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469章

作者:羽卿书

  叶英的想法是,要不要把这些人直接全部塞到都城里,反正都城现在也没什么人,正好用来填充都城的人口空额,不过罗冲却不这么想。

  这些人一不会说汉语,二不会种地养殖,工匠更是一个没有,这样的人要他们待在都城里干什么?

  因此罗冲下达的命令是,直接把这些人分成两批,一批四千人,直接送到琼州岛上去,主要输送到观海郡,朝阳郡,也就是琼州岛的东部和南部沿海。

  这一带本来人口就少,现在正好用这些人来移民实边。

  剩下的八千人口,全部送去北边的汉阳八郡地区。

  这是安排新人的去处,再有就是都城人口的来处。

  罗冲直接命令,从琼州岛东北部的崖山郡,西北部的架海郡,还有中间的新化郡,共抽调三千人的移民,年后陆续迁徙到都城居住,愿意报名来都城的,可获得都城郊区的房屋和土地,用这些人来建立都城郊外的大型农场。

  不过这么点人肯定不够塞满一个都城。

  从长远角度来看,罗冲死前,汉部落的人口一定能突破千万大关,到时候汉部落的都城少说也会有五十万人口,多的话甚至会有上百万人口,但是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了。

  那么短时间内,都城这里都需要什么呢?

  首先,都城肯定是政治、文化、军事中心。

  那么要满足这三个条件,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官员,所以将来需要提拔哪些人,现在就可以让他们的家人或者家族,提前搬到都城来居住了,光是这一条,就能迁移过来不少的人口。

  然后是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是什么,就是教育,就是学校,还有研究所。

  汉部落的几个研究所可以直接整体搬迁到都城这边来,所有的研究员,包括他们的家人,一起搬过来,这又是不少的人口。

  再有就是教师,都城这里肯定会建设新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城这里肯定都要有,那么就肯定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

  不过这个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都城的人口规模没起来之前,那些移民家里的孩子,能不能填满一个学校都不知道,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老师。

  再有就是都城的那些超级大学,各种学科的顶尖学府,这种学校的老师,从民间也招不来,干脆让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兼职大学教师,一边搞研究,一边教学。

  而那些小学和中学的老师,就从北方汉阳八郡的普通老师里则有录用。

  从现在开始,可以在教师群体中搞一个职称评比机制,比如优秀教师,精英教师什么的,叫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要分出级别,然后每年根据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的成绩,再加上老师自己的行为好坏来评比职称。

  比如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优秀教师,精英教师等等,再设定出一套评选办法。

  最后每年选出来一批优秀教师,精英教师,全都送到都城这边来定居,来的时候要把全家人口都带过来,这样都城每年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

  再有就是都城的学校建设,等各种高等学府建起来之后,都城这边就可以开始招生,所有能考入顶级大学的学生,就可以授予都城的户籍,让自己一家人在都城落户。

  这样一来,随着汉部落的人口增长,还有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后能考上顶级大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每年都城的大学能招收两千人的话,这两千人都拖家带口的搬过来,按照每户四口人计算,也也能迁移来八千人左右。

  鉴于北方安稳了那么多年,百姓生孩子比较积极,一家只有四口人的情况基本上是等于没有,所以别说是八千人,到时候搞不好直接出来一万多都有可能。

  当然,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却可以当作一个都城人口吸纳的长期计划来做。

  再往后一段时间,等都城有了一定的规模,人口也达到几万的时候,到时候这么多人的生活问题也需要解决,还可以从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吸引各地的富户前来开店做生意,投资建厂等等。

第1142章 热武器军事改革

  大命三年一月上旬,新加入的族人安置工作就开始了,现阶段的安置工作,最重要的是先把耕地开荒出来,让新加入的百姓尽快能够自食其力。

  为了帮助这些新加入的百姓开荒,罗冲还命令从浏阳郡的机耕农场那里抽调了两台旋耕机,帮助移民琼州岛的四千人开垦荒地,种植玉米。

  这批移民的第一季粮食,部落出人出农机帮他们种了,而所属地的官员,则要带领这些新人,在夏粮收获之前,把他们的房子建起来,这样有了房子,有了地,等到夏粮收获,就让他们自己去干,有了稳定的住所,稳定的食物来源,家里还有了存粮,这批人就算彻底稳定下来了。

  北方的汉阳八郡那边就简单多了,直接把剩下的八千人平分到八个郡里,一个郡才接收了一千移民,顶多两百多户。

  而汉阳八郡地区都是老牌郡县了,每个郡下面又分了好几个县,再把这些人平分到下面的县城里,每个县也就分那么五十户人,好安排的很,开荒的话,邻里邻居的帮衬一把,这第一季度就过去了,实在不行,浏阳郡那不是还有好多拖拉机吗,随便出动几台就能给他们开荒了。

  甚至这些北方的移民,还可以暂时不用开荒,先让他们耕种官府的官田,反正年后肯定会有一部分人被迁往都城,到时候他们人走了,土地和房子自然不可能带走,那么就可以把这些人的土地再分配给新来的这些百姓,他们连开荒都省了。

  琼州岛必须开荒,那是因为观海郡和朝阳郡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口,土地也大多没有开垦,所以才需要重新开荒。

  ……

  与此同时,就在琼州岛和北方的汉阳八郡都在安置移民的时候,原汤部落境内的汤磐线铁路也终于竣工了。

  汤磐线铁路,从汤城郡,也就是拓海郡的河对面岸边开始,一直延伸到磐石郡的采石场那里,这条铁路彻底贯通之后,新钢郡那边又船运了一列火车过来,用来满足汤磐线的运输需求,罗冲之前答应游智的,开春一定把石料送到都城的诺言,现在也可以兑现了。

  两列火车你来我往,不停的奔跑在这条新新线路上,把采石场里开采的各种石砖,石料,建材,一车皮一车皮的运到浏阳河的岸边,再船运到对岸的拓海郡,重新装车后,再运往都城的工地。

  有了这大量的建材输入,都城的建设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就这么到了大命三年二月的时候,从北方再次发来的一支货运船队,也送来了罗冲急需的东西,满满十好几船的军火,让他得以立刻完成汉部落的军事改革……

  这次运来的武器有新生产的钼钢材质,标准二型拉栓步枪三万支,以及一条子弹生产流水线设备。

  有了这些武器,之前那些跟着罗冲来到南方的神策卫战士,也终于派上了用场。

  罗冲之前带来的那一个营的神策卫,本来就是准备把卸任送到汉部落的各个卫所,让他们去帮助其他军队进行热武器换装的。

  从今往后,汉部落的所有军队就都要进入热武器时代了。

  虽然那些地方驻防部队都还只能使用拉栓步枪,但哪怕只是拉栓步枪,也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最先进的武器了,比拉栓步枪更好的半自动步枪,同样也是汉部落所有的,那拉栓步枪自称世界先进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吧?

  安排人接到了这批武器后,罗冲立刻开始进行安排,还有对汉部落军队的整编工作。

  随着热武器的列装,汉部落军队的战斗力肯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也就没必要继续维持那么多的兵力了。

  现在两千人的热武器军队,就能吊打曾经上万人的冷兵器军队,那还留着那么多的士兵干什么?这样只会浪费钱粮。

  有那么多的军饷用来养那么多士兵,不如把这些人的工资全都变成热武器,用来装备给剩下的精锐。

  裁军是肯定要裁军的,而且罗冲已经开始了裁军的行动,年前刚刚整体转业成工程兵的豹韬卫就是最好的例子。

  之前征上来的那一批士兵,也当了不少年的兵了,这些人也该放回家让他们休养生息,为汉部落的人口增长做贡献去了。

  另外就是现在汉部落的工业进程很快,工厂越建越多,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造成工人短缺的局面,所以那些裁撤掉的士兵,罗冲也可以很好的安排起来。

  等这些人退役复员之后,罗冲就可以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国营工厂,给他们正式的职工编制,让他们一辈子吃喝不愁。

  而且这些经过好几年职业军事训练的士兵,回去转型成工人也会更加的快捷方便,他们善于学习技能,而且非常有纪律,有责任心,放到国营工厂里,稍加培训一下,绝对都是人才。

  不想进工厂的也简单,拿了功劳,升了爵位,回家多分几亩良田,回去种地就是了。

  另外行政方面现在也很缺人手,比如罗冲准备创建的警察系统,就需要大量有军事素养的人才加入。

  这些退役的士兵也可以到即将组件的警察系统去任职,而且以后同样有用枪的机会。

  毕竟罗冲之前就已经让新钢郡的动力研究所那边专门生产了警用手枪,还有霰弹枪,将来这些都可以装备给警察使用,想来肯定会有大量的退役士兵愿意加入这个行当。

  有了这些退役后的保障措施,才可以平稳安全的裁军,要是那些士兵为部落拼死卖命,回家什么都不管,怕不是可能要直接造反……

  给退役复原的士兵安排好了进后的生活,罗冲这才开始下令,让神策卫入住汉部落的每个卫所,成为教官,训练所有的士兵进行热武器训练。

  裁军的动作是不可能这么快的,这次的裁军完全可以通过这次的训练来进行,采用淘汰制来裁军。

  比如说训练射击的时候,按照训练成绩,枪法好的留下进行整编,没有射击天赋的就直接复员回家到地方上工作吧。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筛选士兵的作战水平,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二是可以提前对那些没摸过枪的士兵进行一次系统的热武器训练,这样如果他们将来转入地方的警察系统,也不至于连枪怎么用都不知道。

  这次运输的军火,除了三万条标准二型步枪,大量成品子弹,以及一条子弹生产线外,还有六百挺通用机枪。

  汉部落地方驻军按照每个排两挺机枪的规模进行装备,那么一个卫所,或者说一个团,就需要六十挺机枪。

  这六百挺机枪足够罗冲装备十个卫所。

  然而经过裁军之后,根本不可能剩下这么多的地方驻军。

  就拿琼州岛的六个卫所来说,总兵力一万五千五百人,之前已经裁撤掉了豹韬卫,现在还有一万三千人。

  其中驻守在琼州岛新化郡的骁骑卫,一共三千人,罗冲打算将这支部队全都撤回来,然后把他们换防到草原上去,再把驻守在彰武郡,草原上最能打的千牛卫调到都城来,担任自己的禁军。

  罗冲目前的禁军,只有金吾卫这支主要担任仪仗队和贴身警卫,还有情报工作的禁军,以及另外一支战斗力最强的纯火器军队神策卫,但这两支军队全都是步兵,实在是缺乏机动力。

  没有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作为禁军,总是感觉像是少了点什么。

  将来万一边境被敌人打崩,或者某地驻军发生叛乱,罗冲连一支能快速灵活机动的禁军都没有,那就十分尴尬了。

  所以罗冲想把战斗力最强的骑兵卫所‘千牛卫’,调到身边当禁军,让琼州岛的三千骁骑卫换防,去守草原。

  琼州岛剩下的四支卫所军,裁撤了豹韬卫,调走了骁骑卫,总共就还剩下一万人。

  经过热武器换装训练后,挑选射击成绩优异者,直接整编成三个团,全都按照近现代编制来整编,三个团合并成一个旅,负责整个琼州岛的防御任务。

  多余出来的人,也就是那些被淘汰下来的人,就直接放回家,让他们转业复员。

  然后是目前负责整个汤城八郡防御的虎贲卫。

  因为汤部落才刚刚被纳入汉部落不到半年的时间,政局还不稳固,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整编时间,也不是训练的好时机,所以虎贲卫罗冲暂时还不打算动。

  接着就是草原上的洪湖三郡,分别是驻守在开源郡的龙骧卫3500骑兵,彰武郡的千牛卫4000骑兵,滨海郡的靖海卫3000骑兵,总兵力合计一万零五百人。

  其中千牛卫是要和骁骑卫换防调整的,所以换防之后,草原上的兵力就剩下九千五百人了。

  虽然人数减少了一些,但是全部换装新式步枪后,草原骑兵的战斗力非但不会降低,反而会得到加强。

  另外,罗冲准备改革汉部落的骑兵战术。

  所有草原的地方驻守部队,全部按照龙骑兵的套路来训练,所谓的‘龙骑兵’,这个兵种还是法国最先搞出来的,说的好听点就是龙骑兵,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骑马步兵。

  行军的时候骑马,用马匹来运输士兵和弹药补给,以此来提高士兵的机动能力,但等到打仗的时候,所有士兵全都下马变成步兵作战。

  这和他们手里的枪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步兵能够装备足够数量的机枪,就根本不用害怕敌人的骑兵冲击。

  而己方的步兵因为有了马匹代步,所以也能用这样的骑马步兵来追击敌军的骑兵,反正论火力,论战斗力,论机动能力,骑马步兵都是最强的。

  就比如这次将要整编的草原三个卫所,等调防之后,还剩下九千五百人,但经过热武器整编训练之后,最后也会淘汰一部分,只留下三个团的编制,一个团守一个郡,三个团共同组成一个旅。

  最后还有罗冲身边的三个禁军卫所,金吾卫,神策卫,和千牛卫。

  这里面金吾卫的规模最大,但明面上却只有两千人左右,剩下的大多都是潜伏在各地的间谍,神策卫是前年成立的,规模也就一个团,不过以后可能会扩编一些,最后就是千牛卫的骑兵,这个要重点说一下。

  千牛卫是罗冲的禁军骑兵,自然和草原的那些地方驻守部队的骑兵不一样。

  他们是骑马步兵,装备的武器还是拉栓步枪和机枪,而千牛卫禁军就不一样了。

  拉栓步枪因为枪身太长,而且换弹不方便,不容易在马背上骑射,所以只能下马打步战。

  但是禁军就不一样,罗冲准备给千牛卫装备的是半自动的连发步枪,不仅枪身短小精悍,方便马背上射击,而且还不用手动换弹,能提高射速。

  所以哪怕是换装了热武器的千牛卫,依然是个能上马骑射,下马步战的王牌部队。

  千牛卫除了装备山寨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外,还会给每个士兵装备一把八连发的喷子,这玩意近战威力贼大,一枪下去,别说是人,就是敌人屁股下边的战马,也能被一枪放倒。

  以上的这些安排,还都是陆军方面的,全部换装整编完成后,最后会剩下三个旅,共九个团,外加一个暂时不参与改编的卫所,虎贲卫。

  等汉部落建国以后,所有的军制也会改成近现代的师旅团制度。

  师级单位还有甲种师和乙种师的区别,甲种师为主力部队,编制按照三个旅九个团来算,所需军械,粮饷,士兵,全部优先补给。

  乙种师为地方守卫部队,下辖两个旅六个团,所有军需次一级处理。

  罗冲的前世网上有一句名言,‘敢问上帝有几个师?’

  上帝有几个师罗冲是真不知道,但是汉部落完成军事改编之后,全部的陆军加起来,大概能凑出一个甲种师,总共不到两万人,这还是全国范围内的。

  就按一个团两千人吧,九个团也才一万八千人,不过就汉部落这样的装备,有一个师守卫国家足以,就这一个师,吊打全世界都不是问题。

  最后的最后,陆军安排完后,就还剩下海军了,也是汉部落唯一的一支海军,伏波卫,马上也要进行热武器换装。

  不过伏波卫的换装,相比于他们的军种而言,就显得很简单,所有的海军士兵,全都换装半自动步枪和霰弹枪,军官装备手枪,但是,也就仅此而已。

  他们目前除了这两种枪械外,还没有其他的换装任务,因为罗冲打算再等几年,等汉部落弄出了蒸汽船之后,直接给他们换装带有速射炮和机关炮,以及大口径机枪和鱼雷的蒸汽铁甲船。

  所以海军的换装此时显得并不着急。

第1143章 南方的工业基石

  军事改革的安排决定之后,一项项的命令就立刻从罗冲这里发了出去,之前跟随罗冲南下的神策卫那一个营的士兵,也被分配到了各个卫所去当教官,负责训练各个卫所的士兵使用新式枪械。

  与此同时,随着大命三年的到来,汉部落的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现如今除了南方各地的建设项目外,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南方的工业布局。

  南方要想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煤碳和钢铁,煤碳已经在浏阳河中下游地区的承康郡和启安郡那里发现了,原来的白屋族那里还有一座赤铁矿。

  同一个地方有了煤矿和铁矿后,还怕没有钢铁吗?

  罗冲一直在催促打通启安郡到泰钢郡的铁路,是因为泰钢郡的铁矿是锰铁矿,如果能把这座铁矿开发出来,汉部落就能生产锰钢制成的重载钢轨。

  但如果只是需要普通碳钢钢材的话,那启安郡自己辖区内的资源就足够用了。

  去年的时候,白屋族的古计和田洪,在罗冲的授意下,去汉部落的南方转了一圈,他们一路参观,开拓了眼界,也知道了汉部落的强大,因此还没等回去的时候,在路上就已经想好了要率领全族加入汉部落,如今这件事情早已落实到位了。

  于是乎,在去年秋末的时候,白屋族的两千族人,就已经全部举家搬迁到了启安郡居住,白屋族原来的那个老居住地,早就被推土机推平了,现在那里正在建设一个新的炼钢厂,也是南方最大的炼钢厂。

  这个炼钢厂内有许多高炉和转炉,但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那个最大的炼铁高炉。

  这是目前汉部落设计制造的单体最大的高炉,设计容积500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三倍的利用系数来算,仅仅是这一座高炉,每天就能出铁水一千五百吨以上。

  当然了,这还只是最初级的铁水,如果要把这些铁水变成钢或者特种合金钢,就还需要进行二次加工。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