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象白
行吧,这么多人,车站的空调都凉不下来,坐着也不舒服。
接着又跟着人潮涌动。
排队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个通道,有一小撮人可以先进去。
买软卧的。
老肖一边操心排队,一边还注意拍摄。
跟着大部队移动,感觉要很久,实际也不久。
等到进站,冯浩还是提着箱子,大乔推着箱子,杨处的箱子太精贵了,也是提着的,从这一点看,杨处生活经验也一般,去山里提这种小箱子,像是列车长一样,到地方肯定不方便,还放不了多少东西,还不如背个大包。
老肖拍摄就落后了,他乘坐电梯看着舍友三人走在前头,不紧不慢,旁边有人在飞奔。
虽然看见火车了,离开车还有十几分钟,但是站台上就有很多人会忍不住飞奔。
这个画面拍摄下来,不知道为何有点感动。
有点随意,又有点特别。
用镜头看世界的时候,有时候总会不小心发现世界的另外一面。
绿皮车的背景。
有的人的时间在流逝,有的人的时间在打瞌睡,有的人的时间暂停了,有的人的时间变慢了。
拍好这个镜头,老肖就加入狂奔队伍。
让冯浩他们也不得不开始跑起来了。
找到了第9车厢,07号上中下和08号中铺。
上车,把老肖的行李箱塞床下,大乔的行李箱太大,塞不下去,放小桌子下方,杨处的行李箱和包一块放架子上了。
大乔最胖睡下铺,老肖主动要了最上面的,冯浩和杨处睡中间铺位。
……
终于上车。
累。
火车开始摇摆,要开动了。
老肖继续拍摄,镜头里车站渐远,城市没有从镜头里消失,他们穿越这个城。
早晨9点的阳光,已经明媚。
车轮摩擦铁轨,发出哐哐铛铛的声响,满载一车人,离开这座城。
冯浩爬上了他中铺的位置,躺下,发现个子矮也有好处,这个铺位刚刚好……
不拥挤。
大乔平坦下铺,肉松开,堆满了铺位,嫌硬卧太瘦了。
杨处也去躺下,双手交叠在胸前:我补个眠。
老肖没有去上铺,坐在过道的位置上,拿着手机,专注的看着车外的景色,看着电线杆移动,房屋移动,渐渐楼房少了,山水多了,火车始终在前进。
……
第161章 画画入门
……
机场。
东方航空贵宾候机厅。
穿着紧身白T,宽松牛仔背带裤,背带裤扣子上是一个小熊公仔,公仔乖乖的趴在鼓鼓的胸前,头上戴着一个绿色鸭舌帽,长长卷发披肩的小满同学,气呼呼的拿着号码牌。
她让师傅给煮了一碗牛肉面。
本来不想吃的,来都来了,看着候机的人都吃了,她也去点了一份。
表姐给她发微信,说到机场接她,带她去吃本地特色美食。
有一道菜,她记忆中很好吃,冰抓,就是冰冰的羊排?记忆中一点都不膻,肉特别甜,特别香,反正在别处是没有吃过的,也不好快递,总之是绝绝子好吃,蘸酱也特别好,不蘸酱冷吃也很完美。
想象着冰爪的好吃,就着牛肉面,也吃的很香。
没想到东航候机厅牛肉面里的牛肉粒好大,中间还有软软的筋,应该是牛腱子的位置,很好吃。
吃牛肉面配冰可乐,太爽了。
吃完,开开心心的上飞机了。
不高兴转瞬即逝,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顾小满买的商务舱,坐在第二排靠窗的位置,上飞机就把眼罩一戴,准备昏过去。
……
老肖还没有坐过飞机。
不过这并不奇怪,2023年有个报告数据显示,国内约14亿人中有10亿人都没有坐过飞机。
作为十亿分之一,不丢人。
火车的景色其实就挺好了,而且比较平稳。
之前坐硬座更热闹。
一路嗑瓜子乱飞,聊天,脚臭和泡面味混合。
硬卧其实也有脚臭味,好在人口密度低,空调足够冷,所以味道还行。
大乔本来决定在火车上跟宿舍一样打游戏的,结果因为火车钻洞子,信号不稳定,不好打游戏,他只好看小说。
他最近在追一本番茄的《我真有一个软饭王系统》还挺好看,但是感觉男主太矮了,不够帅,没有代入感,而且男主太优柔寡断,有点不够爽,不过胜在作者很细腻,作为都市日常文,感觉还可以,适合路上打发时间。
他断断续续的追更,有时间就看看,有时候看忘记了,记起来再看,也不妨碍,挺好的。
冯浩躺着看了一会手机,然后想起来,自己还有五万块钱在股市里沉浮。
钱太多了,他还没有拿到过这么多钱,意识不到自己有这笔钱。
因为投入股市,而不是花了,也不是现金,压根没有感觉。
他跟这笔钱还没有产生感情。
他也不太敢产生感情,担心万一没了,会痛哭流涕。
小心翼翼的打开同花顺,等着网络5G和4G反复跳,然后终于出来,人脸识别,识别通过。
冯浩看了一下手机。
好家伙。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么大的标语放在那,大家还是疯狂炒股。
真的疯狂。
冯浩前天放进去的五万,现在已经六万多了。
钱这么好赚吗?
三天,五万赚一万,巴菲特看了都要流泪。
不过因为火车网络延迟的缘故,每次刷新,上面显示的钱都会波动,几百上千的波动,数据上上下下。
太夸张了。
按照他之前的消费水平,男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1500。
如果不跌的话,好像这五万块他能生活一辈子。
有点兴奋!~
明天开始应该就休市了。
有点蠢蠢欲动,甚至想着是不是再追加一笔!!!
转头,看到对面中铺的杨处,不知道睡着没,反正闭眼很安详,冯浩也冷静了一些。
有的人比自己有钱,还比自己稳重多了。
淡定,冷静。
大乔更有钱,都不炒股。
除了一些传奇大佬,没听说普通小老百姓靠炒股赚钱发家的。
能低调搞点零花钱,薅点统子的羊毛就不错了。
冯浩看杨处睡觉,大乔看小说,他也打开书包,翻出一本书,趴在床上,准备看书。
顺便给自己设个看书的时间条刷日常任务。
拿的书是之前图书馆借的,也是随手拿的,看着插画多,似乎挺有趣的,路上打发时间不错。
红色的书封。
《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
开篇是一个序,冯浩一般不喜欢看序,序是别人写的,这篇是柴静写的序,他直接略过了,除非后面很好看,他可能会翻回来重新看序,看看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会不会一样。
正文内容,最开始是男主八岁开始启蒙,这是回忆体,第一人称叙述,启蒙的先生是他嫂子的爸爸,当时湖南最高法院院长。
凌晨三点,佣人喊他起床……
从开篇寥寥数句,看人物关系就知道,这是个二代,或者三代。
果然往后看,祖父光绪进士,翰林编修,清朝三品官,这比杨处家背景牛逼多了。
文章内容简单,语句看似平铺直叙,配着图,却别有一番雅趣。
冯浩先是趴着看的,看累了就坐起来,枕头垫着后背的火车璧,继续看。
火车哐当哐当声作为耳边的BGM,沉浸到书中。
时间就过的很快。
老肖在一边拍摄的火车外的景色,拍的枯燥了,就又拍摄浩子。
舍友的日常,拍摄他趴着看书,这个镜头挺好看,因为窗外景色变换,这个背景很有意思,然后拍他坐起来看书,身体随着或者会摇摆,同样看书,在图书馆看书,在火车硬卧里看书,画面又不一样。
火车上有一种反差感。
拍够了浩子,老肖又拿着手机去旁边硬座车厢取点景。
冯浩继续看书,这本书的时间线挺长的。
从主角是1922年生,从他8岁开始回忆,一直到他长大,娶妻,到妻子2008年去世,主角活到了99岁,2020年过世。
一个人的历史,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
他的生活跟着时代变迁沉浮。
其间有苦有乐,但是他文字和图画表达出来的都是乐的点,有趣的回忆。
在国家动荡前途未卜的时候,坐火车坐一半被丢在某个小城中,记下的却是那个小镇的粽子好吃。
让冯浩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因为身份问题,和妻子分开二十二年,这二十二年通过写信交流,开始是情情爱爱,后面都是生活琐事,孩子的鞋,孩子的工作,买豆子,等等……
他平反回来和妻子团聚,在一起度过十三年后妻子病重,妻子病了十六年年后去世。
他是在妻子过世后开始学的画画,回忆过去的场景,把那些场景画下来,那时候他86岁了。
他在90岁的时候开始学钢琴。
享年99岁。
一个人活的够久,时间线,拉长,他可以经历很多。
那个年代可以分开二十二年后仍旧在一起,相濡以沫,而如今分开两年可能就不记得对方了。
不知道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或者是都变了。
冯浩现在看书,会看书的内容,会思考,笔者写的深层次的背景,结合时代来看,会更有意思,也会注意数字年份,把年份换算成年龄,会更直观。
看完,虽然感动于两人的感情,但是更多的是从字里行间,领会到那个年代的历史发展经历,干巴巴的读历史,这个阶段发生了什么什么,往往都记不住,可是从历史当中某个人的经历去了解,应对,就会记忆深刻,直观。
正文最后,妻子美棠的追悼会在2008年3月20日龙华宾馆举行,他写了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