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863章

作者:八月飞鹰

  他微微顿了顿后,解释道:“圣主除先天之姿外,后天又得大机缘造化,故而贫僧难望其项背。”

  说这话同时,慧因和尚也目光平静同雷俊对视。

  这位名动多方人间的当代天师,便是后天机缘成就修行资质有所提升,如今至少在大唐人间已经不是秘密,慧因和尚同样有所耳闻。

  雷俊对此亦不讳言,只是笑道:“大师兄这是将你我护在身前。”

  慧因和尚闻言微微愕然后,也随之莞尔。

  稍后,他面上笑容收敛,沉吟半晌,终于开口:

  “太白金曜?”

  雷俊面不改色,坦然道:“岁星木曜。”

  慧因和尚颔首,头顶上空佛光流转间,渐渐有一页天书浮现,上书一个数字“四”。

  雷俊亦是相同动作,天书“三”出现在他的头顶上空。

  慧因和尚双掌合十:“此前,得了天师不少关照。”

  雷俊:“其实不妨事,大师无需挂怀于心。”

  双方所言,不全是当初天书宇宙内的种种交易,也包括雷俊早已猜出慧因和尚的身份但秘而不宣。

  慧因和尚同样隐隐感觉到自己身份已经暴露,并对雷俊身份有所猜测,只是相较于雷俊,他猜出答案的速度要慢一些。

  到如今,天书宇宙七曜,已经很少齐聚,倒是私下里单对单私聊还有不少。

  “大师此前提及幽垠中的‘幽帝’,其真实身份,可能是四千余年前的北辰先生郑白榆。”雷俊提起另外一事。

  白莲宗虽然大半时间隐世,但消息渠道广泛,典藏积累深厚,慧因和尚自然听过郑白榆之名,闻言沉吟:

  “就贫僧所知,北辰先生在汉末大劫以前,便已经修成儒家经学的三不朽,而幽垠传闻中乃是武道强者执掌传承之地,如果他没有如传闻般在汉末大劫时身殒,那他入幽垠是……”

  雷俊在一旁言道:“目前就贫道掌握的情况,他并非无奈之下避入幽垠或者失陷幽垠,而是有准备有计划,专门入内,完成自身谋划。”

  他就当前所知,将情况介绍给慧因和尚。

  慧因和尚默默点头:“此前贫僧还以为,幽垠有人来到大明人间,是计划令幽垠降临大明,可现在看来,对方结下诸多因果,幽垠迟迟未至,并非他们计划不顺,而是本就做此打算。

  只是如此一来,愈发显得幽垠所谋深远,难以测度……”

  雷俊:“关于那幽垠使者,大师可有线索?”

  慧因和尚:“其人谨慎,先前贫僧寻到过一些蛛丝马迹,但很快又失去其踪影。”

  “大师如有闲暇,还请代为留意。”雷俊言道。

  慧因和尚:“天师客气了。”

  辞别慧因和尚,雷俊没有在大明人间多待,返回五代十国人间。

  接下来,他开始继续研制第三张以及第四张空灵网罗。

  有前两张打底子,后续容易不少。

  待第三张空灵网罗完成后,雷俊于是再赴故宋人间。

  这第三张空灵网罗,被他转送大宋遗臣朱俊杰。

  朱俊杰得到,如获至宝。

  当前故宋人间中,大宋遗民局面尚好。

  空桑佛门目前低调。

  黄金汗国受苍狼汗国挤压,而苍狼汗国克制,没有入主中土。

  随着苍狼汗国同空桑佛门莲华部渐行渐近,夺取大荒门户又失败,他们渐渐开始有南下中土之意。

  结果正在最近,地海门户重开。

  雷俊虽然没有公开正式现身,但仍然震慑四方。

  苍狼汗国南下的脚步重新被迫放缓。

  大宋遗民可以松一口气,甚至渐渐向地海门户所在的荆襄之地迁移靠近。

  只是当前仍然看不到恢复大宋河山的机会。

  如此情况下,山头林立的大宋遗民内部,反而较先前顺风顺水之际,又团结了不少。

  但仍然暗流涌动。

  有人希望得到大唐修道界的支持,热切贴上来。

  有人则更在意大宋皇室的法统稳固,心存忌惮。

  雷俊将一切都看在眼中,但无心过问。

  他一如既往支持朱俊杰。

  除此之外,便是替自家小师姐唐晓棠收拾一下手尾。

  自上次大宋纯阳宫中人拜访并返回故宋人间后,晚些时候,这趟有分量更重的宫中长老过来。

  其名为祁以成,雷俊曾听唐晓棠提过,对方是大宋纯阳宫一脉近些年来涌现的后起之秀,平时颇得她这位“郑长老”提点。

  唐真人做大宋纯阳宫太上长老已经有些腻了,开始琢磨着什么时候找机会把自己“捐躯”。

  直接闭关修炼失败身殒未免有些窝囊,故而“郑长老”更希望能有个轰轰烈烈的机会“战死”。

  而在她这位“郑长老”驾鹤西去后,她属意接掌大宋纯阳宫门户的人,便是祁以成。

  而这趟祁以成专程赶来龙虎山天师府拜访,便是为了领受龙虎法箓。

  他年纪轻轻天赋出众,更胜宫中师长,已经是大宋纯阳宫当前有数的八重天婴变高手,仅次于太师叔祖“郑琛”。

  但这些年来,先是黄金汗国,再是李航立大宋人间道国,其后还有西域佛门,强敌环伺,遍地凶险,几十年艰难险阻不断磨砺。

  故而祁以成不仅外貌显得宁静持重,考虑问题也颇为务实。

  大宋纯阳宫中还有其他长辈、同辈也在觊觎新的宫主之位,并思考争取其他人间纯阳宫传承乃至龙虎山天师府的支持。

  到头来反而是最年轻的祁以成当机立断,第一个前来龙虎山天师府领受法箓。

  虽然最年轻,但在他身上全然看不到半点气盛之姿。

  “祁长老,听闻贵派有大乘高真郑长老尚在世?”

  天师殿内,雷俊淡定:“你来之前,问过他的看法么?”

  祁以成答道:“太师叔祖当前在闭关,贫道还未来得及向他老人家陈情。

  不过往日里同太师叔祖谈起龙虎山,太师叔祖颇多赞誉。

  尤其对天师和贵派唐真人颇多推许。”

  雷俊面色波澜不惊:“郑长老和祁长老都客气了。

  丹鼎派有几脉圣地传承自本派领取法箓不假,但大都事出有因。

  大家初衷都是作为玄门同道,团结配合,共同迎接当前瞬息多变的乱世,乃是联手对外。

  不论本派还是其他门派,都不会干涉各自内务。”

  祁以成向雷俊打个道家稽首:“天师教诲的是,贫道今日所求孟浪,但绝无干涉其他几支纯阳宫传承的意图。”

  雷俊微微颔首:“此事,不妨等贵派郑长老出关后,贵派细加商议,再做定夺。”

  “谨遵天师法旨。”祁以成答道:“贫道告退。”

  雷俊:“大唐人间和龙虎山,欢迎道友随时来做客。”

  祁以成:“谢过天师。”

  他心情平静中带着些许遗憾。

  雷俊既然这么回答他,自也会同样回答大宋纯阳宫其他来访者。

  只是,祁以成这趟来龙虎山天师府求取符诏,并非单纯为了自身竞逐大宋纯阳宫新掌门。

  纯阳宫想要继续在故宋人间立足并重新崛起,当前仍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他们需要时间。

  而在此期间,外界的危险与风浪,随时可能打断大宋纯阳宫重新崛起的进程。

  他们需要外援。

  好在,这趟虽然没能成功从龙虎山天师府领受法箓,但也算进一步加深双方联系。

  大唐和龙虎山风光迥异于大宋,祁以成也非常好奇,但他眼下无暇做客游历。

  辞别雷天师后,这位大宋纯阳宫长老便即返回故宋人间。

  目送对方下山,雷俊转头看向方才避而不见的唐晓棠:“所以,‘郑长老’预备何时出关?”

  唐晓棠鼓了鼓腮帮子:“还没想好。”

  她转而问道:“你那边的蜀山陈长老和大汉东阳山人呢?”

  雷俊:“东阳山人可以随意一些,隐居避世亦可。

  倒是蜀山陈长老,我最近确实有些思量,主要是关系到两仪天元法箓和元磁飞剑。”

  唐晓棠:“哦,你是准备将之列入府中典藏,供本派弟子研习了么?”

  雷俊点头:“嗯,到了如今,早年一些事,如今可以慢慢解密了,面上有个交代大致过得去便好。”

  雷俊自创诸般法门,自五雷符起,至阴五雷正法符到玄霄五雷法箓,早已列入宗门典藏。

  凡本派弟子有意者,皆可选修。

  如今已经有不少年轻弟子选择修习这位当代天师自创的法门。

  两仪天元法箓和天通地彻法箓,包括两仪元磁法咒和天视地听符,当前仍然保密,只在极小范围内为人所知。

  雷俊并无藏私之意,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特殊的作用,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能更高效发挥。

  到了现如今,天通地彻法箓,包括玉清周天法镜和星河天罗在内,雷俊仍不打算解密。

  倒是两仪天元法箓同元磁飞剑,一些相关奥妙,可以考虑循序渐进公开。

  昔年涉及雷俊借此仿冒儒家神射和道家飞剑的一些隐秘,如今公开已经无伤大雅,外界知情,亦不过传奇谈资。

  另一方面则是元磁飞剑当前,渐渐不再适合雷俊对敌。

  随着雷俊神通法力越发精深,元磁之力不断积蓄下,飞剑威力亦不断增长。

  但他接下来主要面对的敌人,往往各有所长。

  武道人仙,道家炼器派大乘高真,修成神足通的佛门禅武法身,道家符箓派五炁朝玄得通玄之桥,等等诸般手段,都可避元磁飞剑之利。

  甚至便是道家丹鼎派大乘高真,九重天圆满五气朝元之后挪移间,元磁飞剑也难以瞄准锁定对方行踪。

  似重晦禅师那样佛门发愿一脉法身高手,证悟空性,隐蔽自身真如,同样可避元磁飞剑。

  到了高境界后,哪怕没有极高的速度与身法挪移,各派传承高手,也往往各有手段躲避类似直来直去的攻击。

  如果仙境强者,则更不在话下。

  攻击虽强,无法命中目标,亦是徒劳。

  雷俊当前是通过种种其他手段限制敌人后,元磁飞剑方可建功。

  犀利仍然犀利,只是前置成本随着对手变强,与日俱增。

  但如果传给中低境界的天师府弟子,则可以大幅提高同门晚辈实力。

  同时,经过这些年来雷俊不断揣摩钻研和完善,两仪元磁法咒和两仪天元法箓,愈发具有普适性。

  到了现如今,同门晚辈只要资质合宜,再修习他这自创的神通法门,即便不如他,也能有不俗造诣。

  至于说给敌人知道他有如此手段,更添防备,雷俊倒也不放在心上。

  他本人已在不断推陈出新,揣摩更多其他法门。

  这本就是他修行的最大乐趣和动力。

  不过,具体如何将神通法门公开传下去,细节处置方面,还需仔细思量一番……雷俊心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雷俊继续静心修持。

  青灵九炁不断积蓄令他在九重天五层圆满的境界下,根基日渐深厚。

  和道家丹鼎派五气朝元一样,道家符箓派修持五炁,看似一步一步积累,但每增添一炁,都需要不断与先前修为加以调和融汇,故而难度越来越高,所需修行时间亦越来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