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聊斋》聂小倩篇的大火让赵洵始料未及,旺财的书坊赚的盆满钵满,赵洵分红的数目也很可观。
看来大周朝的父老乡亲们真的很喜欢看志怪传奇啊。
《聊斋》乃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甚至是巅峰,放到大周朝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无论是遣词造句,情节发展,《聊斋》的成熟都是大周朝其他志怪传奇无法比拟的。
赵洵就是像是抽出一张SSR级别的特别超稀有卡牌,对着一群N级别的普通卡牌疯狂输出。
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些乞丐版志怪小说非但不会对《聊斋》构成任何的威胁,还会被《聊斋》蚕食市场至山穷水尽的境地。
更让赵洵狂喜的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没有反垄断的意识。
虽然《聊斋》一家独大,但是官府层面并没有出面制裁的意思。
看来在大周朝,只要不像六师兄卢光斗那样作死写什么分析推测朝廷气运的书,就不会轻易的被和谐。
当然赵洵也不会过于高调,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除此之外,赵洵也在旺财的强烈建议之下出了一本《赵明允诗词集》。
这部诗词集的销量丝毫也不比《聊斋》系列篇的销量差,关键是还为赵洵赢得了极大的声望。
大周朝尚武不假,可是文人还是掌握了相当话语权的。
在文坛若是获得声望地位,对于他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诚然,赵洵于曲江诗会上一鸣惊人,又被山长收为书院入室弟子,坐实了文曲星的身份。
可在这个时代宣传也是很重要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你不宣传知道的终归只是那一小部分人。
可若是大加宣传,用不了多久整个长安城都会知道赵洵的大名,赵洵诗仙的美名也将永载史册。
自打赵洵决定加入书院,成为山长座下弟子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再走科举这条路了。
所以他必须要维系好与文官阶层之间的关系。
双方之间可以不是盟友,但最好不要是敌人。
因为最阴险的永远是读书人。
武夫最多是真小人,文人却有可能是伪君子。
众所周知,伪君子要比真小人可怕的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对你捅刀子。
读书人杀人不用刀,用笔,有的时候真的是防不胜防。
关键这些御史言官还享受没有证据就上奏开喷的权力,活生生一群键盘侠。
赵洵要通过自己的诗才告诉这些文官阶层,他们本质上是一种人,不需要来搞我。
唯有这样,赵洵才能安心做事,安心享受生活。
当然,赵洵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绯袍不良人,地位较低即便不明确表态也能浑水摸鱼。
但如果将来他地位持续上升,成为大周朝堂举足轻重的人,那么不管是武夫阶层还是文官阶层估计都会逼着赵洵表态站队了。
但那是未来的事情,赵洵没有必要因为未来的事情而让自己当下活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下。
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啦。
赵洵念及此,提笔蘸墨,挥毫疾书。
“朝天观道士何某,喜吐纳之术。有翁假寓观中,适同所好,遂为玄友。居数年,每至郊祭时,辄先旬日而去,郊后乃返。道士疑而问之。翁曰:“我两人莫逆,可以实告:我狐也。郊期至,则诸神清秽,我无所容,故行遯耳。”
“又一年,及期而去,久不复返。疑之。一日忽至。因问其故。答曰:‘我几不复见子矣!曩欲远避,心颇怠,视陰沟甚隐,遂潜伏卷瓮下。不意灵官粪除至此,瞥为所睹,愤欲加鞭。余惧而逃。灵官追逐甚急。至黄河上,濒将及矣。大窘无计,窜伏溷中。”
“神恶其秽,始返身去。既出,臭恶沾染,不可复游人世。乃投水自濯讫,又蛰隐穴中,几百日,垢浊始净。今来相别,兼以致嘱:君亦宜引身他去,大劫将来,此非福地也。言已,辞去...”
一盏茶的工夫,赵洵便将《灵官》篇写罢。
《聊斋》的一大好处便是它是个故事集,每个故事独立成篇,彼此之间没有影响。读者单独拿出任何一篇看都能够接上,不必忍受追更的痛苦。
不像赵洵前世阅读一些网络小说,一些作者十分摆烂,不但更新龟速咸鱼,还喜欢断章。
这一断章倒好,勾的人欲罢不能,茶饭不思,睡觉都睡不好。
嗯,赵洵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格局,站位很高的。
写罢一篇,赵洵正想伸个懒腰,谁料小胖子旺财一路小跑冲了过来。
“明允兄,大事不好了,如今长安城中出现了许多盗印《聊斋》的书坊。盗印最严重的便是聂小倩篇。这些人实在是无耻至极,为了赚银子脸都不要了!”
旺财气的面色通红,身子都在不住颤抖。
赵洵愣了一愣,盗印?
他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哪怕是在后世,盗版都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在大周朝这个封建时代,要想杜绝盗版谈何容易。
就像这个时代人没有反垄断意识一样,他们同样也没有版权意识。
是赵洵先写出来的《聊斋》不假,可其他书坊同样可以大量盗印,打价格战。
只要他们卖的便宜,贪图小利的读者们还是很可能会去买便宜的盗印版《聊斋》的。
“明允兄,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开防盗?这特么又不是网文。赵洵无奈的摇了摇头。
“或许可以在咱们的聊斋书稿里加入一些精美的插图来做防伪,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更新速度。只要我们出稿刊印速度够快,盗印者就永远赶不上趟。这《灵官》篇我已经写好,旺财你快抓紧时间去刊印吧。”
...
...
第96章 陷入热恋的李太平
崇仁坊,齐王府。
永和县主李太平独坐闺房望着窗外花园里已经枯黄的草木出神。
秋日尤其是深秋总会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也许只有赵洵能够写出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昂扬向上的诗句吧。
从见到赵洵的第一眼,李太平就觉得此子不凡。
事实证明她的眼光果然不错。
赵洵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是相当的优秀。
曲江诗会,赵洵更是一鸣惊人。
李太平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可惜在那样的场合她注定无法过于明显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宗室县主的身份有的时候更像是一个禁锢。
听说自曲江诗会后赵洵便加入了书院,成为了山长的入室弟子。
这自然是极好的,在大周朝没有人不知道山长是谁,也没有人不敬重这位地位崇高无比的儒圣。
成为山长的弟子,名声和地位便都有了,起步也比寻常人要高的多。
而且李太平相信以赵洵的天资,得山长点化,很快就能悟道在修行上小有所成。
只是可惜这样赵洵就无法参加科举了。
以赵洵的文采,无法在科举上夺魁拿状元多少有些让人无奈。
但既然这是赵洵的选择,李太平自然选择尊重。
既然选择了爱一个人,自然要爱他的全部。
“县主,县主,赵明允又出新书了。”
便在李太平一人独自感怀之时,婢女环儿满心欢喜的来到了屋内。
她手中拿着一份薄薄的册子,眼眸之中满是喜悦之色。
李太平愣了一下,旋即追问道:“你方才说什么,赵洵又写新书了?是诗词集还是传奇?”
“回禀县主是传奇,赵明允又写了聊斋新篇,这次这篇叫做灵官。”
“还不快拿来。”
李太平也顾不得仪态,一把从环儿手中抢过册子,喜滋滋的展开来看。
聊斋这个系列故事她一直很喜欢看,之前赵洵每隔几日就会写一篇,随后书坊就会大肆刊印。
李太平总是最先买到看的,每一篇都爱不释手。
当然了,她最喜欢的还是那篇聂小倩。
女鬼聂小倩和书生宁采臣之间那段感人至深的恋情让人心动又心酸。
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动人的故事呢?
不愧是赵洵,总能够准确的把握到人们的心理,哪怕是一个传奇写出来都如此的让人心动。
灵官篇其实并不长,李太平很快就看完了。
她仍有些觉得意犹未尽,便又再看了一遍,这才将册子小心翼翼的收好。
“县主,你如此喜欢赵明允,为何不与他明说?以县主的身份地位,能够垂爱赵明允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分。那赵洵又岂是一个不懂事的人,想必他巴不得能够跟县主在一起呢。”
李太平闻言面色一红微微垂首。
“这种话叫我怎么说。”
李太平喃喃道:“何况父王那里...”
身为宗室女,许多事情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
齐王虽然现在默许她和赵明允走的近一些,但其实是出于笼络人才的考虑。
这一点,身为宗室女,李太平如何不知?
最终齐王会不会把赵洵召为东床快婿李太平并不知道,不过就眼下而言,这种状态很是微妙。
李太平必须小心翼翼的处理,因为一个不注意很有可能就导致局面无法收场。
而且她很清楚自己父王的性格。
如果赵洵最终同意为齐王府做事还好,若是赵洵不允,很可能会变成齐王府的敌人。
父王对人才是那种要么为我所用要么干脆毁掉的性格,绝不会让拒绝齐王府的人好过。
想到这里李太平不免有些担心。
这种事情她该怎么向赵洵说呢。
眼下二人之间的关系还算亲近,李太平无法想象有一日二人会因为政治利益而分道扬镳。
唉,暂且不想这些了,何必为了一些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让自己陷入困扰呢。
便在李太平感怀之时,齐王世子李建业施施然朝李太平闺房走来,面上满是喜色。
“妹子,哈哈喜事大喜事啊。”
李太平微微有些惊讶。
她的这位世子兄长从来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
李太平从来不会看到他如此的狂喜。
“大哥这是怎么了?”
“你可知今日赵明允主动来找我了?”
李建业刚刚说完,李太平便惊讶道:“赵洵?赵洵主动找大哥做什么?”
李建业哈哈笑道:“妹子啊,你现在真的是着了赵洵的道了。他就真的这么让人着迷吗?”
面对兄长的打趣,李太平面色潮红,紧紧咬着嘴唇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哈哈,不拿你开玩笑了。”
见李太平一副小女儿情态,李建业打了个哈哈继而说道:“是这样的,他想过几日宴请为兄,届时为兄找个机会把你带去如何?”
自家兄妹之间李建业毫无保留,说的很直接。
李太平嗯了一声,满面娇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