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82章

作者:更俗

  这种情况下,许建强很难想象萧良还愿意为南亭工业园二期出多大的力。

  唐继华稍作沉吟,问许建强:“萧长华有没有可能会介入船机厂的调查?”

  许建强一惊,问道:“你要介绍萧长华给罗主任认识?你不是不想掺和船机厂那事吗?”

  “有时候不是我想或不想,”唐继华也不否认短短十天时间,他的想法发生很大的变化,苦笑道,“我到狮山任职快一年了,身边连一个能信任的人都没有。奋力一搏,很大可能是撞个头破血流,但不奋力一搏,临到头灰溜溜滚出去,又怎么甘心啊?”

  许建强微微皱着眉头,说道:

  “那我也只能帮你旁敲侧击打听一下,在狮山针对宿云生物的人已经够多了,船机厂涉及的层面更复杂。一个副县处,诱惑力未必够啊!”

  “……”唐继华看着许建强说道,“萧长华我没有接触过,不好说,但我觉得萧良那边还是值得接触一下的。”

第163章 沈园

  腊月二十九,市委大院里工作人员大多还在马不停蹄的陪着上级领导到各个部门慰问拜年,看望老干部、老领导,下基层看望生活困难的职工干部。

  党史研究室上午也短暂热闹了片刻,但在分管领导蜻蜓点水般短暂慰问过后,就迅速冷寂下来。

  萧长华也没有耐心今天这个日子还靠一壶茶、一本书在办公室里磨蹭到下班,刚过十点钟就夹起公文包,走出办公室。

  经过主任王行扬的办公室,萧长华见王行扬坐办公桌后面还优哉游哉的翻看报刊,走进去递了一支烟,说道:“大过年的,主任怎么还守在办公室里啊?”

  “总得有人坚守到最后一刻,”王行扬挥了挥手,说道,“老萧,你有事先去忙,不用留下来陪我——对了,春节有没有安排牌局,要不要跟我们凑一桌啊?”

  萧长华从市委办副主任的职务被免,在市委机关大院里不再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党史研究室这个副处级事业编制机构里,谁又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

  党史研究室里同僚们相处还是和和气气的,平日里大家都没有什么矛盾。

  “这个春节要到乡下去,咱们只能年后再聚了。”萧长华笑着说道。

  “你最近发表的两篇文章看着真是不错,还想找机会跟你讨教讨教呢。那我们年后再聚,提前给你拜个早年,现在就不耽搁你了。”王行扬站起来笑着目送萧长华离开,眼瞳里却敛着诸多思虑。

  在这个大院里,王行扬也是那种恃才傲物、不为领导所喜,一眼就看得到头的边缘人物,但要说跟别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被上一届党政班子调整到党史研究室担任主任之前,曾在狮山县担任副县长。

  狮山县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发生的一切,王行扬还是要比市委大院里其他人消息灵通得多。

  萧家兄弟在云社镇搞出那么大的动静,萧长华也一改往日消沉,这段时间接连发表好几篇大部头文章,别人或许不以为意,以为萧长华耐不住寂寞,做的也是无用功,但王行扬忍不住猜测萧长华是不是有更深远的想法,又或者跟即将到任的新市委书记有什么联系?

  萧长华却不知王行扬心里在想些什么,骑车回到家,先拿上准备好的年礼,赶往陈桥老宅看望脾气越发孤僻的老母亲。

  葛明兰心里还是放不下早年被嫌弃的疙瘩,等萧长华从陈桥回来,两人再一起拿上提前准备好的年货,到巷子口拦了一辆出租车,往云社赶来。

  萧良在云社镇政府工作期间,葛明兰经常跑云社,帮着收拾宿舍、清洗被褥,萧长华也是大半年前陷害诬告案发时来过一趟云社。

  大半年过去,云社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站大楼前热闹了许多,今天还人来人往,没有消停的样子;还有就是文化站大楼西侧,紧挨着岩溪河那条小路,之前没有人打理,被野草灌木淹没,现在不仅拓宽了一些,还铺上黄沙石子。

  从岩溪河桥下来,走上小路,就能看到宿云生物在文化站大楼西侧的门庭。

  萧长华、葛明兰听萧良说过河畔小院的位置,没有去文化站大楼打扰,下出租车后就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沿着小路往老镇深处走去。

  他们走到整饬一新的河畔小院前,先是看到齐胸高、砌成斜格状的围墙里溪池流水,大冬天也绿意盎然、花木繁盛,都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萧良早就从二楼露台看到他爸妈过来,这时候从石板巷走出来,笑着问:“园子移植的花木,要等开春才能完全恢复过来,做的鱼溪细节太差,现在只能勉强看着大概模样。怎么样?”

  葛明兰埋怨道:“这里就是你说的河畔小院?你才挣几个钱,怎么就浪费在这上面?”

  “说起浪费啊,我上午刚给镇上捐了十万春节慰问金,想想是挺心痛的,我这就去要回来?”萧良开玩笑问道。

  “你胡说八道什么,”葛明兰嗔怪道,“你能承包果汁厂的事,也是镇上同意的。既然有利润,在承包费外多付出一点给镇上,接下来做事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你要是一根毛都不拔,再有小人在背地里使坏,也不要指望会有谁站出来帮你说话。该花的要花,但也不能铺张浪费。”

  “云社还是太简陋了,这里搞出来,主要也是方便以后招待客户,是公司旗下的资产,不能算铺张浪费。我主要也是想着今年咱家实在没有地方去,也就临时在这里过春节,”萧良笑道,“年后有时间,还是要在市里换套舒服点的房子,这个可能就要妈你负责出去找地方了。我就负责出钱。”

  “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就挺好,哪有必要换?”葛明兰说道。

  虽然他家现在住的地方只有两室一厅,但还有一套工学院边的小户型之前准备给老大萧潇当婚房的,现在已经装修好了,距离也很近——无论是萧良、还是萧潇单独去住那套小户型,葛明兰觉得他家房子足够住了。

  萧良也不劝他妈什么,一起动手将大包小包的年货,绕过园林,沿着铺筑到河边的石板道走到院子里的正门。

  巷道很狭窄,进入巷道之后的院墙,也是青砖覆黛瓦,除了门檐下嵌入一幅砖雕,刻有“沈园”二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里叫沈园?”萧长华问道。

  “这栋宅子原先没有名字,但沈姓是云社镇的大姓,除了这条巷子就叫沈家弄外,老街北面还有一座道观,早年也是一个沈姓大户人家的家庙。这座院子清朝时就是沈姓人家居住,改造时就随便取了这么名字,显得有格调……”萧良说道。

  除开临河的园林外,沈园主体不是很大,前后两进院子,都是朝东两层五开间的砖木小楼,前后院正屋加上厢楼,建筑面积有接近四百平方米,加上两座天井小院以及临河园林,总占地面积则足足有一千五百多平方米。

  将沈园买下来才花了十来万,但改造前后投入近百万,在萧良眼里看似寻常,但在他爸妈眼里却是奢阔了。

  不过,萧良计划里,沈园改造出来就是用作公司的接待以及小型会议场所。

  前后院底层都改造成用餐、会客、阅读及会议区域,二楼除了观景露台外,还布置出两个套间客房、六个标准间客房及两间棋牌室。

  赶在这几天将家居用品都布置好,完全可以入住了。

  “还想开车去接你们呢,你们都已经到了啊,”

  葛明兰拉着丈夫在院子里里里外外正参观着,萧潇推门走了院子,笑着说道,

  “萧良现在可是奢阔了,要不咱家以后就住这里得了!我也可以名正言顺的霸占一个房间。”

  “不是说厂里生产线还不能停吗?”萧长华问道,“你还有空接我们过来?”

  “我负责的那一块,年前都暂时停工了,再早也要等到正月初五往后再开工。”萧潇说道。

  生产线主要是顾培军、陈祝等人负责。

  萧潇在生产及工艺的细节管理上,毕竟还是不如顾培军、陈祝以及从市制药厂等单位高薪挖过来的管理人员。

  他这段时间主要还是牵头,与赵旭东等人负责污水处理、供电等配套工程的建设以及与工业园等方面的衔接、联络等事务性工作。

  配套工程主要还是依赖外部单位施工建设,也没有急迫到年三十、春节都不放假的地步,萧潇这两天算是稍稍空闲下来了。

  “那萧良怎么说你忙得脱不开身,非要我们来云社过年?”葛明兰疑惑的问道。

  “我为了显摆行不行?”萧良笑着说道,“怎么,人都被我骗过来了,还想回市里过年啊?”

  “你个小子!”葛明兰伸手敲了一下萧良的脑壳,嗔怪道,“嘴里尽没有一句实话。”

  “我也邀请许建强一家来云社过春节,还有泛华建设的一名副总,”萧良跟他爸说道,“你们过来,刚好能将牌局凑出来,不用另外找人!”

  “许建强他们不回省城过春节?”萧长华有些意外的问道。

  “综批市场二期开业运营比较仓促,各方面环节还没有彻底理顺,春节期间又是综批市场人流最密集的时候,许建强也不敢不盯着——这年头钱难挣、屎难吃啊!”萧良感慨说道。

  “都从哪里学来的词?”葛明兰“嫌弃”的问道。

  萧良拍拍脑袋,有些话不知不觉就说顺口了,岔开话题笑道:“泛华在新华通大厦的顶层,也布置了客房、餐厅、会客厅,但大过年的,整栋新华通大厦里除了值班的保安,就没有几个人,冷清得很。我这边布置的客房刚好够用,大家凑一起热闹热闹。他们一会儿也要到了。”

  葛明兰提前备好年货,还想过来大显身手,却不想沈园的厨房已经叫人占据了。

  看着厨房里忙碌的人影,葛明兰问萧良:“他们都是从哪里找来了,你不会还在这里专门安排了好几个厨师吧?这个成本得多高啊?”

  “公司的员工餐以及商务接待,都承包给镇接待站;这边有接待活动或者酒席,也会让镇接待站安排厨师、服务员过来收拾,也算承包给他们了。”萧良解释道。

  葛明兰在单位是中层干部,萧长华担任市委办副主任期间,也有机会陪同参与一些重要的会议活动,算得上见多识广,但也觉得沈园这边多少有些奢靡了……

第164章 时机成熟了

  除了许建强一家外,陆峰这个春节也要留在东洲值守,萧良也邀请他住到沈园来,除了顾雄、顾培军外,中午还请袁文海、梁朝斌、刘辉过来陪同喝酒。

  两次到沈园做客,许建强感慨道:

  “我也想着在东洲找个落脚的地方,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前在银花苑买了一套房子,自己住总感觉空落落的。我现在看明白了,就得学你在云社整一栋院子。要是云社这边不乱拆乱建,街巷好好修缮一遍,沿河再好好修出一条宽阔的道路,住在这里,推门望河、望山,进门闲庭落棋听雨,这还真是好享受啊!”

  “你要这么想,那我出资修缮沈园的目的就达到了!”

  萧良笑道,

  “我今天接我爸妈过来,他们左一个不顺眼、右一个不顺眼,嫌弃我太铺张浪费了。现在乡镇发展太滞后了,老镇破旧得厉害,普通老百姓又都在为生计奔波,没有办法去细细体会老镇所带来的审美。我现在已经从镇上停薪留职,到六月份就会正式辞去公职,有些话就不方便说,说了也不管用,说到底还是一个‘钱’字。现在镇上连给教职工开工资都拖拖欠欠,我要提保护修缮老镇,除了多挨些口水,不会有其他效果。现在就希望沈园能改造出来效果,能起到示范作用,让大家能看出老镇的价值来——我下午准备带着我爸妈好好参观参观,看他们还嫌不嫌弃我。”

  “你就这张嘴能唬弄人。”葛明兰笑骂道。

  大家都哈哈一笑。

  “真不是开玩笑,”萧良跟许建强说道,“我看许总也别挑了,你就选对面这栋老宅买下来改造。明年等我手里再阔绰些,就沿河先修一条便道出来,方便大家能将车直接开进来。趁着嫂子在这里,你就直接定下来,嫂子也不用担心你在别的地方买房子搞什么金屋藏娇!”

  “呸呸,”徐亚云笑道,“这事可别扯我头上来,你们爱在哪里买房子,我还能做得上你们的主?”

  徐亚云话是这么说,但萧良的建议还是叫她动心了。

  泛华建设之前做商业楼项目,可能一个项目做好之后,就会换新的项目地,但现在综批市场发展势头喜人,注定许建强接下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扎根东洲发展。

  就算为了小孩教育,徐亚云可能不会长住东洲,但也会更频繁的赶到东洲跟许建强夫妻团聚,也确实需要捯饬一栋好的住所。

  再说了,有了固定住处后,以后突击查岗也方便啊。

  “我拿下对面的老宅子改造可以,但沿河这一片也没有多余空地再修一座小园子了,你这边的园子得跟我共享才行!”许建强说道。

  “行,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萧良满口答应下来,又笑着跟袁文海说道,

  “老袁,你对钱财没有太多的欲望,但我建议你也在这里买一套宅子,等你以后退休了,也方便我们一起打牌喝茶钓鱼,对不对?宅子面积小点,也不用刻意装修,你应该能承担得起的。”

  “这事你得听萧良的建议……”许建强也劝袁文海道。

  云社距离此时东洲城区,仅有十一二公里。

  零四年往后,东洲城区大规模往东部扩张,宿城、溪口以及云社三镇先后并入东洲新城区,商品住房价格都猛烈上涨起来,很快就超过东洲市此时的主城区;整体涨幅,远非狮山县城能比。

  倘若萧良今后决意扎根于东洲,不想将大本营转移他地发展,他也想先优先推动地方围绕宿云山进行更好的开发、发展。

  袁文海他都不愿意在卫雄印务持股,他跟妻子成霞也没有多少积蓄,但他们在各自单位都是骨干,都有分房。

  萧良现在能给他最好的建议,就是借着市县着手推动福利分房改制试点的机会,将单位分配的公房处理掉一套,在未来的核心地段置换出一两套二三十年后都能确保优质的房产。

  二三十年后还能确保优质的房产,属实不多。

  毕竟现在绝大部分的住宅区看着还算整洁大气,但到二三十年后,居住环境都会变得差强人意。

  不过,也不是没有。

  银花苑算是一处。

  除了作为九十年代中期建造的优质封闭式商品住宅区,银花苑的居住环境一直保持较好,外部商业氛围浓郁外,还受益于周边核心的教育资源,一直深受市民的追捧;周边蒋家园一带也会在后续的城区改造中陆续拆除,重建高端商品社区。

  萧良他家目前所住的蒋家园前街,虽然教育资源与银花苑一样,也被成熟商业包围着,但到二三十年后,房型太老,又是结构强度差强人意的砖混结构,房价就要低银花苑一大截。

  城区还有一处二三十年后也能确保优质高价的区域,就是田家营地段。

  田家营是东洲城区极难得、明清建筑成片的老街区。

  虽说前世田家营一直都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开发,但整体得以很好的保存。

  又由于位于主城核心区,陆陆续续都能得到一些政府修缮拨款,田家营的外部环境一直都有持续性的改善。

  而城区其他的老旧住宅,包括蒋家园中街、后街等片区,基本上都会在未来二三十年间的城市快速更新发展中被拆除,住户即便能置换一两套安置房,也偏离了核心城区。

  此外,田家营从八九十年代就发展成商业聚集区。

  虽说市政府很快就会对田家营清理占道摊贩,推动商户退路进室,火爆的小商品贸易被陆续出现的综批市场取代,但商业氛围一直都很浓郁。

  二三十年后又成为东洲城区最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任何一条小巷里的旧宅,租金就相当不菲;居住其中,也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悠然自得。

  当然,萧良他可以到田家营挑选一栋底子好的大宅进行改造,却没有理由建议袁文海此时也到田家营买一栋宅院。

  萧良目前将云社当成大本营,也许镇上暂时财力不支,但他接下来会重点推动镇上加快新镇区的规划建设,对老镇进行保护性封存;不久的将来也会更早推动云社纳入东洲的新城区协同发展。

  袁文海此时在云社拿一栋老宅子,面积不用大,一座百十平方的小院子,花费四五万都算高的,但等到二三十年后,老镇能完整保存下来,并持续投入资源进行修缮改造,这里就将是东洲市最稀缺的住房资源,绝非新城区所谓的中高端商品房所能媲美。

  对许建强来说,将来不会在乎三五百万的得失,甚至都不会在乎三五千万的得失,他跟萧良一样,完全可以将买房置业当成一种兴致爱好,此时没有什么好的坏的建议。

  不过,袁文海以后不用为几百万级别的资产发愁,在仕途上也能走得更坦然些。

  “听你们这么说,我们都心动了啊!”梁朝斌、刘辉听了萧良的建议,也都心动的说道。

  “你们是应该在老镇买上一座院子,大小不拘,”萧良说道,“我建议你们就先挑沿河的,我说年后等手头宽裕些,先沿河修一条便道,也不是随便诓你们!”

  云社镇政府目前计划在老镇以东搞集资建房,解决包括中小学教师在内总计九百多干部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但就算云社以后会划入新城区,此时集资建造的住宅楼品质,都决定了未来的房产价值不会太高。

  老镇上,目前是梅坞街两侧的房子最贵,主要可以出租开店。

  现在大家基本上都还有“一铺传三代”的观念,也没有人家愿意出售沿街房屋。

  紧挨岩溪河的住宅被憋在里角,除了沿河一条狭窄土路外,主要是通过一条条狭窄的巷弄跟梅坞老街相接,也最为廉价。

上一篇:万界守门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