足以灭九族的交易时,绝不会留下如此清晰直接的罪证。”.
第1768章 陷阱!
“这封信写得太过露骨,太过直接,生怕别人看不懂。”
“这不像是密谋,倒更像是一个布置好的、专门等着人来发现的陷阱。”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朱玄机的指尖,轻轻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仿佛敲在蒋瓛的心坎上:“你再仔细看这用墨。”
“写信之人,为了模仿燕王那刚劲雄浑的笔锋,下笔之时,力道极重,以致墨透纸背。”
“但你看这几个转折之处……”
他指着信上几个之、也之类的虚词:“真正的燕王,在书写这些字时,手腕会有一个极其细微的提顿,形成一个内敛而圆润的钩角,这是他多年戎马,手腕力量控制入微的体现。”
“而这封信上的字,却是一味地求其形似,转折之处,显得生硬而刻意,失了那份举重若轻的神韵。”
“这说明,写信之人,对燕王的书法,虽有深入骨髓的研究,却终究,只是模仿。”.
“至于那枚宁王之印,更是画蛇添足,欲盖弥彰。”
“将燕王的笔迹,与宁王的印章,强行嫁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