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更俗
“萧总对我们帮助这么大,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们的谢意。”唐国斌笑道。
“唐总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个我还真不能收。按说我跟朋友礼节往来,三五十万都是小数字,但我父亲的职务在那里,规矩还是需要一些讲究的,”萧良将翡翠玉章放回锦盒,推回到唐国斌的跟前,又将两盒茶叶拆开来看了一眼,说道,“这两盒好茶我收下来。”
见萧良如此讲究细节,唐国斌也没法说几万块一枚小玉章,对他这样的人物是不值一提的小玩意。
“萧总这段时间很少到营业部来,却持续在深发展、深万科、长虹、沪石化等股票上加仓,萧总对明年的行情很看好啊?”唐国斌知道萧良年前非常忙碌,也不再绕什么弯子,直接说出年前专程登门拜访的来意。
萧良这时候将手里的烟点起来,说道:“我有时候不是吝啬言语,主要是我并不知道唐总你们接下来真正的打算?我听许建强说,你很早就在省工行信托投资部,从事股票公开发行的试点工作,最早还是从柜台经理做起,在这个圈子里绝对算得上‘老人’了;曹经理从业时间也应该满五年了吧?你们这些年从事这个行业,都有什么感想啊?”
虽然在今后二三十年,国家会持续加强对证券金融业的整顿治理,但不可否认的是,效果都将非常有限;这个证券市场始终会给那些贪婪的有恃者,留出大片上下其手、纵横捭阖的灰色乃至黑色空间。
唐国斌、曹启华倘若选择走那样的道路,萧良还真不能说他们没有成为一方大豪、金融巨鳄的机会,甚至可能性还不小。
不过,真要如此,唐国斌、曹启华却非他的同道之人,他又何苦浪费唇舌、助纣为虐?
“在萧总面前不敢吹什么纸醉金迷,但在调来东洲之前,确实有那么一段时间曾沉溺于纸醉金迷的虚妄假象之中,”
唐国斌感慨道,
“那时候手里最多掌握五六千万资金,控制不住会有一种‘掌控一切、目中无人’的狂妄浮躁,哪天不出去玩花上万儿八千,就浑身不痛快。然后,就挨了迎击一头,还是我家退休好几年的老爷子搭上半辈子不求人的老脸,才勉强保住这份工作。到东洲后,我们虽然说是小心谨慎了许多,不敢再将老爷子最后剩下的那点老脸搭进去,但还是无法摆脱既有的路径依赖,还是习惯性的去捕捉股性活跃的目标股。不过,这两年的折腾下来,收获寥寥,团队内就又不可避免的有人想要往老路上走……”
曹启华诧异的看了唐国斌一眼。
有些想法,唐国斌跟他也只是说过,但顾忌团队其他人想法太多,甚至都没有在他们仅有八九人的小团队里公开说过来。
唐国斌这时候就对萧良掏心窝子了,不仅自剖心路历程,还将他们这几年来操盘的核心思路都和盘托出?
唐国斌也不是随便掏心窝子的人啊!
萧良专注听着唐国斌的讲述:
业绩优良的股票,股性表现也会相当活跃,但在当前的证券市场里,股性活跃的股票,主要还是各种庄股或题材炒作。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股民对一支好股票的认知,简单直白就是跟风热点题材以及各种庄股。
跟庄跟久了,手里资本实力稍稍雄厚一点,大比例买卖某支股票,甚至更进一步,与上市公司勾结,坐庄操控股价,更甚者就是直接控制一家或几家上市公司,成为呼风唤雨的金融巨鳄,这些都构成一条完整的技能树。
当然,萧良也早注意到唐国斌、曹启华在另一条道路上所做的尝试。
比如说,之前富海证券所提供的一些内部研究资料,要么是唐国斌、曹启华手下的团队整理,要么是唐国斌、曹启华带领手下团队进行调研分析的成果,其实在这个年代,已经颇具水准了。
只是此时的证券市场,规模还是太小,不足千万的投资者,投机跟庄心态又普遍严重,使得真正的想要从产业经济发展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等角度,严谨筛选股票,制定操作策略,变成吃力不讨好、甚至会被同行嘲笑的行为。
萧良跟唐国斌笑着说道:“唐总你与曹经理都是聪明绝顶的人,你们知道摆在你们前面的道路有哪些,甚至有些选择,在这个年代的证券市场可能发展空间要更大一些。不过,像唐总、曹经理这么聪明的人,应该也能猜到许总及我,为什么跟沈君鹏、孙仰军他们尿不到一壶里去……”
第414章 私募型投资公司
元旦之前在新华通大厦营业部刚见萧良时,唐国斌、曹启华对南亭实业的了解,可以说仅停留在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上。
他们做这一行,对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调研,是基本功,他们还要算基本功相当扎实的那一类。
一个月时间过去,他们所了解到的萧良以及他所创办的南亭实业,无疑是非常剑走偏锋的。
前期几乎将所有的资源都倾斜到市场扩张上,仅有百余万资本,销售队伍的规模就高达上百人;更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扩张到六七百人。
倘若将临时雇佣的促销人员算上,市场队伍短时间内会膨胀到三四千人。
广告投放也是不计成本。
一家初始投资不足百万的初创企业,半年广告投放就砸下去七八百万。
而到今年,“脑健灵”的广告投放覆盖央地各级媒体,总投放规模可能高达六七千万。
倘若萧良及他创办的南亭实业,单纯是剑走偏锋,是没有资格在这里说什么道路选择之类的话的。
南亭实业剑走偏锋的背后,是一年半时间内高强度运转,将宣发营销、多级分销联销、生产物流以及产品研产等复杂企业体系,从无到有成功的建立起来,在年中的保健品风暴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真正奠定了宿云生物在保健品行业里的领军地位。
萧良的兴趣或许广泛,介入蓄电池厂,与郭晋阳这些人的矛盾,他们也有所耳闻了,对阀控蓄电池的产品开发,对蓄电池厂的生产线改造以及新产品还没有下线,甚至中试工作还没有完成,就着手新工厂的建设。
这样的企业运营发展,不可谓不激进。
然而在激进的背后,除了蜗巢科技与工学院能源电化学实验室建立产品技术研发体系外,萧良他自己都老老实实的泡在实验室里,东洲各大夜场从来不可能有机会看到他的身影。
目前蜗巢科技以及能源电化学实验室除了陆续有一些论文发表外,也登记申请了一些技术专利,萧良都挂了第一作者。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萧良作为老板,爱慕虚荣,贪他人之功。
唐国斌、曹启华这段时间与萧良、许建强接触有限,但陆峰、周华、韩涛跟他们以前在秣陵就是相识,而陆峰、周华、韩涛在新华通大厦附近,跟他们租住相邻的小区,这段时间接触就多了。
说及萧良,陆峰、周华、韩涛都可以说崇拜了,也说了一些与沈君鹏、孙仰军分道扬镳的缘由,私人恩怨仅仅是表面,更深层次还是理念不合。
也是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唐国斌将他今后要走的路梳理清楚。
要想快速发展乃至崛起,完全循规蹈矩,不突破常规吃一两只螃蟹,是不现实的,但要光想着找又肥又美的螃蟹吃,谁都保不定哪一天会楼塌山倾、毁于一旦。
唐国斌这段时间也是反思了许久,想着注册成立真正的投资公司,正式筹措资金以及接受客户委托,依托这些年从业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进入证券市场,而不是继续寄身富海证券旗下擦边搞小动作。
听唐国斌进一步说及他的打算,萧良沉吟颇久。
公募证券基金以及以信托形式发行的私募基金,还需要过好几年才会正式浮出水面,但股市赚钱效益已经吸引大量的投资者涌入,代客理财等模式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证券公司亲自下场接受委托理财也是屡见不鲜。
各种私募型投资公司这两年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沪市、秣陵、锡江、深市、广城、杭城、甬城、东瓯等民间资本活跃、投资需求旺盛的城市出现,甚至眼下还是证券市场掀风搅雨的主力军。
这些投资公司在活跃证券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滋生出大量非法吸纳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国家对寄附各大银行体系吸血的转融贷加强监管之后,孙仰军与温骏等人成立融金投资,最初是拿自有资金,在证券市场掀风搅浪。
投资嘉乐科技,非但颗粒无收,还搭进去两三千万资金,孙仰军实力受损,接受沈君鹏的注资,又吸纳唐逸凡等人多渠道筹集资金,可以说是往私募型投资公司转变了。
萧良要在这个领域,跟这些孙子唱对台戏,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
他也不能专门为了对付这些孙子,无节制的从南亭实业抽调资金,影响到正常业务的发展。
因此,唐国斌、曹启华等人想要组建私募型投资公司,萧良是支持的,但也要跟他们确定好边界。
唐国斌作为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对此也是有充分考虑的。
他主要还是对标国外的私募基金,权衡国内的法律风险,注册投资有限合伙公司之后,计划对客户设立一定的门槛,限定规模,不作风险投资回报承诺,进行适当的份额分级管理设计。
“我觉得挺好的,你们成立公司,我可以做你们的第一个客户,先拿几百万资金,试试你们的实力。”萧良说道。
他除了现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分神去插手太多的事情,还考虑到当下证券市场低迷,前期客户开拓会比较困难,私募型投资公司在东洲这个民间资本以及证券投资相对低迷的城市,发育是需要相当耐心的。
萧良也不想看到东洲的民间资本太活跃进入证券市场。
他就想着让唐国斌他们先玩着,他现阶段无意花什么精力去参与、干涉。
他目前投入证券市场的资金比较多,但主要也只是想先吃下第一波牛市行情,之后再拿出一小部分交给唐国斌、曹启华他们管理就行。
九六年第一波大牛市过去,也许国内证券市场断断续续还会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但令萧良记忆深刻的另一波大牛市,则要等到零五年股权分置改革。
这期间,萧良还真不记得有什么特别好的机会。
就算在香港搞一批资金,趁着亚洲金融危机再搞一把投机,萧良也不想牵扯自己太多的精力。
萧良目前往胡婕账户直接注入四千万资金,除了徐海科工的股价暴涨外,广城股份、益川工业的收益,差不多跟其他股票的亏损打平,净资产增涨到六千五百万。
同时萧良以胡婕账户上的股票资产进行抵押,前后总计拆借四千万资金。
目前萧良在深发展、深万科、长虹等股票上建立了总计六千万的仓位(亏损五百万)。
唐国斌、曹启华当然不敢奢望萧良会直接将胡婕账户委托给他们管理,萧良愿意成为他们的第一批客户,还拿出几百万出来交给他们管理,此行可以说是大有收获了。
他们之前私下里才打理多少资金?
再一个,萧良能成为他们的第一批客户,这在东洲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
当然,萧良无意直接投资,他们也有预料。
毕竟他们听叶晓华说过,萧家弟兄注册成立的公司,萧良把许建强都拉进去了,他自己都没有投,而是让他哥萧潇跟投了一些。
“我打算年后就将名下一家公司变更工商登记,”唐国斌说道,“等公司正式运营起来,我们肯定都要从富海证券脱离出来,但也不怕萧总笑话,现阶段还是不得不借用富海证券的一些资源,人员也只能分批脱离;老曹会先到新的公司将摊子先撑起来。姚经理的专业水平,也是得到萧总您亲自认可的,我们也打算将她拉过去,这个得提前跟萧总你打个招呼……”
“可以啊,我到时候投你新公司的资金,有熟悉的人对接,也省得芝麻大点小事,动不动就麻烦唐总你了。”萧良笑着说道。
“听你们说话真是累啊,很多地方跟猜谜似的,”
叶晓华见萧良跟唐国斌、曹启华谈得差不多了,岔开话题问萧良,
“萧意想着年前请万家优品的投资人聚一聚,就怕你跟许总这时候未必能凑哪一天都有空。”
“我又不是万家优品的投资人,萧意要请客,得先问我哥跟许总他们有没有空啊?”萧良说道,“我有空就去蹭酒;没空,你们也不用管我。”
“许总年前肯定是忙得团团转,萧意打过电话,刚巧许总那两天在秣陵,他现在也不好意思再打电话问,”叶晓华说道,“但你打电话,许总怎么也能挤出喝酒的时间来吧?要不就凑今天?”
“这么多人,你不怕把萧意给吃穷了?”萧良问道,“他把资金都扔公司里了,他还能剩几个钱请客吃饭?你不会帮自己妹婿坑我的饭吧?”
“大不了我拿酒。”叶晓华说道。
“……”萧良哈哈一笑,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给许建强。
年底是综批市场人流量最为密集的时刻;每天都是人山人海,郊县民众像潮水般涌来采购年货。
经营面积高达六万五千平米的泛华新世界年前也完成主体及外立面竣工,已经进入内部装修及招商阶段。
许建强、徐亚云夫妇俩,这段时间确实是没有一丝松懈的机会。
不过,再忙跟萧良吃饭的时间还是能抽得出来的。
第415章 熊牛周期
胡婕不愿跟萧良走得太亲近,努力想要分清楚工作的界限,同时年前她家里的事也多,下班就先回去了。
萧良与唐国斌、曹启华、姚依燕、叶晓华驱车赶往宴春楼,与萧意、叶晓秀以及他哥萧潇、钱采薇、许建强、徐亚云会合。
唐国斌、曹启华与许建强、徐亚云夫妇很早就认识了,之前在叶晓华的撮合下,也跟萧意、叶晓秀吃过一顿饭,却是与萧潇、钱采薇第一次见面。
萧良坐下来先给唐国斌、曹启华、姚依燕跟他哥萧潇、钱采薇介绍认识,又问萧意万家优品门店拓展的情况:
“我听叶总说你们这两天有四家门店同时开业了,你们能撑得下来?”
“还行,万事开头难,”萧意说道,“徐总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现在算是将头绪初步梳理出来了!”
万家优品从第一家门店试营业,短短两个月,又有四家新门店赶在年前开业。
门店用房的租赁、改造装修、人员招聘、培训,以及供应链的梳理,挑选更优质的日杂品牌洽谈供应商,公司内部管理流程的完善,挑选全新的仓储用房,初步建立物流配送体系。
短短不到两个月,萧意、叶晓秀小夫妻俩看上去都像是瘦了有十斤的样子,人却是精神抖擞,很是享受奋斗拼搏的过程。
徐亚云倾过身子,盯住萧良问道:“你说过万家优品只要将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你就给更高的估值投钱进来,现在怎么说?”
徐亚云、许建强再忙,还是会关注万家优品的发展。
徐亚云个人很看好万家优品的发展潜力。
在过去两个月里,她挤出很多的时间,参与了万家优品供应链体系的梳理;有几家知名度很高的日杂商品,甚至她亲自出面帮着找经销商洽谈。
现在万家优品已有五家门店开业,年后稳定运营一段时间,将体系流程进一步完善起来,新聘的一批员工熟悉岗位工作后,就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
要在东洲城区完成初步的布局,仅靠供应商给账期是远远不够用的;现在新开四家门店,公司层面又要将初步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立起来,额外从银行拆借了两百万才勉强支撑下来。
徐亚云怕萧意不好意思,她就帮萧意催萧良兑现之前的承诺。
许建强笑道:
“你在徐海科工赚不少吧?万家优品你得给高点估值,让我们占点便宜!”
“……”萧良叫苦道,“徐海科工这事是临时插进来的,就占我太多精力了,万家优品我不想投了。你们找顾培军聊聊吧,节后就会有一部分‘脑健灵’的利润,分配给梅坞街公司,看能不能从梅坞街公司挤一些资金投进来。又或者你们直接去找顾雄,看他有没有兴趣。这摊事,你们以后找我喝酒行,其他事不要找我……”
“你现在真的要专心做学术啊,是不打算给工学院的教授们活路了?”许建强笑着问道,“我前两天遇到徐立桓、顾培军,他们就满腹怨言,说你现在不务正业,压根就不管宿云生物跟南亭湖饮料的业务了。”
“那两块业务,他们管得好好的,我插手干嘛?”萧良说道,“我插手徐海科工,纯粹是给自己找了罪受。钱少斌回到船机厂,将上市公司的事情负责起来了,蓄电池厂就没有挑大梁的了,我现在都想找人哭一场!”
“我们现在这么苦,还不都是被你把节奏带起来的,”徐亚云“抱怨”道,“我们都想找人哭啊!”
泛华新世界的建设,是泛华商业扩张最为关键的一步。
年前综批市场的人山人海,刺激很多商户想要入驻泛华新世界。
不过,泛华新世界作为专类场馆打造,要从东洲及周边地区初步形成一定基础与规模的轻工制造产业里挑选合作企业及商户,要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紧密贴合,相互促进,视野不再局限于东洲城乡市场,招商也是以宁缺毋滥为原则,工作量要比想象中大得多。
春节前夕,大家真是忙得人仰马翻,坐酒桌上都忍不住感慨做实业的,真是远不如玩证券股票的夜夜笙歌。
“我看徐海科工这两天在顶部的成交规模放大很多,融金应该有在往外派出筹码了,”
徐亚云感慨道,
“想当初沈君鹏、孙仰军拉拢鸿臣,在嘉乐科技累计投入上亿的资金,最多时组织两万多员工,销售网络遍布江浙鲁三省及沪市,结果呢,嘉乐科技的爆雷,差一点害他们血本无归。他们这一次就算被你搅局,但少说也将有五六千万收益收入囊中。而融金投资上上下下,把司机、行政后勤以及关系户塞进来供养的千金公子二奶小三都加起来,也就六七十名员工,管理起来轻松。我们做实业的,跟他们相比,简直就是牛马!”
“这么说,我得拉许哥去做证券投资,从此也过上夜夜笙歌、左拥右抱的快乐日子才对。”萧良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