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802章

作者:八月飞鹰

  “我早年间,需借真空瓶相助,降服无间之乱。”王归元立在宝瓶旁边:“如今情况稍好些了。”

  雷俊看瓶中。

  结果便见一尊身上缠龙的巨大佛门金光法身,此刻正双掌合十,坐在一头如岛屿般的巨龟身上。

  看上去,这大威天龙菩萨法身,身形比大渊冥龟还要巨大。

  雷俊看看这尊大威天龙菩萨法身,然后再看看真空瓶外,正显化六道地藏菩萨光影的王归元本人:

  “恭喜师兄,你修成报身了?”

  白莲圣主静久和天龙寺高僧法清一样,都是佛门发愿一脉道统。

  发愿一脉修成的九重天法身境界,与须弥佛门那边手印一脉的法身一样,都内分五个层次。

  手印一脉相关修行,称称五相成身。

  发愿一脉相关修行则称慈悲五证或悲心五证。

  九重天一层的修行称之为加行,法身初成,在此基础上,累加宏愿,利益众生,标志着从八重天到九重天境界的发愿修士勤修不断,普度众生,不断积累,不断继续进步。

  从与外敌斗法,降服外魔的方面来看,则是代表修士凝聚法身的同时,佛门法力增强,其他佛法神通亦随之水涨船高。

  九重天二层称之为安住,智慧安住,止于平静。

  外在斗法表现是佛门高僧法身的稳定性和防御力都得到增强。

  九重天三层成为观智,观照智慧,洞察人间。

  外在表现提升为洞察、感知的进一步大幅提升。

  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儒家经学九重天四层的“易”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门修行,不论走哪一脉路数,都首重心灵和神魂。

  到发愿一脉的九重天四层境界,称为证悟,谓之曰证悟空性,不生不灭,出离于世,又称出离心。

  外在与外敌斗法时的主要表现,在敌手难以辨明此境界佛门高僧的真实根底与存在。

  故而修为相近的修士,很难正常攻击此境界的发愿一脉高僧,需要独特的法术神通方才可以破解。

  至于九重天五层,称为解脱智慧,修士证得真如自住,自身入空,不来不往不生不灭,得大解脱。

  于外在而言,最大的特点便是拥有一次解脱重生的复活机会。

  而发愿一脉九重天法身境界圆满,慈悲五证具足,带来的额外变化,便是化出离心为菩提心,从而在自己的法身之外,再得报身。

  从与外敌斗法的角度来说,报身几乎等同第二身,并且在具备法身其他神妙的情况下,智慧积累,妄惑断除,反过来可以辨明对手的空性真如。

  用雷俊来这個世界前玩游戏的说法,发愿一脉高僧到了这个境界,对手很难切实伤到他,但他如果攻击对手,无需特意钻研,便攻击对方薄弱处、要害处。

  雷俊先前玉清周天法镜洞观四方,见过王归元的孔雀大明王菩萨法身,眼下又见王归元本人在真空瓶外,而宝瓶内还有大威天龙菩萨法身,故而猜测真空瓶内是王归元的报身。

  隔着真空瓶,他第一眼看的不那么真切。

  一旁王归元则坦然道:“师弟谬赞了,我尚未修成解脱智慧之境。”

  他也不瞒雷俊,简单说道:“和其他佛门同道相比,我情况特殊,更多源自无间,正巧过去身和现在身又都是走发愿一脉路数,故而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别样变化。”

  雷俊了然:“师兄是九重天四层,证悟空性,修成出离心的境界,身负无间虽然令你在寿数上少了许多牵绊,但日常修行,同样受不小影响,拖了你后腿啊。”

  王归元:“我是前车之鉴,师弟你多引以为戒。”

  雷俊再看大渊冥龟:“这妖龟背后站的是?”

  “归墟。”

  王归元:“我和真空瓶眼下联手镇压他,隔断他同归墟的联系,但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雷俊微微颔首。

  他想起当初在故宋人间,归墟降临后的种种惊变。

  若非那次须弥莲华部主宗伽失陷归墟内,也不会有之后大明人间攻入须弥,引发连番巨变。

  那里,可能有一头九重天之上的妖圣存世。

  同王归元一起审了审大渊冥龟,雷俊若有所思:

  鲲鹏么?

  师兄弟二人交谈期间,罗渊的震动,正在渐渐消弭。

  因为王归元反过来借助罗渊之力,压制躁动的无间。

  此地毕竟是在罗渊内部,无间乃外来者。

  没了王归元在暗中导引无间灾劫,占据主场的罗渊便开始慢慢将无间的侵袭迫退。

  王归元便反借罗渊之力,重新封闭无间。

  没有无间作乱,罗渊本身的动荡,开始渐渐消弭。

  六道地藏菩萨的光影,同样在罗渊中就渐渐消失。

  但王归元仍然维持白莲圣主静久和尚的外在形象不变。

  除此之外,在静久和尚一侧,额外出现天龙寺法清和尚的身姿。

  紧接着,法清和尚另一侧又再出现王归元的身姿。

  一方面罗渊正在渐渐趋于平静。

  另一方面,有静久和法清的护持。

  王归元当前修为虽然偏低,但亦可在罗渊中存身。

  雷俊见自家大师兄心意已决,且在当前这个环境下更利于其修行,于是便也不多劝。

  王归元向来少提自身修行,但心里有数。

  雷俊亦跟他有默契。

  除了银月冥凰之外,此前罗渊中最顶尖的大妖幽罗山君、骨蛟皇等等,都已经伏诛。

  不过在罗渊中,还有些修为实力相对偏低的妖族盘踞。

  这些妖族以及冥狱幽魂,接下来都是王归元修行期间济渡的对象。

  作为发愿一脉佛门修行者,这些是不得不考虑的一方面。

  而有了罗渊中这些残存的妖族以及无间中的灾劫精怪,静久和尚或者说法清和尚接下来即便常年不入人间红尘,亦不会耽误自身修行。

  唯一让雷俊当前略有几分好奇的地方在于,王归元本身道家符箓派道统修行,进度相对较慢。

  至少,远远不足以跟他佛门发愿一脉道统相提并论。

  即便他不送过去身白莲圣主静久入灭,再化下一世,仅维持当前三世身,依然显得有些失衡。

  相较于他的过去与现在,负担未来的王归元,明显偏弱。

  雷俊当前悟性和眼力都远非常人可及。

  不止道家符箓派修为在当世人间已堪称巨擘,便是对佛门一脉传承,他虽不亲身修行,但认知远超世间大多数人。

  看着王归元当前神通法门的架构,他渐渐有些思路和猜想。

  “银月冥凰那边,依其性情,按理说与我们该是相安无事,不过我接下来除了大渊冥龟外,同样会关注她那边。”

  王归元同雷俊说道:“师弟你的天通地彻法箓和天视地听符,留些供我参详,在罗渊中布置一番。”

  罗渊生死幽冥之气不断冲刷下,符箓会很快衰亡,不利于留存。

  好在雷俊来往黄泉不止一次,对类似环境有过适应。

  故而他留下的符箓在罗渊环境中,亦可长存。

  “既如此,辛苦师兄了。”雷俊言道。

  王归元:“鲲鹏妖圣那边,确实需要提防,不过好在,我也无心孤守此地。”

  罗渊之凶险,某种程度上来说更甚于地海。

  虽然如今大唐人间看起来太平,但雷俊、王归元都无心洞开稳定的虚空门户令罗渊和人间相通。

  不过,个别有特殊手段者,单人少次来往于罗渊,雷俊师兄弟二人亦无心阻挡。

  大唐血河派掌门刑风早年间得了机缘,便可以来往于人间和罗渊。

  他一身修为迥异于过往大唐血河派故老相传,融入更深的生死幽冥真意,独树一帜。

  其后正是因为木韦子居中说和,令幽罗山君、骨蛟皇、幽冥藓联合起来,驱逐银月冥凰、大渊冥龟,侵吞他们的影响力,更深入掌握这方天地,方才断绝势单力孤的刑风再入罗渊。

  眼下伴随幽罗山君等大妖身死,银月冥凰也未能取代他们,刑风进出罗渊又有了可能。

  雷俊、王归元不会阻止。

  眼下罗渊的环境,对刑风来说,无疑更加有利。

  届时,他可能还会邀约黎天青等大唐巫门高手一起前往罗渊。

  九天十地当中,罗渊曾经长时间被巫门人族修士占据。

  只是多年以前发生变故,导致这里反而落入妖族之手。

  雷俊在今汉人间同空桑地都之主柯浪碰头期间,曾经同对方谈过相关事。

  空桑,早年是妖族占据,其后却反而换了主人,落入巫门掌控。

  就柯浪所知,双方互相换家,应该就在同一个时期,接近彼此互换。

  罗渊大巫,入空桑。

  空桑大妖,入罗渊。

  时间,应该在汉末大劫之前。

  具体情形,连柯浪都不完全清楚,可能要空桑巫王方才知情。

  少有未经确定的传闻,可能涉及当初空桑巫王登临九重天之上,且当时可能不止他一人。

  只是一场汉末大劫之后,当年详情已经少有人知。

  雷俊同王归元再聊几句后,告辞离开罗渊,重返大唐人间。

  此番速战速决。

  没用多长时间,罗渊已经换了主人。

  雷俊返回龙虎山天师府祖庭,见到自家恩师元墨白,大致描述相关情况。

  元墨白微微颔首:“重归被耽误了不少年,好在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开始摆脱桎梏,如今虽然身在罗渊,但修行起来没有往日顾虑,终归是件好事。”

  雷俊:“弟子和大师兄亦是相同看法,罗渊虽封闭,但大师兄一应修行所需,弟子会吩咐人准备,定期给他送去。”

  元墨白:“送自然是要送的,给重归更新一下他的存货。”

  师徒二人皆莞尔。

  用膝盖想也知道,王归元自己那边准备的物资肯定充足。

  这边送东西过去,更多算是新换旧,让王归元可以更多存粮的同时,放心地消耗旧粮。

  “倒是归墟的鲲鹏妖圣那边,可能不会轻易放弃,需要更加留意。”元墨白面上笑容淡了一些,徐徐说道。

  雷俊颔首。

  自家恩师言下未尽之意,他自然听得明白。

  以大唐龙虎山如今积蓄的实力,以王归元身负无间之能,单独只是鲲鹏妖圣来犯,毋庸置疑是强敌,但不至于险死还生,稍有差池便万劫不复。

  可如果还有其他强者,雷俊、王归元等人面临的威胁,便会急剧上升。

  当初没劳动善智慧尊者亲自出马,须弥莲华部主宗伽就能从归墟里全须全尾的出来,此事雷俊一直在意。

  虽然不能就此认定双方达成什么默契,但出于料敌从宽的考虑,雷俊始终认为值得警惕。

  此外,还有黄金汗昂沁夫。

  这样三位仙境高手如果合作,威胁比他们单独出动要大得多。

  当初正是警惕相关变化,雷俊等人方才连续封闭地海、大同与人间相通的虚空门户。

  眼下好消息是黄金汗昂沁夫孤悬天外异域虚空沉眠。

  人间传消息给他,他未必能及时接到。

  但这类事没有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