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象白
“……”
看着肖妈一条一条增加的内容,冯浩赶紧回复:
“教室里一个考研的学弟问我股票的知识,所以我尝试真的建立一个账号,我们学过的,至少知道是什么,听大家总聊,老太太都会炒股,我们真学习这些,连账户都不知道怎么开,我是看抖音教程开的,我是觉得这个过程挺有意思,所以拍了发你。”
“行,你不是脑子发热,忽然要炒股就行。”肖妈回了一句。
冯浩:就算是真要炒,我也会遵循三三三原则,只能拿出三分之一的钱,保证亏了不会伤筋动骨,能活下去。
肖妈:……行吧。
反正都在一块,如果浩子真咋样,日常都会知道,过度劝,反而激起逆反心理了。
如果宿舍里大乔和杨处要炒股,老肖都不会吭声。
冯浩领情,毕竟是对自己好感度85的肖妈,肯定没有什么坏心思。
冯浩到了图书馆,他因为开了一个账户,又学了约等于4小时的经济学,保持了一点热爱,找到了一本《股神巴菲特》的书,准备开看。
每天能去一次图书馆,感觉心情很平静。
知识任我索取的感觉,好像很富裕。
其实很多知识点,手机上也能找到。
可是当抱着手机的时候,时间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可以社交,可以打游戏,可以围观别人的生活,可以看视频……刷刷刷消失了。
“想要夺回对生活的掌控权,从每个小时的使用开始。”(注1:我朋友圈里的编辑说的)
冯浩体会很深刻,从他开始按每个小时规划生活,去认真使用每个小时开始,他整个人的人生好像就慢慢不一样了。
接下来他要掌控人生的一小时,去阅读。
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阅读是最直接可靠的。
把知识形成纸质的材料,传播,其实很重,也不利于保存,但是从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依然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人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会比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更牢靠。
冯浩打开书。
巴菲特。
1941年,巴菲特11岁,他购买了人生第一张股票。
此刻,冯浩21岁,他开了人生一个股票账户,还没有买股票。
1943年,巴菲特13岁,用课余时间做报童推销杂志,月收入达到了当时标准白领的收入。
冯浩13岁,初二,乖乖上学,每周零花钱好像是二十,每天回家吃饭,二十块用来租书,或者买饮料,有时候妈妈也会多给一些。
1945年,巴菲特15岁,他用1200美元(8600人民币,跟冯浩现在的现金资产差不多)买下了40英亩农场(平方米),和朋友成立公司,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
做的第一个生意也没有跳出他生活圈,搞游戏机租给理发店的老板,感觉就是挺有搞头,有点像是现在把按摩椅放商场里一样,或者充电宝放每家店里。
冯浩15岁,高一。考进了当地最好的高中,长辈们都很高兴,他开始住宿生活,一周只有周末才能出来,不让用手机。
1947年,巴菲特17岁,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上学期间,他作为《林肯周报》的管理者,监督6个县的50个报童每天送报工作,很多报童也是17岁的少年。
同时他注册了“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卖高尔夫球。
冯浩17岁,高三,这一年很紧张,什么都不让玩,全力以赴读书复习,备战高考,他初中的时候还挺喜欢长跑,每天从学校跑步回家,每天能跑一个小时,高中住校,就没有跑了,高三学的很累,每天做不完的卷子,复习不完的课本,最终高考,没有考好,进了一个普通二本。
巴菲特19岁,从沃顿商学院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并在一年内拿到了经济学士学位。
冯浩19岁,大二了,微积分补考两次。
巴菲特20岁,据说是读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着作《聪明的投资人》,被其价值观吸引,所以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在格雷厄姆门下攻读研究生。他20岁考研了,在牛逼的大佬手下读研。
冯浩20岁,大三了,稀里糊涂玩了一年的游戏,游戏里没有称王,也没有出去鬼混。
巴菲特21岁,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以最高A+的成绩毕业。
冯浩21岁,大四了。
巴菲特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经靠着自己创办的小企业,攒下了第一笔财富。
22岁,巴菲特将自己几个合伙人一起的企业合并为巴菲特合伙人公司。
1968年,巴菲特28岁,形势一片大好,巴菲特却清算了自己在公司的股票,躲过了69年的股灾。
1973年,33岁开始,巴菲特先后购入波士顿环球、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通用动力公司等多支股票,均获得大量收益。
……
2023年,83岁的巴菲特以1060亿美元财富位列2023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五。
2000年,60岁巴菲特,拍卖自己的午餐,2.5万美元底价(约18万人民币),每年一次,就这一顿饭,除了疫情两年没有吃,已经拍了5300万美元。(约3.8亿)。
据说这笔钱是用来资助旧金山格莱德基金会(巴菲特已经亡故的妻子苏珊发起的),为无家可归者、穷人等群体提供帮助。
除了这一顿特别贵的晚饭,巴菲特还在每年三月份股东大会召开之前,为商学院的学生举办公益版“巴菲特午餐。”
面向全世界大学生开放,邀请全球10所大学的学子一起吃饭交流。
看到这里,冯浩咋舌。
当一个人足够牛逼,别人要花很多代价和他吃一顿饭,并且以此来炫耀。
而他也能想要和他想交流的任何人吃饭。
被邀请的人都会觉得荣幸,因为其他人跟他吃饭是要花费大价钱的,而你是能被邀请的。
看前面的经历还能大约能看得懂,看到后面,就已经有些看不懂了。
但是冯浩现在看书,对数字不再是一眼略过,而是会认真看,然后就发现,数字很有用,有鲜明的对比感觉,很清晰。
能够有效的帮助自己整理思路。
……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受市场波动左右的长期投资、买股价打折的好公司的……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有巨大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不买看不懂的公司以及不随波逐流反而逆向投资。”
“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
看完冯浩不贪婪也没有恐惧,主要阶段还太低,够不上那些。
巴菲特买麦当劳,而冯浩只能买麦当劳的汉堡和薯条可乐……
好像都买了……
但是他还是决定一会去买一只股票,看看,现在好奇了解看看,就算输了,也没有多少钱,总比人到中年忽然开始想炒股暴富,然后输掉前半辈子的积蓄,给下半辈子的自己制造一个地狱级难度开局好一些。
今天是28号,股票是跟着假期走的,10月1号开始就休市。
冯浩合上书。
揉了揉眼睛。
眼睛有些酸胀。
脑子其实也酸胀,但是揉不到。
他现在阅读也比过去阅读有明显进步了,感觉自己不再是走马观花式浏览,至少会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去看别人的人生路,就会清晰很多。
以前看完一本书能剩下4%的内容,现在应该至少能留下8%的内容。
莫名有点疲惫又充实的感觉。
“宿主认真阅读,感受到进步,学会了新领域新知识,奖励宿主金手指buff(1次),拥有金手指buff可以选定一支比较靠谱,近期涨幅比较合适,发展比较良好的股票,友情提示,买股票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退出,拥有完整的退出机制才是真正的炒股,不退出永远沉浮,并不是炒股,而是涮韭菜。”
冯浩第一次接收到这么明确的和书相关的金手指,真·金手指。
忽然内心有些沉浮。
买股果然有诱惑力,尤其是觉得自己肯定能成功的时候,瞬间就有一种倾家荡产梭哈的冲动。
甚至自己没钱,都想去借钱来梭哈……
有一瞬间理解了那些不理智的赌徒借钱赌博的原因。
觉得自己能赢,一定会赢,一定会赚大钱,机会就在眼前,搏一搏,以后全是嫩模。
……
第136章 叔叔来
……
本来冯浩准备看完书就选一支股票。
好像正常买股票也不需要几万几十万才能买,几百几千也能买,只是很少就是了。
刚刚接触股票的人会觉得涨停10%都有点少,比如我买了一万块钱,涨停了也就只赚了一千。
可是如果你买了一百万,一天就赚了十万。
很多人年收入都没有十万,而炒股一天就能做到。
百万,感觉很多人凑凑凑也能拿出来,房价那么贵,都凑出来了。
一千万比较遥远,但是一千万炒股,涨停百分之十,一天就能赚一百万。
哪怕没有学过数学,没有上过学,只要会玩智能手机,下雨知道回家,都会为这巨大的收入疯狂。
无数股民在股市里沉浮。
那些股民有目不识丁的老头老太,有普通打工人,有公司高管,有专业精英人士,有穷人,有富人……
本来冯浩是想随便选,不是为了赚钱,就是熟悉这个操作流程。
他本金一万都不到,赚也赚不了多少,亏倒是能亏完。
但是忽然有了一个只能使用一次的金手指buff之后,反而不知道怎么买了。
理论上,至少目前为止,统子没有骗过他。
所以理论上他能用金手指选一支确定的会涨的股票,但是说了退出机制,就是什么时候退出,才是确定他赚钱的时候,眼前会涨,涨多久,什么时候退出,这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
很多人都收到内幕消息,会涨,真的涨了,但是什么时候卖,都不知道,或者告诉你了,你因为胆小,提前出了,你因为贪婪,迟迟不出……
而且他人轻言微,他要是跟老妈说给他一笔钱炒股,老妈会说:我看你像股!
他爸妈不炒股,很本分经营的小生意人,甚至算不上生意人,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勤快多得点,懒惰少得点,不是用资产赚钱,还是用劳动力。
他贸然跟爸妈要钱炒股……好像行不通。
可是万一呢?
冯浩打算试试。
反正我是学生,学生技能之一,就是开口要钱。
冯浩先给老爸打电话,探探口风,家里钱是老妈管。
“老爸,能借我笔钱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然后问道:“怀孕了吗?咱们不能做渣男,那种事不行,孩子,你听爸说,做人,做一个男人,一定要负责……”
冯浩:……爸,你对你们的教育有点信心,你这种老实人生不出那么能播种的孩子,我到现在还没……真用过自己兄弟……
不然增长加点,早就应该让兄弟享享福了,长长个了。
没用上,用不上!!!
“爸,爸你想哪里去了,不是的,就是正常,临时需要用点钱,可不可以!”
老冯听到不是怀孕,松了一口气,不然真造孽,小年轻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养孩子了。
生儿子比较不用担心儿子被骗财骗色,毕竟自家也没有多少财,但是骗色,真能被骗色,也说明他讨人欢心了,至少不用担心以后娶不到媳妇。
但是也会操心其他。
尤其是忽然开口要很多钱的时候。
担心他会不会被诈骗什么的。
但是儿子这边,老冯觉得他虽然不是特别聪明那种孩子,但是不至于走歪路。
“你要多少,我的私房钱,最多只有一万,哎,两万,就两万,还要凑吧凑吧,够不够?”
老冯前段时间听弟弟说儿子好像谈对象了,谈了个条件挺好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