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老百姓的利益就是底线。
哪怕是身为皇帝,身为官员,他们也不能够去触碰这个底线。
他们要真的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
很多时候身为皇帝,也有许多的无奈。
但是这份无奈不能够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
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跟动物有区别,就是因为他们有羞耻感。
身为皇帝更加应该有羞耻感。
如果身为皇帝都没有丝毫羞耻感,而需要依靠臣子们去帮他遮羞的话,那这个皇帝做的未免也有些太过分了。
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很清楚朝廷应该做什么。
帝王有帝王的样子,官员有官员的样子。
唯有如此大周朝廷才有可能向好。
其实仔细想想,什么是大周帝国?
大周帝国并不是那些冰冷的朝廷机构,而是一个个人,一个个家。
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组成了这个帝国。
正是这些小家,汇合在一起之后才有了这个庞大的帝国。
这个世间的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
当意识到这点之后就能够明白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万彦能够把这些事情想明白,能够为了百姓的福祉而奋斗,这种感觉让人相当的有成就感。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所谓的冰冷的官,而是能够处理很多实在事情的好官。
这样的好官在大周其实真的不多。
大周帝国的官员们更多的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利益,家族的利益。
他们甚至连帝国的利益都不会去考虑,更加不用说是百姓们的利益了。
或许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属于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吧。
但是万彦并不这么看。
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不是这类人。
只是一开始的时候他没有想的那么通透,这才会忙前忙后忙里忙外,忙的自己是焦头烂额。
他感觉自己是个裱糊匠。
这就是因为他没有将事情想明白。
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会迷茫,就是因为他在关键事情上犯迷糊。
一旦弄清楚了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此时此刻万彦的状态真的很不一样了。
他觉得自己开始真正的胸怀天下,胸怀苍生了。
他心中装的不再是一家一姓,不再是个人的利益、家族的利益、朝廷的利益。
他心中装的完完全全就是老百姓的利益。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万彦开始真真正正的理解为何有的人甘愿为了百姓仗义执言,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了。
这个时候万彦渐渐的明白为何历朝历代都会有那么多的死士了。
万彦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就发现自己的路走宽了。
万彦此时此刻真的是觉得热血沸腾。
如果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够的话没关系,至少他起到了一个表率的作用,至少他起到了一个先驱者的作用。
有他走在前面,总会有后来者跟上的。
如果可以让这些后来者跟他一起前行,万彦真的是觉得相当的骄傲。
他做到了常人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他迈出的看似是一小步,实则是一大步。
他不再是独行者,有无数人跟他同行。
当然,作为先驱者,万彦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
他知道了触怒皇帝,冒犯天威意味着什么。
若是皇帝暴怒,他是不可能有机会活命的。
在这个君权大于天的时代,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就意味着一切。
但万彦已经做出了选择,他不需要再去畏惧。
因为这个时候再去畏惧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索性表现的坦然一些,豁达一些。
在万彦看来,他已经对生死看开了。
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后,这个世界上就真的再没有任何的事情能够限制他了。
反正此时此刻,万彦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是接下来不管是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有任何的退缩。
这个时候的他没有任何的束缚,仿佛就是超脱于尘世之外的。
人之初,性本善。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所以万彦是从向善的角度去做事的。
他觉得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的复杂。
当然,万彦还是要做好最坏打算的。
毕竟他要谏言的人是皇帝,而且是一个控制欲极为强烈的皇帝。
所以万彦已经命人打好了一口棺材。
他要死谏!
死生面前无大事。
万彦这个时候完全没有惧意。
当他准备上奏疏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
显隆帝不是一个善茬。
这一点万彦非常的清楚。
所以接下来他必须要将一应事宜都处理好。
甚至连后事都要提前交代清楚。
圣旨一旦降下之后,万彦就自然而然的会成为阶下囚。
那个时候再想要交代后事肯定是来不及的了。
所以万彦一定要提前规划好一切。
他如果无法提前准备好的话,到时候势必会鸡飞狗跳狼狈不堪。
万彦当然是不想落得一个这样下场的。
在面对生死的问题上是个人都会有迷茫的。
在万彦看来,关键并不是能否超脱生死,而是能否在生死面前看清楚一些问题。
皇帝陛下看到奏疏之后到底会如何想?
万彦其实真的不是很清楚,他也不在乎。
皇帝陛下看到奏疏之后怎么想那是皇帝陛下的事情。
万彦该怎么做却是万彦的事情。
反正万彦觉得自己做的问心无愧。
这就足够了。
至于显隆帝到底要怎么做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了的。
所以为何还要徒增烦恼呢?
万彦此时此刻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平静的接受任何事情了。
他接下来只要静静的等待圣旨就好了。
...
...
大明宫,紫宸殿。
显隆帝虽然仍然处于闭关期间,但并不是完全的不问世事。
重要的奏疏显隆帝是一定要看的。
当他看到了从江南道宁州城送来的一本奏疏之后,一时间直是气的跳脚。
怎么敢的啊,怎么会有人敢上呈这样一份奏疏?
显隆帝直是觉得难以理解。
他真的想不明白。
身为臣子竟然敢向君王呈上这样的一份奏疏?
不要命了吧。
万彦,万彦...
好啊,朕是记住你的名字了。
显隆帝登基近三十载,被骂的次数可是不少。
就像是京官中的言官,他们骂皇帝就是本职工作。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一群疯狗,逮谁咬谁。
你还拿他丝毫没有办法。
因为按照大周祖制,言官可以风闻上奏。
也就是说对于言官而言即便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是可以直接上奏的。
这就增加了言官上奏的便利性。
这样一来言官舒坦了,可是皇帝就无奈了。
不管言官们骂的多难听,皇帝却不能肆意的对言官降罪。
因为如此有违祖制。
但是对于这些言官,显隆帝也是记仇的。
他虽然不能对这些言官直接动刑,但是却可以找由头将他们打一顿板子。
打板子也就是廷杖。
反正要想安罪名怎么都可以。
即便是再找不到理由,君前失仪这个由头总可以吧?
所以显隆帝的大杀器就是廷杖。
但凡是有官员犯了他的忌讳,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将这些官员廷杖一通,打的他们屁股开花。
可久而久之,显隆帝竟然发现有的官员开始卖惨了。
他们竟然恶意上奏进谏,为的就是触怒皇帝从而骗取廷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