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第872章

作者:天榜八十天

  “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非要负隅顽抗,那等待你们的只会是更加彻底的毁灭!”

  “届时莫说割地赔款,恐怕连你们这天狼城都要改姓朱了!”

  这番话如一盆冰水,狠狠浇在那些头脑发热的虎啸代表们头上,让他们瞬间清醒。

  是啊,他们还有什么资格跟大明叫板?

  兵败如山倒,国力衰弱不堪,内部纷争不休,强敌兵临城下。

  除了屈辱接受,他们似乎已无其他选择。

  谈判桌上的气氛,压抑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虎啸一方代表们个个垂头丧气,面如死灰。

  仿佛斗败的公鸡,再也提不起丝毫反抗勇气。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刚毅的声音缓缓响起。

  “诸位大明使者,这份条约太过苛刻,有伤两国邦交,亦非长久之道。”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慕容战天在几名亲卫搀扶下,走进谈判大厅。

  他身上伤势虽经调养好了大半,但那场惨烈战争,以及随后一系列变故,依旧在他身上留下难以磨灭印记。

  慕容战天整个人看起来比之前苍老至少十岁,眼中也写满挥之不去的疲惫。

  即便如此,当慕容战天走进大厅那刻,身上那股百战余生的威严气势,依旧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心头一凛。

  “慕容元帅!”虎啸一方代表们见慕容战天亲自前来,仿佛找到主心骨,纷纷起身行礼。

  大明首席代表也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这位曾经的宿敌,心中暗自警惕。

  这位慕容战天,可不是那些只知虚张声势的虎啸贵族可比。

  此人虽兵败,但其在虎啸军民心中威望,依旧不可小觑。

  “慕容元帅,别来无恙啊。”大明首席代表皮笑肉不笑说道。

  “不知元帅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慕容战天没有理会他的揶揄,只是径直走到谈判桌前。

  他扫过那份写满屈辱条款的条约草案,缓缓开口:“割地可以,但白狼山以南乃我虎啸祖宗之地,寸土不能让!”.

第1728章 殿下威武!

  “我们可以将两国边境争议最大的黑水河下游地区,划归大明。此地水草亦算丰美,足以彰显大明的仁德。”

  “赔款也可以,但数额必须酌情削减。虎啸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百姓亦不堪重负。”

  “若逼之过甚只会激起民变,于两国和平并无益处。我们可以承诺,在未来十年内,分期向大明支付一笔合理的战争赔偿。”

  “至于限制军备,虎啸可以承诺不再主动扩充军备威胁大明边境。但我虎啸乃草原帝国周边豺狼环伺,若无一定自保之力岂非任人宰割?”

  “因此保留一定数量常备边防军,以及拆除部分进攻性要塞,而非全部,方为合理之举。”

  慕容战天这番话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他虽承认虎啸战败,但也寸步不让,为虎啸争取最后利益和尊严。

  大明首席代表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慕容战天提出的这些修改意见,虽依旧无法改变虎啸战败的屈辱地位,但与最初那份苛刻无比的条约相比,确实已算温和许多.

  若是能在此基础上达成协议,既能让大明获得足够实际利益,又能避免将虎啸逼上绝路,导致其内部局势彻底失控。

  或许这才是最符合玄机真人意图的战略。

  然而他身为大明使者,代表的是大明威严,岂能轻易松口。

  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寸土必争,寸利必夺。

  慕容战天虽处境艰难,但他依旧凭借丰富经验和过人智慧,在谈判桌上与那些咄咄逼人的大明使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

  他每争取到一丝利益,就能为虎啸帝国未来复兴,多保留一分元气。

  当两国谈判使者还在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之际,千里之外的大明北境,却在悄然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权力游戏。

  这场游戏主角,正是那位在对虎啸反击战中功勋卓著,威名远扬的燕王朱棣。

  自大明王朝吹响反攻号角,这位素以勇武好战闻名于世的皇叔,便如同猛虎出笼,彻底放飞自我。

  他亲率麾下那支由燕山精锐组成的铁骑,在右翼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打得那些早已溃不成军的虎啸残余势力哭爹喊娘,望风而逃。

  “燕王殿下威武!”

  “跟着燕王殿下打到天狼城去活捉虎啸酋首!”

  战场之上,每当朱棣那杆绣着燕字王旗出现,便会引来麾下将士震天动地欢呼呐喊。

  朱棣勇猛善战,身先士卒,赢得军中将士发自内心的拥戴与敬畏。

  短短数十日内,朱棣便率领右翼大军,连克虎啸在黑水河沿岸布下数十座城池堡垒。

  斩首数万,俘虏更是数不胜数。

  缴获牛羊马匹、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几乎要将他燕王府都塞满。

  其战功之显赫,甚至一度盖过坐镇中军,统领全局的主帅魏国公徐辉祖.

第1729章 扬眉吐气!

  军中上下提及燕王朱棣之名,无不竖起大拇指赞一声。

  然而在这赫赫战功光环之下,一些不为人知暗流也开始悄然涌动。

  朱棣此人,绝非仅满足于做个冲锋陷阵的猛将。

  他那双深邃眼眸深处,始终燃烧着一股对权力的野望。

  这份野望在他看来,是他身为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与生俱来权利。

  随着战事顺利推进,朱棣在军中声望日益高涨,他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小动作。

  朱棣以补充兵员加强防务为名,大量招揽那些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北方边民,以及一些因各种原因被原部队遣散的散兵游勇,将其编入自己麾下。

  对那些作战勇猛,对他忠心耿耿的将领,更是不吝赏赐,许以高官厚禄,将他们牢牢绑在自己战车之上。

  短时间内,朱棣麾下兵力便如滚雪球般,迅速膨胀到一个相当惊人地步。

  名义上这些部队依旧归属大明朝廷,统一调遣.

  但实际上,他们只认燕王朱棣将令,对其唯命是从,俨然已成朱棣私家军。

  朱棣还利用自己皇叔身份,和在北方边境多年积累人脉,开始暗中联络一些对朝廷中央颇有微词的北方军头和地方实力派。

  这些人大多手握重兵,性格桀骜不驯。

  常年镇守边关,与朝廷中央关系向来若即若离。

  对那些只知在京城里指手画脚的文官们,更是嗤之以鼻。

  朱棣深知,要想在未来那场大变局中占据主动,单凭他自己手中这点兵力远远不够。

  他必须争取到这些同样有自己小算盘的北方实力派支持。

  于是看似寻常的犒军宴饮,校场比武,便成了朱棣与这些北方军头们增进感情,交流心得的绝佳场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在醇厚美酒和豪迈氛围刺激下,一些平日里不敢轻易说出口的心里话,也就自然流露出来。

  “燕王殿下,末将敬您一杯!”

  边军总兵端起酒碗,摇摇晃晃走到朱棣面前,大着舌头说道。

  “还是跟着殿下打仗痛快!想当初朝廷那帮家伙,就知道克扣咱们粮饷,指手画脚瞎指挥,害得咱们兄弟没少吃亏!”

  “如今好了,有殿下您在咱们这些,粗人总算是扬眉吐气一回!”

  “就是!就是!”旁边立刻有几名喝得面红耳赤的军头附和道。

  “咱们这些在边关上拿命换功劳的,到头来还不如京城里那些耍嘴皮子的文官受待见!这叫什么世道?”

  “听说当今陛下年岁尚轻,朝政大事多依赖那位玄机真人和首辅大人。”

  “唉,这国之重器交到一群毛头小子和修道之人手里,也不知是福是祸啊!”

  更有人借着酒劲,开始隐晦表达对朝廷的不满。

  朱棣听着这些抱怨,脸上始终挂着豪爽的笑容,却不轻易表露自己真实想法.

第1730章 敲打敲打!

  但朱棣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在不经意间,将每个人的神情和言语尽收眼底,暗自揣摩他们各自的心思和立场.

  火候未到,现在还不是他亮出底牌时候。

  朱棣需要更多支持,也需要一个更好时机。

  他自以为隐秘的这些小动作,又岂能瞒得过锦衣卫耳目。

  锦衣卫是由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手创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

  如同悬在大明官员头顶的一把利剑,时刻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尤其是像燕王朱棣这样手握重兵,身份敏感的藩王,更是锦衣卫重点关照对象。

  很快,关于燕王朱棣在北方边境招兵买马,勾连军头,意图不轨的密报,便通过隐秘渠道,源源不断送往京师应天府,摆在玄机真人案头。

  真人府静室之内。

  玄机真人依旧一身素色道袍,盘膝而坐。

  面前香炉青烟袅袅,手中把玩着一枚通体莹白玉如意,神情淡然,看不出丝毫波澜。

  他仔细翻阅着锦衣卫指挥使亲自送来的密报,越看眉头便锁得越紧。

  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也渐渐泛起一丝冰冷寒意。

  “朱棣啊朱棣,本座就知道你这条潜龙,终究是不甘寂寞啊。”

  玄机真人放下手中密报,轻轻叹了口气。

  对自己这位四爷爷,玄机真人其实一直都心存戒备。

  他深知朱棣此人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绝非甘居人下之辈。

  想当年太祖高皇帝在世时,便曾对他这位能力出众军功卓著的四子颇为喜爱,甚至一度有过易储念头。

  若非太祖最终还是顾及立长立嫡祖制,以及太子朱标仁厚孝顺,恐怕如今这大明江山,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如今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年幼登基,根基未稳。

  这位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甚高的燕王,自然便成某些野心家眼中可以取而代之的最佳人选。

  玄机真人虽自问有能力压制住朱棣地野心,但他也清楚,强压之下,只会激起更大反弹。

  一旦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一场比虎啸入侵更凶险的内乱,将整个大明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看来是时候该敲打敲打这条不安分的猛虎了。”

  玄机真人眼中精光一闪,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他并非要立刻对朱棣采取激烈措施,那样只会打草惊蛇,适得其反。

  玄机真人要做的,是如同猎人般不动声色,收紧手中罗网。

  一点点限制朱棣势力扩张,也要为年轻皇帝朱允炆培养更多足以与之抗衡的力量。

  玄机真人提笔蘸墨,在一张洁白宣纸上写下几行密令。

  一道是发给坐镇北境主帅魏国公徐辉祖的。

  信中他肯定徐辉祖在指挥反攻中功绩,隐晦提醒他要恩威并施,节制各路兵马,防止个别将领拥兵自重。

  在战后论功行赏时,适当平衡一下各方势力。

上一篇:兰若仙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