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向前骑行的时候,你们可以稍微松一松马缰,不要拽的太紧,然后用双脚轻磕马的肚子,它就会向前走了。”
古计和田洪闻言连忙照做,双手握紧缰绳,双脚一夹马的肚子,马匹立刻开始向前行走了起来,然后就听那骑兵继续说道。
“这个时候,如果你们想让马匹转弯,就可以拉它头部一侧的缰绳,让它往哪边转,就拉那一侧的缰绳,不过不要猛拉猛拽,这样会让马匹不舒服,要顺其自然的拉缰绳,它只要感觉到一边紧了,自然就会转弯,不要玩命拽。
“马匹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们是能听懂人话的,所以一定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它,它会感觉到你的好意,你对它不好,它自然也不会听你的话。”
古计和田洪两人都才二十多岁,还算是比较年轻的,在那个骑兵的指导下,两人很快就掌握了骑马的要领,现在已经能够骑着马匹小跑了。
这个时候那个骑兵说道,“现在二位已经基本掌握了骑马的技能,想要骑得好,那以后就只有多练了,至于一些骑兵使用的特技马术动作,还有一些马上的战术动作,这个我就不教你们了。”
古计和田洪两人连忙道谢,同时心中也不禁感慨。
汉部落的这一套马具确实好啊,居然可以让一个从没骑过马的人这么快掌握骑马的技术。
他们听说牧民就没有这种奢华的马具,但是牧民的骑术也非常的好,那是因为牧民家的孩子,从小就是骑着羊长大的,骑完了羊又开始骑马,早就练出一身炉火纯青的骑术了。
只要是牧民,就没有一个不会骑马的,不管男女都是如此。
而且他们骑的马,就是光秃秃的马背,可没有汉部落那么好的鞍具。
花了两天的时间在彰武郡这里学会了骑马,一行人便抛弃了马车,全员轻骑朝着开源郡疾驰而去,也让古计和田洪两人彻底过了一把骑马的瘾。
等他们到了开源郡的时候,见到的场景就又不一样了。
鹰锐是最早被罗冲派过来经营开源郡的人,也是汉部落在草原上经营的第一个郡,这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规模早已比原来壮大了数倍。
这里不仅有内城,还有外城,除了外城,再外面还有城郭,一个开源郡从岸边足足向外延伸了十几里,足以见其规模庞大。
这里的人口也非常的多,大多数来投奔汉部落的牧民,选择在开源郡落户的人才是最多的,因为开源郡给他们的感觉不一样,毕竟这里才是汉部落最早在草原上建立的城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加上之前汉部落曾经在这里打败过冒顿的六万联军,让他们觉得开源郡非常的安全,连六万人都无法靠近这个城池的边缘,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势力能来开源郡这里捣乱呢?
这里的商贸活动,农耕规模,养殖规模,还有人口和城池的规模,放眼整个草原,这里都是最大的。
沿着开源郡的城池街道放眼望去,几乎一眼看不到头的长街,街道两旁行人匆匆,到处都是前来这里做买卖的牧民。
好一片繁华草原的景象。
第1109章 迎娶汤瑶
古计和田洪并没有在开源郡待多长的时间,只在开源郡逛了两天的时间,一行人就搭乘着一艘前往都城运送牲畜的船只出发了。
他们这一次的目前是前往洪湖东岸的都城,去看一看汉部落还未建设好的皇宫。
以前皇宫的建设进度很慢,一是因为先期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要挖人工湖取土,要打地基,还要烧制砖瓦,准备木材,准备石料,光是这些准备工作就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现在准备工作基本都已经干的差不多了,罗冲又往这里补充了一批工人,还有大量的工程设备,从拓海郡通往都城的铁路线也快铺好了。
等这条铁路线一旦建成,汉部落就可以大量的运输工人和建筑材料,到时候都城的建设速度一定会更快。
就在古计和田洪两人还在洪湖上面飘着的时候,拓海郡这边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小蝶和詹荧提醒了罗冲和汤瑶尽快完婚的事情,罗冲也没打算再拖。
能不能将汤部落顺理成章的纳入汉部落之中,就全靠他和汤瑶的婚事了。
这是一场明摆着的政治联姻,不过双方对此都很愿意。
罗冲能得到一个懂医术的老婆,还能获得一个人口超过十万人的部落,以及大片的领地和资源。
汤瑶也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还能让汤部落得到更大的发展,让自己的百姓生活的更好。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汉部落吸纳其他部落的方式,氏族部落加入汉部落之后还是他们自己的氏族,他们仍然可以姓自己的姓,生活反而会在汉部落的带领下过的更好,他们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虽然加入汉部落之后就要给汉部落交税,但是部落给他们带来的生活质量提升也是肉眼可见的,你不给部落交税,部落拿什么来提高你的生活水平,给你们修建基础设施。
不过这两年因为汉部落已经实际上接手了汤部落的行政管理,汉部落的政策也已经在汤部落推行了一年多,从现在来看,汤部落的百姓还是非常喜欢现在的生活的。
相比于之前他们那些氏族族长们的剥削,汉部落严格的执行政策反而更让百姓爱戴。
汉部落虽然也从他们身上剥削,但起码是明码标价的收税,而且收了这些税,汉部落也帮他们改善了生活。
这就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罗冲才前往汤部落正式提亲的。
为了让汤部落名正言顺的加入汉部落的旗下,省得以后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找麻烦,罗冲直接到汤部落宣布举行全民公投。
理由就是,自己和汤瑶要结婚,婚后汤瑶要生孩子,将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用来管理部落,而由罗冲这个汉部落首领来接管。
不过目前汤部落实际上已经施行了汉部落的政策,鉴于此,罗冲和汤瑶正式在汤部落发起全民公投。
汉部落用一条贯穿汤部落全境的铁路,还有免赋三年的代价,以及在汤部落每个县建造一个小学的代价,作为聘礼迎娶汤瑶。
同时让汤部落全体百姓公投是否加入汉部落。
加入汉部落之后不用改姓,不用强制迁徙,享受和汉部落百姓同等的待遇。
按照这个条件,只要有超过六成的百姓同意加入,那么从今以后汤部落就彻底并入汉部落,成为汉部落的一部分,并立碑刻字,记入史册,让后人永远铭记。
消息很快就通过汉部落在汤部落建立的行政系统传递了出去,因为汉部落有效的行政架构,消息逐级下传,传的非常迅速,不到两天的事情,汤部落的百姓们就全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大多数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是很高兴的,他们天天望着河对岸拓海郡百姓的生活,早就羡慕的恨不得飞过去了,现在不用过去,在自己这边一样能成为汉部落的一部分,如何不让他们欢喜?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大部分的百姓都选择了同意加入汉部落,唯有少数的一些氏族族长,也就是那些小贵族们不同意,因为这样汉部落肯定会剥夺本来属于他们的一些权力和利益。
但是在大势所趋面前,他们还是无力阻挡。
本来罗冲和汤瑶要求的就是只要有六成的百姓同意,这个决定就算通过,现在足足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百姓都选择加入汉部落,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就算不讲那些驻扎在汤部落各地的虎贲卫士兵,光是汤部落自己的百姓,那些小族长们就无法违背他们的意愿,毕竟百姓的人数太多了。
哪怕那些氏族族长们全家都拿起武器,也根本没有机会和汉部落掰手腕,因为有整个汤部落的百姓作为汉部落的眼线,给汉部落提供情报,再加上驻扎在各地的虎贲卫战士的执行力度,这些人连汇聚在一起的可能都没有,就会被汉部落分而灭之。
汤部落的百姓们现在也是急眼了,眼看着就能加入汉部落,成为汉部落的一员,过上和汉部落百姓一样的好日子了,这个时候谁要是敢阻拦他们,那就是他们的仇人,虽说不至于亲自动手去收拾那些族长,但是给汉部落的军队提供信息他们还是非常愿意的。
当公投结果宣布,汤部落从今以后正式成为汉部落一部分的时候,果然有一部分的小贵族,小氏族族长想要反叛。
这些人胆小的很,自知肯定不是汉部落的对手,于是就想干脆抢劫一波物资,然后远走高飞,躲的汉部落远远的。
就凭他们这两年跟汉部落学习到的各种技术,只要能再找到一个其他的部落,他们一样能顺利的混进去,然后凭借手中的技术成为新部落的高层,然后逐渐掌握那个部落,鸠占鹊巢,再慢慢图谋以后的事情。
只是他们想的太好了。
免税三年,大量的工业基础建设,还有一条贯穿整个汤部落的铁路,这样巨大的诱惑之下,百姓们都已经疯狂了,谁想跟他们作对,那肯定是找死。
发现情况不对的百姓们很快就把消息传给了各地的行政官署,当地的地方官又迅速将消息传给了驻军。
于是乎,这些氏族族长,小贵族们,还没来的急洗劫一番跑路,就被虎贲卫的战士抓了个正着。
最后就是把主要人物公开处斩了。
一是为了震慑那些还没来得及跑的贵族们,二是为了给那些占了大多数的百姓撑腰。
他们现在已经成了汉部落的百姓,那就再也不用怕那些族长们了。
一番血腥的政变结束后,五六个汤部落的小贵族都被汉部落消灭了,汤部落也顺利的成为了汉部落的一部分。
汤瑶被罗冲接到了自己在拓海郡的新家中,罗冲自己也终于能大刀阔斧的调集利用汤部落的各种资源了。
汤瑶之前就在罗冲汉阳城的家中住过一年多的时间,和小蝶和詹荧两人的关系也早就熟识了,现在加入了罗冲的这个大家庭之后,融入的也非常迅速。
一家人倒是没有出现那些狗血的宫斗剧情。
其实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背景所导致的,部落的首领们一般都会有好几个配偶,而罗冲作为汉部落最大的首领,他的配偶数量其实已经算是少的了。
这也是小蝶和詹荧积极主动的帮罗冲办婚事的原因。
再有就是罗冲家的生活习惯的问题。
他本人是最讨厌三宫六院那样的生活方式的,一个女人一个院子,天天见不着面,去抢一个男人,能不打起来才怪。
而罗冲家里就不一样了,三个女人天天吃住玩乐都在一起,这样才想开开心心的一家人。
要是一人一个院子,天天都不在一个锅里吃饭,那还算什么一家人?!
简单点说,那就是罗冲的家里更有家的味道,而历史上那些皇宫里则没有。
最后就是最容易引起女人争端的首领位置继承问题,虽然她们现在还没想到这件事情,但是罗冲心里却早已有了打算,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一定要坚决的贯彻嫡长子继承制。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早早的确定下来,才能避免争端。
有人会担心那万一嫡长子太废物怎么办?
那不能怪孩子废物,那只能说你没有教育好。
而皇室掌握着天底下最多最好的资源,如果这样还能教育出来一个废物,那这样的皇室被其他乱臣贼子颠覆也很正常。
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罗冲把规矩和制度给他们争取做到最完善的程度,路铺好了,接下来的路就靠子孙后代自己来走了,走得好不好就不愿罗冲了,他也操不过来那个心。
另外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罗冲也已经想好了如何继承的问题。
一屁股在皇位上坐到死是不可能的,当皇帝这个职业是天底下最累的事情,罗冲还想等自己年纪大了好好享享清福呢,他可不想一直操劳到死。
所以对于皇位继承,他准备采用类似现代的晋级磨砺,还有老人退休的制度。
就比如罗冲的嫡长子,罗成,他需要先和普通孩子一样去上学,然后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尽量多学一点知识,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
等大学毕业的时候,罗冲就会把他下放到基层去磨砺,行政部门,军队部门,都要学习历练,然后和那些汉部落普通的官员一样,三四级升一级。
这样等到罗成一路升级,升任中央朝廷的时候,他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对汉部落的整体架构,行政运营模式,都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这个时候在留在中枢工作几年,了解下中枢的运转模式,罗成估计也就四十多岁了,正是一个人最成熟稳重的时候,而且经验和阅历也是最充足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罗冲差不多也五六十岁了,然后他就可以光荣退休了,到时候直接让罗成继位,而罗冲的孙子,这个时候估计也已经刚刚大学毕业,进入汉部落的基层磨砺去了。
这就是罗冲给自己的后代们安排的一生经历,每一个将来要做汉部落皇帝的人,都必须按照这个流程走一遭。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还能培养出来一个废物,那就只能说大汉不幸,亡了也没什么办法,那大概就是天意吧。
反正罗冲真的已经把自己能想到的事情都想到了。
……
汤瑶住进罗冲家的第二个月,她就怀上了罗冲的孩子。
罗冲很高兴,不过他最近也越来越忙。
汤部落彻底并入汉部落之后,汤部落的八个郡就有很多需要调整的事情要做了。
以前那是汉部落名不正言不顺,不好插手汤部落的事,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汤部落足足有八个郡,三十多个县,十几万人口,这样的情况下,罗冲肯定要调整一下他们的资源,让他们更符合汉部落的全局战略。
还有就是罗冲答应给汤部落那些百姓的东西,比如一条贯穿汤部落八个郡的铁路线。
其实这玩意说是聘礼,但不管汤瑶嫁不嫁,只要汤部落愿意并入汉部落,罗冲是肯定要建这条铁路的,这不光是为了聘礼,也是为了能让汉部落更好的发展。
另外就是都城的那边的建设进度,现在罗冲一直在催拓海郡到都城的铁路建设。
这段铁路虽然比较长,足有将近四百公里,但其实非常好修,因为这一路上都是平原,也没有什么复杂的特殊地形,基本上就是一路平铺过去就行。
就算是打地基,平整土地什么的工作,其实现在也非常的简单。
首先汉部落目前使用的奋进型小火车,对地基的要求本来就不高,再有就是现在筑路队已经装备了好几台的工程机械,什么挖土机,推土机,拖拉机,压路机,装备了好几台。
有这一堆大型机械在前方处理地基的建设,后面只需大批的工人将枕木摆在地上,铺上钢轨用钉子固定即可。
在这样的建设情况下,那铁路的铺设速度当然是非常快的。
就在汤瑶怀孕两个月的时候,从拓海郡通往都城的铁路也终于修好通车了。
第1110章 大树的第一次火车旅行
1110章大树的第一次火车旅行(本章内容经过修改,已订阅的不会重复收费)
当拓海郡前往都城的铁路线通车了之后,罗冲立刻就起了前往都城去看看的想法。
虽然都城在他的命令下已经筹建了将近两年之久的时间,特别是将来的新家皇宫也在那里,但罗冲至今还从来没有去看过一次,现在铁路终于通车了,他要是不去看看都对不起自己。
从拓海郡通往都城的这条铁路,单线全长367公里,以汉部落现在的主力机车奋进号为例,运营时速二十五公里每小时,就算全程一直不停车的全速奔跑,也需要最少十五个小时的路程,是汉部落目前单程最长的一条铁路线。
奋进号因为体积小,锅炉也小,所以百公里耗煤只有四百斤,车头的煤水车一次可以装载最少一吨的煤碳。
也就是说,它的自持力,在中途不停车加水加煤的情况下,也能独自跑完五百公里的路程,所以从拓海郡到都城的铁路,中间完全没有必要设立车站,只在两头的终点站补充煤水即可。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当初铁路的设计团队还是在中途放了一个站点,那就是在有乔氏移民的居住地那里。
有乔氏的移民是去年夏天,被游智手下护送工匠的金吾卫拉过来的,他们只是有乔氏向外迁徙的一个分支,总共也就七百来人,后来大树又从拓海郡这边调了十户移民过去,负责教授他们生产生活技术,同时也是为了尽快同化他们。
现在都城这里的人口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千多人的金吾卫,是负责看押奴隶干活的监工,另外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