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413章

作者:羽卿书

  十块钱,一个月三分之一的工资,买这么一个实用的农具,能用好几年,确实不算贵,不过也不便宜。

  大抵就相当于现代人拿着每月三千块的工资,然后花一千块买了辆山地自行车,偶尔骑一下,平常也不怎么骑,但它确实是个实用的物件,买了就不会亏的,更何况这还是是件农具,那是用来生产粮食的,可比山地车的价值高多了。

  于是乎,有人当场就决定预定一个插秧机,大家都是出来买年货的,身上掏出五块钱定金也不是什么难事,也有的拿不定主意,准备先回家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罗冲抱着已经四岁了的女儿小罗澜远远的看着,并没有过去凑热闹的打算。

  今天他们一家人出来逛街,罗冲带着两个大宝贝,小蝶和詹荧各自抱一个小宝贝跟在后面,一家七口整整齐齐。

  “爹,我想吃竹筒粽子!”大儿子罗成晃着罗冲的裤腿指着街边卖粽子的说道。

  “好,买买买,给你钱,你去买,记得给你妹妹也买一个。”罗冲把四岁了的大儿子打发走,站在原地等着后面买柿饼的小蝶和詹荧,没过多久,她们两个也抱着孩子跟了上来。

  罗兴和罗季如今才半岁大,也被裹在襁褓中带了出来,只不过他们的母亲表情却各不相同,詹荧一直都是很开心的,倒是小蝶有些闷闷不乐,盖因前些阵子罗冲让她们各自写的那本书。

  小蝶的《汉部落纺织印染技术发展史》,还有詹荧的《舌尖上的汉部落》两本图书都已经发表,并且刊印出售了,但是在民间获得的反响却大相径庭。

  詹荧的那本菜谱因为比较大众化,而且记录了数不清的食物烹饪方法,以及大量的菜品配方,甚至连一些调料的制作方法都有涉猎,再加上正好赶上了正旦这个年节市场,一下子就在民间火爆了起来,不说家家必备吧,那也差不到哪去,现在的年节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有钱都买不到这本菜谱的地步。

  而小蝶所写的纺织印染业发展史,这玩意儿本来就是小众的科普书籍,老百姓家里都做不到家家都有织布机,谁没事会看这玩意儿,这本书的销量甚至都不如之前的那本《相海》,如今也只在各地的学校里才能见到几本。

  如此一来,对小蝶的打击可想而知。

  不过这也算不上嫉妒,顶多是有些郁闷,但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着詹荧写的书大卖,受到如此多的百姓喜欢,她又怎么可能没有情绪呢。

  一家人走在街上,沿途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百姓在讨论着买什么食材回去,准备按照菜谱上说的做做看,一听到这个,小蝶就更不开心了,然后就把这口锅扣到了罗冲的头上。

  “哼,夫君偏心,当初是你给我们二人找的题材,如今詹荧妹妹的书受人喜爱,我的书却无人知晓,这都是夫君的错。”

  “……”

  罗冲一阵无语,这也能扣到自己头上?这怎么会是自己的错呢?于是他只好安慰道。

  “书籍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一种承载知识的载体而已,无非是有大众和小众的区别而已,可只要有一个人因为读了你的书而获得了知识,那它就是成功的,你又怎么知道没有人从你的书中获益呢?”

  小蝶闻言还是闷闷不乐,反正罗冲怎么说都有理,讲理是根本讲不过他的,可他还是觉得罗冲是在安慰她,现在想来,就那种专门讲纺织和印染的冷门知识,谁又能从中获益呢,难道大家看了她的书全都去开纺织厂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罗冲一句安慰人的话竟然会一语成谶(chen),汉部落还真的有人因为看了小蝶这本纺织印染的科普书而获得了启发。

  要说起接触这本书最早的人,那除了小蝶这个原作者,还有罗冲这个润笔,第三个就得说印刷部的白起了,白起管着汉部落的整个印刷业,所有的教材,书籍,反正只要是需要印刷成册的,都得他先过目才行,说是印刷部的总编也不为过。

  自然而然的,每本需要印刷出版的书籍,也必须由白起来排版,这样的工作就导致了他对汉部落印刷的每一本书都耳熟能详。

  不说是能把所有的书倒背如流吧,但论起谁看的书最多,那肯定非白起莫属了。

  小蝶的这本纺织与印染技术,他自然也是仔细看过的,本来他一个男的,也不是木匠,对这类的纺织技术并不感兴趣,但同样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让他对书中的布匹蜡染工艺十分痴迷。

  在白起看来,染布和纸张的印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往一种载体上区域着色的技术,其中尤其是以镂空蜡染工艺最为相似,因为那种染纯色布的技术,纸张印刷行业是用不上的,反而是印花布的技术,有希望移植到印刷行业来。

  这个想法让他大为心动,汉部落现在的印刷技术,其实说不上有多高明,基本上还保持在文字用活字印刷,图画用木头雕版印刷的水平,每次印刷的过程也是先在版上染墨,然后再把纸铺上去,用羊毛刷刮擦纸的背面,来使正面着色。

  总的来说,汉部落的印刷技术还是停留在手工水平,工艺并不高超,而且非常繁琐,效率低下,用的人不少,产出却不多。

  白起是早就有改良印刷工艺的想法的,但一直都没有什么头绪,不知道从何做起,但小蝶的这本纺织印染发展史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既然用蜡染的工艺能印染出那么多的布料,那有没有可能用蜡染技术来‘染纸’呢?

  为了获得更多的灵感,他趁着下班的闲暇时间跑到印染厂里参观,亲自学习了解了一番蜡染的技术,然后他才惊奇的发现,原来布匹蜡染并不是像书中写的那样用虫蜡来当阻挡染料进入的浆料。

  因为虫蜡稀少,价格昂贵,拿来染布根本就用不起,染布里面的镂空蜡染,说是蜡染,实际上却是在布面上刷的石灰和豆粉混合而成的碱性有机浆料。

  具体过程就是先在一张厚纸上绘制想要染出来的图案,这个可以任意创作,画好之后再往上面刷一遍桐油,使纸张变硬变得更结实耐用,然后再用刻刀把花布上需要留白的部分都刻下来,使其变成一张镂空的印版,然后再正反刷上几遍桐油,让它变得更加坚实。

  最后再把这张印版铺在白色的坯布上,拿刷子或者刮板,把石灰豆粉混合的浆料刷到印版上,填到那些镂空的位置,最后把整卷布都刷完浆料,晾干之后再拿去染,反复浸染几次,再捞出来晾干,最后再把浆料刮掉,那么浆料的部分就会变成白色,其余部分就会变成染的颜色,形成一种彩色加白色图案的两色花布。

  等白起搞明白了这个技术之后,他立刻就意识到,这个工艺是可以运用到印刷行业的,不过放到纸张印刷上面,就肯定不能用染布的原样技术了,因为纸张不能被油墨浸泡,只需隔着一张镂空的蜡纸雕版刷上一层油墨就行了。

  这个技术并不困难,它的关键在于,这种技术和现有模式的印刷技术,哪个更快,哪个效率更高,哪个印刷的更加清晰,哪个成本最便宜。

  一项新技术的诞生,绝不是因为有了第二种替代品,而是因为新的替代品比原来的更好更廉价,这样才有可能代替原来的技术。

  白起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乎就开始了研发新型印刷技术的实验。

第1032章 手摇辊筒油印机

  根据以往汉部落各种机械的研发经验,还有首领提出的理论,任何工艺,你想将之从手工劳作转化到机械操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转动起来,只有转动起来,才有可能将动力源换成别的东西,比如畜力,水力,风力,包括现在的蒸汽动力,这都是可以转圈的东西。

  按照这个思路,白起设想了一种新型的印刷工具,那就是制作一个表面光滑的手摇辊筒,然后将刻了镂空雕版的蜡纸贴到辊筒上面,另一边放上一个墨盒,再安装一个送纸揭纸的装置,就能通过摇动辊轮快速的印刷纸张了。

  不过他虽然精通印刷术,但对机械设计却一窍不通,心里有想法,却不知道合不合适,能不能造出来,也不懂制造技术,于是乎只能求助于人。

  但是这个东西一般人还真不好办,会造机械的不懂印刷,懂印刷的不会机械,这东西真的制造起来,又需要铁匠还需要木匠,甚至还需要动用研究所的资源,毕竟汉部落所有最好的工匠全都在研究所的管理之下,这就不可能绕过他们自己制造。

  所以最后思来想去,白起干脆把这个想法上报给了罗冲,在机械研究领域,罗冲才是汉部落公认的第一人,而且只要获得了罗冲的支持,就能调动汉部落的全部资源,没有资源甚至能调动兵力去开发资源,所以只要首领认可了,那就一定可行。

  于是乎,在几天后汇报工作进度的时候,白起也把自己的设计草图和想法一起递给了罗冲。

  ……

  罗冲家的书房里,白起站在书桌的对面,有些期待的看着正在看设计草图的首领。

  而坐在里面的罗冲,却在看到这台机械草图时被惊为天人,他整个人都惊住了。

  手摇式辊筒油墨印刷机?

  蜡纸漏板印刷技术?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玩意儿好像是上辈子民国期间才发明的,配套使用的还有1918年清末时期,由一个在美中国留学生发明的中文打字机,两套机器相辅相成,一个用来打字,一个用来批量印刷。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里,这玩意足足统治了中文印刷行业一直到1990年前后,很多七零后甚至八零后,包括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那些学生考试用的试卷都是用这玩意儿印刷的,最早的中文报纸也是运用的这种技术批量印刷,效率非常高。

  罗冲当年甚至还在国防科大的校史馆里见过这些老古董,按照那些教授的说法,当年那个时代,中文打字机可不是什么单位都能用得起的,因为这玩意儿过于复杂,所以只能用专业的打字员操作,一般单位根本养不起打字员,不过手摇的辊筒油印机倒是比较普及,几乎各个学校和机关单位都有,是那个年代办公印刷的主要机械设备,从清末到新中国建国后电脑出现前一直如此。

  只是罗冲怎么都没想到,这项发明居然现在就会有人提出来,虽然并没有实物,只是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想法而已,更为关键的是,白起产生的这个想法竟然还是从那本纺织印染的书里来的。

  “你这个想法确实不错,要实现起来也不是特别难,这样吧,这个手摇辊筒印刷机还是交由综合研究所那边负责研发吧,你比较熟悉印刷的各种工艺,所以由你来给他们制定各种标准,让他们来研发,这个研发的经费由部落来出。

  “还有蜡纸这个东西,也由你去向造纸厂提出技术指标,让他们开发,另外就是你说的这个蜡纸刻版的问题,这点我有些其他的想法,既然印刷都可以用机械解决了,那么排版打字是不是也能设计一台机器来替代人工,比如打字机。”

  听到罗冲的安排,白起表示很兴奋,很激动,很疑惑,很震惊。

  激动兴奋的是,没想到首领对此事竟然如此痛快的表示支持,疑惑的是他本来以为这东西即使是找研究所参与,也肯定是擅长机械领域的新钢郡动力研究所,结果罗冲却让他找综合研究所去合作。

  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罗冲居然还举一反三,自己这边刚提意要发明印刷机,而且八字还没一撇呢,那边罗冲就提出要造打字机了,可是打字机又是个什么东西,他却完全没有头绪。

  “首领,这打字机是和原理?这东西如何制作啊?”白起想破头也想不明白,因此干脆问了出来。

  “打字机啊,后面也是个辊筒,然后把蜡纸贴在辊筒上,下面做一个木盒子,把金属活字全都排进去,上面再放一个可以四面移动,挑拣活字的抓取敲击装置,选定活字之后,就把这个活字夹起来,然后敲在后面的滚筒上,以此来实现打字或者刻版的机械需求。”

  罗冲按照回忆中的中文打字机说出了结构,但白起却根本想象不出来,因为没见过的人确实很难想象,古代人如此,现代从小接触键盘的人更是如此,因为那个年代的中文打字机确实是没有键盘的,说是打字,其实它的造型更像是一台电报机,操作起来就像是敲电报一样。

  而且这种打字机效率十分低下,它的主要原理其实和活字的捡字员并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在一个木盘子里排满几千个常用的金属活字,然后依靠目立迅速的找到那个活字的位置,再操纵金属钳夹住这枚活字(印章)将其印在纸上。

  所以操纵这种机器的打字员,哪怕是熟练的打字工,一分钟也就只能打二十个字左右,和现代一分钟用电脑打两百字的码农而言可谓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是十分的落后。

  但是再落后你也要看和谁比,和现在的汉部落排版技术相比,那打字机就成了天上的那个,手工捡字再怎么比也是比不过机械捡字的,这还是对比的活字印刷技术,要是雕版,那就更没法比了,打字机一分钟能打二十个,你用刀刻版,多长时间能刻二十个字出来?这显然是不用比的。

  毫不客气的说,现在要是能把打字机弄出来,那就是相当于黑科技一样的存在。

  而且据罗冲所知,以前的那些打字机其实也是有缺点的,缺点不是在机械结构上,而是在活字的排列上,那时候的报社,学校等单位的打字机,习惯按照部首偏旁的顺序来排列,所以当你捡字的时候,你首先要在脑中回忆一下这个字怎么写,偏旁是什么,剩下的又是什么,这就无疑增大了捡字的难度,拖慢了速度。

  但如果汉部落将活字的排列方式改为按照拼音排列,那就能省去这一繁琐的步骤了,可以按照横纵坐标排列,纵坐标按首字母拼音排列,横坐标按韵母排列,如此一来,当打字员需要找到那个字的时候,就不需要想起这个字怎么写,只需要心中默念这个字的读音,就可以快速通过横纵坐标找到这个活字。

  按照这个方法改进的打字机,如果是熟练工的话,当他熟悉了活字的排放,就有可能将打字的效率从每分钟二十个字提升到每分钟五十个字。

  每分钟五十个字的速度,已经要比现代用电脑键盘打字的大多数人都要强了,完全可以称得上这个时代的黑科技。

  因此当罗冲在纸上画出打字机的草图,并讲解了他的原理之后,白起的眼神顿时亮起了光芒,对罗冲的崇拜简直无与伦比啊,这也太厉害了,自己刚提了一个印刷机的设想,首领立刻就能联想出一台打字机,而且听起来还十分具有操作性,真的有可能被造出来。

  “首领真是厉害,这个打字机的想法真是太好了,要是真的有了这个东西,那我们印刷部的捡字员就能轻松一些了。

  “还有,这个东西的发明不止是它本身的用途,哪怕无法造出打字机,单是首领提出的这种活字的拼音排列方法,只要拿回去运用在排版室,都能极大的提高排版效率。

  “只是我还有一点想不明白,为什么机械方面的问题,首领不让我去新钢郡找动力研究所的参与,反而去找综合研究所呢,他们那边不都是研究另类工具的吗,什么灯具,照相机,橡胶车轮什么的……”白起先是赞叹了罗冲的智慧,紧接着又问起了自己的疑惑。

  罗冲则是摇了摇头回答,“你错了,之所以让你去湖心岛的一所那边而不是新钢郡的二所,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二所现在太忙,他们没有时间开发新的项目,我现在安排的许多研发项目他们都还没有完成呢,哪有时间做这个。

  “第二就是,一所那边并不是不懂机械,相反,他们已经和二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二所致力于大型动力机械的研发与制造,而如今的一所机械部却专搞小精尖,比如去年正旦节拿出的机械钟,还有台秤这些机械设备,他们现在研发小型精密机械的实力其实是不弱于二所的。

  “所以像是印刷机和打字机这种东西,让一所来搞,他们会比二所更为出色,相反,如果你要是想搞一条自动化印刷流水线,那我肯定会建议你去找二所,因为那是二所的强项。”

  “原来是这样,那现在市面上预售的那个什么插秧机,也是二所搞出来的了?”白起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然后随口又问了一句。

  “没错,不过那不是二所自己搞出来的,是浏阳郡船场的一个木匠搞出来的,只不过放在了二所负责改良和大批量生产而已。”罗冲解释了一句,便不再多言。

  “噢,那看来二所确实不精于小型机械啊,不过首领,咱们这个印刷机还有打字机,你看什么时候开始搞比较合适?”白起再次问道。

  “尽快去吧,你这几天什么时候有时间,专门去一趟湖心岛那边,把印刷机、打字机、还有蜡纸这三样事情全都交代下去,先把任务布置下来,不过不用催促他们,反正这个东西也不是非常的着急,等年后再开始研发也不算晚。”

  罗冲闻言立刻就对白起安排了起来,白起也是不停的点着头,表示自己明白,等事情交代完后,他就直接告辞了。

  而这个时候,小蝶也端着一壶刚煮熟的甜豆腐脑送了过来,这些天罗冲天天泡书房,一坐就是一天,甜食能让大脑保持兴奋,所以可是适当的来一些。

  看到小蝶进来,罗冲也是立刻笑着说,“看到刚才来的白起了吗?”

  “嗯,看到了,他怎么了?”小蝶有些不解的问道。

  她是认识白起的,汉部落的印刷部负责人嘛,连自己的书都是这个人负责排版印刷的,最近又因为征文的活动,经常往家里跑,小蝶怎么可能不认识他。

  “你还说自己的书没人看,你知道白起因为看了你的书,获得了多少知识吗?”罗冲笑看着小蝶问道。

  小蝶闻言更迷糊了,“他?他能学到什么,他一个搞文字印刷的,我写的是纺织业发展史,这也没什么关联啊,难道他也对织布有了兴趣?想让你给他换个工作?”小蝶脑洞大开的问道。

  罗冲翻了个白眼,无语道,“你想什么呢,他自己的事都忙不完,哪有时间去想织布的事,是他从你的书上知道了布匹的蜡染技术,觉得布匹镂空蜡染这个技术和印刷非常相似,所以他就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用于印刷的手摇辊筒印刷机,今天特意跑来问我可不可行。

  “我当然是答应了下来,他的这个创意就很好,一旦能够实现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字印刷效率就能更高,印刷成本也会更低,只有承载知识的书籍更便宜了,才更利于我们全面推行普及教育的政策。”

  小蝶闻言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一脸震惊的盯着罗冲,半晌后才问了一句,“这也行?!镂空蜡染原来还能用在印纸上吗?”

  罗冲随即就把白起说的那种用蜡纸做镂空板,然后使用油墨辊筒进行快速印刷的设想说了一下,小蝶听的啧啧称奇,顿时就开心起来,原来自己写的书也是有作用的,而且别人看了之后还能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竟然间接的加快了汉部落印刷技术的发展,这如何不让人兴奋?

  另一方面,她也开始对这种所谓的辊筒印刷技术感兴趣了,既然同样的技术能用在印刷上面,那是不是也能用在布匹的印染上面,如果可以的话,是不是还能用印刷的技术反哺一下纺织印染业?

第1033章 正旦节至,拖拉机下线

  由于出了白起这么个事,小蝶再也不因为写书没人看而烦恼了,虽然她写的那本书还是没什么人看,但却已经为汉部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甚至还引起了小蝶对印刷技术的反向关注,希望能够借用到印刷技术反哺回布匹印染行业。

  不过技术的进步又岂是那么容易的,她一时半会儿也没想出什么。

  另一边,年关将至,罗冲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在了浏阳郡新开发的试验田上。

  目前罗冲要求开发的六万亩试验田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净空的要求,这块长十二公里,宽十公里的巨大区域,目前已经被佘辛雇佣百姓清除了个一干二净,除了地里的野草之外,其他的灌木丛,树木之类的,该拔的拔,该砍的砍,树木砍了拿回去当柴烧,当建筑材料用,拔出来的灌木则直接堆积起来,连带着这块地里的野草,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到时候把这些草灰均匀的撒在田里,反而能充当肥料使用。

  另外在试验田靠近浏阳郡的东侧一端,什么晒谷场,车库,修理场,职工宿舍,临时存储仓之类的建筑,目前也开始了建设的准备阶段,土地已经平整好了,地基该做的也做了,就等开春天暖了之后,立刻就能建设,至于目前比较急用的职工宿舍和车库,现在已经先用夯土和木制车库棚来解决了。

  车库自然是用来停放拖拉机和收割机等农用机械的,职工宿舍则是用来给那些农机驾驶员,还有司农寺的工作人员,修理厂的工程师准备的,他们都要一直住在这里,以此方便试验田的耕种。

  目前的时间已经到了十三月中旬,距离罗冲要求的正旦节前交付二十辆拖拉机及其相应农具的交货时间,现在也就剩下了半个月左右,满打满算也就是十几天的时间了,机耕试验田这边目前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就差驾驶员和农机进入了。

  罗冲这边催的很急,新钢郡的林飞他也很急啊,眼看着交货时间就要到了,可现在也才下线了十辆能够投入使用的拖拉机,还有一半的任务没有完成呢,如何能不让他着急。

  现在已经下线的那十辆拖拉机,都已经交给了驾驶学习班,供那些学员用于训练,但林飞的计划本来并不是这样的,他是准备将需要的所有零件全都生产出来之后,最后再一起进行组装,可首领不让,非要他先组装几台出来给学员练习。

  林飞知道罗冲说的有道理,练习的训练车不能少,不然等他们把拖拉机足数的造出来了,到时候也没有人开,可这一下还是打乱了他的节奏,不得已,现在只能加班加点的进行赶工。

  “大家伙都加把劲,咱们一定要在正旦节前完成首领交代的生产任务,这批拖拉机关系到了明年我们北方的同胞能不能吃上饭的问题。

  “现在神策卫正带着我们北方的同胞跟那些凶狠的食人族野蛮人作战,连战连胜啊,你们忍心看到他们因为粮食不足,没有食物而打败仗吗?现在这个任务落到了我们的肩上,虽然我们不用去北边和敌人拼命搏杀,但我们也不能给前线的兄弟拖后腿不是,要知道那些前线的兄弟里面,可还是有我们的家人呢。

  “如今就剩这十来天了,我知道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我希望大家再坚持一下,坚持这十来天,只要我们完成了二十辆拖拉机的任务,每人都有两个月的薪俸作为年终奖,正好马上就要过节了,大家拿到了这笔奖金,也好过个肥年,等正旦节的时候,我给你们放半个月的假,让大家好好的回家歇一歇。

  “另外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首领对我们的进度非常满意,为了表示对大家关心,今天特意用火车调来两百头肥猪,两车皮的白菜,还有一万斤的芋头粉条,准备让食堂做猪肉白菜炖粉条给我们改善伙食了,除此之外,只要我们按时完成任务,除了那两个月薪俸的年终奖,首领还有另外的年货发给我们,大家一定不能辜负了首领对我们的期望!”

  叮叮当当,各种嘈杂之声汇聚的工厂车间里,林飞举着铁皮喇叭边走边喊,给工人们作着思想工作。

  将原本普通的拖拉机生产任务直接提升到了关系前线将士生死存亡的崇高层次,以此给大家施加压力,接着又反复提到了丰厚的年终奖来刺激大家的神经,最后再到眼前食堂伙食水平的改善,让大家顿时来了使不完的力气。

  首领和所长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就是累死那也肯定要干啊,不就是剩下十辆拖拉机没造出来吗,大家拼命干就是了……

  于是乎,整个机械制造厂从早到晚,三班倒,连轴转,昼夜不停歇的生产,终于在正旦节前的那个晚上,组装完了最后一台拖拉机,至此,二十台拖拉机的订单全部完成,按时按量的让二十台拖拉机开下了生产线。

  其实真要说起来,他们还算超额完成任务了,因为罗冲计算的数量,想要在一个星期内种完两万亩地,那么就得需要最少二十台拖拉机,但他们之前就已经生产了一辆验证机了,就是那台用来定型的原型机,现在除了原型机之外,他们又生产了二十辆量产型,那么加在一起就是二十一辆了,所以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明天就是正旦节,也就是汉部落的过年,正旦节后再过一个月的时间才是春耕播种的日子,但考虑到机耕面积的广阔,和农机数量的稀少,罗冲还是决定让农机小组提前进驻场地。

  不过当然不可能是现在,哪怕那些驾驶员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可也是要过年的,更何况他们还经历了三个月的紧张训练,怎么说也要给他们放个假。

  所以最后罗冲决定,让农机小组放假一个星期,等到十四月初八的时候,再驾驶车队巡航四郡,顺便用那些拖拉机把生产出来的插秧机运过来,送到那些需要种植水稻的郡县去,同时也是给百姓们展示一下现在部落的强大,如今的汉部落,已经有可以不用牛马就能自动耕地的机械和运载车辆了。

  至于为什么是四郡,这个也很简单,北三郡的牧野郡不种水稻,而是以旱地作物和饲养牲畜为主,自然不需要插秧机,新钢郡也不种地,倒是东边的卫山郡靠着湖泊,是水稻种植主产区,但那里有直通新钢郡的火车,用火车运输插秧机反而要更方便一些。

  所以罗冲给他们制定的路线是从新钢郡直接南下,走缚马关县城到汉阳郡,再渡汝水河到汝阳郡,然后继续东进到南张郡,最后到浏阳郡,抵达他们的目的地,机耕试验田,至于浏阳郡和下游的东薪郡所需的插秧机,则由卫山郡那边从水路转运,这样反而能更快一些,再说插秧机太多的话,那二十辆拖拉机也带不了那么多。

  于是乎,驾驶班的少年们也就放了一个轻松的假期,他们暂时还属于金吾卫的军队编制,因此过节的一切供应和福利也全都按照金吾卫的标准发放,如今他们也算是正是进入社会,开始自行工作了,从今天以后还要开始给他们发放俸禄,让他们能够成家立业,这些少年们也就被罗冲的禁卫一起接到了汉阳郡,在禁军的军营里和大家一起过年,否则他们也是无处可去。

  正旦节那天,又如同去年一样,很多靠着汉阳郡比较近的郡守们还有那些中央直属机构的官员都来给罗冲拜年,同时也给罗冲送来了不少的礼物,罗冲同样给汉部落的各级官吏发了不少的年终奖。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