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但是你们的香芋我必须先带回去一些,我可以用别的东西和你们交换,白盐,铁锅,刀具,都可以,你们想要什么?”
他一边说着,一边对于宽招了招手,片刻之后,于宽就将几样物品摆到了几位族长面前。
几个族长面面相觑,这个汉部落的小头目似乎很喜欢以交易的形式来和他们打交道,不管是用种子换种子,还是用其他物品换种子,总之都是交换。
这就给了几个族长一种奇怪的心里,对方似乎是把他们白屋族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双方不管干什么,都要对等交易。
这样虽然他们占不到汉部落的便宜,但却非常的公平,自身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几位族长倒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铁锅,食盐,刀具这几种,说实话他们都不太能看上。
食盐是消耗品,铁锅只是一个做饭的炊具而已,他们自己部落也有渠道获得食盐和炊具,只不过用的是咸石和陶器,没汉部落那么精致而已,再有就是刀具,这东西一把两把没什么用,虽然锋利,但对于一种作物的种子来说,明显是不值得的。
因此几位族长商量了一番,最后做出了决定。
“游伏,我们不想要这些,我们想要牲畜,养殖牲畜的方法,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给,于宽说你跟你们首领很熟,你应该能做决定的吧?如果你愿意教我们养殖牲畜,并且给我们一些,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种植香芋的办法。”
有青氏的族长也开出了自己的条件,他一边指着汉部落这边的马匹,一边比划着说道。
游伏闻言皱了皱眉,立刻思索起来,用一种作物换马匹还有养殖的方法?这是肯定不行的,因为马匹并不好养,哪怕是汉部落,也不是家家都能养得起马的,马匹可是战略资源。
不是舍不得给,而是给了他们也养不了,他们这连个牧场都没有,拿什么养?
再者说,白屋族要马匹的用处其实也不大,马匹生长周期漫长,养着吃肉很不划算,马的皮革也不适合用来做冬衣,更不适合用来耕地,只能拿来骑乘,或者拉车。
说白了,马匹就是一种交通工具,而白屋族的领地就那么大,他们又不去别的地方,要马匹干什么,根本用不上啊。
这些人只不过看到汉部落养了马匹,就以为汉部落只有马匹罢了。
想了想,游伏再次对几个族长说道。
“这个马匹,你们养不起,用处也不大。”他详细的解释了一下喂养一匹马要好几个成年人的伙食,还有面积巨大的草场,以及马匹的用途,顿时打消了几位族长对于养马的憧憬。
“如果你们一定要用香芋换取牲畜的话,我建议你们换些羊,羊是吃草的,个头不大,和小鹿差不多,它生的快长的也快,生下来一年就可以繁育幼崽,每年可以下两胎,运气好的话一年就能生四只羊羔,可以拿来吃肉,还能产羊奶,喂养部落中的小孩,它的皮毛也很厚实,可以用来做冬衣,你们觉得怎么样?”
游伏详细的介绍了一下绵羊的种种优势,顿时听的几位族长两眼放光,不得不说,相比起马匹,羊对于白屋族的需求来说才是更合适的。
“好好好,这个好,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羊?”有青氏的族长迫不及待的问道。
“现在当然没有,我们是出来找石头的,连食物都没有了,怎么可能带羊。”游伏摊了摊手,看到几位族长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再次说道。
“还是刚才的话,我这次必须带走一些香芋,你们可以选一些物品作为交换,等冰雪融化的时候,下次再来,我会给你们带一些羊,到时候你们也要教我们种植香芋的方法,不过我们用羊作为交换,那可就不给你们别的作物种子了。”
几位长老对于汉部落的作物毫不在意,因为他们自己有粮食,相比于作物种子,他们现在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养羊上面。
最后几人讨论了一下,终于把这个事情敲定了下来,游伏用一口铁锅,两把工兵铲,还有三斤白盐,从几位族长手里换了两麻袋的‘香芋’,大概有两三百斤的重量,并称诺来年开春用二十只绵羊来找白屋族换取耕种香芋的办法。
谈完了正事之后,游伏没有立刻离开,他又询问了几位族长关于红色颜料的事情,也就是那座赤铁矿的位置,几位族长欣然允之,就带着他们前去勘探,游伏也顺理成章的让十六组把铁矿的位置标记了下来。
两天的时间里,游伏和白屋族的几位族长又谈了很多,并且答应他们可以给白屋族争取更多的好处,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公平交易,汉部落还有许多好东西,如果他们想要的话,那就拿等值的东西来换,没有等值的东西,也可以给汉部落出卖劳力,比如给汉部落干活,就可以换取一定的报酬,然后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究其根本,其实还是汉部落以前的那一套,贸易,和雇工,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将对方同化,到时候即使不邀请他们加入汉部落,这些人也会主动求着汉部落要求内附。
这天下午,一行人从铁矿的位置回来,刚到了白屋族的部落,就发现有一个汉部落的人在等着他们。
“你是……?”游伏跟在几位族长的身旁,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汉人不解的问道。
“队长,我是勘探队第九小组的猎手,之前去了十三组寻你,结果你不在,问了之后才知道你在这里,就顺着找了过来。
“队长,我们找到煤矿了,已经挖出了真煤层,才二十多米深,是个浅矿,我们已经做好了标记,就是现在还没探明具体的范围和储量,等着你们其他组过去帮忙呢。”那个九组的送信人激动的说道,找到了煤矿,这可是个大功劳。
“在哪?!”
游伏和十六组的几个人异口同声的问道,语气中尽显激动和焦急。
“在我们第八组的勘探范围内,是我们七八九三个组共同发现的,我们怀疑那三个区的下面都有煤矿,于是就找了个中间点打穴眼,结果真的挖出来了。”那个九组的送信人同样很激动的说道。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于宽兴奋的用拳头砸了下手掌说道。
“干的不错,等确定了消息属实,我会为你们请功的。”游伏也高兴的点点头,随即便和白屋族的几位族长道别,准备去煤矿的位置看看。
“几位族长,我们已经找到了煤矿,任务已经完成,马上就要离开了,和你们的约定我不会忘记,等明年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你们要走了?”有青氏的族长有些心情复杂的问道,他不知道是对这群人的不舍还是担忧。
“是的,我们要尽快将煤矿的位置汇报给首领。”游伏点头肯定的说道。
“那,那我们能知道汉部落在哪吗?”有青氏的族长再次询问着说道。
“哈哈,汉部落很大,从这里往南,走个几十天,如果你们能遇到人的话,那大概就是到了汉部落的领地,往西走的话,如果能遇到一条大河,顺流而下,也能找到汉部落的领地,顺着大河往北走,同样能找到汉部落的领地,汉部落非常的大,大到你们根本无法想象。”
……
白屋族的五位长老神色复杂的看着游伏等人的背影,他们逐渐消失在茫茫的山林之间,不知道何时才会再次光临这个小小的部落。
另一边,游伏再次从十六组派出了几个人,向东去寻找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这四个组,带着他们一起向第八组的探索地出发,一路走,一路召集散落在各处的探索小组,半个月后,整个勘探队的二十个小组,终于在第八组发现的煤矿处汇合到了一起。
“煤矿在哪?”游伏当即对众人问道。
“在那。”
有人一指平地上堆起来的大土堆,众人连忙看了过去,果然发现土堆旁边支起了一个木制的简易三脚架,上面坠着几根绳子,上面还有人不时的提起一麻袋的泥土,然后轻倒在大土堆上,那是七八九三个组剩下的人在扩大竖井。
“这就是你们发现煤矿的地方?打多深了?”游伏来到井边,看着下方幽深的井底询问道,眼前是一片漆黑的井底,只有最下面才能看到一些光亮,那是电石灯发出的照明光线。
“回队长,现在打到二十米深了,再打六米就能挖出真煤层了,之前我们是用洛阳铲打的穴眼,能确定下面有煤,但是眼睛看不到,所以我们决定挖个竖井,派人下去确认一下,如果真的有煤矿,就挖上来一些,正好带回去让研究所的鉴定一下,听首领说,煤矿也是分好几种的。”七组的组长立刻给游伏介绍着情况说道。
“嗯,你们干的不错,让下面的人上来休息吧,其他各组轮流下井挖掘,人歇锄头不能歇,尽快把最后六米挖通,到时候我也好给你们请功。”游伏立刻命令道。
“诺!”
众人应了一声,便开始组织人力轮流下井,这里没有藤筐,他们就用麻袋一袋一袋的往上提取泥土,二十多米深的井下气息不畅,还有瓦斯泄露,人在下面待不了多久就要上来休息,好在这里的人多,大家就这样轮流下井,用了两天的时间,终于挖到了真煤层。
当第一袋大块的黑煤块从井下提上来的时候,众人全都兴奋的欢呼了起来,游伏当即就写了一封信,用飞鹰传书去给罗冲报喜请功,有了这座煤矿,汉部落南方的重工业布局将再无阻碍,都城也将加速建设。
最关键的,等到南方的泰钢郡炼钢厂建好的时候,汉部落就可以尝试用泰钢郡的锰铁矿炼制高硬度的锰钢,重载钢轨的问题也将会得到解决。
“队长,我们什么时候启程回家?”一个组长看到挖出来的煤块有些兴奋的问道。
“怎么,这就开始想家了?回去先不着急,挖到了煤矿还只是第一步,现在我们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规划运输路线。
“从这里往南,要找出一条适合运输煤矿的道路,直通汤部落的泰钢郡,另外还要从此地往西,开辟出一条通往浏阳河的道路,还有这煤矿附近的地形也要勘察清楚,哪里有水源,哪里适合建城居住。
“现在这里有了煤,将来我们肯定要建立聚居点,囤积人口过来挖煤的。
“这些本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与其让首领给我们下命令,不如我们自己自觉一点,这样也好得到更大的功劳。”
众人闻言,全都眼前一亮,立刻大声拱手称诺。
找到煤矿是七八九三个组的功劳,第十六组找到了一个陌生部落,也算是功劳,可是其他组就惨了点,就这么回去,肯定是没多大功劳的,但是现在游伏又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开辟规划道路,寻找水源和居住地,把这些完成,也算是有功劳的吧,而且这个任务可比找矿简单多了。
第1002章 插秧机和香芋的真面目
大命元年十月底,正是北方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罗冲以视察为由来到了浏阳郡,本来是为了躲避两个小儿子的吵闹,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浏阳郡可以称为汉部落的木匠之乡了,这里有汉部落目前规模最大,时间最早,工匠数量最多的一个造船场,为汉部落的水路运输,南征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这里也曾出现过很多技艺杰出的木匠。
有擅长制作船模的匠人,也有曾发明盘式轴承和螺纹的匠人,那个发明螺纹的匠人更是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了罗冲的嘉奖,进爵封地,成了高人一等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浏阳郡这个木匠集中地便悄然衍生出了一股发明热潮,这里的匠人开动脑筋,研发各种器械和结构,希望有一天可以凭借自己的发明得到首领的赏识。
这天船场的工人休沐,罗冲便穿了身便装在城里逛街,为了不让别人认出来,他并没有让浏阳郡的官吏随行,只带了两个同样穿着便装的侍卫。
三人在城里漫无目的的溜达,看着街上售卖商品的地摊。
浏阳郡作为汉部落北方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城里充斥着来自南北各地的商品,种类繁杂,堪称数不胜数。
这里有来自卫山郡的陶瓷器皿,红糖和白酒,有来自牧野郡的肥皂和蜡烛,还有浏阳郡本地产的各种木制品,大多都是家具和炊具,比如桌椅板凳,各种柜子,也有从罗冲家里传出来的花架等物品,炊具方面见的最多的就是竹子编制的笼屉,漏勺,还有藤编的簸箩和筐,都是十分畅销的货物。
铁匠铺的打铁声叮叮当当的连绵不绝,为当地的百姓生产着各种工具和炊具,来自汉阳郡的棉麻布匹同样十分畅销,汝阳郡的三大特产,丝绸绢帛,桐油漆器,糖炒板栗,在这里同样不少。
湖心岛生产的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和电石灯,在这里是最高档的货物,不过由于价格昂贵,再加上不是消耗品,只能在店铺里出售,负责给人定制玻璃窗户等等。
洪湖三郡生产的奶酪已经在这里打开了销路,开始有百姓尝试食用这种带有酸味和奶香的奶制品,草原运来的皮革和羊皮也是这里的畅销货,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地,走在街上随处可见购买羊皮和牛皮的百姓,他们买回家去或用来做成羊裘,或制成皮靴。
不过最常见的大宗货物,还是浏阳郡本地生产的纸张,汉部落目前只有三个造纸基地,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就是浏阳郡的造纸厂,其次是南方的拓海郡和琼州岛,不过那些建设的时间还不长,琼州岛的造纸产业建设的最晚,目前还没有正式产出,而整个北方八郡所有的纸张都要靠浏阳郡的造纸厂来提供,这里的纸张产量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再剩下的就是一些售卖农产品的本地百姓,多是活禽和猪肉羊肉,鸡蛋也是百姓常常拿出来卖的农产品之一。
罗冲领着两个侍卫在这里逛街,正好走到一家卖木器的路边摊前,站在街边看摊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一边吆喝着一边摆弄着一些精致的木制家具。
“瞧一瞧,看一看啦,能折叠的小板凳,只要五角喽!”
罗冲转头看去,那小板凳设计的颇为有趣,折叠起来时就是一块一指厚的木板,上面还有一个孔可以用来手提,如果抠住木板中间的孔往上一拉,就立刻变成了板凳。
这种板凳折叠起来收纳不占地方,出门携带也很方便,又比一般的马扎还要结实,售价也不贵,倒是卖的不错。
来了兴趣,罗冲便走到摊位前驻足打量,这个地摊上摆放的全都是木制品,有做工精致,用料讲究的圆桌圆凳,也有像马扎之类不值钱的小物件。
那看摊的小孩见罗冲站着不走,穿的又十分体面,于是就询问道,“这位公子,可有相中的吗?你要是喜欢这做工,没有喜欢的样式,也可以在咱家订做。”
“哦?你这小摊还能订做?那我要是付了定金你就跑了呢?”罗冲一听就笑了,开始逗弄起那个小孩来,这孩子才七八岁,就已经会招揽生意了。
“那不能。”那孩子一听就急了,连忙反驳道。
“看见后面这个门没,这就是俺家,俺家的摊子就摆在自家门口的,这些物件都是俺爹做的,你想要啥直接告诉俺爹,他啥都能做。”
小孩一边说着话一边指着身后的院门。
罗冲打眼看去,果然看到院子里有个二十多岁的汉子正在做木匠活,于是便说道,“好好好,那我进去看看。”
他说着话就领着两个侍卫进了院子,院子里的男人也连忙停下了手下的活儿,看向了罗冲三人。
“这位公子,不知道你们是要……”
“哦,我就随便看看。”罗冲摆了摆手,就四处打量起来。
浏阳郡是第二批建造的城池,吸取了汉阳郡住户院落太小的问题,所以这里每家每户的院子都有五丈长宽,横竖都是十六米长,看起来大了不少。
方形的院子里有四间正屋,靠院门的地方还有一个猪圈,一侧的厢房被当成了厨房,最里面的角落还有一个茅厕,正屋顶上的烟囱冒着青烟,屋子里传来织布机的咔嗒声,还有孩子的吵闹声。
院子里还搭了一个工棚,放着不少的木料和半成品,罗冲看着男子身旁的东西,发现那是一台还未完成的织布机,于是就问道。
“你还会做织布机?干了多少年木匠了,时间应该不短了吧?”
“嘿,有两年了,织布机我也是第一次做,不过我家买了一架,照猫画虎,比着做还是能做出来的。”男人憨笑着说道,说起他的职业时,似乎颇为骄傲。
“你平时就靠卖这些自制的木器为生吗?”罗冲再次问了一句。
“也不是,我是船场的木匠,平时在船场上工,今天轮到休沐,就在家里摆摆地摊,这些都是我平时下工之后闲着没事做的。”那男人见罗冲没有要买东西的意思,就再次拉起了弓锯,一边干活儿一边跟罗冲说话。
“你倒是肯干,船场的活计不轻松吧,下了工回家还不闲着。”
罗冲搭了句话,突然扫到了院子里一个造型奇怪的物件,那东西下面是一个木制的托盘,看着又像是一个滑橇,上面立着一根把手,把手旁边还有一个摇把,摇把上有齿轮,通过一根木制的链条和下面的构件相连,下面的齿轮两边还各有一个倾斜的托盘,上面用竹条弄了两个夹子,看起来像是个什么工具。
“这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罗冲突然指着那东西问道。
男人抬头看了一眼,见罗冲指着的东西,立刻就换了一副态度,再次看罗冲的眼神里也有了认同感,那表情就好像在说,你小子眼光还不赖,一眼就瞄上了我的宝贝。
“嘿,这可是个宝贝,干什么用的现在可不能告诉你,要保密,等来年开春,我还等着用这东西换个爵位呢。”那男人颇为神秘的说道。
“就这,还能换个爵位?”罗冲不太相信的问道。
他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东西究竟有什么作用。
“那可不,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号吗?大命元年,积贮可是部落的头等大事,谁要是做了对部落有贡献的事,首领绝对不会吝啬爵位赏赐的。”那男人再次说了一句,不过依然没有透露这东西的用途。
“积贮?难道这是个农具?”罗冲闻言来了兴趣,要是一种新开发的农具,如果证实确实有价值的话,那确实是可以换个爵位的,怎么赏赐都不过分。
“嘿嘿,不能说,不能说,不过你可以猜猜,你要是能猜出来这东西的用处,我就告诉你。”男人颇为得意的说道。
罗冲看了他一眼,见他一脸得意的样子,就更确定这是个农具了,不过是干什么用的农具,倒是还看不出来,于是他就认真分析起来。
“这肯定是个农具无疑了。”
那男人闻言就看着罗冲,也不说话,似乎是等着他继续猜。
“唔,没有犁头,不是耕地用的,没有漏斗,也不是播种用的,平地用的是耙,这上面也没有,看这个把手,应该是用手扶着操作的,另一边是摇把,边走边摇,下面没有轮子而是个滑橇,但是滑橇头朝后,这说明不是推着走的,而是拉着往后退的,一边往后退一边转动摇把,我说的可对?”罗冲再次分析起来。
“呃,不错,你果然有些眼力,不过还是没有猜出它的作用,光知道怎么操作可不行。”
那男人见罗冲分分钟就看出了这东西的操作方法,也是大吃一惊,当初可是有不少人见过,但都说不上来个一二三的,不过罗冲没说出作用,他依然不肯轻易透露。
“嗯,既然是农具,那就很好猜了嘛。”罗冲看了他一眼再次说道。
“这东西一没有犁,二没有漏斗,既不能耕地,又不能播种,但却是个汉部落现在没有的农具,你口口声声说这东西能换个爵位,更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汉部落所有的作物中,不是耕地,不是播种,还有其他的步骤,那恐怕只有水稻了吧。
“嗯,你这下面的滑橇也证实了这一点,干土上行进用轮子最为轻便,你却用了滑橇,说明这是在泥地表面走的,与水稻的生长环境正好吻合。
“而水稻又只需要耕地和插秧,这显然不是耕地用的,所以这应该是个部落暂时没有插秧机。
“下面的齿轮两边各有一个倾斜的木板,是放禾苗用的吧,上面还有竹夹子固定,正好放两排,嗯,我看看后面,果然,这里还有两个跟齿轮联动的爪子,应该就是插秧用的了。”
罗冲指着那农具从上到下一通分析,再一看那男人,此时已经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他做出这东西有两个月了,来家里见过这玩意儿的人也不少,但都没人猜出来这东西的用途,就连他自己的老婆问,他都没有透露过,他保证这个世界上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但是眼前的这个青年,仅是靠分析就猜的准准的,简直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