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榜八十天
“我本以为,这第二名,是轮不到我的!”
“应该是由刘伯温来出现的。”
“没想到。”
“还是让我来了。”
“也罢!”
“上榜便上榜。”
“上得此榜!”
“天下皆知!”
“从今日之后!”
“天下生灵皆知我朱瞻基之名!”
“这可是比做了皇帝的名气还要大。”
朱瞻基坐在那里,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这时。
站在朱瞻基肩膀上的那只小鹊儿说道:“这下!”
“老朱家的人,可是出尽了风头。”
“只是……”
“连你都上榜了。”
“那这大道无敌榜榜首的位子!”
“岂不是有可能让真人去坐?”
朱瞻基眉头一挑。
“若论修为境界之高低。”
“就是老朱家的人都加起来,都没有玄机真人一个人厉害。”
“他若是上榜。”
“那其实还是有点委屈了他!”
“只是,瞧着这大道无敌榜的架势!”
“还真有可能是这样!”
“他很可能,真的要上榜了!”
小鹊儿道:“如果是那样的话!”
“这天下神州,恐怕是真的要有一场大地震了!”
朱瞻基看着那天穹之中大道无敌榜。
淡淡一笑。
“如果是那样的话。”
“还真不知道,这天下间,究竟会发生怎样不可思议的事情。”
……
北离。
镇北王府。
当镇北王徐啸天和北离剑首李狂沙看到那天穹之中的大道无敌榜上。
出现了朱瞻基的名字时。
二人的脸上,皆是浮现出一抹讶然之意。
“大道无敌榜第二名!”
“依旧还是大明皇朝之人!”
“是大明皇朝的第五个皇帝!”
“这可是大明皇朝的第五个皇帝!”
“那他应该是朱棣的孙子才是!”
“孙子的本事,比爷爷的本事都高!”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大明皇室的传承不错。”
“了不得。”
“的确是了不得啊!”
“试问当今之天下。”
“哪里还有像他们这样的人物。”
“这大明皇族,是妥妥的大明天团啊!”
“太祖朱元璋!”
“太宗朱棣!”
“建文帝朱允炆!”
“一个个的都还活着!”
“无论是朱棣也好,还是朱元璋也罢。”
“他们能活到现在。”
“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还有这位刚刚上榜的宣宗皇帝朱瞻基。”
“他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
“还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完全的想象不出来。”
“朱瞻基……”
“天圣督公!”
“大明皇朝的这些个皇帝,还真是一个个的出人意料的很!”
此刻。
徐啸天和李狂沙你一言我一语。
十分期待,接下来,究竟会是谁夺得魁首!
这样的期待!
让二人都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
这种激动的感觉。
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
此时。
只见那天穹之中的大道无敌榜上。
一行行的金色大字,浮现而出。
【朱瞻基,自号长春真人,庙号宣宗,他是大明皇朝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曾孙,是明仁宗朱高炽之子。】
【朱瞻基是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
【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父也就是当时尚为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
【这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高兴的说道“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高炽在永乐二年被指定为皇太子,永乐七年,朱瞻基跟从祖父朱棣巡幸太京城,朱棣令朱瞻基观看农家耕种所用农具及田家衣食,并作《务本训》赠给他,亲自教导他眼里的这位好大孙。】
【永乐八年,朱棣北征北州魔元余孽,命朱瞻基留守太京。】
【永乐九年十一月,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开始加冠。从此刻起,无论是巡幸太京还是征讨魔元,朱瞻基都跟随在自己祖父朱棣的身旁。】
【永乐十二年,朱瞻基跟随祖父朱棣二征北州,李谦鼓勇皇太孙朱瞻基追击九龙口,遭到瓦剌骑兵围攻,事危。】
【幸赖朱棣派来的骑兵及时来援才得以解脱险境,朱棣还曾经命学士胡广等人到北州军中为太孙朱瞻基讲论经史。足可见朱棣对其重视程度。】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身体不佳所苦,而朱瞻基则长得健壮,生气勃勃。他除了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还深深地敬慕他父亲,常常保护他父亲使其免遭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击。这一切引起了其他几个叔父的警觉。】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去世于榆木川,八月,朱棣的遗诏到达太京,皇太孙朱瞻基亲自到开平迎丧。】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登基不久,在永乐二十二年十月立朱瞻基为皇太子,之后的几个月,朱瞻基的大部分时间在太京城度过。】
【洪熙元年,才即位不到一年的朱高炽过世,朱瞻基正式登基。】
【他放弃了他父亲把朝廷迁回金陵城的计划,仍留太京城为帝都,因为他成长在此地,因而与朱棣一样深切地关心大明北方的边境。】
【当时,朱瞻基正在金陵,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结果被朱瞻基成功的渡过了此劫。】
【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回到太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明仁宗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太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次年为宣德元年。】
【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谋反。其派一名官员抵达太京,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张辅当夜逮捕官员上报朝廷。】
【起初,朱瞻基没有派兵征讨,而是修书一封派人送给朱高煦,规劝他罢兵,结果朱高煦根本不听劝。】
【于是,朱瞻基决定亲征,立即召张辅下谕亲征。朱瞻基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六军将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动荡的局势有所缓和。】
【朱高煦知道新君亲征,竟然没有了主意,在乐安束手待毙。】
【朱瞻基令平叛大军乐安四面包围,但没有发动攻势,他命人放箭书到城中,对谕党逆者宣以祸福,于是很多人都想着逮捕朱高煦,将其献给朱瞻基。】
【朱高煦非常狼狈,于是密遣人上奏朱瞻基,乞求宽解,第二天一早将出城归降,得到朱瞻基的许可。】
【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之后,大明的政局趋于稳定。】
【朱瞻基也算是真正握住了皇帝的权柄!】
此刻!
当徐啸天和李狂沙看到这里的时候。
二人的脸上,都是泛起了一抹讶然之意。
“这位大明宣宗皇帝!”
“的确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物啊!”
“是啊,谁说不是呢!”
“他即位之初,便有汉王造反。”
“他却是能轻松拿下汉王,平定叛乱!”
“不愧是被朱棣自小带在身边的皇太孙!”
“单单是这一点!”
“就相当了不得了!”
“是啊!”
“这才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
中州。
东南之地。
太安城外。
太玄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