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992章

作者:八月飞鹰

  “暂不急于一时,权且让抱抱也再多锻炼一段时间,道童院教习任满之后,再外放他巡风。”雷俊言道。

  楚昆轻轻点头。

  雷俊转而问道:“时之渊那边,师弟你可有更多收获?”

  楚昆:“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如今看来,我的情况更像机缘巧合而非人为所至。

  坏消息是,我隐约感觉儒林大千世界那边,隐约似有巨变酝酿,但模模糊糊,不明所以。”

  雷俊:“那边局面本就混乱,除了魔佛一脉插手外,儒家新学、旧学争端到了极为激烈的程度。

  只是这两年因为域外天魔又来侵袭,不论儒家新学、旧学都受灾,才让双方暂时搁置矛盾,先一起应对域外天魔乃至魔佛一脉传人。

  随着域外天魔袭击再次渐渐退潮,儒家新学、旧学的矛盾接下来怕是要压不住了。

  更何况,那位北辰先生还可能在谋划些什么。”

  楚昆:“我们再一同去无间那边时之渊看看吧。”

  雷俊:“正有此意。”

  到了无间,汇合王归元,师兄第三人碰头再仔细交流一番。

  楚昆取出自己的九华坤元鼎,在王归元帮助下,依托法宝,围绕眼前时之渊,布下众多符箓,渐渐构成复杂的阵势。

  雷俊这趟没有在旁出谋划策。

  法力汇聚成巨大的黑白太极图,悬于时之渊上方,而雷俊在太极图上静坐不动。

  伴随他法力周转,九天之一的碧落和十地之一的黄泉,这一刻微微震动。

  碧落和黄泉内,各有一道虚幻的身影出现,端坐于莲花上,正是雷俊的寻声赴感太乙帝身。

  那两具虚幻的身姿,各自结法诀立于身前。

  雷俊本人当前身处无间,坐在黑白太极图上,亦是相同动作。

  于是可见一道光辉,自他身下太极图洒落,笼罩下方时之渊。

  这一刻,时之渊中景也渐渐开始浮现一具寻声赴感太乙帝身。

  只是渊谷中时间同空间的乱流太过纷杂,变化激烈。

  以雷俊寻声赴感太乙帝身之能入内,仍在转眼间就被扭曲撕裂,碎开半边身躯。

  雷俊平静以对,不为所动。

  他只是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在无间中凝聚法躯。

  虽然新凝聚的法躯很快便又碎裂,但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始终没有气馁或不耐。

  随着时间推移,岁月不断流逝,雷俊所凝聚的寻声赴感太乙帝身在时之渊中能坚持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那法躯也越来越完满圆转。

  与之相对的儒林大千世界,诚如雷俊同楚昆所估测,在域外天魔带来的动乱趋势渐渐缓和后,儒家新学、旧学之间的矛盾立马重新尖锐起来,冲突愈发激烈。

  张晚彤、萧春晖也很快通过许元贞传回消息:

  儒家当世最顶尖的两大高手,同为儒圣三重有素王之誉的严傲云、吴海林二人,终于在近期有一场正面大战。

  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分出胜负,但他们二人撕破脸正面交锋,也彻底点燃了儒家新学、旧学之间的战火。

  儒林大千世界人间,各大儒学名门和书院学府基本都卷入其中,难有置身事外者。

  不过,彼此犬牙交错间,也有人另怀心思,暗中行事。

  张晚彤近来更多留意朔风山主连峰和燕赵新学。

  连峰等人倒是没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儒家旧学同样是他们的敌人。

  但儒家新学内部暗流涌动,并不只有连峰等人。

  人间衢州群山间,一人独身而来,自西向东行。

  其人做世家公子打扮,文采飞扬,外观年龄不过二十岁许。

  他仿佛踏青游山玩水一般,荒山野岭间只得他一人身影。

  待来到山间湖边,这世家公子驻足停步,眺望湖面,静立不语。

  片刻后,他目不斜视,但开口说道:“不曾想,是微雨斋主亲至,霍某荣幸之至。”

  “霍公子客气了,既然阁下亲自来此,游某又岂敢失礼?”

  一个中年文士的身形在湖边突兀出现,来到那世家公子身边:“请代游某问候令尊,自当年别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他先前是和其他袁州霍家中人联络,如今忽然换了人过来,虽然此前少打交道,但眼前年轻人对整个儒林大千世界修士来说都不陌生。

  因为这位霍公子霍非祸,乃袁州霍家长房嫡孙,年轻一辈最出色的后起之秀。

  对很多人来说,或许不该再将对方视为晚辈方合适,其人修为实力增长,太过迅猛。

  袁州霍家这趟由霍非祸过来,恐怕不单只是联系他游越宁。

  霍家在赣东,乃至于江浙一带接下来或会有更大动作。

  “游斋主言重了。”霍非祸微笑:“霍某这趟过来,是有要事相托付。”

  微雨斋主游越宁,出身两浙暨阳,乃江浙名士,儒家新学一脉在这边的重要人物之一。

  但到了如今,他有自己的心思。

  坦白地讲,他并不抵触如袁州霍家这样诗书传承万载的名门望族。

  他在意的是,自己与自己的后人,不能位列其中。

  暨阳游氏,未来传承千古,树大根深,经久不衰。

  这是他的目标。

  人,终有内外之别。

  “这是凝聚文脉所需的图卷,家父吩咐霍某为游斋主带来。”霍非祸微笑说道:“余者以游斋主之能,想必都轻而易举。”

  “哪里,后学末进,还有许多地方要向令尊等各位前辈请教,未来更要请列位关照。”游越宁接过对方递来的图卷,只觉重逾千钧。

  经学传家,想要凝聚文脉不难。

  但如果想要福荫后人,令自身根骨有机会依血脉流传,难度便不是一般的大。

  成功凝聚文脉后如何维持下去,更牵扯方方面面,非只游氏一族所能决定。

  “当前时局动荡,游斋主洞若观烛,想必早已了然于胸。”霍非祸接着说道:“凝聚文脉,厚积薄发,实不宜急于一时……”

  游越宁:“霍公子放心,我暨阳方面不会操之过急,盲目擅自行事,一切依约而定,暨阳方面做好准备后,静待乐原先生和令尊的吩咐,再一并行事。”

  霍非祸:“如此,有劳游斋主。”

  末了,他轻声言道:“霍某另有事晚些时候将往浙东一行,还望游斋主代为遮掩,这里先行谢过。”

  游越宁心道来了,不多问具体情形,只慨然应诺:“霍公子莫要客气。”

  …………………………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

  时光荏苒,四季交替。

  又是一年盛夏,雷俊渡过自己一百二十九岁生辰。

  其后夏去秋来,直至入冬。

  随着年关将近,接下来的新年正月十五,龙虎山天师府将迎来新一届传度大典。

  这次传度大典,得到内外不少关注。

  传闻中,这趟龙虎山天师府里有极为出色的仙苗,将正式经由传度大典入府。

  山下道童院,六分院中。

  一个瘦削高挑的少年,身着灰布道袍,离开自己居住的小院,前往正殿参加晚课。

  路上有其他小道童赶来:“安师兄,有些修行上的事,想要向你请教……”

  瘦高道童态度谈不上热情,但也没有直接拒绝或者打发对方去找教习。

  他简单指点几句,那道童已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谢过安师兄指点。”小道童感谢不已,心中同时也在慨叹,清静层次的悟性,实在令人望而兴叹。

  大家虽然同在道童院,但这两年时间相处下来,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彼此处于不同世界。

  好在这位安不铮安师兄性情虽然疏淡寡语,但不傲慢,平日里不乏提点指教一众同门的时候。

  “池师兄回来了!池师兄回来了!”

  快到正殿之际,有其他小道童这时从远处跑来。

  一分院的道童闻讯,顿时都高兴起来,一同向外迎去。

  安不铮闻声看了一眼:“池师兄回山了?”

  他身旁六分院的小道童言道:“之前没听说消息,看来是刚回来。”

  安不铮点点头,脚步不停,继续前往正殿。

  他身旁道童欲言又止。

  六分院安不铮。

  一分院池海峰。

  这是如今龙虎山天师府道童院里最受关注的两棵仙苗,虽然都还年少,但名声已经不局限于龙虎山内,便是外界也都对他们非常关注。

  安不铮自不必多说。

  天生仙体根骨,同时身怀清静层次的悟性。

  如此优越的先天资质,自上代天师唐晓棠之后,短短百来年时光,龙虎山天师府竟然又出了一个,着实叫外界羡慕不已。

  尤其他还是两仪仙体,对如今天师府而言,带上几分特殊色彩。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不少人猜测当代天师雷俊根骨得到过后天提升,甚至可能不止一次。

  而安不铮天生两仪仙体和清静悟性,未来成就如何,自然深深引得各方期待。

  后辈人才的涌现与成长,无疑也是一方圣地的底蕴体现。

  龙虎山天师府如今的情况,也足以保证似安不铮这般人才,安稳成长。

  另一方面,除了安不铮外,同代同龄人中,还另有少年天才池海峰涌现,就更叫其他圣地宗门羡慕。

  池海峰基本确定为辛北原的弟子,如今黄天道的历史对龙虎山而言已无大碍。

  但如此巧合两个杰出人才,分别属于雷天师一脉嫡传和黄天道相关宗承,令他们平添几分传奇色彩的同时,也让其他人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论理说,安不铮同时身怀仙体根骨和清静悟性,参照此前唐晓棠的经历,一重天炼气打根基的阶段于他而言基本可以一蹴而就。

  两年前入门的他,未必一定要等这次的传度大典,完全可以特事特办,由卓抱节等师门长辈提点指教,冲击二重天筑基境界。

  如此一来,只要他一心精进苦修,莫说明年年初的传度大典,便是再下一年年初的授箓大典,他恐怕都有机会赶上。

  只是安不铮对此似乎并不急迫,而是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静待本次传度大典。

  以修为论,他早已经臻至炼气十二重楼圆满。

  不过平日里也不见他急躁,默默温养的同时,或是在执事殿领了差事接受更多历练,或是熟读道经,背诵各种科仪。

  府内上下,皆赞其少年老成,心有静气,不仅先天根骨、悟性顶尖,便是心境意志也都是上上之选。

  如此一来,再加上龙虎山天师府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其必然能兑现天赋,前程不可限量。

  倒是另一个人,池海峰,走得是唐晓棠、韩筱菲的路数,早早便修成炼气十二重楼后,经由府中特批,没有等明年年初的传度大典,便由辛北原传授正法真一大道经,开了小灶,奠定筑基之路。

  公开流程上,他同样预计在明年年初正式参加传度大典,换穿黄袍,故而当前还是和安不铮等人一样穿道童灰袍,平日里也住在山下道童院。

  但在去年,他便已经成功渡过一重天到二重天之间的天堑劫难,成功筑基,其后继续修行,并得传符经,学习制符。

  到了今年,池海峰还随师门长辈一同外出游历,增长见闻。

  安不铮对此泰然处之,不紧不慢继续按照自己的步调来。

  他身旁小道童却禁不住猜想,池海峰如此抢跑,心中怀着同安师兄争锋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