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乌黑发亮的长发,淡黄色的长裙,婀娜多姿前凸后翘的身材,远远望去仍能够一窥胸前的一抹沟壑。
不得不说,二师姐真的是个极有韵味的尤物。
赵洵定了定神,恭敬的冲二师姐行了一记叉手礼:“给二师姐问安,许久不见我可想死二师姐了。”
二师姐刘莺莺并没有转过身来,而是侧着身子微微扭过半边脸似笑非笑道:“怎么,小师弟是不是觉得长安城的俗人乏味的很,跟他们相处很是无趣,所以又回书院来了?”
“二师姐说的极是。长安城的俗人怎可和书院的师兄师姐相比。书院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在里面的。”
赵洵在大师姐萧凝那里吃了瘪,心道嘴巴一定要甜,只有把二师姐舔舒服了,二师姐才有可能出面帮忙。
二师姐莞尔一笑,扭了扭水蛇腰,随即说道:“还是小师弟会说话。说罢,你有何事相求?”
赵洵面上顿时有些尴尬。
“实不相瞒,我这次来是为了请求二师姐出面帮我查案,事涉宣怀公主墓被盗,我心里有些没底,还望二师姐相助。”
赵洵说的很诚恳,满是期待的等着二师姐答复。
可二师姐只是轻轻呵了一声:“那你来的有些不巧,我今日约了十一师弟做头发。十一师弟的手艺活可是一绝,书院的师妹们都愿意找他做头发,档期排的很满。我好不容易约上,待洗完头发就得去。这一做头发就是一天,怕是不能陪你去查案了。”
赵洵无语。
这特么说好的我是你们的小心肝呢,说好的有事就来求助呢,简直是塑料师门情啊。
“既如此的话,我便不打搅二师姐做头发了。”
从水潭边离开,赵洵便想着去找三师兄碰碰运气。
三师兄龙清泉是个古道热肠的,应该和两位师姐不一样吧?
...
...
第85章 书院少年团
在赵洵的印象中,三师兄龙清泉是一个很注意保养,很注重自身形象的人。
人到中年,非但没有变得油腻,还保留了小鲜肉的状态和满满少年感,可谓殊为不易。
果然,当赵洵找到三师兄的时候,他正在对着铜镜敷粉。
作为科班出身的文科生,赵洵很清楚,在历史上诸如魏晋时期,男人也是会敷粉涂唇,熏香插花的。
那个时代的人非但不会觉得这种做法很娘,还觉得是一种名士风流的表现。
当时大环境如此,自然没什么可多说的。
但大周朝显然和魏晋时期不一样。
这个时代虽然也欣赏面如冠玉的俊秀郎君,但主流肯定不喜欢太娘的类型,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尚武精神和阳刚气。
所以逆时代潮流而为的三师兄龙清泉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难怪二师姐刘莺莺总是嘲讽他。
不过赵洵现在有求于人,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触三师兄的霉头。
何况赵洵也觉得男孩子适当的保养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就好比你可以熬夜追剧追综艺,爆肝打游戏,但也得注意敷面膜补水啊。
这个时代还是看颜的,颜值即正义。
不然永和县主李太平也不会对赵洵一见倾心。
老话说的好:
年少不知软饭香,错把青春插稻秧,如果当初能回头,子孙三代不用愁。
既然有吃软饭的机会,自然要把握住啊。
靠上齐王这颗大树,还愁不能在大周朝混的风生水起吗?
赵洵是有觉悟的,是跟三师兄龙清泉有共同语言话题的。所以这个口就好开的多。
“三师兄,我看你这敷的粉犹如珍珠一般雪白,可不可以告诉我这秘方是什么?”
投其所好是最好的切入方式,赵洵深谙此理,一击必杀。
果不其然,龙清泉听闻赵洵对敷粉如此关注,一时间来了兴致扭过头来:“小师弟,你真是我的知音啊。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你可知这诺大一个书院,我连一个能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吗?”
呃...
赵洵怔住,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思忖良久,赵洵叹息一声道:“所以,三师兄你才是这个世界最孤独的人吧。”
这句话可谓彻底戳中了龙清泉的软处,他直是激动到语噎。
甫一开始,他就知道赵洵跟他是一类人,只是没想到会相似到这种程度。
“知我者小师弟也。”
憋了良久,龙清泉方是憋出一句话来。
“呃,对了,三师兄,今日我来浩然书院是有一事相求,还望三师兄应允。”
跟龙清泉聊了这么久赵洵差点把自己绕了进去,赶忙把话题往回拉。
此刻龙清泉直是把赵洵视若知己,很是豪爽的说道:“你我师出同门,小师弟你的事就是我龙清泉的事,但说无妨。”
赵洵心中大喜,他要的就是这句话。
这可是三师兄你自己说的,我可没有逼迫你,千万别到时候下不来台啊。
“是这样的,几日前宣怀公主墓被盗掘,陛下震怒,责令不良人衙门十五日内查出结果。我很想要下墓看看,想请三师兄同往。”
龙清泉一拍大腿道:“我还以为什么事,就这?待我敷完粉,我们就去...等等!”
赵洵心中本是得意,听到三师兄话锋一转来了个等等,刚刚放下的心便又提了起来。
“刚刚小师弟你说的是下墓对吧?”
“是啊。”
赵洵生怕三师兄反悔,赶忙送上一记彩虹屁:“以三师兄的修为,邪祟之物一定不敢靠近。”
“这是当然。”
龙清泉没有听出赵洵的弦外之音,很是受用的点了点头。
“我的意思是,六师弟擅长堪舆风水,下墓肯定用的到。十师弟虽然是个憨憨,但擅长剪裁纸人,附着真气后纸人可以像真人一样移动。在地下墓穴中纸人比真人方便做事。我们既然要下墓,不妨带上他们二人。”
卧槽!
听到这里,赵洵心中直是一阵狂喜。
可以啊,三师兄不但自己答应下墓,还准备拉上六师兄、十师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来点人总归没有坏处。
“就依三师兄说的。只是,两位师兄可愿意同往?”
赵洵故作为难状,就是为了激起三师兄的要强心理。
论忖度拿捏人性,赵洵这个两世为人精通厚黑学的老油条可谓一绝。
果不其然,他这么一说,三师兄龙清泉立即拍着胸脯作保道:“在书院之中,除了山长和你大师姐,就属我最有面子。老六、老十都是老实人,我去与他们一说他们保准答应。”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洵自然是送上一记彩虹屁道:“三师兄威武,三师兄霸气,我在这里等着你的好消息。”
龙清泉略加思索道:“也好,老六老十性格是有些许古怪。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把他们喊来。”
...
...
大约一炷香的工夫,三师兄龙清泉去而复返,身后跟着六师兄和十师兄。
六师兄一身儒生打扮,身后背了一个箱笼,就是书生进京赶考背的那种,宁采臣同款。赵洵觉得要是他写的《聊斋·聂小倩》篇再火一些,可以编排一个衍生话剧,就找六师兄饰演宁采臣,绝对是本色出演。
六师兄名叫卢光斗,剑南道人,精通堪舆风水术。因为仰慕山长和书院,他不惧蜀道艰险出剑门关一路北上,不辞辛劳万里迢迢来到长安城求学。这毅力确实非凡。
十师兄则是一身粗麻布短打行头,看起来少了几分憨态,多了几分干练。到底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稍微一打扮就有少年感了。
十师兄名叫徐荣,长安本地人,精通剪纸术。经山长点拨其剪出的纸人可以附着真气在纸人上,使纸人栩栩如生,自由移动。
有了这二人加入,赵洵顿时感觉如虎添翼。
嗯,书院师兄弟四人,除了三师兄年纪稍大三十来岁,其他人包括赵洵在内都可以算是实打实的年轻人。即便是三师兄也是保鲜肉(保养有加的小鲜肉),满满的少年感。
赵洵颇有一种成团出道的感觉,既如此总该给男团起个名字。
嗯,男人嘛厚点脸皮不打紧,就叫书院少年团吧。
...
...
第86章 樊川禅经寺
樊川佛音与灞桥送别、曲江风荷、乐游登高齐名并称长安四大名景。
位于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十里樊川建有许多佛寺,其中八大寺之一的禅经寺因为求签解签十分灵验而香客如云。不少善男信女慕名而来,在禅经寺中待上大半天虔诚许愿,再赶在日落城门关闭前返回长安城。
赵洵一行人出了长安城一路策马疾驰,直奔禅经寺而去。
但他们却并不是为了求签许愿而来。
赵洵之前得到可靠消息,是禅经寺中的一名僧人首先发现宣怀公主墓被盗的。所以赵洵想要先去找那名僧人询问一二,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比起盲目的下墓搜集证据,这种方式显然更靠谱一些。
禅经寺是樊川八大名寺之一,规模自是极大。
远远望去,竟如同一座行宫一般。
斗拱飞檐,雕梁画栋。
赵洵走到禅经寺大门前时,见一个十来岁的小沙弥正在洒扫,便上前几步双手合十道:“这位小师父,不才乃是不良人,奉旨查办宣怀公主墓被盗案。听闻是贵寺高僧率先发现宣怀公主墓穴被盗,特来询问一二。还请小师父通禀一二。”
“阿弥陀佛,施主请稍等。”
小沙弥冲赵洵行了一礼,随即转身进入寺中。
赵洵一行人便静静在寺外等候。
三师兄龙清泉显然很有兴致,四下打量着这禅经寺。
“还别说,这寺院修建的真是阔气。”
“真没想到这些僧人这么富有,简直是富得流油啊。”
赵洵笑了笑道:“三师兄有所不知,佛门之所以在大周昌盛,和大周国策是分不开的。朝廷规定寺庙土地不必缴纳赋税,那些香火旺盛的寺庙,光是香油钱都抵得上普通州县一年的赋税了。那么多钱没地方花,自然用来扩建寺庙。所以寺庙越修越大,便成了今日的规模。遇到灾年不少人活不下去了便出家做和尚,逃籍事件屡禁不止。究其根本还是利益使然。”
龙清泉闻言恍然,轻点了点头。
“还是小师弟清楚朝堂这些门门道道。”
赵洵心道江湖朝堂本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一般人只能择其一者,能够脚踩两只船同时在朝堂和江湖混的风生水起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内侍监郑介算一个,钦天监袁天罡也算一个。
不良帅冯昊勉强算半个。
其他的,赵洵暂且想不到了。
“六师兄,你不是精通风水堪舆之术吗?这里的风水如何?”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赵洵主动搭话,也想看看六师兄究竟有没有三师兄说的那么神。
卢光斗蹙了蹙眉,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卸下背着的箱笼,活动了一番筋骨。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六师兄掉了一句书袋,随后反问赵洵道:“小师弟,你知道什么是风水堪舆吗?”
赵洵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