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726章

作者:八月飞鹰

  在陈裕之后,接任大明首辅之位的周明哲,默默浏览信件。

  身边,是在蓬莱受伤,回京休养的老大人曾夔。

  浏览过后,周明哲将信件传给身旁曾夔。

  曾夔看后,长长呼出一口气:“恭喜元辅,为大明和天下读书人,开辟一番新局面。”

  周明哲:“曾老客气了,这离不开皇恩浩荡和各方有识之士共襄盛举。”

  曾夔:“须弥、蓬莱之灾,今后可不复见矣!”

  “用兵当决胜于庙堂上,万里之外。”

  周明哲:“我虽早有此念,但终究磋磨多年,如今方才稍有几分模样,好在于大明江山而言,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眼下尚有不少不足之处,还需更进一步完善。”

  曾夔向外看了一眼:“莫道长和魏道长,眼下正在元辅府上。”

  周明哲:“不错,晚些时候,相关讯报,也传给他们。”

  曾夔微微沉吟。

  周明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革新,需道家高手参赞。”

  他起身,负手而立:“过些年,随着我朝读书人越来越多,法门自会越来成熟,律制越来越稳固,到了那时,再做更进一步调整便无妨了。”

  曾夔随他一同起身:“所以,不只道门,佛门那边也先不动,以防打草惊蛇?”

  周明哲:“道、佛未尝不能为我大明所用,何况眼下还有白莲逆贼?关键在于要善加掌控。”

  曾夔:“韩青陶反,木淳阳死,道门这边便简单了。”

  周明哲却没有接话,反而沉思。

  曾夔:“元辅?”

  周明哲:“真武观木观主……当真已经不在了么?”

  曾夔惊讶。

  周明哲不语,负手而行。

  他是楚党党魁。

  一直以来,因为地域方面的缘故,真武观同楚党走得颇近。

  周明哲与木淳阳之间也常有来往。

  相较于闹出偌大乱子的韩青陶,周明哲其实一直都比较在意常年平淡无奇的木淳阳。

  “如果说,我大明皇朝当前有人距离推开仙门最近,恐怕便是这位木观主木真人。”周明哲忽然说道。

  曾夔一惊。

  周明哲点点头:“即便我大明当前文华正盛,他恐怕也比先前的陈阁老更近,我的话,今朝革新有成,当可居于其上。”

  反言之,此前也慢半步一步么……曾夔心道。

  好在大明文华正盛。

  理学纲常笼罩下,对方翻不了天,何况,木淳阳还非常重视真武观传承基业。

  周明哲站定,望着窗外树枝:“近年来我一直有派人打听木观主生死真相,可惜到目前尚未有确凿信息。”

  曾夔:“真武观近来可有变动?”

  周明哲:“目前没有。”

  曾夔欲言又止。

  周明哲微笑:“或许是我多虑了。”

  他将话题转了回来:“革新初有所成,我们加紧完善其中些许不足,可以推而广之,如今民乱烽烟四起,确实有害社稷,当尽快除之。”

  “元辅说的是。”

  曾夔略微顿了顿后问道:“那元辅,青州那边?”

  周明哲:“可以动一动了。”

  青州之地,是如今大明白莲宗起事后,势头最盛的地方。

  大量白莲宗顶尖高手,都在那边活动,以此为中心,不断扩散影响大明各地。

  其他地方的民乱,如今主事者也大多同白莲宗有关。

  当前在那边负责平乱的人,一方面是大明佛门正宗圣地菩提寺。

  他们同白莲宗是宿敌,此刻自不必多说。

  另一方面,是明廷大军。

  除了当朝重臣,大学士晁丰亲临前线主持战事外,在那里还集结了如今大明皇朝最后的一批高境界武道强者。

  连续经历须弥、蓬莱之败,陈裕、刘冲、高铭、席之昌等名臣都死伤惨重,更别说统兵在前的武道将领了。

  只不过,如今革新有成,大明皇朝,并不那么急需其他传承的高手尤其是武道高手补充起来。

  除了……

  “宫里那边?”曾夔轻声道。

  周明哲:“阉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平心而论,若非他们争功心切坏事,当初未必有须弥之败。

  但如今为求新法变革,需要陛下首肯,加之江山烽烟已起,眼下宫中更乱不得。

  故而别处用兵养兵之费都可削减,唯有宫中反而要拨多一些。

  此虽是一时之计,我们却不可大意,平日里要更关注宫中,不可让那些阉党假借陛下名义扰乱社稷。”

  曾夔:“元辅所虑甚是。”

  二人再聊一阵后,曾夔告辞离开,自有府中下人相送。

  稍后,一个年轻官员前来拜见周明哲。

  “老师。”年轻官员上前行礼。

  周明哲微笑:“乔山来了,见过魏道长和莫道长了么?”

  名叫聂松的年轻官员恭敬答道:“还不曾过去,去之前,先来聆听老师教诲。”

  周明哲微笑:“那就一起过去吧。”

  他步出门外,聂松恭敬跟在身后。

  看着这个年岁真正还很年轻的学生,周明哲一时间有些感慨。

  最近这次科举,他是主考。

  按照大明皇朝的传统规矩以及理学纲常科仪,金榜题名的学子,都算是他周明哲的学生。

  这番大考,是理学修士一生中,少有不必熬年限的经历,会出现少年得意登科者。

  不过入朝为官后,便大都要按规矩来了。

  就周明哲掌握的情况,这个聂松,来自天理。

  其父聂忠节为大明皇朝清理小明廷一脉立下功劳,在大明有了立足之地。

  聂忠节本人没再走科举路线,而是安心培养族中子弟。

  其续弦所生嫡子聂松,正是其中佼佼者。

  此番也不负众望,会试第一之后被明皇再点为今科状元,一鸣惊人。

  更引人瞩目者,其座师正是如今大明首辅周明哲。

  一条康庄坦途,已然在聂松面前展开。

  周明哲确实对这个新学生很欣赏。

  一方面因为对方颇为优秀。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看着聂松,让他恍惚间想起昔日刚刚登科时的席之昌。

  得意弟子席之昌意外身死于蓬莱,令周明哲颇为惋惜。

  如今新法变革,初见成效。

  遥想当初,周明哲还未登上首辅之位前,便曾经同席之昌谈起过相关事,师生二人一同参详。

  可惜事情未成,席之昌便先意外遇险,亡于蓬莱。

  如果能早些时候研究出这法门科仪,席之昌凭此便正好能避过一劫。

  周明哲回忆起来,心下不禁微微怅然。

  聂忠节同席之昌来往颇多,如今其子聂松也是可造之材,入周明哲门下,令他稍感安慰。

  “莫道长,魏道长。”

  到了地方,周明哲同蜀山派长老莫青石与真武观长老魏静一见礼。

  “这段时间,辛苦二位了。”周明哲言道。

  莫青石、魏静一皆道不敢。

  周明哲看向魏静一:“好在当下科仪,这几日便可完成,不至于耽误魏道长接掌真武观的大典。”

  魏静一:“贫道才疏学浅,唯有尽心为之,方不负圣上和元辅的恩典。”

  周明哲:“道长言重了。”

  他转而再看向莫青石:“蜀山近来不知情况如何?逆贼韩青陶之事,断不可重演啊,烦请莫道长晚些时候回山看看。”

  莫青石:“是,元辅。”

  …………………

  雷俊身在蓬莱,玉清周天法镜光辉转动,扫视大明。

  总体而言,范围有极限。

  但广阔山河间,雷俊可以看到,类似先前段澄那支明军的情况,渐渐开始增多。

  考虑其他各方面影响,周明哲或者说大明朝廷推行革新之法,整体不算快,始终循序渐进。

  看的次数多了,雷俊了解的相关细节也越来越多。

  总体而言,这算是依托大明理学纲常,建立起一个极为巨大的法仪。

  受法仪所限,得到提升的武道修士,被理学纲常影响也更加严重。

  他们不仅难以对传令授法给自己的理学修士反戈一击,甚至也难以对其他理学修士造成有效伤害。

  一如君臣、父子、师生等纲常奠定后,上位整体对下位都在大系统框架下形成强力压制,而不局限于单纯个人。

  而理学修士想要收回自己加持给武道修士的文墨才华,也非常简单。

  世事无绝对,只是想要动摇这一点,需要首先动摇整个大明理学纲常礼制。

  换言之,江山不稳,天下大乱。

  在此基础上,理学对其他道统传承的克制才会有所减弱和松动。

  当前大明皇朝范围内,除了大妖以外,人族修士中唯一豁免理学纲常礼制的修行法门,是反贼专业户,白莲宗。

  遇上白莲宗修士,大家要各凭本事,硬碰硬对阵,理学修士不再有那么明显的优势。

  雷俊观察过一段时间后,估测这可能跟大明皇朝当初开朝立国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韩青陶此前能钻空子劫走渡虚梭,也可以说是相当不易。

  “师兄,有个问题……”

  自大明皇朝经由归藏返回大唐人间,再到蓬莱的楚昆,提出个疑问:

  “大明皇朝理学修士当前在搞的这个大型法仪,能有如此气象,确实蕴含不少巧思,但从实战方面考虑,有很大不足吧?”

  “嗯,由理学高手加持文墨才华,临时拔高修为的武道修士或者其他修士,实力终究是不如自身当真有此境界实力的人。”雷俊明白楚昆言下所指。

  这样的框架,对上相对较弱的对手,自然无往而不利。

  对上同境界或者更高境界的对手,便是另外一回事。

  从理学修士谋求自身安全角度来看,他们亲自上阵会导致危险的对手,经由他们文墨才华加持的低境界武者去了,同样不可能拿下对手。

  除了踩伏击圈探路有实际意义外,碰上硬仗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