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不良人 第48章

作者:一袖乾坤

  袁天罡虽然收了赵洵做义子,但关系这个东西是需要处的。

  一上来赵洵就向袁天罡提出许多稀奇古怪要求的话,袁天罡那里肯定会不舒服。

  这乃是人之常情,两世为人的赵洵最清楚不过。

  离开国公府,赵洵一路向吴全义所在的青莲观而去。

  吴全义虽然不算显贵,但好歹也是二品的修行者,在长安城不乏信徒,所在的青莲观自然也不怎么寒酸。

  一套三进的宅院,据说只有吴全义和一个门房住。

  赵洵想想都觉得奢侈。

  不过再怎么说这都是吴全义凭借实力赢来的,赵洵不好评论什么。

  他和青莲观的门房本就相熟,打了个照面便被引着进了道观。

  青莲观的布局很清晰,前两进是道观,后一进是吴全义的住所。

  门房领着赵洵一路穿庭过院,来到了吴全义所在的房间。

  赵洵冲他微微颔首致谢。

  待那门房转身离开后,赵洵深吸了一口气进入屋中。

  屋内燃着香,味道有些刺鼻。

  赵洵本能的皱起眉头。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真正适应这种香味。

  强自忍下拔步向前,转过屏风便看到恩师吴全义在床榻上打坐。

  赵洵上前恭敬的行了一记叉手礼:“徒儿拜见师父。”

  他本就是半路出家的道门外室弟子,不必遵守道家那些繁琐规矩,只需要保证心诚即可。

  吴全义淡淡吐出两个字:“坐吧。”

  “多谢恩师。”

  赵洵谢过之后便撩起袍衫下摆在圆凳上坐定。

  他知道吴全义要把这一套心决念完才会睁眼。

  约莫过了一刻,吴全义呼出一口浊气,随后睁开双目。

  “你这臭小子今日怎么想着来见为师了?”

  吴全义半是戏谑的打趣道。

  他实在太了解自己这个徒弟了。

  这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他主动前来肯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恩师,我又梦到书院了。”

  赵洵也不藏着掖着,竹筒倒豆子似的一股脑把今日梦中所见悉数说出。

  沉默,吴全义听罢只是沉默。

  当他又听赵洵说起打坐吐纳时的场景,吴全义叹了一声道:“机缘,或许这是你和山长之间的机缘。”

  说这话的时候吴全义明显带着醋意和酸味,眼神也显得有些幽怨。

  “老夫的眼光怎么就这么好,好不容易收了一个徒弟,小师叔要抢不说,就连山长也想要抢。”

  赵洵惊骇无比。

  “恩师的意思是,山长是想要收我做弟子?”

  “连梦都托了,山长是真的看好你啊。”

  吴全义无奈道。

  ...

  ...

第71章 天选之子

  恩师吴全义的这番话令赵洵震惊无比。

  要知道,山长虽然和郑介、袁天罡并称为大周三大强者,但实际上山长的实力要隐隐高出二人半个身位。

  在大周帝国山长的地位甚至不亚于大明宫内那位坐北朝南的圣天子。

  浩然书院也并不完全依附于大周帝国,其与帝国的关系更像是互利共生。

  如此一个绝世强者,竟然托梦给赵洵?

  就为了收赵洵做徒弟?

  要是这话是从旁人嘴里说出来的,赵洵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信的。

  偏偏说这话的人是吴全义,是老神棍袁天罡的师侄,踏入二品修行境的强者!

  赵洵现在越发相信气运这个东西了,不然为何他会接连受到吴全义、袁天罡的青睐,现在连山长都主动“找上门来”?

  难不成是他穿越者的身份被感知到了?

  卧槽,联系到袁天罡老神棍的身份,赵洵有些慌了。

  等等...

  转念一想,他又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若是他穿越者的身份真的暴露的话,那为什么没有被抓起来?

  金吾卫、神策军、龙武军,五城兵马司,乃至京兆府、万年县衙、长安县衙这些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再不济,不良人亲自出手清理门户总可以吧?

  若他真的身份暴露,早就被抓起来做各种稀奇古怪的研究了,怎么可能还简在帝心,春风得意?

  嗯,看来山长只是单纯的很欣赏我,或许是因为我作的那几首诗词...

  赵洵只能往这个方向想,看来恩师之前说的不错,他这副臭皮囊确实更适合文修,不然也不可能被山长选中。

  气运加身这种事情真的很难解释,放在以前赵洵是一定不信的,但现在连穿越这种离奇的事情都发生了,在赵旭看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了。

  看来我是天选之子,不世出的天才。

  赵洵心中暗暗得意,却被吴全义一句话点醒:“但是你得想清楚了,到底要不要拜入山长门下。”

  赵洵心中咯噔一声,心道来了,来了,他真的来了。

  之前赵洵被老神棍袁天罡收为义子,恩师吴全义就表现的不是很高兴。

  现在山长又有收赵洵为徒的迹象,看来吴全义真的坐不住了。

  如果说袁天罡和吴全义师出同门,彼此之间是师叔侄关系,尚且可以不那么计较。

  但山长却是天下读书人和儒士墨客的领路人,对道门来说是实打实的“外人”。

  恩师该不会是逼他站队吧?

  站队这玩意可真是太难了,弄不好就惹得一身骚。

  赵洵在想他能不能脚踩两条船?

  “臭小子,你在胡思乱想什么呢。”

  吴全义没好气的瞪了赵洵一眼:“为师可是会观心术,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为师没有那么小肚鸡肠,再说道门也不像是佛门那么狭隘,按照规矩你算是俗家外室弟子,即便跟了山长做弟子也无妨的。”

  赵洵被吴全义直接戳破心思,一时间直是尴尬极了。

  他挠了挠头,无奈笑道:“那恩师是什么意思?徒儿愚钝,还请恩师明言。”

  吴全义叹了口气道:“为师的意思是,你要考虑好是拜入山长门下,还是走朝廷科举这条路。”

  稍顿了顿,吴全义接道:“有道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然我们修行者不太认同,但读书人在朝堂上确实是最吃香的。仔细想想也很正常,武夫虽然力拔山兮,但毕竟朝堂是个比拼嘴皮子的地方。他们说不过读书人,就没有话语权。所以如果将来你想要混迹朝堂,为师建议你还是选择走科举这条路。如果你将来想行走江湖,那么加入书院成为山长的弟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吴全义讲的很开诚布公,没有任何藏私。

  赵洵听了很是感动。

  很显然,不管赵洵最终选了哪一条路,吴全义都会选择支持他。

  这是一种怎样的博爱啊。

  当然,猛然让赵洵做出选择确实很难。

  大周朝的科举制度与明清科举有较大不同,明清时代的科举是县府院,乡会殿六级,而大周朝的科举是发解试、省式两级。

  大周科举考试生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大体来说由国子监、州县学等官员推举的考生叫做生徒,未经官学推举而经过州县选拔考试脱颖而出的称为乡贡。

  生徒等于跳过了两级州县考试,乡贡则得老老实实的一级一级的考过来。

  发解试又可细分两级,即县、州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因州试在秋天举办,又称秋闱。

  这些乡贡举人和官学推举的考生一道参加有尚书省和礼部主持的考试,称为省试或礼部试,因其在春季举办又称为春闱。

  春闱登科者经过吏部铨试即可做官。

  赵洵发现大周的这一套科举制度和唐朝科举十分相似,而且大周朝科举不糊名,没有殿试,所以存在更大的徇私舞弊可能。

  到底还是世家统治的时代,和流官治天下那一套有本质区别,世家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赵洵前世是一个科班出身的文科生,研究的是古典文学,对科举考试要求的那一套儒家经典相对比较熟悉。

  但那也只是相对啊,放在后世赵洵或许可以依靠胸中文墨挥斥方遒。但放到了大周朝,跟从小开蒙读书的土著比起来,赵洵这点墨水就有些不够用了。

  赵洵靠着诗词储备或许可以赢得一个才子的名头,但真要靠着儒学储备登科及第,那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赵洵觉得还是不要冒险了。

  再者,赵洵已经是不良人,算是有了官身。如果将来再考一次科举,经过吏部的铨试,显隆帝该怎么安排赵洵工作?让他身兼多职?显然不太合适。

  相较之下,加入书院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

  很显然,山长已经很看好他了,如果赵洵在曲江诗会再一鸣惊人,加入浩然书院拜在山长门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经由一番细致的比较,赵洵心中已经打定主意。

  ...

  ...

第72章 一书成名

  不得不说,旺财在长安商界真的是BUG一样的存在。

  赵洵的书稿一递到小胖子的手中,他立即组织人手排版、刊印。

  这个时代活字印刷术已经极为普及,赵洵的文坛首秀《聂小倩》字数又不算太多,排版印刷并不会费太长时间。

  作为第一批看到书稿的读者,旺财对《聂小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认为这篇志怪传奇很可能在长安城引起一阵风潮,绝对属于爆款。

  为此,他特意雇佣大量长安城中的闲散人员深入到各个市坊之中进行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精通此理的旺财知道这方面的钱绝对不能省。

  他们手中都拿着一页纸,纸上印有聂小倩开篇的部分。

  见到读书人模样的便上前免费赠送,贩夫走卒则一概略过,针对性目的性极强,效率极高。

  一传十十传百,短短几日的工夫,长安城各大坊市大街小巷各色人等便都知道了这部横空出世的志怪小说。

  一时间街坊里巷纷纷开始讨论,《聂小倩》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赵洵也凭借此书名声大噪,着实火了一把。

  这让赵小公爷有了更多的热情投身于书稿创作之中。

  聊斋各个故事相互独立,各自成篇。

上一篇:仙官有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