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大唐 第75章

作者:一片苏叶

  梁治试探道:“场主若是感兴趣,我就差马帮的人打听一下。”

  “算了,回去吧。”

  ……

  申时三刻。

  周奕举目朝前望去,只见一座大城横亘在大地上,城墙环连,门关节楼,坚固雄伟。

  那城墙,少说有十三四丈高。

  他看得心惊,管中窥豹,已脑补出东都之巍峨。

  南阳靠北处湍水最凶,故而借急流为堑,绕外墙成为护城河。

  道旁树木青葱,周奕是个外乡人,跟着应羽等人一道进入。

  果如他们所说,城门口处正有人盘查。

  商旅行客正排队入城。

  “易道长,这边来。”

  周奕跟着天魁派的人从侧门进入,守城的大汉打了个招呼,径直放行。

  却没想到,甫入城门。

  就有人拦在前方,那人看上去像个贵介公子,二十七八岁,穿着打扮很是花哨。

  此人眼睛长窄,狭目隐透阴鸷。

  “且慢!”

  他伸手拦住了几人,“应兄带人进城,总要递个话吧。”

  吕无瑕抢话道:

  “笑话,我们天魁派带朋友入城,就是杨大龙头在此也不会阻拦,你凭什么拦路?”

  三名天魁派弟子脚步不停,直接往前闯。

  拦路那人立时让开,假笑一声道:

  “莫要动怒,只是与几位开个玩笑。应兄气机虚浮,怎像是受了伤?”

  “哼,走,别理他。”

  吕大小姐拂袖而去,抢先走了。

  应羽等人也是如此,拥着周奕直接入了城。

  “方才那是什么人?”周奕回望城门。

  “故意恶心人的,”一位张姓天魁门人露出嫌弃之色,“他叫罗荣太,是湍江派掌门人的儿子,为人蛮狠阴险。”

  湍江派是南阳三派之一,属于八大势力,论实力应该不及天魁派。

  “怎是他们在值守城门?”

  “你初来乍到,自然不明白南阳郡的规矩,”吕无瑕直接挑重点,“郡城主要分为财权与防务两块,财权掌握在大龙头手中。”

  “至于防务,每月轮换,这月正好是湍江派。”

  “所以你与我们一道是没错的,这姓罗的最会刁难人。”

  周奕顺势问道:“他会不会将我打上天魁派的标签?”

  “那是肯定的,易道长怕了吗?”

  另外一名师妹开了个玩笑,又迅速正色:“其实没事,只要遵守城中规矩,他也不敢乱来。”

  “湍江派、阳兴会这两家,你尽量别去惹他们,这两家与我们不对付。姓罗的以前可不敢嚣张,现在他们两家勾肩搭背,这才敢与我们怄气。”

  周奕敏锐捕捉到关键:“杨大龙头不管吗?”

  “管,一直都管。”

  周奕心道那还好。

  却又听吕无瑕小声吐槽一句:

  “但大龙头总是嘴上严厉,手段甚宽,大多数时候只是找几家管事之人聊聊,倒没有严厉举措。”

  “师妹,不可随口乱说。”

  应羽摇了摇头:“师父常说大龙头多有顾虑,这不是一家两家的事,城内城外这么多人,这么多势力,不是简单的严酷手段就能治理好的。”

  “而且”

  “上游冠军城还有个朱粲虎视眈眈,大龙头做得够好了。”

  吕无瑕低哼了一声,不开心地扭过头去,这套说辞她已听过很多回。

  师兄这样说,老爹也这样说。

  可是,

  她总觉得大龙头太仁慈太宽厚,甚至.

  有些软弱。

  湍江派与阳兴会,也是一点一点试探出来,这才有今日的嘴脸。

  想着想着,脚下的步子越来越快。

  应羽望着师妹的背影无奈叹了口气,叫两个同门追上去。

  “易道长,你可以就近去城中的悦来客栈,掌柜的知晓你是我们天魁派的人,能少算你投宿钱。”

  应羽急着去追师妹,语速快了三分,“待我养伤三日,便去客栈寻你,帮你一齐找收信之人。”

  “多谢。”

  “不必客气。”

  两人互相拱手,应羽领着人快步追去。

  南阳郡城比周奕想象中要更大更繁华,远远超过了他对南阳的认知。

  不过

  能养活这么多大势力,没点离谱的繁荣,想想也不可能。

  望着四下鳞次栉比的房屋,目及商店摊贩布满的长街,耳闻往来不绝的车马人流

  周奕不由一笑。

  这一刻,他也融入了这片市井喧嚣之。

第67章 梅坞旧识

  周奕走过一段路,感受着郡城的繁荣。

  本土八大势力,再加上外来的江湖人与众多小势力。

  游走在城内,懂武艺的江湖人实在不少。

  “哐当~!”

  “哐当~!”

  一间间打铁铺前,总不缺武林人围观。

  铁匠打铁声音震耳,粗锻、精锻、淬火声此起彼伏。

  寻常百姓来买农具厨具,江湖人买刀剑铁叉,大家凑在一起闲谈,显然习以为常。

  铁匠来者不拒,只要能赚钱,什么人的活儿都干。

  “让一让,让一让。”

  周奕闪身铁匠铺旁,一大队骑手从城中穿过。

  车辕侧方悬着一面旗帜。

  周奕仔细瞅了瞅。

  旗号标志依旧认不出来,不知是哪家势力。

  短短时间,这般场景就碰见数回。

  当初在夫子山时,本地大派除了他们太平道场也就西河浑元派。

  较之雍丘小城,中原重镇气象迥异。

  周奕未急投宿,沿着街道一路观览街景。

  看那石拱檐廊,屋檐起翘,又看楼窗镂花,满目琳琅。

  这条临近城门的街名为金水街,因湍水绕城,阳光一照满映金辉,这才得名。

  行过数家铁匠铺,隔了一段路,连排食铺林立。

  肚中空空,正宜疗饥。

  现在手头宽裕,大帝的棺材本没花完,又出黑大赚一笔。

  一见人多的食铺,他也如江湖豪客阔步迈入。

  金水街在东,一路往西看不到头,巷口罗列,夹道参差。

  食铺木匾各标坊号,名目繁杂。

  但是味道嘛,有好有坏。

  周奕一路连尝馄饨、麻饼、青鱼鱼圆、蒸鸭、砂罐肉

  浅尝辄止,时感新鲜。

  到了悦来客栈门口时,已是落日熔金。

  反复瞧着手中用荷叶片做碗盛着的豆腐脑,嗯

  咸的,而且是齁咸。

  悦来客栈中的伙计上前招徕,见他这副样子不由笑了。

  “客官,您这豆腐脑准是在兴昌居买的。”

  “没错,”周奕与伙计一道进客栈,“他们家的盐不要钱吗?”

  “您真慧眼,一言中的,还真不要钱。”

  南阳官盐主要从通济渠、淯水水路运入,私盐少为河东池盐,多为沿海海盐。

  盐价贵逾米粮,岂有不要钱之理?

  “有什么名堂?”周奕追问。

  伙计将他引到算账结账的柜房前,因店内还有客人,故而放低声音道:

  “兴昌居是阳兴会的产业,南阳城内就数他们卖盐最多。”

  “海盐贩于内市,这可是赚大钱的买卖,沿海之贩让利于大派,边卖边送,供应一个小小的食铺,这和不要钱没两样吧。”

  这阳兴会正是八大势力中的“一会”。

  他听天魁派说过,并不陌生。

  周奕囫囵吞尽豆腐脑:“在南阳贩盐的盐枭是水龙帮,还是海沙帮?”

  这两大帮派属于八帮十会,主要做私盐买卖。

  “您一看就是新来的,”伙计咋舌道,“自是海沙帮!他们与阳兴会的季会主交好,生意做得最大。”

  “城中虽也有水龙帮的势力,但始终被压一头,论海盐买卖,水龙帮在南阳最多只占一成。”

  周奕挑眉:“你怎么知道的这样清楚?”

  “这郡城的生意人遍布九州,悦来客栈接八方来客,莫说盐帮,就是西突厥羊皮贩子的底细我都知晓一些。”

  伙计带着一丝久居大城的自豪感:“只要耳朵够灵,总能听见许多消息。”

  察觉周围有人举目打量,周奕微微颔首,不再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