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735章

作者:八月飞鹰

  “暂时只能模仿白矢,还要把开疆箭界跳过去。”雷俊本人则微微摇头。

  旭日弓是东阳山人王旭的宝弓不假。

  但方才光箭源头却不是旭日弓,而是来自雷俊眉心。

  经由浩然玄圭周转后,阴阳神霄极光看上去就跟顶尖神射大儒出箭相仿。

  儒家神射九重天大儒,同样称平天下境界。

  相较于经学大儒平天下五经和咏诵大儒平天下五化,神射大儒的平天下境界称五射。

  分别对应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

  其中九重天一层境界所成就的神妙,便称为白矢,攻击力极强且速度极快,几乎可以直接破开虚空。

  神射大儒长时间蓄力下的白矢,如果对手不能提前警觉,则除了武圣外的同境界对手几乎都难以闪避。

  如果箭已离弦,九重天的道家炼器派大乘高真有仙游天海都不好闪避,至少要修成大地苍茫气才有机会。

  当初大同之战,大同方族的方行曾经冷箭袭击唐晓棠,唐晓棠亦是凭天心洞明法箓提前觉察予以避让。

  雷俊借阴阳神霄极光模仿,倒是正合适。

  反倒是此前八重天神射开疆大儒在开疆四界圆满时,箭定四方疆界,箭出界成,有局限封锁对手行动之效,令雷俊不便模仿。

  虽然那样的箭矢不论射速还是威力都远逊于白矢,但雷俊目前做不到四记阴阳神霄极光演化开疆箭界。

  于是,名为参连的九重天二层境界神妙,他也模仿不来。

  那相当于是以连珠箭形成多重箭界叠加,加强限制对手的同时,再一同爆发出强大的伤害。

  反倒是九重天三层的剡注和九重天四层的襄尺,雷俊可以模仿。

  前者乃疾发之矢,心念之箭,念动即至,无需宝弓也能发强力箭矢,如果结合射伤神魂的特殊箭术,可以直接射杀对手神魂。

  后者本意则是臣与君射,礼让君王,并立情况下后退一尺,但对于九重天四层的神射大儒来讲,则体现为身法,一尺挪移,无需动念便让过对手攻击,同时立即一箭还击,后发先至。

  这一尺之内,神射大儒受到攻击应激而发,速度堪比同境界的武圣。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最大作用正是提防武圣近身刺杀。

  对雷俊来说,这个就非常简单了。

  所以他非常感谢东阳山人天纵之才儒家三脉修行并举。

  对方如果只是经学大儒,那雷天师反而很多手段不便施展。

  眼下看似拼拼凑凑,但雷俊自己一身所学修行之余,本就有考虑互相组合搭配的问题,现在重新组合一番,于他而言也算另一重乐趣。

  当然,真要彻底入了他的“家国天下”,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方那焰岛龟皇倒是硬气,口风很严。

  但雷俊还是通过它得到一些有用线索。

  这涉及到一个听过的名字,龙峰。

  同先前谭木为有关的大巫。

  这么看来,他们是空桑天京一脉?

  他们果然不在南荒,而是在大汉皇朝疆域范围内长期活动。

  虽然同方骏眉同乘一舟,但双方境界实力差距明显,雷俊便是大摇大摆通过天视地听符同人对话,亦能瞒过对方耳目。

  “天京,地都,听来有些意思。”

  雷俊耳边传来大师姐许元贞的声音:“正好还有太清度人洞天和昆仑的事,晚些时候再去看看。”

  “感觉空桑巫门要搞個大动作,或者说,之前便已经搞过,但因为东阳先生的缘故而半途中止,近年来才又重新开始。”雷俊言道。

  只是可惜,东阳山人王旭亦因此早亡,还因为咒术纠缠的缘故守口如瓶。

  “你呢?”许元贞随口问道:“你在大汉那边要搞大动作不?”

  她自是知晓雷俊对世家名门的态度。

  “再观察看看。”

  雷俊亦如实答道:“一来,我直觉上有人对此乐见其成,想要借刀杀人,我不欲遂其意。

  二来,大汉部分世家,内部似乎正起一些变化,我有心观察看看。”

  许元贞无可无不可:“好,你随意。”

  雷俊同许元贞交谈的同时,玉清周天法镜亦在观览四方。

  很快,一些人映入他眼帘。

  琅琊王氏中人。

  他们得知东阳先生在鄱阳大泽出现又离开的消息,部分人赶往鄱阳大泽,另一部分人则奔着大江下游而来,希望碰碰运气。

  雷俊此番顺水而下,自然而行,没有特意赶路。

  是以琅琊王氏的王俭等人赶得及在下游一处滩头迎上他。

  “……在那里!”王不久望着江面,当先开口:“是六叔!”

  王俭等人望去,果然就见一叶扁舟正顺水而来。

  场面看起来轻松写意不带丝毫烟火气。

  但在那一叶轻舟之下,大江奔腾咆哮。

  大汉人间的大江与大唐人间那边一样,都堪称天堑,常人难以度过,中低境界的修行者落入其中,也会被大量灵气乱流交织的江水淹没撕碎。

  只是此刻看似单薄的孤舟,行在咆哮江水上,却显得分外和谐安宁。

  雷俊化身而成的东阳山人王旭,身披蓑衣立在舟头。

  见到王俭、王不久等王氏子弟,他神情不见激动,淡定颔首致意。

  王俭眼见“王旭”轻舟不停,心下不禁暗叹一声,浩然气飘荡间,人亦浮起,来到轻舟旁,随着轻舟一起顺水而下。

  如他一般修为的王不久跟上,余下其他王氏族人不敢涉水,一边急报祖地,一边沿着江岸相随。

  “六弟,别来无恙?”王俭言道。

  “王旭”看看悬空走在江面上的王俭、王不久,平静说道:“久违了,三哥,上船来边走边谈吧。”

  王俭谢过,连忙带着王不久一起登舟。

  “王旭”目光看向王不久。

  王俭在一旁介绍道:“这是四弟的次子,名唤王不久,同辈中行七。”

  王不久上前见礼:“六叔。”

  王俭这时目光则落在方骏眉身上,心中奇怪此子为何能得王旭青睐有加,同在一舟之上。

  这个方氏子弟,在大汉名门世家圈子里,名声可不怎么好。

  纵使大汉荆襄方氏一族有心多方落子,这个方骏眉也属于名声最差的那种。

  投效朝廷的世家子弟不是只有他一个,落得个宠臣奸佞名声的则属他独一份儿了。

  这样一个人,似是得“王旭”另眼相看,所释放出的信号,令王俭猜度不已。

  方骏眉神情如常同王俭、王不久见礼。

  他心中却没有被东阳先生另眼相看的庆幸,同样忐忑不安。

  “六弟的宅子,大兄这些年来一直为你留着,有专人负责清扫照看。”王俭轻声道。

  “王旭”语气如常:“有心了。”

  王俭微微沉吟后,继续说道:“这些年来,大兄和我们都一直尝试联系你,但始终音讯全无,是以家中上下,都颇为担心。”

  “王旭”平静开口:“我在养伤。”

  王俭、王不久、方骏眉闻言,皆是一惊。

  “眼下也不算痊愈,不过此番出关,可算天时到了,既然如此,那就出来好了。”

  “王旭”视线扫视大江南北:“人间变了许多啊,连龙虎山都不在了。”

  王俭见他不提当初事情始末,也不说什么时候再回琅琊王氏祖地,心下叹息之余,不好再继续多问,只得顺着对方话头,大致讲述近年来大汉人间种种变化。

  “大空寺攻到建业一带了?”

  “王旭”随口问道。

  王俭颔首:“李氏正苦苦支撑,好在青州潮山先生在那里,方支撑建业不倒。”

  大汉人间曾经的五姓七望之一,苏州楚族,已经除名多年。

  如今苏扬一带的坐地虎是和琅琊王氏一样新崛起的苏州李氏。

  大空寺北上逼近建业,同样也威胁苏州李氏。

  绝相乃大汉有数高手,为了抵挡他,大汉青州叶族族主叶钊亲自南下。

  王俭口中潮山先生,乃是叶钊的号。

  眼下正是大汉名门世家同汉廷帝室紧密合作的时期,叶钊亲自出马抵挡大空寺方丈绝相,可谓下足了力气。

  “王旭”闻言,微微颔首,然后换了话题:“大唐人间和大同之事,你们怎么看?”

  方骏眉看了一眼王俭与王不久。

  关于琅琊王氏近期内部一些争论,他有所耳闻。

  王俭视线同样扫过方骏眉和王不久,然后开口说道:

  “来者不善,虽然传闻大同五望曾有相助大唐人间叶、林、方、楚四姓五族之意,但毕竟没有成行。

  这种情况下大唐仍强攻大同,致使斯文败坏,可见他们不是争大唐一时之地。

  虽然大唐朝廷和道门没在大汉疆域上肆意妄为,但我以为仍不能因此大意。”

  “王旭”不置可否,视线看向王不久。

  王不久在王俭的目光注视下,面色如常开口:“三伯所虑甚是,侄儿也有相同猜测,不过……”

  他略微顿了顿后,继续说道:“侄儿以为,大唐朝廷和大唐道门中人,不是争大同之地亦或者大汉疆域,而是……针对我等经学传家立族之门户。

  对了,应该还有大汉龙虎山一脉传承,两方符箓派圣地虽然系出同源,但道法源流,如今已经有很大不同。”

  “王旭”平静问道:“王氏如何自处?”

  王俭欲言又止,最终默然无声。

  方骏眉见状,心道传闻不虚,东阳先生和宗族,并非琅琊王氏宣扬那般亲密无间,平时王氏借势,东阳先生不在意,但在这等关乎全族命运的大事上,却糊弄不得。

  而且……

  方骏眉深吸一口气。

  东阳先生,似乎对大唐人间那边针对世家名门的做派,并不如何介意。

  回想有关东阳先生种种传闻,如今对照思之,倒也不那么出人预料。

  只是如此一来,琅琊王氏接下来何去何从,确实需要他们仔细把握了。

  对汉廷帝室来说,这同样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巨大变数啊……方骏眉心道。

  却听一旁王不久平静答道:“侄儿来此之前,本有心拜访大唐来的方祭酒,有心跟他讨教一番,最好能有机会前往大唐人间走走看看,在此之前,实无法回答六叔的问题。”

  “王旭”闻言,转头看了王不久一眼,视线再落到王俭身上。

  方骏眉这时在一旁轻声道:“学生此前曾往大同一行,近日招待方祭酒,也同他聊过一些。

  这世上除了大汉和大唐之外,还有不止一个人间,都是源自四千余年前的大劫,以致历史分流。

  分流之下,时光流逝不一,历史有长有短,相较而言,我大汉人间算是历史时间相对较晚的。

  有不止一方人间,时间流逝超过我们千年以上,而在那些人间……”

  他长长呼出一口气:“五姓七望,朱门高阀,都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王俭继续默然。

  身为琅琊王氏核心高层之一,他对相关事,并非全不知情。

  王不久则冲方骏眉一礼:“多谢驰行兄指教。”

  方骏眉:“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