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既然已经明确了对方的身份,赵洵便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问道。
“回禀大人,黄州刺史赵骞明面上体恤百姓,爱民如子。暗地里贩卖私盐,中饱私囊,截留火耗,可谓巨贪。”
嘶!听到这里,赵洵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想不到竟是如此。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奇怪了。
赵洵等人正好路过黄州,不良帅冯昊应该是算准了时间,利用传送术将指令传递给赵洵。
“既然如此,明允我们为何不直接将此僚拿下?你是钦差,是有这个权力的。”
“不可。”
赵洵摇了摇头转向张铁匠道:“张冲之,本官且问你,你手中可有赵骞贩卖私盐、中饱私囊、截留火耗的纸面证据?”
张冲之闻言羞愧的摇了摇头道:“卑职还未将纸质证据弄到手。”
赵洵双手一摊道:“既然没有纸质证据,便不足以对赵骞定罪。他这样的巨贪,肯定会十分谨慎小心,不可能轻易的让人抓住把柄的。我虽然是钦差,但如果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也不可能对一个四品大员动手。否则,京师那边肯定是会有意见的。”
赵洵知道自己的这个钦差是多方势力博弈后妥协的结果。
江南道沿海皆连发生命案,这种时候朝廷需要派一个钦差去主持局势。
这个时候钦差的派系就显得十分关键了。
赵洵偏偏是个没有派系的人,显隆帝让赵洵去,就是不想让他偏袒任何一方。
而这个赵骞...很显然敢这么贪污是因为他在朝中有靠山。
也就是说,赵骞贪的钱不光是进了他自己的口袋,还进了朝中靠山以及派系的口袋。
所以只要赵洵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能轻易的动赵骞。否则赵骞背后的大佬肯定会跳出来保赵骞,届时再反咬赵洵一口,赵洵的处境就有些凶险了。
再者,显隆帝那里肯定也会认为赵洵涉及到了派系之间的党争,对他的心理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赵洵需要出手,但他必须确保自己出手的时机足够准确。
稳准狠,一击致命,不给赵骞以及他背后大佬、党派反扑的机会。
“那怎么办?真如明允所说的那样,我们岂不是奈何不了这个赵骞了?”
“无妨,我有办法。”
赵洵微微一笑道:“我便来试一试这只老狐狸。”
...
...
黄州刺史府位于黄州城北岳巍山下。
岳巍山位于黄州城中,将黄州城天然的分隔为两半。
又有大运河穿城而过,故而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山分两边,运河城中穿。
黄州刺史乃是一城之主,所办公居住的府邸自然是运势最佳之处。
与大多数州县的衙门不同,黄州刺史衙门十分的豪奢。
大堂、二堂修建的十分威武,至于后宅更是富丽堂皇。
后花园中甚至挖池堆泥生生堆出了一座土山,山上修建有凉亭,名曰望江亭。
今日黄州刺史照例在后花园中的池塘边赏着锦鲤。
黄州位于大周南北的分界线上,所以虽然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气温也算的上舒适。
赵骞一边将鱼食投入池塘中,看着池中锦鲤争相争食,一边轻轻捋着胡须。
“东翁,大事不好了。”
赵骞扭头去瞧,见是幕僚韩三问,略有些不愉的问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是钦差大人,钦差大人来了。门房不敢拦,钦差大人一路穿庭过院朝后宅来了。”
“钦差大人?他来这里做什么?”
赵骞闻言直是感到疑惑不已。
钦差赵洵只是借道黄州,休息几日就会乘船顺着运河一路南下去江南道。
按理说他们应该没有太多的交集啊。
赵洵突然造访,确实让他始料未及。
“你先拖着,待本官更衣后便去见他。”
...
...
第161章 试探
饶是赵洵是堂堂大周成国公世子,来到黄州刺史衙门后也为之惊叹不已。
这哪里是什么衙门,分明就是一个豪奢无比的私人园林。
黄州虽然富庶,可这跟刺史可没有太大的关系。
刺史不过是流官而已,拿的是朝廷的俸禄。
而朝廷俸禄是有定制的,什么官级拿多少,多一文钱都不可能。
黄州刺史衙门能修建的如此豪奢,摆明了赵骞有俸禄以外的收入。
至于这俸禄以外的收入是什么,懂得都懂,不言自明。
赵洵不由得想起那著名的《戒石铭》: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短短十六个字,浅显易懂但令人振聋发聩!
但黄州刺史赵骞显然不懂其中的道理。
赵洵当然知道他无法令赵骞幡然悔悟,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试探赵骞,看看这只老狐狸会不会露出狐狸尾巴。
赵洵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工夫,黄州刺史赵骞姗姗来迟。
他一见到赵洵便连忙拱手行礼道:“钦差大人恕罪,下官公务繁忙,有失远迎,还望钦差大人谅解。”
赵洵微微眯着眼睛,淡淡一笑:“赵刺史说的是哪里话,你是黄州父母官,处理公务是你分内之事,只有处理好公务了你才能腾出手做其他事,不是吗?至于本官这里,不在意这些琐碎礼节的。”
赵洵这么说,其实就是在试探赵骞,这赵骞如何听不出?
“那可不行,公务是公务,礼数是礼数,不可混淆。”
赵骞沉声道:“来人啊,给钦差大人上茶,用最好的黄州毛峰。”
说罢他陪在赵洵一侧坐下,态度十分恭敬的问道:“不知钦差大人此番前来有何赐教?”
“唔,是这样的。”
赵洵不悲不喜,徐徐说道:“听闻最近黄州私盐泛滥,盐巴的质地得不到保证。竟然出现百姓吃出毛病的情况,不知赵刺史可有听闻?”
赵洵最擅长观察微表情,此番也是抱着这个心态来观察赵骞。
若是赵骞的面部表情有一丝一毫的异样,就能被赵洵捕捉到,从而断定这个赵骞真的心里有鬼。
接下来就是搜集证据了,这是不良人最擅长做的事。
可这赵骞也是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条,并没有被赵洵诈到,而是点了点头道:“此事下官也有所耳闻,是一些奸商在走私盐巴,他们的盐巴质地低劣,百姓们吃了轻则闹肚子,重则头疼脑热一病不起,着实可恨。”
“哦?不知这些奸商如今在何处?”
“关押在刺史衙门大牢中。”
“哦?本官可否前去看看?”
“这是当然,不知钦差大人何时想去?”
“现在。”
赵洵毫不犹豫的说道。
...
...
地牢这种地方向来都是阴冷潮湿的。
黄州府的刺史衙门地牢也不例外。
赵洵在刺史赵骞的陪伴下来到大牢,一进入牢中就闻到了一股腐臭的味道。
赵洵本能的皱起眉,但为了查清真相,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赵洵可是一个不良人,更是一个修行者!
至少到目前为止,刺史赵骞表现的很正常,完全不像是心里有鬼。
赵洵甚至有些怀疑不良人暗棋铁匠张冲之消息来源的准确性。
赵洵的处事原则是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如果赵骞真的有罪,赵洵不会放过他。
但若是赵骞没罪,赵洵也不会冤枉他。
“钦差大人小心一些,前面有台阶。”
赵骞显然对地牢很熟悉,十分贴心的提醒道。
赵洵加入不良人的第一刻,贾兴文就告诉他一件受益匪浅的事,那就是可以从地牢中关押犯人的数量来判断一个地方的秩序如何。
如果大狱地牢人满为患,那这个地方的秩序一定不怎么样。
相反如果地牢中没有多少犯人,那么那个地方的秩序应该还不错。
而这黄州地牢偏偏属于前者。
赵洵不由得皱眉。
但仅仅凭借此点他还断定不了什么。
也许只是刺史赵骞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呢?
执法尺度这种事情完全看父母官,有的人手严,有的人手松,无可厚非。
“赵刺史,你说的奸商关押在何处?”
“回禀钦差大人,在最西头。”
赵骞朗声道:“您沿着这条路走到头就是了。”
赵洵轻声嗯了一声,便阔步走向前去。
赵骞不疾不徐的跟在后面,恰好落后赵洵一个身位。
约莫几十息的工夫,赵洵走到了最西边的牢房,他定睛一瞧,着实被吓了一跳。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牢房之中几人尽数上吊死了。
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赵洵来到的这一刻死了!
赵洵感到十分震怒,扭过头来冲刺史赵骞质问道。
赵骞一脸无辜状,双手一摊道:“钦差大人,这个下官也不知情啊...牢头呢,还不快滚过来!”
赵骞一番厉声责斥,牢头连滚带爬的赶到二人面前,当即磕头道:“刺史大人,钦差大人。我们也不知情啊。许是昨夜当值的狱卒贪杯喝多了,这才没注意到这些奸商畏罪自杀,酿成惨剧啊。”
赵骞一脚将牢头踢开咒骂道:“真是一个废物。本官平日里是怎么跟你们说的?当值的时候一律不许喝酒!喝酒误事!你们呢,把本官说过的话当耳旁风是吧?现在怎么办?你告诉本官现在该怎么办?”
说罢又是狠狠一脚朝牢头踹去。
“哎呀,刺史大人饶命,刺史大人饶命啊。卑职知错了,卑职再也不敢了啊。”
牢头连声求饶道。
如果赵洵真是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纨绔子弟话,还真可能被赵骞蒙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