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119章

作者:更俗

  他哥本科毕业就进入机关,三十岁之前解决副科级、正科级待遇,都没有什么难度,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提拔到相应的职位上去。

  如果一直留在狮山,三十岁之前想要担任县局或乡镇一二把手,难度是非常大,但要是调到市里,正科级职位相对要容易一些。

  不过,对普通民众来说,市属机关三十岁之前的正科、副科实职,含金量还是高得吓人。

  “就他?做了市长、市委书记,又能有啥了不起的?”钱采薇瞥了萧潇两眼,不屑的说道。

  萧良见他哥在钱采薇面前很没用的,就知道“嘿嘿”的笑,也不理会他们,低头看修改过后的翻译稿。

  能赶在十一点之前,将这么厚的翻译稿重新过一遍,其实是曹帅知道消息后,临时找了两名水平过硬的人参与进来一起修改、润色的。

  萧良看水平确实提高了很多,又将他刚刚写的提纲交给钱采薇,说道:“你帮我过一遍,有错误详细标注出来……”

  他哥萧潇跟钱采芸的英语水平不行,就负责端茶递水,遇到一些特定的疑难词汇帮着翻找词典,差不多到凌晨两点钟,才将一份详细的提纲整理出来。

  主要还是涉及诸多专业术语都要专门标注出来,才算是临阵将枪磨亮。

  夜里就直接睡酒店,次日一早到自助餐厅用过早餐,喝了一杯浓茶提振精神,提前十分钟往会场走去。

  罗智林跟王行扬、他爸已经在会场了,正跟大佬级投资商代表寒暄,萧良就没有凑过去。

  乐建勇、袁唯山也在会场,但这次没有殷勤的凑到罗智林身边,自顾自的拉着另一摊人聊天,对外传递信号有些迫不及待了。

  “乐市长,一会儿上台后,我该怎么说替你主持今天宣讲的事?”萧良拿着稿子走到乐建勇身边,一脸虚心的问道。

  乐建勇眼皮子跳了跳。

  袁唯山脸色也阴沉下来,却不能说萧良的不是。

  昨天夜里的会议,是决定萧良主持接下来两场宣讲,但之前的活动介绍里又明确写了今天的宣讲主持人是乐建勇,萧良上台后肯定要对这一情况进行简短的说明,进行一下铺垫。

  问题是该怎么说明情况都在萧良那张嘴里啊。

  要是萧良上台后,毫不留情的指出乐建勇在翻译安排上的严重失误,以及乐建勇没有能力主持上午的宣讲,不得不临时求着他上场,乐建勇这张老脸要往哪里搁?

  “我上台就说乐市长昨天受了风寒,嗓子哑得厉害,不怎么能说出话来,不得不叫我临时抱佛脚顶替——这么说,合不合适呀?”萧良眯起眼睛,盯着乐建勇问道。

  乐建勇没想到会有朝一日,会受这么一个角色威胁,嘴皮子哆嗦了一下。

  袁唯山说道:“你这么说就好。”

  萧良笑了笑,然后径直走到会场的角落里做最后的准备。

  除了阳旭辉、李博外,其他区县负责接待工作的,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都还不知道前夜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多少听说过萧良跟宿云生物的传奇故事,都饶有兴致的坐在台下,想看看萧长华的这个小儿子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萧良走上台,手里拿着稿子,用英语简单读了一段开场白,就直接介绍他将代替副市长乐建勇介绍东洲地方产业情况。

  香港投资商代表们一个个都很惊讶,绝大部分人都不认识萧良;狮山负责接待的投资商代表们知道萧良也创办公司,但只是以为他仗着家势经商,并不觉得他真有什么能耐。

  这么重要的活动,让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上台读稿子,这算什么事情?

  这一刻很多人就流露出不满的神色,甚至有人坐在袁唯山他们身后,就忍不住询问是怎么回事。

  朱鸿召与其他鸿臣工作人员,一早也被接到狮山去了。

  朱祎琳想好好感受一下内地跟香港不一样的氛围,就找借口留了下来,当然她也没有直接开溜,早上还坐进会场里。

  看到这一幕,她也禁不住诧异,这么重要的场合,给这个浪荡子拿来练手、镀金?

  乐建勇被迫装病,不跟其他人交谈,这时候双手抱胸,冷冷盯着台上的萧良,就想看他如何将场面撑下来。

  接待工作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也都一个个昂着脑袋,开启看戏模式。

  萧良看了都忍不住想吐槽,一会儿全程都用英语演讲、交流,你们这些装大尾巴狼的,能听懂吗?

  萧良将稿子直接扔到立式演讲台上,拿起话筒走到场地的中央,脱稿用英语介绍起东洲当下地方产业发展的类型及特点。

  之前市政府办与招商局联合准备的稿件,主要集中在市县国营厂生产经营的领域。

  原稿件对东洲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冒头的、以私营、乡镇企业为主的箱包、皮具、印染、化纤、家纺、服装、花布、家具、小五金、食品等产业,几乎没有涉及,更不要说进行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层次的梳理了。

  也能看得出市政府里一群以智囊自居的笔杆子们,对国内外轻工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乃至消费市场过往、现在以及未来可能会有的时代特征变化,传统及流行文化的变化特点,以及政治思潮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可以说更是一窍不通。

  诚然,东洲绝大部分的轻工制造企业层次是低了一些,问题九十年代中前期的地方产业基础就摆在那里。

  而香港的产业资本也严重缺乏重资本化、高科技的基因。

  不从两者的实际出发寻找共通点、衔接点,将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又有何用?

  萧良根据这次香港投资洽谈团以轻工制造为主的行业特征,将东洲地方对应、形成一定集群规模的产业,或者处于上下游产业链端上的企业或产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及重点介绍。

  萧良同时还就这些产业在国内外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可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以及未来随着消费市场变化需要规避的产业风险,都发表他的观点。

  单就这点,萧良就已经站在整个时代之上。

  当然,萧良脱稿走到场地中央,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演讲,就很是吓到人了。

  简单的用英语交流,跟面对小三百人进行脱稿演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朱祎琳都禁不住刮目相看。

  可能对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消费市场的一些时代特征,很多人不一定认同萧良的观点,但萧良站在台上全程用英语侃侃而谈,对这么多不同的产业都有涉猎,还能详尽而具体的进行阐述,做出明确的判断,就足以震慑住所有人了。

  更何况萧良对跟轻工制造紧密相扣的消费市场,用英语讲解轻松风趣,一点都不死板。

  到了交流问答阶段,一时间参会的投资商代表纷纷接过话筒,当场争着跟萧良交流诸多细节性、更深入的问题,话题甚至覆盖到生产管理、行业技术发展领域。

  萧良也是尽可能详尽给予回答。

  当然,这主要还是用英语交流,限制住了萧良的发挥。

  就算如此,原定十点半就结束、两个小时的主题宣讲,因为投资商代表提问太踊跃,不得不延续到十二点才暂告一段落。

  最后环节罗智林上台发言,萧良也是站在台上帮着翻译,在投资商代表意犹未尽的眼神里,结束第一场的主题宣讲。

  “我应该有发挥到乐市长的八成功力,没有给乐市长丢脸!”萧良将话筒交给工作人员,走下台与跟罗智林、乐建勇他们坐前排的投资商大佬握手寒暄,笑眯眯的跟乐建勇客气了一句。

  听到萧良阴阳怪气的话,乐建勇脸更黑了:

  他原本想着,哪怕萧良在台上勉强支撑下来,只要听众反应平淡,他就找机会讥讽两句,发两句牢骚,让接待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更清楚的感受到某种信号的传递,以便尽快在东洲刮起孤立、抵制罗智林的风暴。

  现在看到投资商代表上前来纷纷跟萧良打招呼,几乎将名片塞满萧良的手掌,他还能说什么?

  乐建勇胸口都禁不住隐隐作痛,一口恶气闷在胸口吐不出来,都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揉!

第232章 听不懂的震惊

  坐第二、第三排的阳旭辉、李博以及王行扬等人都是一脸震惊。

  他们是听不懂萧良具体发挥了什么。

  仓促之间没有办法准备中文稿发放下去,英文稿也就是准备了一份提纲,主要还是看萧良临场发挥。

  台下是有一些翻译交叉坐在他们中间,方便随时跟香港客人在会场进行交流,理论上可以实时翻译。

  然而萧良演讲一口气从头说到尾,轻松自如的掌握节奏;交流环节投资商代表提问又极为踊跃,没有给翻译留出时间。

  从中学抽调的英语教师,水平还算不错,但肯定不具备同声传译的能力。

  就算如此,宣讲与交流的成功,阳旭辉、李博、王行扬他们从会场的热烈氛围里,还是完全能感受到的。

  他们是听不懂萧良在讲什么,但萧良站在台上那股子自信、从容,以及演讲时所透露出来的感染力,他们也是能感受到的。

  宿云生物赚多少钱,众说纷纭。

  对这些传闻,有人信以为真,有人不以为然,但“脑健灵”在东洲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大家还是都有切身感受的。

  不过,对萧长华之子创办宿云生物之事,更多的人以为这是走了狗屎运。

  阳旭辉、李博、王行扬他们这个层次,接触到的私人老板绝不在少数,但大多数腰缠万贯的私人老板在他们看来,只是在时代大潮中敢拼敢闯加上运气当道的时代幸运儿而已。

  单就学识、个人能力而论,他们还真不觉得有几个人能真正超越他们的。

  这一刻他们内心有些颠覆了,一个刚刚踏入社会不足三年的青年,竟然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当年一个小屁孩子,脸都不会洗,穿衣服还要萧潇帮忙呢,拖油瓶似的跟着萧潇到我们班蹭课,蹭我们的考试还次次考第一,那时候我就气得想将他赶出教室了。这屁孩出现之前,可是我次次考第一的。不过,那时候萧良也没有这么妖孽啊!”

  钱采薇跟顾培军、张卫、萧潇、许建强、周华他们坐在会场的角落里,说起萧良四五岁没人看护,跟着萧潇到学校蹭课时的趣事,

  “他这口流利的英语,从哪里学的,秣陵大学真的有这么厉害?”

  “我也是秣陵大学毕业的,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许建强还是挺为母校自豪的,笑道,“不过,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高校之一,偶尔出一两个才华特别横溢的,也不算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钱采芸手托着香腮,若有所思的盯着下台后被人群围住的身影。

  朱祎琳合上不知不觉满满当当记了有七八页的笔记,冷漠的看那身影一眼,便朝会场外走去……

  …………

  …………

  会场以及走往自助餐厅的路上,有很多投资商代表跑过来交流,萧良匆匆吃过中饭都一点半了。

  下午萧良没有跟团活动,他除了要修改第二场宣讲要用的稿子,还回公司处理了一些事情,到夜里八点钟才赶回酒店,参加罗智林亲自主持的重点项目交流会谈。

  重点项目交流会过后,萧良都没看到他哥的身影,回到房间,见顾培军、张卫也刚过来,好奇的问道:“我哥人呢,刚才在会场也没有见到他?”

  “他被唐书记喊回狮山了,”顾培军说道,“唐书记下午赶到市里,与阳常委、李博紧急商议,决定按照你说的思路,新挑选一些有可能更符合实际的引资项目。现在就不知道时间这么仓促,能不能有效果。”

  “做总比不做要好。”萧良说道。

  招商引资属于政府工作范畴,唐继华作为县委书记,在狮山可以提一些提纲挈领式的要求,但工作还得是周康元出面安排。

  李博作为分管招商的副县长,主要是负责执行。

  之前要不是罗智林提一嘴,宿云生物以及卫雄印务之前都要被周康元排除在这次活动之外。

  这其实也是罗智林在市里遇到的尴尬之处,这次强势将萧良推出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冒着极大政治风险的。

  唐继华此时能直接插手进来,决定临时找一些更契合实际的引资项目,主要还是阳旭辉这次跟唐继华意见一致。

  阳旭辉不仅是县委常委,同时还是狮山县主要承担引资项目落地任务的县开发区工委书记。

  他在相关工作上的话语权,实际要比具体分管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李博,都要强得多。

  不管临时抱佛脚另找一些引资项目参与进来,能不能取得成果,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可以说罗智林这次冒险之举初见成效。

  萧良拿过周华帮忙撰写的稿子准备动手修改,房间里的座机响了起来,接听却是唐继华亲自打过来的:“今天下午你溜走了,没有逮到你的人,但明天下午狮山分组交流,你得出面帮狮山撑一撑场面啊。我准备再多凑一些引资项目,现在时间很仓促,做不出多详细的材料,临时找过来的一些企业代表也都有些发蒙,就指望你发挥了!”

  “这肯定会尽全力啊!”萧良笑道,又在电话里跟唐继华说了宿云生物注册地与县级税返奖励乡镇的事。

  “罗书记下午跟我说过这事,这是非常好的方式,我肯定全力支持,”唐继华说道,“当然,要是云社这次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我相信阻力会更小……”

  …………..

  …………..

  今天嘉乐管理层与以朱鸿召、朱玮兴为首的鸿臣代表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沈君鹏也是全程参与。

  嘉乐各方面的条件都可以说简陋,生产组织还主要依赖于代加工,但朱金奇、张健重点介绍规模超过三千人的市场团队建设以及种种营销地推战术落地执行情况,还是很有亮点的。

  朱金奇、张健也展现出职业经理人应有的素养。

  以传统的眼光看,嘉乐肯定不能算一家优质企业,但对初创企业的早期股权投资却另有一套标准,主要还是看初创企业快速增长的潜力以及初创团队的素养。

  投资嘉乐是有风险,但从早期股权投资的角度看,嘉乐够得上优质标的的标准,更不要说嘉乐与鸿臣在内地的业务拓展高度契合。

  沈君鹏这段时间奔波于内地、香港,最后选择鸿臣进行重点游说,也是有考量的。

  今天的交流算是一场成功的交流。

  在狮山用过晚宴,再将朱鸿召、朱玮兴等人送回东洲大酒店,不知不觉都是十点钟。

  沈君鹏、孙仰军、乐宥、袁桐四人敲门走进乐建勇的房间,这时候才有余暇问及上午主题宣讲的情况。

  乐建勇、袁唯山心里再不痛快,现在还没有联系钟云峰汇报今天的活动情况,这时候沈君鹏问及,也只能据实相告。

  乐建勇连常委都不是,他身为副市长,这时候更不能失去钟云峰(沈君鹏)的信任。

  “姓萧的全程撑下来了,效果还相当不错?”孙仰军有些意外的问道。

  孙仰军这几年频繁出入香港,也自诩语言天赋不错,英语口语交流没有什么问题,但叫他站到数百人瞩目的演讲台上,他还是没有能力支撑下来。

  很难想象大学毕业就在乡镇工作的萧良,能支撑全程三四个小时的英语宣讲、交流。

  “操!”乐宥负气的打开冰箱,拿出一罐冰可乐打开,坐到沙发喝了一气,本来挺好的心情,这一刻却像是有一团茅草塞在心口:

  老天爷瞎眼了,怎么就尽让这种货色跳来跳去,不一巴掌拍个跟头?

  袁桐站在一旁不吭声。

  “他都讲了什么?”沈君鹏微微皱着眉头问道。

上一篇:万界守门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