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不良人 第3488章

作者:一袖乾坤

  一般人真的很难遇到如此好的机会。

  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要好好的倾听一番。

  唯有如此他们方能够获得更多的更好的体验。

  如果能够留下来成为书院外室弟子的话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如果他们没有这个机会,那么多倾听一番初代儒圣的讲演也是极好的。

  “立心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了立心你们接下来的选择才有意义。只有做到了立心,你们才能够真正意义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立心之后要做的就是立言。成一家之言,说的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你们既然是最优秀的读书人,就要有这个觉悟才可以。”

  “唔,儒圣说的极好。”

  “是啊我们先要做的就是立心,立心之后就是立言了。那么请问立言之后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初代儒圣闻听此言一边轻轻捋着胡须,一边悠悠说道:“立言之后自然就是为生民立命了。能够做到这点的人极少,但是若是做到了是很有机会能够青史留名的。人活一世,草生一秋。我相信你们这样优秀的读书人是肯定想要青史留名的。而这就是最简单的方式。”

  “原来如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们感觉自己之前的书都白读了。”

  “确实啊。若是没有得到儒圣的点拨,我们一直都沉浸在自己的模式之中不能自拔。对我们来说,走到了一个死胡同里肯定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来提升自己,这样一来总归是可以走的更远的。”

  长安城的读书人中,一些有想法的已经开始总结了。

  他们认为初代儒圣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要想实现这一切,他们同样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若是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失偏颇的话,还是会走入歧途的。

  “首先,你们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在明确方向努力的过程中还得要不断的审视自己。人要想审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人们总是会忽视掉自身的缺点,而只看到自身的优点。但是作为读书人,必须要学会审视自己,并且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缺点。要想成为圣人,这是你们必须要做的。”

  初代儒圣显然对今天的雅集很满意,所以一开口就没有停。

  一众读书人听得津津有味。

  正当他们还想要问一下问题的时候,初代儒圣清了清嗓子道:“好了,我的时间到了。”

  说罢他的幻象就缓缓的消失了。

  正当一众书院弟子感到怅然若失的时候,二代儒圣的幻象又出现了。

  一众长安城读书人又变的兴奋了起来。

  原来他们来到这一次的书院雅集能够看到这么多的儒圣。

  那这一次他们可算是真的来对了。

  “不容易啊,这可真的是相当的不容易。要是我们能够早些听到历代儒圣的教诲,说不准我们的学问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精进了。只能说我们一直都错过了机会啊。好在现在我们终于抓住了。”

  “是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能够抓住机会,遵照历代儒圣的教诲去执行,那么提升起来肯定是很快的。这种机会可谓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珍惜。唯有做到了珍惜,才能够变得更加的强大。”

  “接下来我们还得要静下心来,听到更多儒圣的教诲啊。不同的儒圣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些教诲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虚心学习。这样才能够学到更多。”

  对赵洵来说,此刻自然是很满意的。

  看着一众长安城的读书人如此专注的倾听历代儒圣的教诲,他感觉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当然这个时候赵洵不会急着发表自己的演讲。

  按照旺财的说法他还需要静静的等待。

  等到历代儒圣都讲完一遍了,他作为当世儒圣就该出面讲话了。

  不得不说作为压轴出场还是令赵洵感到有些压力的。

  但是经过了天域群岛一行之后,赵洵确实也有了一心全新的感悟。

  他很希望能够把他的这些感悟和一众长安城的读书人分享。

  所以他能够静静的等待这个时刻。

  时间过的很快,长安城的读书人们依然在很是认真的倾听历代儒圣的讲话。

  但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一个非常清朗的声音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这声音不是那种幻象发出的发虚的声音,而是非常的浑厚有力,显然是真人发出的。

  所有人抬起头看去,只见是赵洵在开口。

  对啊,刚刚是历代儒圣发表讲演。既然历代儒圣都已经讲完了,接下来肯定是赵洵讲话的时刻了。

  所有人都变得非常的激动。

  要知道,这可是当世儒圣赵洵啊。

  他们很想要听一听赵洵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么好的机会可是不多得的。

  “诸位,我知道你们最希望听到的是什么,可是我今天来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个仁字。”

  赵洵扫视了众人一眼,随即清了清嗓子沉声道。

  “何谓仁?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看到的仁也就不同。那我就来说一说我对于仁的浅见。”

  赵洵清了清嗓子道:“仁有小仁,也有大仁。何谓小仁?所谓小仁指的就是妇人之仁。而大仁则指的是天下之仁。这两个仁面对的对象不同,广度不同,自然带来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妇人之仁不好吗?当然也不全是。只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这种仁义带来的效果并不一定像想象之中那么完美。而所谓的大仁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要追求的。因为这种大仁能够带来的好处不光是我们自己享用,而是全天下的人一起享用的。如此一来,你们应该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一直在云游天下了吧。我希望能够把大仁传递到更多的地方去。”

  赵洵这一开口就把一众长安城的读书人给震住了。

  他们着实没有想到当世儒圣赵洵如此有见地。

  光是这一番话,就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小仁和大仁之说让他们开始很是认真的思考自己之前的过往,他们到底有没有按照赵洵说的那样,去追求大仁呢?

  “儒圣,我有一个问题。若是我们想要追求大仁却没有实力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好。大仁的追求并非是那么虚妄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你们身处高位的时候,理当追求关爱百姓。而如果你们赋闲在家,没有能力对百姓关爱的时候,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来为朝廷建言献策。”

  赵洵稍顿了顿,继而接道:“只要你们拥有一颗大仁之心,随时都可以追求。”

  “先生高见。我们这下算是明白了。”

  长安城的读书人听到这里之后皆是对赵洵佩服不已。

  赵洵此刻可谓是相当的淡定。

  “你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接下来追求所谓的大仁就会容易很多了。其实浩然书院的建立就是为了大仁。书院接受的并非只是内室弟子,也包括了很多的外室弟子。我们之所以要招收这么多的弟子,为的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赵洵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好一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愧是当世儒圣,这个见解真的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

  “对啊,这样一来我们也算是能够明白儒圣们的良苦用心了。能够成为书院弟子真的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啊。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去追求了。”

  “对啊,为了书院,为了天下的穷苦人,我们务必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抱负。”

  “诸位只要有着一颗仁爱之心,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虽说不一定能够超凡入圣,但是至少可以修心立德。”

  赵洵这个时候补充道:“所以今日但凡是想要进入书院修行者,我们全部接受,不再做人员限制。但是我们会定期考试,凡是考试不通过者就必须要离开书院。”

  赵洵准备改一改书院外室弟子的招收方式。这样改成宽进严出之后能够让更多的读书人感受到书院的要义。

  这对于赵洵传播仁爱之说也是极有帮助的。

  更为关键的是,这充分实现了赵洵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念。

  赵洵是一个完全的实践主义者。

  在他看来,若是能够把理念变为实践是极好的。

  而他现在也是在这么做的。

  虽然看起来要想完全做到还是有些难度的,但是赵洵会毫不犹豫的开始尝试。

  因为他很清楚,很多事情就是要勇敢的去做才行。

  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之后的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水到渠成了。

  “儒圣高义!得蒙儒圣赐教,我们总算是可以进入书院修学了。”

  “是啊,感谢儒圣给我们这个机会。若非儒圣,我们怕是根本不知道何时才能够有这个机会的。”

  “哈哈,你们能够这么想真的是太好了。你们也不必如此的感谢我,只需要潜心修学就是了。真正能够让你们学识变得渊博的人只有你们自己。所以接下来你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

  赵洵对于这一批长安城读书人还是很看好的。

  因为他们足够年轻。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拥有无限的可能。

  招收这么多读书人进入书院成为书院的外室弟子,也是赵洵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给书院补充一些新鲜血液。

  毕竟要想书院一直进步,总归是要有新人涌入的。

  赵洵希望他对于浩然书院的这一次改变能够产生更为长远的影响。

  他也希望这些读书人能够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第1560章 青城山之行

  青城山,三清观。

  观外,一个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轻轻叩了叩门。

  此刻正下着瓢泼大雨,他似是要找一个避雨的地方。

  过了半晌方是有一个小道士打开了门。

  “这位善信,今日道观闭观了,你要上香还是去别处吧。”

  那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摇了摇头道:“我是来求避一避雨的。这雨下的太大了,一时半会也不见放晴的样子。下雨天赶山路太危险了,还请行个方便。”

  那小道士一听直是愣住了。

  对方说的似乎也很有道理。

  这下着瓢泼大雨的,他要是不让对方进来确实也不合情理。

  “如此,请先进来吧。我去与道长说一声。不过待雨停了你就得走,我们还得炼丹呢。”

  “自当如此。”

  那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点了点头。

  进入三清观后,小道士走在前面引领,他把那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引到了一处厢房后遂沉声道:“我得去跟道长先说一声,您且在这里等着。”

  “等等。”

  那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掏出一块玉玦,放到了小道士的手中。

  “请把这个给你们道长看看。”

  “嗯?”

  小道士听得一愣,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拔步而去。

  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遂径直坐下,闭目养神。

  约是一盏茶的工夫后,小道士去而复返,很是恭敬的冲那蓑衣斗笠的老者作揖拱手。

  “我家道长有请,还请您老跟我走一趟。”

  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微微颔首道:“好。”

  ...

  ...

  “师叔,果然是您!我就说这块玉玦除了您不会有其他人拥有!”

  三清观的道长平阳子见到这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之后立刻激动的迎上前去。

  “师叔,您不是在长安修行呢吗,怎么会来青城山?”

  原来,这身着蓑衣斗笠的老者不是旁人,正是青莲道长吴全义。

  他将斗笠摘下,笑了笑道:“怎么不欢迎老夫来看看?再怎么说,老夫也是从这青城山走出去的,回来看看不是很正常吗?”

  “没有,没有。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师叔怎么会有工夫来青城山游历的?”

  “瞧你这话说的。老夫的道观在长安城不假,可是老夫又不是没有腿脚。长安城待的无趣,老夫便出来看看。想来这青城山,自然也就来了。哪里有这么多所谓。你小子,最近却是变得圆滑的紧。不像是老夫刚走那一会,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

上一篇:仙官有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