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有一个软饭王系统 第593章

作者:宋象白

本来呢,杨处是为了显得正式,还让计算机系的学生帮忙搞了一个小程序,像是请帖一样,图片介绍这个美食节活动,然后右下角有二维码,你扫二维码填写信息申请参加美食节活动,就有个入场码。

杨处就是为了做一个粗略的统计,当然也显得活动官方正式一些。

结果统计的工作人员发现越来越多人的申请,不仅仅是本校的,本地的,还有外地的,甚至非常非常远的地方,有IP显示在美国的,有IP显示来自香港的,还有澳大利亚的。当初做IP这个也就是杨处觉得聊胜于无让人加上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好看,默认本地的,结果没有想到,真有外地的,不仅有外地的,还有港澳台同胞,还有外国的。

这坐飞机来得及吗?

这么远申请来他这么一个草台班子的美食节。

杨处压力大起来了。

如果是原来的规模,真的容纳不了那么多人,还会发生踩踏。

但是真的有人申请了要来。到时候真来了怎么办?

所以杨处给自己拉了一波大的。

小事化大,大事火化。

好慌,忙碌去了。

冯浩和肖哥在宿舍吃了豪华的盒饭之后就去学校办公室了。

一阵寒暄,握手。

康喜县政府领导对冯浩道:“我们也没有什么好东西拿得出手,所以给你带了十斤我们县采购的野生菌。”

说实话,确实有点不好意思。

公对私也不知道怎么好送礼。

价值太高也批不下来,也没有,只能送一些稀少保真的东西。

这种菌菇据说很有营养很鲜美,但是也不好采集,十斤干的野生菌至少要用一百斤鲜野生菌才能晒出来。

是在他们那里高原上戈壁中采出来,巴楚野蘑菇,号称戈壁软黄金,真是野生的鲜采出来,最早七八百一公斤有人收。

后来来源太多了,野生不野生都有,价格降下来了,干的巴楚蘑菇也就一百多一斤。

往外卖不划算,他们本地人自己识货的话还是卖的贵的,或者说不卖,自己吃,非常鲜美。

能搞到十斤,这都是用了大面子了,否则老乡就真自己吃了,卖不上价,挖这个蘑菇去戈壁滩里老费劲了,一天挖不到一公斤。

冯浩看着野生菌,真的很接地气的礼物。

打开那袋子口就闻到非常香,一种菌菇特有的香气,干香干香,存放的非常好,肖哥老家那边很干燥,天然都能阴干,闻着就感觉这玩意煮汤,丢两朵,一锅汤都能鲜掉舌头。

确实不错。

冯浩认真的感谢了对方。

“我很喜欢这个礼物,谢谢你们,费心了。”

这一路他们大包小包的还受到不少白眼。

主要是十斤野生菌不重,但是体积非常大。

又怕压碎了,他们都要小心的提着。

穿的可能又略土,跟农民工差不多。

越到南方越觉得拿不出手。

没有想到小伙子是真的挺喜欢,表情很真诚,还很认真的拿出来闻了闻,一看就是懂的。

这东西送给不懂的人,就觉得丑,皱巴巴黑乎乎,懂得人确实会喜欢的。

他们精心挑选好的过来的,见冯浩喜欢,一下子松了口气。

冯浩跟他们聊天,这里校长和王校长都是老领导了,而康喜县来的领导虽然看着有点土,但是人家也是体制内的老人了。

冯浩不是很擅长跟体制内的人打交道。

看宿舍里的杨处就知道。

杨处是非常熟悉了,才能听懂杨处的话是什么意思,经常听杨处跟别人打电话。

比如杨处跟人说:这事交给你,我放心。

肯定不是他特别信任这个人,而是大概率他不想沾染这事,不想参与。

杨处说:有机会的话再聊聊。

听起来像是后续再讨论,实际上应该是杨处要拒绝这人,不好直接拒绝就这么说。

还有杨处要是跟人说保持联系。

一般不是真的说平时保持联系,而是希望对方有事的时候能call他,主动联系他。

反正杨处说话经常都是有深沉意思的,他还只是学校学生会的领导而已。

所以跟他们说话还是蛮累的。

冯浩就不想那么多,直说了。

当初捐款还是因为自己舍友肖哥,希望能帮助到肖哥的家人,肖哥妈妈在县城看病,肖哥妹妹在县城上学。

康喜县的领导们:……

好实诚的学生啊。这话说的他们都不知道怎么接了。

刘校长:挺好,人做善事起始就是着落于眼睛看到的,身边的事情。

能改变你看的,帮助到你想帮助的人,就是最大的善了。

那些动不动要帮助北极企鹅宝宝之类的,更像是一种口号。

王副校长:你是真有钱,羡慕,口水,下次掼蛋能不能不要赢我钱,少赢一点,我赚点钱真的不容易,┭┮﹏┭┮。

在小办公室沟通了一遍,刘老师就喊着时间差不多可以过去举行仪式了。

冯浩本来以为就是去一个大场地拍个照合影留念。

结果没有想到隔壁多媒体会议室人满满当当??

像是开一个大讲座一样,学生都坐满了。

走进去,差点又退出去。

但是夹在领导中间,退出去会踩到人,只能往前走。

刘老师最前面,然后是校长,副校长,接着是冯浩,还有康喜县的领导们。

在冯浩踏进大会议室的瞬间,教室里忽然响起了剧烈的掌声。

所有人一起鼓掌,震天响地。

因为冯浩他们进来前,多媒体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播放的就是冯浩之前捐款的场景,新闻播报的画面,还有康喜县那边提供的他们的县里拍摄的画面,感谢的内容。

刘老师现在是工作可以说是出师了。

PPT都做好了,在大屏幕上重复播放。

画面里还有康喜县人民感谢的内容,学生感谢,医院里的病人感谢。

学生介绍以后有宿舍可以住,不用一起住大教室。

现在学生的爱国教育比过去更多更浓郁。

这一代人的爱国心非常强。

在看屏幕上的画面,一些老家农村的学生其实很感动,感同身受。

也很骄傲,捐款的是他们的学长。

那些孩子在屏幕里说着感谢的话,普通话不标准,却非常感人。

比看电影演的感人多了。

尤其里面一个高马尾的小姑娘,皮肤黑黑的瘦瘦的,穿着宽大校服的小姑娘说:我要考最好的大学,谢谢大哥哥。

听到这话,就让人眼睛湿湿的,都不敢眨眼,眨眼眼泪会掉出来。

所以冯浩进教室的瞬间,不知道谁带头鼓掌,掌声越来越响。

冯浩本来就是为了来完成一个任务的。

捐款早捐了,钱离手,不对,是没有到手就捐了,所以没有太大的感觉。

享受的荣誉什么的,其实已经拿到过了。

石院长那边说书画协会给自己会员什么的,还有以后自己画的价格什么的,登堂入室,有了一席之地,这都是隐晦的好处。

还能确实帮到肖哥家,冯浩觉得已经收获很多了。

可是这一刻,听着那久久不息的掌声,自己也莫名感动起来。

弄的有点不好意思了。

莫名煽情起来。

他站在台上接过康喜县领导的锦旗,捐赠证书,感谢信的时候,也笑了。

笑容腼腆,也有些骄傲。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大屏幕背后正是发言的肖希望。

刘校长和他一块合影,新老有传承。

掌声再次响起。

掌声中有学生喊:学长你好帅!

还是男生喊的。

冯浩:……再次傻笑,挥了挥手里的锦旗,红色飞扬。

……

第724章 权威转发

……

学校有安排人拍摄。

肖哥的镜头也记录了这个画面。

今天学校官网就发布了这个捐赠仪式的新闻。

学校官网发布的内容措词都很官方,用词简练,交代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尽量不用形容词,把事情描述完整,配一张比较严肃的图,大会议室背景拍照就很官方严肃。

喜欢研究新闻内容的人就会发现,新闻播报的事情至少遵循一个原则,真实,弄虚作假出来的代价比真实高多了。

一般不会骗人,但是措词需要你理解分析。一句话虽然不骗人,解读不同,意义不一样,南辕北辙。

会看新闻的人是能深度发掘出很多东西的。

从干巴巴的语句里是能找到真相和动向的。

而肖哥发的内容就有点像是个是微短影片,而且是很感人的短片。

他找了康喜县过来的领导要了他们沿途拍的照片和视频,还有找老师要了视频资料,从现场见面的场景,赠送野生菌,到捐赠仪式拍照,掌声落幕,一张张学生微笑使劲鼓掌的面孔,最后延续到校长和浩子的合影场景,以及背景PPT视频的画面,落后的康喜县,推开窗能看到远处的雪山顶。

还让康喜县给他打电话那个工作人员给录了旁白。

坐了很久的火车来到一所美丽的大学,见到了此行要见的少年,给他送上了他们一路小心翼翼照看,担心压扁的干野生菌,见面的时候有些尴尬的寒暄,他很开心的收了,少年意外的年轻,然后他们过来是为了答谢他,给郑重的送上了锦旗,送上了捐赠证书,感谢信,以及受到帮助的切实的人的感谢的话,现场的热烈,完成了此行的工作,我两个领导冷的打哆嗦,最后说一句,南方好冷。

这个视频的切入点是以康喜县工作人员的视角,讲述的。

独有的口音,努力标准,但是仍旧会被一两个词语出卖的口音,有一部分人听到会觉得亲切。不是老乡的人听了也会觉得真实,有些视频就要配着这种发音,要是配一个标准的新闻联播腔就会出戏,反而共情不了。

肖哥剪辑的水平也进步非常大,顺滑的用了蒙太奇手法,转换镜头非常丝滑,整个视频内容也很丝滑,让人忍不住看下去,很感动,感动的快落泪,最后又被拉回来,有点好笑。贫穷的地方也有美好的景色,新潮的大学生也有柔软的一面。

看的时候眼中不自觉含泪,却又会心一笑。

肖哥这个视频艺术成分很高。

!!

是他一直拍摄积累每天都拍摄剪辑,再看到彭导的《赤墀传》的瞬间作为一个催化剂,量变引起质变。

现在他已经能讲好一个故事了。

上一篇:成神风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