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491章

作者:更俗

  受互联网泡沫的双重影响,零一年上半年原本缓了一口气的全球科技再遭重创,纳斯达克指数从一千六百点,一度下探到七百九十七点。

  亚马逊、苹果等科技股,也都纷纷下挫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不等,暂时还没有呈现将来科技霸主的雄姿。

  朱玮琳、胡婕负责的海外基金,在纳斯达克指数跌破一千点之后就开始反手做多买入,目前再次将仓位提高到九成以上。

  目前海外基金净值,包括很少一部分现金在内,还是五亿五千万美元左右,并没有增值多少——这主要也是910事件之后纳斯达克指数单边下跌,各股都是纷纷破位,没有操作腾挪的空间。

  不过,海外基金所持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公司的股票,却是比零一年上半年相同仓位时,高出一倍多。

  经过这一番腾挪,萧良相信他与朱玮琳,可以说是最低成本持有苹果、亚马逊等这些科技公司的股票了。

  考虑到将来需要从苹果高分红政策源源不断汲取现金,新一轮的建仓也是更侧重苹果公司的股票,差不多趁苹果公司市值暴跌到三十亿美元之际,吸走百分之四点九的筹码。

  在萧良的印象里,亚马逊极少分红,持股则减到百分之三。

  此外,海外基金还再次分散买入微软、雅虎、eBay等科技股。

  这主要也是萧良除了不确定苹果、亚马逊两家公司的历史轨迹,就一定不会发生偏转外,同时他也没有办法跟朱玮琳、胡婕以及海外基金团队说,筹码就押苹果、亚马逊两支股票上,押个二十年,押不到吃亏也押不到上当!

  海外基金这次建仓完毕,接下来就将以长期锁仓操有为主,仅有一两成的仓位空间给操盘团队发挥,因此平时除了抓好监管工作外,也没有其他什么地方需要朱玮琳、胡婕她们操心的了。

  这一期间,星源时代、鸿盈科技也是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

  鸿盈科技不仅每个月为苹果代工二十万到三十万台iPod,还从星源时代采购配套的凝聚态聚合物锂电池外,去年下半年开始,星源时代还开始为苹果笔记本电脑提供柱形电芯液锂电池电源。

  星源时代的锂电业务,也得以进一步打入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也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2002年第一季度,星源时代总计生产销售八千万枚电芯,同比增涨40%。

  即便蜗巢科技计提专利授权使用费进一步提高到八亿人民币后,星源时代第一季度还创造两个亿的净利润。

  相比之下,鸿盈科技第一季度的业绩则要逊色太多。

  工业园年前就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但产能的爬坡需要一个过程,截止2002年第一季度末,鸿盈科技工业园OEM代工能力才提高到每月二百万部(只),比市场预测要低一截,似乎鸿盈科技放弃最初激进扩张产能的做法了。

  除了承接苹果的iPod播放器以及少量中高端手机、笔记本电脑的代加工外,鸿盈科技目前发展中高端代工业务的比例,也要比市场预测的低一截。

  投资分析机构也是纷纷调低鸿盈科技第一季度的盈利预期,以为大体能实现三千万港元的盈利,就谢天谢地了。

  而这样的盈利水平,在这样的市况下,想要支撑鸿盈科技多高的市值,显然极其吃力的。

  四月中旬鸿盈科技最终以每股十港元(一百二十亿港元市值)的股价,将萧良所持有的二十亿可转债,进行了转股。

  萧良个人持有鸿盈科技股票增加到八亿股,占总股本十四亿股的57.1%。

  “为新一代iPod额外预留每月一百万台的产能空间,是不是太夸张了?”

  鸿盈科技四月下旬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贯信服萧良决定的何宏泰、张殷彪等人,也是难得的对萧良的决定提出质疑。

  苹果公司新一代iPod播放器工程样机已经送到东洲。

  因为鸿盈科技有派工程师团队,全程参与新一代iPod的细节改进,这边也是早就同步做好工艺及生产上的准备。

  不过,第一代iPod发布半年以来,每月的销量就在二三十万只之间,新一代的产品哪怕功能更为强大、完善,但苹果公司跟他们签署的合约,也就预定每个月四五十万台的弹性OEM代工规模。

  萧良却要求鸿盈科技再额外预留每月一百万台的产能。

  这是什么概念?

  这差不多是工业园二期工程建成之后,还能挖掘的最大产能潜力了,哪怕拿出去全力争取中低端代工订单,每月至少也能创造两千万的盈利。

  萧良有意压制产能爬坡的速度,有意将这些产能空间都给苹果的新一代iPod播放器预留下来,不仅不能创造利润,还极大压制生产效率的提升。

  萧良甚至还要求鸿盈科技,为iPod爆量提前组织生产备料,这将极大占用他们宝贵的资金储备。

  再说了,新一代iPod播放器就算真出现爆单,责任也完全不在他们这边,接下来再花三到四个月,进行产能腾换就是了,苹果公司也不可能责怪到他们头上,或者轻易就违背合约,将订单交给其他OEM服务商。

  “…………”萧良却是意志坚定,不为何宏泰、张殷彪等人的质疑所动。

  倘若单纯为了高追求利润,他直接去做面向终端市场的消费电子产品,前景要更为广阔。

  他为何还要专注发展OEM业务?

  他真正关注的,还是对精密制造本身的需求。

  如果单纯做终端产品,大的趋势还是要将生产部分委托出去,自身除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外,最终跟精密制造本身的关系不大。

  唯有发展规模足够庞大的OEM代工业务,内部才会产生足够的需求,给蜗巢科技足够大的空间,在精密制造领域进行不断的尝试、摸索与迭代。

  就像新鸿臣足够大,因为销售规模的扩大,新工厂的建设,对灌装生产线有源源不断的需求——又因为新鸿臣是萧良所能控制的企业,才能接受星源精密每半年就要迭代一次的全新灌装生产线。

  要是外部企业,怎么可能为萧良发展精密制造,承担额外的试错成本、额外的生产管理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天海精工目前正开发的五轴数控机床,质量非常不稳定,但蜗巢科技工程技术研究部门一下子就高价下了十台订单,不仅实际使用,还让天海精工的工程师跟踪观察使用情况,方便他们进行版本的迭代更新。

  换了外部企业,天海精工将这些机床送上门免费试用,人家会搭理一眼吗?

  当然,这里面所产生的额外成本是相当恐怖的,也是萧良需要不断往这个无底洞里填资金的关键。

  目前通过专利使用费计提的方式,蜗巢科技每季度从各成员企业抽取的研发经费都超过十个亿,还是严重不够用。

  然而不管怎么说,秉承这个目的,萧良创建鸿盈科技,中低端业务仅仅是门槛,更多还是要发展对精密制造有着更高要求的中高端OEM代工业务。

  也唯有如此,鸿盈科技以及背后的蜗巢科技及其他关联企业,精密制造的水准才会一步步提升,而非单纯靠发展规模求效益。

  鸿盈科技派出工程师团队,参与两代iPod的开发与完善,受益就非常大。

  工程师团队不仅能接触、学习美国当前先进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同时还能深入研究、交流美国电子产品的开发理念与技术。

  这对鸿盈科技高水平工程师的培养与快速成长,对鸿盈科技整体制造能力的提升,帮助极大。

  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也派出工程师团队,前往美国硅谷开展类似的合作,参与到AC推动力公司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工作中去,同时还尽最大限度将包括交流感应电机等零部件的制造任务承接下来。

  AC推动力目前正进行骡车(研发阶段的测试车)开发,除了与传统燃油机通用的零部件及车身框架外,其他功能模组及部件基本上都需要重新开发、制造,哪怕有相当部分采用蜗巢科技的技术基础,成本依旧高得惊人——毕竟蜗巢科技之前开发的三电体系还是太简陋了。

  除了动力电池这一独门绝技外,电机、电控技术,蜗巢科技只能说是掌握了一点皮毛。

  AC推动力除了拥有不弱的电控技术外,更拥有全美一流的交流感应电机技术。

  不过AC推动力的发展规模很小,近几年除了保留产品设计开发工程师团队外,也将生产外包了。

  这时候AC推动力想要为骡车开发设计全新的高速感应电机,还要根据研究进展,对电机进行不断的进行修正、改进,每一个版本找代工厂仅生产两三只样品,成本怎么可能不高得惊人?

  单独开模生产一部车用高速感应电机,开价三五十万美元,在美国都要算良心。

  蜗巢科技将这些工作尽可能承接下来,一方面是在国内组织工程师队伍,参与极少量功能模块及部件样品的开发、生产,成本确实要比在美国低得多,能有效缩减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开发成本。

  另一方面就是AC推动力公司集结了全美一流的汽车开发工程师,手把手教蜗巢科技的研究团队、工程师队伍,开发、生产这些功能模组及零部件,还不够美的啊?

  就算相关的专利技术为AC推动力所有,但这些领域的制造能力,最终为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以及鸿盈科技掌握,才是萧良最看重的。

  因此这些功能模块、部件的开发生产,不管实际生产多少,萧良报价一律仅有美国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确保AC推动力的团队,对蜗巢科技产生足够的依赖性。

  蜗巢科技、鸿盈科技跟现代电子与新荣科技在秣陵的联合研究院,也同样发生着类似的合作。

  这点一直以来其实是日韩团队,对鸿盈科技、蜗巢科技加以防范的关键。

  在交叉持股计划推行之后,在郑贞雅的推动下,这点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联合研究院与蜗巢科技、鸿盈科技在产品开发开始深度而紧密的合作。

  这段时间萧良有意压制鸿盈科技的产能爬坡,主要还是借难得机会,进行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OEM代工能力的查漏补缺。

  当然,在萧良的干预下,苹果公司此时拿出的第二代iPod,实际是前世苹果公司在零三年才拿出来的更为成熟的第三代产品,萧良当然有信心第二代iPod一经推出,就会受到全球市场的热捧。

  因此,压制产能过快爬坡,除了有利查漏补缺外,也是将产能空间预留下来。

  要不然真等第二代iPod爆单,他们第一时间无法将足够的产能腾换出来,苹果公司将一部分订单交给台铭电子等台资OEM厂商做,萧良他还真能拿着协议,跟苹果公司打官司啊?

  苹果以后新的订单,还要不要了?

  所以面对何宏泰、张殷彪他们的质疑,萧良很是风轻云淡地说道:“生产流程还是没有梳理透,生产不宜过早加码。再等两个月啊,生产能力提升上来,员工作业更熟练一些,再多接些订单,将产能开起来!”

第868章 新的合作者

  萧良坚持不多接订单,不拉产能,他作为老板有傲娇任性的权力,何宏泰、张殷彪等人没辙。

  这时候梁棠华与电机研究院的负责人已经出现在会议室外,张殷彪看了一眼腕表,不知不觉鸿盈科技的生产协调会议已经超时了,询问萧良没有继续补充的要说,他作为会议主持人,就宣布会议结束。

  鸿盈科技的其他高级管理、高级工程师陆续离场,何宏泰、张殷彪作为整个星源系的核心成员之一,接下来的会议他们也要全程陪同萧良参与。

  工作人员走进来调试视频设备,为下一场会议做准备,萧良有一通电话打进来,坐长会议桌的一端接听电话,张殷彪争分夺秒点上一支烟过瘾。

  梁棠华与下一场会议的与会人员走进来。

  “看你们耷拉着脸,萧老板没有同意你们的增产计划啊?”梁棠华从张殷彪手里,将火机跟香烟抢过来,坐在张殷彪与何宏泰中间点上一支烟抽了起来,笑着问道。

  “你借口戒烟,是不是正好自己不用带烟,能到处蹭烟抽啊!”张殷彪将火机跟香烟从梁棠华抢回来,“不满”的说道,“还有,你随手蹭走打火机的恶习也得改一改,我得先拿回来!”

  “萧老板给我们开了等两个月再看情况的空头支票,”

  何宏泰朝坐会议桌一头接听电话的萧良呶呶嘴,摇头无奈的说道,

  “按照最初的计划,我们这个月的出货量应该拉到两百五十万部(只)才算合格,设备、人员都是照这个数进行筹划的,结果才完成80%——马不停蹄奔走了两年,速度一下子放慢下来,我们都有些不习惯了!”

  “还是要看第二代iPod播放器头两个月的销量情况啊。”梁棠华感慨道。

  “是啊,”何宏泰说道,“不过,苹果公司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应该是最充足的吧,但对第二代iPod头一年的销量,最乐观也仅给出六百万只的预测,我们偏要给出一千两百万只的预测。这都吓得苹果高层拼命暗示我们不要寄望太高,很显然是怕他们哪里说错了什么话,引起我们的误会。”

  “你们别在背后蛐蛐我,”

  萧良放下手机,朝何宏泰、梁棠华他们说道,

  “第一代iPod细节方面有很大不完善的地方,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因为乔布斯本人的顽固,播放器无法兼容微软电脑系统。就算如此,第一代iPod上市半年以来,犹创造了一百万以上的销量。苹果公司去年糟糕的财务表现,迫使乔布斯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做出妥协,单兼容微软视窗系统一项,第二代iPod的销量就至少能翻两倍,但还仅仅是蝴蝶的翅膀,还得考虑叠加效应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毫无疑问,这次就是苹果公司自己的预测太保守了!”

  梁棠华哈哈一笑,直接插入下一个会议的主题:

  “我昨天看到王新在线上,就在网上聊了几句,说是AC公司想是推翻第一阶段做的骡车,有了全新的思路?”

  “嗯嗯,”萧良点了点头,看向一名走到会议桌旁还没有坐下来的中年人,说道,“在接通AC视频会议之前,徐工先将大概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徐廷益早年留学美国,后来在通用汽车任职,从事电气控制开发工作了近十年之久,九五年因国内的父母年老体衰,就申请回到通用在沪市的合资厂车从事生产管理工作。

  九九年徐廷益被聘用为鸿盈科技旗下绿源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锂电动力高尔夫球车的开发。

  在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以及电机研究院的技术基础上,加上徐廷益自身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工作经验,做一款低速的锂电动力高尔夫球车简直就是手拿把捏,百万年薪加上股票期权,简直就是送菜上门。

  可惜舒服日子仅仅过了一年,去年九月份往后,他负责协调蜗巢科技、鸿盈科技以及星源时代的资源,对接AC推动力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的衔接、配合工作,就没有那么舒服了。

  特别是萧良要求这边尽最大限度,接下所有功能模组及部件的开发与开模制造工作,这些简直就是噩梦。

  徐廷益待与会者都入座后,先简单介绍了去年九月中旬AC推动力在获得蜗巢科技一百万美元的注资之后,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所做的两项主要工作:

  其一就是在一辆通用EV-1汽车上,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拿星源时代的锂电池动力体系,替代原有的铅酸电池系统,成功突破五百公里的续航里程。

  在通用汽车停止EV-1项目之后,这一尝试在美国引起极大的关注,初步证明了锂电动力远比铅酸电池更强的优越性;即便传统车企依旧畏惧锂电的不稳定,不肯轻易接受锂电动力。

  第二项工作就是对通用EV-1汽车进行改造的同时,AC推动力开始做自己的电动汽车开发。

  经过半年的努力跟这边的全力配合,第一辆骡车在这个月初算是拼凑出来。

  当然了,蜗巢科技最初仅注入一百万美元,距离做出真正成熟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无疑是杯水车薪。

  哪怕蜗巢科技派出十名中高级工程师长驻硅谷,配合AC推动力的开发工作,实际占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团队的三分之一,不占用AC推动力的人力成本,哪怕徐廷益率领更大规模的团队在国内做很多无偿的配套工作,AC推动力差不多就要将一百万美元烧完了。

  AC推动力一直以来也在美国积极寻找新的融资。

  不过这段时间风险投资基金,受累纳斯达克,境况比AC推动力窘迫多了。

  这个月他们接触到同是汽车工程师出身、又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疯狂爱好者的投资人科伯德;又或者说是科伯德主动找上门来了。

  科伯德对这一领域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但在电动汽车开发方向上,却跟推动力现行路线存在严重的分歧。

  科伯德早就注意到丰田在欧美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相当一部分购买者,都是私家车道上停放各种超级跑车的高收入人士与社会名流。

  通用已经无限期停止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计划,但之前推出的四千余辆EV-1电动车,主要用户也是具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与社会名流。

  这一人群并非为了少用燃油,才买入普锐斯,成为EV-1用户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更多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不满情绪,以及想要做改变意愿的一种重要方式。

  推动力以星源时代的锂电动力系统对EV-1进行成功的改造,科伯德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

  不过,他最初并没有想找推动力合作,而是想组建自己的汽车公司,但与三星、松下等电池厂商接触时,发现这些电池厂商并没有开发锂电动力系统的计划,甚至出于保守,觉得这种行为太过冒险而有意排斥。

  碰了几次壁后,科伯德这才回过头来找到AC推动力。

  不过,科伯德的投资是有附带条件的:

  首先是他希望AC推动力公司放弃低成本电动汽车开发计划,而是瞄准环保意识强的高收入人群与社会名流,将跑车与锂电动力等全新系统结合起来,开发全新的项目。

  还有就是他想将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拿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

  这么一来,他注入三五百万美元,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股份;甚至他个人都有强烈的意愿成为新公司的领导者,至少也应该获得联合CEO的职务。

  飞一趟硅谷不容易,萧良也是约定在上午,美国的夜晚时分,与科伯德进行第一次视频见面。

  科伯德作为电动汽车的爱好者,也很早就有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的创业计划,除了常规的商业考察外,他手下的团队也相应的技术路线预研。

上一篇:万界守门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