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大唐 第148章

作者:一片苏叶

  在这场动乱中,宋阀下属势力在淮安郡的生意,被破坏得相当严重。

  结合宇文阀在盐仓舵口的做法,已不难猜测背后的明争暗斗。

  从曹记药铺走出后,周奕多有感触.

  这一次,才算更深刻感受到陈老谋往日念出的那些情报。

  他们不再是纸上没有生命的文字。

  而是不断浮现在眼前的真实画面

  周奕从比阳西城门走出时,一队骑兵正绕着护城河徐徐而来。

  他们正是昨夜的胜利者。

  “将军!”

  城门的兵卒齐齐迎了上去。

  那高头大马上的将军极为魁梧,甲胄银光闪闪,其眉骨处有三道刀疤形如蜈蚣,一看就是凶猛悍将。

  正是近来在中原一地呼风呼雨的镇寇将军,尤宏达。

  “把闯入城内的寇贼尸体也拉出来,首领的头颅全挂在城墙上。”

  “本将军一来,清平世界就有了。”

  “什么四大寇,五大寇,还有什么反贼,又有什么了不起?来多少,本将军杀多少。”

  一旁的校尉真心夸赞:“昨夜将军可是英明得很。”

  尤宏达咧嘴一笑,脸上有着得意之色。

  昨夜他领大军埋伏在外,先让旗下校尉领一军佯装败退,四大寇手下的寇贼以为得胜入仓抢米,准备做渔翁的慈丘反贼从埋伏中杀出。

  义军与反贼大战,等他们激斗正酣,这时他领大军杀出,直接把两伙人狗胆吓破。

  尤宏达左手执钢鞭,右手四下指点:

  “只有蛮勇而无头脑的寇贼,就如同一群猪,撒点米把他们关起来,慢慢杀就是。”

  “将军所言极是!”

  “这次以米仓为诱饵,虽然被卷走一些仓中米粮,但杀敌上千,亦是大功一件。”

  那校尉很高兴。

  尤宏达却瞪了他一眼:

  “什么叫损失米粮?”

  校尉一愣:“那那是?”

  尤宏达道:

  “淮安守军防备不利,永丰仓中的粮米被四大寇与反贼尽数卷走,本将军披星戴月,持续追击,不仅杀敌数千,还夺回大半粮米,重挫淮河上游各大贼寇。”

  那校尉顿悟:“将军英明!”

  尤宏达盯着那些贼寇的尸体,脸上肌肉微微抽搐。

  自从跟了张须陀,战功那是一天比一天多。

  四下作战,根本打不过来。

  有些反贼,也是极难对付。

  他娘的,这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好在这次大杀一场,稍解心中憋闷。

  尤宏达正在内心咒骂,忽然眼睛瞪大,看向了比阳西城门口。

  一道白衣人影正立在那里,目光朝他看来。

  霎时间,成为镇寇将军之前的恐怖回忆浮现在脑海中。

  尤宏达盯着那人,

  他先是看到了一场大火,数百营烧成一片,火光冲天,宇文大将军下落不明。

  跟着就是一场大水,从黑暗中汹涌冲来,淹掉了淮阳太守府大军,不可一世的赵太守身首分家。

  现在

  这个人又出现了。

  尤宏达有两个选择,他在毫无把握的情况光速筛掉第一个,选择第二个。

  如今天下间的大反贼一大堆,灭也灭不完。

  这最邪门的一位近来也没犯事,何必冒险?

  不如井水不犯河水。

  故而,

  老熟人相见,尤宏达的眼中没有什么敌意。

  眼神能传达一个人的情绪。

  隔着周围数百兵士,还有不断移动的郡民。

  只消一眼,尤宏达便读懂了周奕的心声,也读懂周奕读懂了他的心声。

  周奕环顾四下,看了看周围隋兵的位置。

  两人擦肩而过,像是互相没有看见。

  那校尉忽然望向周奕的背影:“将军,那人像是有几分眼熟?”

  “熟个屁。”

  尤宏达吩咐道:“先把尸体收拢起来,再修整军队,我们还要去汝南。”

  “是!”

  “……”

  这个奇怪的将军给周奕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有点搞不明白。

  不过,

  如果方才对方动手,他可以驾驭轻功回城。

  接着从城墙某处跃出。

  难道这些都被他给预判到了?

  这一日出比阳后,周奕驾驭轻功,一路避开乱军,三日后抵达桐柏。

  此地乃是宛东咽喉,淮河发源之地。

  周奕沿途打听,来到了淮河渡口。

  前段时日连连下雨,河道涨水,中大型船只多了起来。

  付过船钱,上了一艘顶部较平的舫船,这类船吃水不深,适合这一河段。

  从桐柏至正阳关段为淮河上游,此地河道蜿蜒,多浅滩沙洲。

  倘若入淮南,至河道中游,便能见河面渐宽,水流趋缓。

  登船第三日,卯时。

  周奕坐在船头,吹着晨风,看沿河景色。

  这时水面笼在青灰色雾霭里。

  近处瞧见船头撞开沾着晨露的荇菜,远处有青山起伏,颇有意境。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周奕笑了笑,自己这心情与苏东坡入淮水,那可截然不同。

  同船而行的有两个姑娘,时不时朝他看。

  周奕大大方方,毫不在意。

  这两位姑娘,她们还是腼腆了,若是豪爽的江湖女侠,可能已带着酒上前攀聊。

  行船的路上偶尔会采买耽搁时间。

  不过此时顺流而下,第六日时已过了汝南、汝阴。

  晌午时分,抵达淮南郡。

  周奕准备一直顺淮河来到山阳,再顺着邗沟南下,便可直入江都。

  从水上走,稍微安全一些。

  可是

  一入淮南,船家上岸采买得到一些消息后,便将船驶入淮水支流。

  也就是寿春一地的淝水,当年‘投鞭断流’之地。

  “船家,怎么转路了?”

  “等几日再走吧。”

  船舵处,近六十岁的船家露出无奈之色:“淮水中段正兴战火,此时渡河太不安全。”

  “老朽也不想拖延,只是为了客人们的安全着想。”

  具体哪一天走,老船家也说不清。

  周奕想到此地已是巨鲲帮活跃之地,在船上干等不如去打听一下。

  “别忙着泊船,直去寿春,我来问问。”

  老船家一听,连连点头答应。

  船过八公山北麓,寿春城的轮廓在渐次清晰。

  淮南郡治所在此,城墙高约八丈,蜿蜒如巨蟒,在夕阳下泛着青铜般的冷光。

  从东城门“宾阳门“过,瓮城三重,门道进深达十多丈,两侧壁龛内嵌着开皇年间铸造的青铜兽首,口衔铁环,颇为壮观。

  城下青石板路上车辙深嵌,漕运极为繁忙。

  周奕下船入城,看到众多江湖人走动。

  “老兄,此地可有巨鲲帮舵口?”

  “有有有,直接从东往里走,几里路便到。”

  那个挎着长刀的江湖人匆匆忙忙,随手给周奕一指。

  路线倒是无所谓,有便能找到。

  周奕进城又连问几人,终于碰着个有耐心的,给他把路线梳理清楚。

  否则在一座大城内找一家铺子,还不知道表面上是卖什么的,那可真是大海捞针。

  街道上商队极多,米行附近,喧嚣声如沸水般溢出。

  不少人用竹杠抬着盛满糙米的麻袋,直往漕船方向去。

  周奕穿过人流,看到“巨鲲帮”直接挂着牌子,高调得很。

  方才路过几家青楼,想来此地与巴陵帮驻地不远。

  鲲帮寿春舵口比较特殊,或者是说他们的情报交互方式与中原一地不同。

  摆有一个柜台,情报交易在里间,门上拉下黑布帘子,来回都要掀起。

  单人进入,外边有七八个拿刀凶人看守,非常隐秘。

  再外边,则是一间间茶室。

  以供尚未交易的人等待。

  再侧边,乃是一家当铺,一家酒肆,还有一个兜售“吴越鹰爪”的茶铺,都挂着巨鲲帮牌匾。

  看来,他们在寿春挺有势力。

  越靠近东南沿海,越是得亮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