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月飞鹰
她落座后说道:“我这趟回来,预备借万法宗坛祭炼一些东西,不过当前手头的材料有些欠缺,炼器倒是也能炼,但为求没有疏漏,最好能再找到一样名为崩世余尘的天材地宝。”
唐晓棠闻言,面上也露出好奇之色:“这东西,有末世终焉之相吧?正常人间哪里会有,你在归墟没收获么?”
许元贞微微摇头,然后说道:“正常人间确实不会有,不过之前汉末大劫让这有了可能,但我这趟转下来没有找到,姑且先放放,回山先炼制法器,实在没有,便也罢了。”
雷俊:“我接下来也会帮忙留意。”
许元贞:“汉朝那边如何了?”
雷俊:“那方人间的江州林族,近来似有些动静,我正等消息,晚些时候可能有结果。”
风声源自黄天道。
最初消息只是大汉江州林族近来动作多了些。
虽然脱离龙虎山,甚至已经离开大唐人间,但康明与黄天道,对江州林族,始终留意多一些。
雷俊耳闻之后,便也顺势收些风声。
这是除了黄天道之外,他新准备的又一条同今汉人间相关的消息渠道。
双方远隔虚空,人间暂不相通。
但雷俊有别的办法。
儒家见字如面相关传讯方式,他最早进行研究,便是源自大唐江州林族。
及至后来研究晋州叶族和青州叶族等其他儒门世家,甚至大同名门望族传讯方式。
这其中最熟悉者,始终还是江州林族。
分家数千年,大汉江州林族同大唐江州林族,如今也有不小分别。
但双方传家立世的经学典籍出自同一源头。
有此而生变化,雷俊经过一段时间推演,便也不再是秘密。
他如今悟性之高,不学道改学文,同样能成为一代大儒,领会大汉江州林族的典籍奥妙,并不为难。
两晋人间的江州林族,同样在雷俊计划之内。
只是虽然能通过玉清周天法镜在蓬莱观天台瞭望,但他此前毕竟没有亲身到过两晋人间。
获取信息难点,更多在于双方空间距离。
故而雷俊暂时先把两晋江州林族放放,专攻大汉江州林族。
不过晚些时候的成果,给他一个惊喜:
“两晋人间……林族……叶族……玉清弥罗洞天……”
雷俊略微讶然。
大汉江州林族这些日子果然搞出些动静,成功和两晋江州林族搭上线。
当中还牵扯到青州叶族和晋州叶族。
双方共同努力下,甚至已经秘密的洞开一处从今汉人间通往两晋人间的虚空门户。
位置正在江州附近。
已经陆续有大汉江州林族子弟,前往两晋人间,并传讯回来。
大汉江州林族就此得到一些消息,例如他们的宿敌龙虎山天师府一脉,在两晋人间已经成为历史。
雷俊先前借玉清周天法镜观览两晋人间,只有影像没有声音,信息还是缺失不少,尤其两晋道家符箓派已经没落的前提下。
而这次通过两方人间的江州林族音讯往来,倒是给了雷俊意料之外的收获。
玉清弥罗洞天。
古时与上清雷府洞天、太清度人洞天并称的龙虎山三大洞天。
“竟然在两晋那方人间么?”元墨白闻讯,同样惊讶。
雷俊:“当前只是在两支江州林族议论两晋人间本派传承期间,顺带提及,具体情形尚不分明。”
对大唐龙虎山一脉来说,玉清弥罗洞天和太清度人洞天当前都已经是历史名词,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太久。
其中太清度人洞天还可说人间混乱错失。
玉清弥罗洞天,说是遗失可能更准确些。
三大洞天各有特点,上清雷府洞天中常年蕴生大量的九天神雷,有不少天材地宝都因此而诞生,同时神雷可被引出洞府,用以加持龙虎山祖庭,成为山门大阵的地利与力量源泉之一。
太清度人洞天则最为广阔,理论上可同时容纳最多的人入内,甚至似大汉龙虎山一脉当前所为那般,隐没整个山门祖庭。
至于玉清弥罗洞天,当前留下的相关文字描述最少,但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个特点,便是古籍记载,此洞天可随地脉流转而移动改变自身位置,并不似上清雷府洞天、太清度人洞天一般始终固定在龙虎山上空。
某种程度上而言,玉清弥罗洞天比太清度人洞天更早失去音讯,原因便在于此。
至于当年发生过什么,如今已成谜团。
但对于龙虎山一脉的雷俊师徒而言,玉清弥罗洞天的消息比两方人间江州林族合流更吸引人。
“左右无其他事,弟子有心前往那方两晋人间看看。”雷俊言道。
元墨白:“府中事无大碍,掌门一路小心便好。”
随着蔺山、刘笑、卓抱节、柯思成、秦采薇、徐瑞等人先后登临七重天境界,龙虎山一脉高功长老群体壮大,尤其是楚昆、张静真先后修成八重天境界,令龙虎山天师府如今独当一面人手开始充足。
雷俊、元墨白愈发轻松,可以将更多府中事务交托楚昆、张静真、卓抱节、柯思成等人负责。
近年来,雷俊、元墨白已经渐渐开始同许元贞、唐晓棠一样,日常更多以自身修行和教导弟子为主。
眼下雷天师离开一时,自是无大碍。
不过名义上,他并未出山。
私下里,雷俊隐蔽了身形,离开龙虎山,前往大唐北疆之地。
他来到一处相对隐蔽,荒无人烟的所在。
然后,借助东阳玉佩,在这里悄然洞开直接由大唐人间前往今汉人间的虚空门户,方位同早年黄天道康明等人离开大唐时相近。
虚空门户洞开,雷俊再以自身法力暂时予以遮掩,使之保密。
对于炼制过太清八景宝蓑这等法宝的雷俊来说,又见过张徽在归藏门户的手段,此事自然难不倒他。
到了今汉人间那边,雷俊亦是相同动作。
此外出于谨慎考虑,雷俊通行期间,外貌已经重新化作东阳山人王旭的模样,浩然玄圭帮助下,他一身道门法力观之似儒家浩然气一般。
重新踏足今汉人间,雷俊观察一番这边的天地灵气脉络走向。
他没有第一时间前往江州林族,而是先到了信州。
大汉龙虎山主峰仍不见踪影,只余下周围青山悠悠。
雷俊于自己先前布置的基础上,再加上新制的十二张符诏。
符诏光辉一闪,接着全部隐没无踪。
雷俊微微颔首,这才渡过鄱阳大泽,前往江北。
他越过江州林族祖地,来到对方暗中开通的虚空门户附近。
雷俊天行箓已臻化境,光明正大行走于世,只要他自己不愿,能察觉其踪迹者寥寥。
便是穿过虚空门户,亦不引起界域震动。
守在门户两侧的两方人间林族子弟,皆无所觉。
无声无息间,雷俊踏足新一方人间。
两晋人间。
他上下四方看看。
果然,这方人间尚未开始天地灵气潮涌。
第434章东方青帝(二合一章节)
通过大汉江州林族一些书信往来获知的信息,雷俊基本可以确定,这方两晋人间,相距汉末大劫,比今汉人间和大唐人间时间更近,换言之,两晋人间本身历史更短。
并且两晋人间同大唐人间、今汉人间时间流逝上的差距还不小,超过千年以上。
雷俊本人来到两晋人间后,进一步收集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史料讯息。
汉末大劫后,这方人间也可以算是多灾多难。
大汉之后的大晋皇朝起起伏伏,最终变作当下南北对峙的局面。
虽然不似雷俊来这个世界之前记忆中南北朝相关历史那般风云变幻,但多年以来,整体依旧动乱不安。
山河割裂的情况下,更使得南晋王朝和北晋王朝都先天有所不足,国运龙脉暗弱。
虽然南北晋皇仍分别承载山河国运加持,但比之今汉、大唐、大明都差距甚远。
甚至未必比得上当初艰苦迎战黄金汗国的大宋皇朝。
不过天子帝王术加持,始终不容小觑。
南晋皇帝和北晋皇帝,皆修成九重天境界,立于当世顶点。
……原本该是这样的。
但事实上,这方人间的最强者,来自佛门。
只不过,是两脉源流传承不同的佛门。
须弥佛部。
娑婆小西天。
前者乃是北晋国教,部主毗摩舍在北地有万家生佛之名。
佛部又称如来部,素来被誉为须弥金刚界五部之首,其中高手如云,在两晋人间已经经营不少年头。
虽然这方人间还没有天地灵气潮涌,但须弥中灵气充沛。
须弥佛部在北晋王朝地位举足轻重,信徒难以计数。
如此,为须弥提供了大量的人口基础。
传闻中每隔一定时间,便有大规模朝圣参拜之举。
这方人间的金刚寺虽然也位于西域,但已经是人间最大规模的圣地之一。
说是圣地之一,便是因为有与之相对的另一方。
南晋王朝佛门最大圣地,小西天。
这个名号,雷俊早先便听周朴和许元贞先后提过。
五代十国人间,同样有一方小西天,乃是人间通往娑婆的入口,同时也是那方人间佛门第一圣地。
娑婆在这方面的布置,就目前所知信息,同须弥金刚界五部不同。
他们在五代十国人间和两晋人间的代表,都称之为小西天,但各有不同佛门高手坐镇。
五代十国小西天的方丈,乃是佛门禅武一脉修行九重天圆满的高僧。
而主持南晋小西天的宝能方丈,则是佛门发愿一脉修行九重天圆满的高僧。
他与北面的须弥佛部之主毗摩舍,并称人间两大圣僧,同时也是当前两晋人间立于最巅峰的两大顶尖高手。
论个人影响力,完全不在南北两晋帝皇之下。
论修为实力,二僧更是犹有过之。
五代十国人间当前已无天龙寺、悬天寺传承,由小西天衍生而出琉璃禅院、普陀庵等其他佛门圣地,和五代十国菩提寺并称。
这些圣地在五代十国人间积极入世,介入各国各朝兴衰,小西天则地位相对超然。
两晋人间这边,天龙寺、菩提寺、悬天寺三脉传承皆在。
不过,他们都已经南迁,全部在南晋王朝地界上安营扎根,重新发展。
同时,也紧密团结在南晋小西天周围。
和北面的须弥佛门一样,南晋王朝这边,同样佛门大兴。
各地信徒乃至出家僧侣人数众多,仅以数目论,南北加一起,比大唐、今汉、故宋、大明四方人间总和还要更多。
不同风格的僧院、佛寺、佛塔、庵堂不计其数,遍布各地。
上一篇: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