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象白
大学生哪怕追星都是很有素质的,一般不会上来打扰,最多远远的假装自拍,也拍几张照片。
橙色是很温暖的颜色。
皮肤白的人穿真的很好看。
让人感觉心生温暖。
冯浩先去教室。
那个固定考研NPC的教室里,今天多了一个人。
冯浩进来的时候,柳雯静和陈端武看着他身后的摄影师。
莫名觉得更专业了。
上次大佬的摄影师还只是拿手机拍,现在相机都端起来了。
上次能看出来摄影师也是他们学校的,这次感觉好像是请了专业摄影师,(其实都是肖哥,肖哥这段时间变化也蛮大的)。
冯浩给他们送了酸奶,毕竟带摄影师,还是稍微有点打扰。
另外一个陌生同学不知道是谁,冯浩也给了。
然后冯浩就坐在他熟悉的学习位上开始学习。
虽然有拍摄,但是他学习的时候是真学,并不是作假的。
因为如果学习都作假,其实真的没有意义,就像是健身作假一样,发朋友圈,一两次还好,每天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真假,抖音看多了,也是能看出来的。
冯浩坐下开始学习,每次出去溜达,再回来,再学习,其实都感觉会增加一点难度,就像是玩的心野了,要收心,从打开书到开始真正学进去,其实还蛮久的。
经常要控制自己,不看手机,不聊天,不左顾右盼,不突然上厕所。
冯浩拿着会计学,继续学,其他会骗他,可能统子也会骗他,但是学进去的知识不会。
冯浩认认真真的学了一小时。
肖哥在旁边拍摄了半小时,后面就在教室剪辑整理。
现在装备充足,也买了笔记本,不过有点不好的就是肖哥出门要背个超大包,装备有点过多,还有支架什么的。
这边拍摄的镜头也很美,披着橙色围巾的少年,认真的坐在教室里学习,窗景好看,教室虽然不是多美的地方,可是也是无可取代的地方,是无数成年人,梦里想回到的地方。
学完。
冯浩感觉脑子很累,头有点肿肿的感觉,那大约是知识过剩了,装不进去了,溢出。
他接下来跟肖哥一块去图书馆。
难怪感觉自己最近没有什么进步,像是好久没有去图书馆了,急需去图书馆进货,增加一点这个世界的新知识。
肖哥一路拍摄,围着橙色围巾的少年,提着书包,走路带风,湖边,路边的教学楼,偶尔身边的同学。
风格唯美。
但是少年在吃酸奶,舔盖,可爱(*?▽?*)。
到了图书馆。
冯浩去了新书区。
他们的图书馆定期会进一批新书,一些是查缺补漏,一些是最新的畅销书。
冯浩一眼就看到了一本红色的新书,标题是《番茄工作法》,看着挺有意思的,他就拿了这本书。
这书的颜色也很配他的穿搭。
拿了书,冯浩就找位置去看书。
肖哥把大书包放下,减轻一点重量。
然后继续拍摄。
冯浩本来只是随手拿一本书,结果打开书页,一下子就沉迷进去了。
非常有意思,非常有用的一本书,很惊喜。
他日常学习的时候,最近其实已经发现了瓶颈了,就是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学习效率太低。
他有时间去哪儿这个技能,但是学习的效率,越用越低。
根本避免不了拖延症。
哪怕现在知道完成了任务,统子可能就会有奖励,中间还是会磨蹭。
番茄工作法这本书总结出来就非常简单。
给自己找一个番茄钟?厨房里做饭的定时器,或者手机的定时器,都行,调整出25分钟,然后按开始。
25分钟开始之后,你就必须专注的做这件事。
如果中途你开小差做其他事了,那么这一个番茄钟就作废了,你给自己打个×,然后重新开始。
一个番茄钟完成,你就可以休息,你可以躺下,可以闭眼,可以起来溜达,可以去做别的。。
然后你开始下一个番茄钟。
就是务必保证,一个番茄钟里面做你确定好要做的事情,你会发现惊喜。
这本书很薄,冯浩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还挺有意思的,而且感觉挺有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书,为啥不能早看到啊,都大四了……
冯浩感觉自己高三要看到,会不会现在应该在别的学校,那也遇不到现在的舍友了。
总之,相遇恨晚。
后面的内容,其实都是在论证演示这个方法。
冯浩感觉其他不说,他打开手机的闹钟定时,调了25分钟出来,然后找了一本内容比较难,感觉有用的经济学的书,然后打开倒计时。
这一开始就很投入,到十几分钟的时候,他有点想起来干别的,但是到六七分钟的时候,才惊觉,居然快结束了,然后继续看,结果发现最后三分钟,本来都想起来了,可是觉得还没有结束,再坚持一下,最后平时觉得没有用的三分钟,感觉好像结果效率最高。
直到数字归零。
太惊讶了。
没有用时间去哪儿,实打实的25分钟,但是效率真的很高,比自己在教室自习室学习还要好很多。
冯浩感觉今天收获颇丰,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就算没有统子奖励,自己也已经有收获了。
……
第404章 学习方法
……
酣畅淋漓的学习之后,就到了贤者时间。
现在再给冯浩一本脱光光直接是答案没有书皮的书让他看,他也看不进去了,太累了。
冯浩脑子有一阵空白,眼神很空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有的人的窗户就是透明玻璃,有的人还给贴膜了,里面能看到外面,外面看不见里面。
反正冯浩这会子窗户里什么都没有。
他真的发了一会呆。
才25分钟,他居然就只能坚持25分钟。
那些强人是怎么做到孜孜不倦,一直学习的。
他学完手都有点抖,喝一口水才缓过来。
刚刚那25分钟,有一种像是在用效率buff一样,中间好几次想开小差,转头去看一眼一排排的书柜,看一下对面看书的女生,看一下坐在最前面挠头的老师,那老师一直在挠头,感觉他头里有宝藏,一会见他抠出一个东西?然后又见他细细密密的探索自己的头,又一会又抠出一个小东西?
疯了。
还是看书。
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效率就很高。
而且就25分钟,甚至没有半小时,没道理做不到的。
就这样咬牙坚持了。
等看完发现,这25分钟内看的书比平时多,记忆的也更多,按照真实的效率,大约比一个小时做的还多。
其实也没有做什么神奇的事情,中间甚至真的稍微开小差了。
而且最后几分钟也想放弃了。
只是短短25分钟,居然就有这么多走神的时候,但是终究是坚持下来了。
冯浩脑袋空空的看着窗外的大楼,今天阳光很好。
所以照的那个金色的倾城大楼几个字闪闪发光。
在这一瞬间,似乎那几个字也不是那么遥远。
人生有好多个25分钟,甚至一天就有好多25分钟。
冯浩发了呆,起来溜达了一下,然后又去找书。
在图书馆里找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还没有开始看,就已经有一种脑子里有知识的错觉了。
或许是因为图书馆或者书店的知识含量浓度太高,导致置身其中的人都有一种随时随地被灌入知识的错觉。
新书架上的书被借走的最快。
现在的新书跟过去有明显的区别,过去的书都是大部头居多,文字居多。
而现在新的畅销书,很多都是小小本的,好多插图的,他拿的番茄工作法也是小小本的,像是一个小笔记本,甚至有点像为了卖闹钟写一本书的错觉,旁边还有一个同样小小的,薄薄的书《哲学家的狗》冯浩翻了一下,像是把从古至今所有的哲学家的理念嚼碎了吐给你,让你一眼就能看懂。
很快捷了。
实际好像并没有阅读的快感,打个比方,正常谈恋爱是先认识了解深入了解最后水乳交融最后发现各方面都不错,相伴一生,也可能一段时间后发现观念理念不对,就分开了。
但是那种把知识嚼碎给你的,像是省略前序步骤,直接把人脱光了放你面前,让你上,都准备好了,你上就行,不需要了解,上完不合适你走人,合适你下次再上?
剥夺了你选择知识的快乐,探索知识的快乐,探索知识的能力,选择知识的能力,你只能被动接受和不接受,这才是真正的填鸭式教育,ai式教育,输入给你,而不是教会你。
大约是因为生活的快节奏导致的。
很快很快,让你没有时间慢下来,认真的去挑选去阅读去学习去成长。
新书书架上又翻到一本《恢复能量的100件小事》,有图,简单的文字,真的是一百件事,每件事一页,可以散步,可以吃泡面,看海,喝茶,拆快递,换床单,把生活记录的很细,很小的事情,其实日常都在做,居然是很棒的事情,看一下都觉得好像也挺解压的。
又看了一下价格55,哦,今天在图书馆白嫖了55元。
冯浩又溜达了一下,权当做休息,中间也跟肖哥小声聊天,把自己刚刚看的那本番茄工作法推荐给肖哥。
老肖摆了摆手。
他刚刚看浩子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去找了看了,因为看书的镜头,他拍一个长镜头,就正好可以固定镜头,他去看书。
不过这个并不太适合他的日常,作为摄影师拍摄记录,经常就是一整天,哪里有一段一段的25分钟给他选择。
这个可以下次剪辑工作的时候试试。
感觉像是把有效率的时间压缩,中途休息。
冯浩有点像是发现新奇玩具,很想尝试,推荐给别人。
肖哥一路拍摄,他看书找书,都拍了一些。
图书馆拍摄画面很唯美,图书馆一般比较高,也比较整齐,书和书架的背景都会给人好的联想。
今天镜头里的照片都很唯美,橙色的大围巾配在严肃的图书馆的环境里挺亮眼的。
但是舍友作为普通人,不是明星,不需要营业,每天只拍美美美,就像是你自己的抖音,每天都是好看的自拍,其实没啥人看的。
所以就有很多人为了火去搞怪,去创作话题,比如生吞虾头进医院???
(顾小满:……我不是,我没有,我o(╥﹏╥)o)
今天肖哥拍的纯粹是为了蹭橙色,想拍出大片的感觉,应该也还好,不算枯燥吧。
今天浩子的镜头感还挺美的,有一种迷茫的脆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