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又在外面烤了会火,等收集完了一手的实验结果,和数据资料,还有了将来的改进和研发思路,众人这才重新启动拖拉机开始返程,他们的任务还很重,距离首领说的从翻土到播种收获,种植全程人不下地,就开车转几圈这样的事情,他们还离得很远很远。
等回了研究所后,各小组也再次开会讨论,商量改进方案和细则。
罗冲则是在林飞的带领下又转了转,参观了一下其他工程机械的研发进度,最后对众人点评嘱咐了一番,然后才离开了新钢郡回到家中。
他的三子罗兴和四子罗季都才几个月大,每天来来回回只有三件事,哭,吃,睡,这么小的孩子,连玩都不好玩,而罗成和罗澜也已经四岁了,这么大的孩子正是最调皮贪玩的时候,罗冲在家里被孩子们烦的不行,于是没过多久就再次‘逃’了出去,躲去了浏阳郡避难。
目前汉部落的各方面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大命年的积贮政策积极的进行,南方的跨海大桥也在不停的建设之中,各种运输材料的帆船在浏阳河上往来不绝,汤部落的全面汉化进行的非常顺利,北方的战事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捷报频传,每次作战必有收获。
而罗冲也在为来年的事情开始计划,一些事情他还是很操心的,比如汉部落的重工业布局,这个现在最重要的是游野何时能在南方发现煤矿,这点对汉部落的重工业布局极为重要。
另外就是竹岛目前已经被收服了一年,各方面都建设的不错,民心也拉拢的很好,琼州六郡一片祥和,于是罗冲就开始考虑明年是不是就要撤回一部分兵力了,说实话,如果琼州岛比较安稳的话,驻军那么多属实有些浪费。
第998章 真假煤矿
现在汉部落发展势头正盛,需要大量的人力,哪怕是为了增加人口,也得把那些当兵的放回家去造人。
所以罗冲已经做了决定,如果琼州岛的局势稳定下来的话,明年适当的裁撤一些兵力就成了必然之事。
一条条的计划逐渐在罗冲的脑海中形成,只有煤炭一事让他没有头绪,汉部落的都城将来会成为文化政治中心,周围自然也不能少了庞大的工业产业拱卫,不然庞大的都城需要一些工业产品,难不成还要从北方不远千里的运过去吗?这样的话运输成本就太高了,不利于工业的发展。
罗冲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给汤瑶写一封信过去询问一下,游伏那支地质勘探队现在跑到哪里去了。
当初命令游伏去寻找煤炭时,罗冲就是让他从汤部落开始往北找的,这些人现在已经深入荒野,失去了联系,他们倒是带的有飞鹰,但是只能游伏主动联系罗冲,因为罗冲那里有固定的位置,而游伏那里并不是飞鹰熟悉的区域,就算罗冲放出飞鹰,那些飞鹰也找不到游伏的位置,所以现在想要找到他只能去问汤瑶,看看游伏有没有给他留下什么线索。
写好了一封给汤瑶的信,前面自然不忘了问一下汤部落现在的局势,后面又顺带问了一下游伏的消息,随后罗冲就让亲卫用飞鹰给汤瑶送了过去。
巨鹰展翅高飞,向着南方急速飞行。
与此同时,游伏率领的勘探队伍也正在汤部落北边的荒野中四处寻觅煤炭的踪迹。
这是一支足有两百人的队伍,每十人一组,一共二十组,每个组中必有一个牧人,主要负责看顾队伍里的马匹,还有数名猎手,负责给大家收集食物,搭设营地,另外还有两名专门定位的人员,掌握罗盘和望远镜,负责测绘地图,辨别方向,最重要的是,每组里面还有一到两个游伏从东薪郡借来的工头。
这些工头都是在东薪郡煤矿管事的,对于煤矿周围的地貌最为熟悉,团队能不能顺利的找到煤矿,也全依赖这些人,不然的话,就只能期望于老天开眼,‘白送’他们一座煤矿了。
二十个队伍呈扇形展开,每组横向相隔几公里,拉成一到向北方辐射出去的弧线。
这些队伍已经向北走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实际上却没走出多远,因为碰到了疑似的地方总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确认地下是否有煤。
目前依照汉部落寻煤矿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看地势,挺拔的高山上是绝对不会有煤的,尤其是石头山,但是有沉积岩的地方,相对来说能找到煤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比如河流淤泥沉积风化而成的砂岩,还有层层叠叠的页岩,这些都属于沉积岩种类。
这一点和煤碳的形成原因有关,煤炭不是火山岩浆冷却形成,而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沉积,再加上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演化而成,因此煤炭属于沉积矿脉,不可能出现在高山上。
看地势,看石头,就成了主要的寻找方向。
再有就是看植被,如果在一片大森林中,偶尔有一片区域出现了‘斑秃’,植被十分稀少,虽然不一定能保证此地一定有煤矿,但它一定存在某种矿产。
最后就是寻奇观,找当地土著打听,或者自己去发现‘奇观’,比如某地地表呈现碳化的黑色,或者某地的土可以燃烧,又比如某地有自然形成的天火出现,或者有什么奇怪的气味,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现煤炭的特征。
煤矿虽然深埋于地底,但一般都会有凸起的黑色矿苗存在,也就是某条矿脉,正好其中一个点在地面上显露了出来,只要找到这样的矿苗,顺着挖掘下去,就能找到整片煤矿。
这样的矿苗浮于地表,导致周围的土壤也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碳化,说不定就会出现‘能够燃烧的土’。
再有就是天火和特殊气味,煤炭根据成分的不同,也有烟煤和无烟煤的区分,烟煤就是含硫量大的煤碳,而硫的气味又很特殊,如果富集到一定程度,那么肯定会散发出和周围不同的特殊气味。
另外煤炭还伴生有很多化学气体,这里面有臭味的瓦斯,还有香味的甲苯,甚至可以燃烧的煤气,这样的地方一旦地层出现裂缝,导致煤气或者天然气泄漏,再被自然之火点燃,那么就会形成经久不熄的‘天火’。
就在一个月前,勘探小队的七八九三个组同时找到了一片具有以上数个特征的地带,但是这三组人在这里挖掘了一个多月,仍然没有挖出煤炭,不禁让众人有些泄气。
起初他们来到此地时,发现这里植被非常稀少,方圆三公里,也就是他们各组搜索的范围内,并没有发现什么高山或山石,不过也没有发现沉积岩的存在,但这里最为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有疑似‘矿苗’的出现。
地面上有很多斑状的黑色痕迹,非常像是有煤碳矿脉露出地表的迹象,如果此地真的是矿苗的话,那么就说明整个矿脉在这里已经突出了地表,根本用不着打井,直接在表面就能挖出煤炭,也就是所谓的浅层矿脉。
众人起初欣喜不已,立刻操起铲子寻穴,结果向下挖了没有半米,本来还一片漆黑的土壤立刻又变成了褐色的泥土,让众人大失所望。
于是众人又开始在方圆几公里的地界地毯式的打穴,每隔几百米或者找到地表发黑的地方,就要向下打一个穴眼,用以窥探地下的情况,但是最终得到的结果都差不多。
每次向下挖掘半米到一米的时候,就会从黑色的碳层变成褐色的泥土,碳层最深的地方也不足两米,超过两米的深度,依然是褐色的泥土,直到此时,众人才确认这里是个假的‘矿苗’。
临走时,七八九三个组凑在一起开了个会,大家一起讨论到底要不要放弃这片区域的搜索,毕竟已经在这里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放弃吧……都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了,再努力一下,万一找到了呢?
不放弃吧,浪费了那么长时间,万一还是找不到呢?
面对这个艰难的抉择,三十个人凑在一起讨论起来。
“我觉得这里是假矿苗,咱们又不是没在东薪郡的矿上待过,但凡地表有矿苗露出的,全都是露天矿,根本用不着往下挖那么深,所以这里没有价值了,放弃吧。”第七组的组长发声说道。
“那为什么这里植被稀少,地表还是黑的,而且地表的确是有碳层的,这个你们怎么说?”八组的组长颇为执拗,不愿轻易放弃,毕竟地表真的有碳层,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吧。
“我倒是对此有个想法,你们说,这里会不会几百年前发生过一次森林大火?大火把森林全都烧成了黑炭,然后日积月累,又被浮土埋了起来,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就能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了。”九组的那名测绘员分析着说道。
“这……”
三个组的人闻言全都不知道该咋说了。
刚才那测绘员说的的确会有这种现象,一场森林大火烧毁了整片森林,所以地上留下了厚厚的一层碳,但因为年代并不算久远,所以被浮土埋藏的不深,全都浮于地表,就像他们挖掘的结果,碳层最深的地方也不超过两米,这就是佐证啊。
如果这样的话,那不就等于否定这里是个矿苗了?!
这意思是要大家直接放弃此地?
想到这里,众人又有点不甘心。
“你说的的确有可能,但万一这里真的隐藏着矿苗呢,那我们岂不是直接错过了?”八组的组长仍然不愿放弃,但是先前那份坚持已经因为‘森林大火假说’,开始有点动摇了,
“这个其实也好办,我有个主意,大家一试便知。”九组的那个从东薪郡来的管事突然插嘴说道。
“什么办法?”众人全都看向了此人。
“煤炭嘛,挖掘无非两种方法,一种是露天矿,埋藏浅,直接将地表的泥土扒开,下面的煤层就能直接暴露出来;而如果埋藏较深,就需要打井挖煤,之前我们在东薪郡周围向外探索时,也发现了一个事情,一般的深井煤,埋藏深度都在两百到五百米之间,靠近东薪郡露天矿的地方,也有埋藏浅的,只有几十米深。
“所以大家想要确定这里究竟有没有煤矿,直接打一口深井不就知道了吗?咱们就照着五百米的深度来探,看看下面到底有什么。”
“这……”
众人再次惊讶起来,要挖掘一个几百米深的井,那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即便众人再待上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挖那么深。
可是如果要勘探究竟是否有煤矿,他们还非挖不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大家走的都不是很远,因为想要验证一个地方是否存在煤矿非常的麻烦。
“挖,倒是可以,但是这里方圆十几公里的地方,我们在哪挖?在哪里选址?打一个几百米深的井可是要不少时间,万一下面真的有,而我们又正好打偏了,那岂不是既浪费时间,还完美错过了目标?”七组的组长担忧的说道。
“这个好办,就在我们八组探测的地方挖,这里东西横向的宽度有十几公里,咱们就在正中间的地方挖,假如下面真的有煤,我们就算打偏了也不可能正好错过去,你们说呢?”八组组长建议着说道。
“嗯,你说的有道理,如果有矿的话,肯定不会那么的狭窄,要么有,要么没有,不可能存在正好打偏的可能。”九组组长也赞同的点头,然后八组九组一同看向了七组,用目光询问着他们的意见。
七组组长一看,二比一,少数服从多数吧,于是也答应了下来。
于是第二天,众人携带所有的辎重和马匹,一起来到了八组探索区域的正中心位置,这里地势本来就不高,正适合再次打井。
三组人点了点头,随即从各自马匹上取下一根根的钢管,还有人拎来了管钳和一包专门用来打洞的洛阳铲,然后就开始了原始的打井工作。
所谓的打井当然不可能是直径多大的水井,而是直接在地上打个深孔而已,他们只需要用洛阳铲从地底带出一些泥土,或者碎石,自然就能看出下面到底有没有煤矿。
当当当————
洛阳铲被人用铁锤砸了下去,然后带上来一条圆柱形的泥土,接着继续重复操作,等把一根洛阳铲整个打入地底时,就在上面用管钳接上一根钢管,每根钢管一米长,众人只需要数清楚一共打下去多少根钢管,就能知道这个孔到底打了多深。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原本以为必须要打下去两百米才能出现结果,验证下面是否有煤炭,可结果才打了二十六米,下面就出现了煤层,这是让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的。
“出煤了,你们快看,出煤了!”一个往上提着洛阳铲的家伙突然兴奋的叫了起来。
众人闻言连忙看了过去,果然看到那条从地下26米处带上来的圆柱形泥条的下半截是黑色的,而且还有闪亮的结晶体,大家打眼一看,这不是煤是什么。
“我的天,这里还真的有煤啊,现在打多深了?”七组组长惊讶的问道。
“二十六米了,不深不浅,如果能找到真正的矿苗,那就能直接露天开采了,这片黑乎乎的地界里,肯定有一个真正的矿苗被我们忽略了。”九组组长确认着说道。
“我看大家还是别高兴那么早,不如再继续往下打一打,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矿,如果还是和地表一样的情况,那我们就得哭了。”八组组长也说了起来。
“嗯,有道理,那就再打两米,看看是不是真煤层。”地底沉积的煤层,一般最少也有二十米厚,最厚的甚至能达到几百米的厚度,如果下面真的是煤层,那么再打下去可能几十米都是一样的。
众人不再犹豫,立刻就要重新下铲,不过还没等动手,就被九组的煤矿管事给拦住了。
“等一下,你们闻闻,那个洞里是不是有臭味冒出来了?快拿火把来,可能是毒气!”
第999章 白屋部落
周围的人闻言立刻抽动鼻翼使劲嗅了嗅,果然发现一股若有若无的臭味,源头也正是地上那个他们自己打出来的深孔。
“拿火把来。”
九组的矿工管事招呼一声,立刻有人取来了火把,他拿着火把小心的凑到了地上的洞口上方,火把上的火苗呼的一下瞬间明亮了一刹那,随即又立刻进入了贤者状态,恢复了火苗正常的情况。
火焰不再暴虐,但是稳定的火苗外层却罩上了一层蓝色的火焰,这显然不是烧木头能烧出来的,一定是下面冒出来了什么可燃气体。
“下面有瓦斯,看来我们真的是找到煤矿了,而且既然出现了瓦斯,那下面煤矿的储量肯定不会太小。”九组的煤矿管事看到这样的结果后立刻就给出了结论,这个消息的确认也让众人兴奋不已。
“真的?!太好了,几个月的时间了,我们少说打了上万个穴眼,终于是找到煤矿了。”八组的组长颇为激动的说道。
“嗯,看来差不多了,不过大家先别急,这事还是确认一下再说,我们先再挖两米,等把消息确定无误之后,再尽快给游长使报信,让他联络首领。”七组的组长也做出了结论。
众人一致通过了这个决定,然后立刻继续开凿地下的煤矿,不过由于打到了真煤层上,煤层又太过坚硬,用洛阳铲每次也只能带起一些煤渣,但他们足足又往下打了两米的深度,却没有带上来任何的泥土,足以说明他们遇到的是真煤层。
真煤层是矿脉大小和煤矿储量而定,就算再小的煤矿,真煤层少说也得有十几米厚,几层楼那么高,能够找到这样的一个煤矿,哪怕只是一个小矿,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众人连忙派出几名猎手去给其他各组人员送信,他们七八九三个组这次立功了。
十几匹快马飞速向着四周扩散而去,准备给勘探队的其他各组送去消息,而七八九三个组其他人还留在原地,他们放弃了洛阳铲,改用锄头铁锨等物开始扩大这个穴眼,准备将之扩大成一口竖井,这样也方便后续继续开采。
……
游伏率领的勘探队两百人共分成了二十个小组,而他自己却没有固定的跟着哪一组,而是哪边有了消息,他就去哪边。
游伏这样的人,即使是出门探索,也很少会老实的留在一个地方,不过也不能这么说,如果能到处瞎逛,他当然是有兴趣的,但是这次探索的主要目的却是寻找煤矿,通常哪个组要是有了线索,肯定会在当地挖掘一番,这一挖起来,没个十天半月是肯定没有结果的,而他当然不可能的陪着手下在那里无聊的挖洞。
能让游伏感兴趣的目标,一般只有两个,比如哪里发现了什么矿脉,不止是煤矿,但凡是汉部落需要的矿产,勘探队都会记录下来,不然这一次的勘探任务岂不是浪费了;第二个能让他感兴趣的,那就是手下在哪里发现了陌生的人类部落。
眼下的情况就是如此,前些日子游伏收到了第十六组的汇报,说他们遇到了一个定居的部落,人口不算少,足有近两千人,这个部落也是以农耕为主的部落,并且已经学会了烧制陶器,还有自己特色的石砌房屋,石屋里里外外都被统一刷成了白色,上面绘制了红色的图腾图案。
更为关键的是,第十六组还在这个部落的附近发现了一座赤铁矿,这里的赤铁矿也正是那个部落绘制红色图腾的颜料来源地。
很显然,这个部落目前还没研究出赤铁矿的真正用途,仅用这些铁矿当作颜料使用,而那座赤铁矿的位置,也是第十六组和那个部落的人打听出来的。
以汉部落这些人的眼力,能从对方使用的颜料连想到周围有一座赤铁矿,也不是什么难事。
游伏收到消息后,立刻就来了兴趣,一个人口不算少,掌握了建筑技巧,拥有自己的文化艺术,还有农耕技术的部落,对汉部落来说意味着什么?
最紧要的当然就是农耕,对方既然是农耕部落,那他们种的是什么,会不会和汉部落的不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那就意味着汉部落很可能会再得到一种新的粮食作物,别管煤矿有没有找到,只要能寻到一种新的粮食作物带回去,那就是大功一件。
再有就是对方部落的人口,将近两千人啊,如果能说服他们加入汉部落,这么多的人口,足够汉部落新建一个县城。
想着这些诱人的想法,游伏当即就带着几个亲卫赶往了十六组发现的那个部落,并且已经在这里待了两天的时间,这两天的时间里,他已经搞清楚了一些事情,这个部落的确有汉部落没有的作物,他也已经给这个部落取了名字——白屋部落。
或者说——白屋族。
之所以没有按照惯用的姓氏来给他们命名,是因为白屋族是一个多氏族群居部落,部落内并非单一的一个氏族,所以游伏才不好用一个姓氏命名他们。
而勘探队的第十六组和白屋族的相遇也是一个偶然,勘探队全员骑乘马匹出行,还有许多用来运输器械和辎重的马匹,几乎是一人双马,但是他们出行已经数月有余,带的那些粮食早已吃完,因此必须经常自己狩猎才能满足食物需要,他们出门在外是没有后援的。
而当初组建这支队伍时,给每个小组都配几名猎手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既要担任队伍的安保工作,同时又要狩猎保障团队的伙食。
第十六组也正是在一次狩猎中和白屋族的狩猎队相遇,当时双方共同追逐几只体型彪悍的野猪,但是野猪在林中跑的飞快,白屋族的狩猎队根本追不上它们,只能将野猪往他们提前挖掘的陷阱里驱赶。
汉部落这边虽然没有陷阱,但是第十六组的猎手骑乘马匹,跑的飞快,身上还装备了弓弩等犀利的远射武器,因此最后出现了十分戏剧性的一幕,让双方都十分尴尬。
那群野猪身上插满了汉部落猎手射出的箭矢,但最后却死在了白屋族狩猎队挖掘的陷阱里。
这样一来,猎物到底归谁,就成了一个麻烦的事情,因为双方都有出力,如果双方都不退让,那么最后肯定会激化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抢夺猎物。
然而更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
勘探队第十六组的猎手意外发现了陌生的部落,而陌生的部落就意味着人口,也就是说,只要能说服这个部落的人加入汉部落,那他们几个就是大功一件,甚至哪怕他们自己没这个能力,只要把这件事情汇报上去,就肯定是大功一件。
于是,第十六组的猎手看上了这个部落的人口,那就更没理由和他们因为几只猎物而翻脸了,他们大方的让出了猎物,只为和眼前的陌生部落交好,最好能找到他们部落的准确位置,然后才好汇报上去领功。
而白屋族的狩猎队意外的发现了汉部落的狩猎队,眼前汉部落的这些猎手让他们眼前一亮,他们穿着某种特殊技艺制作的衣服,而不是兽皮,使用的武器不仅射程远,而且威力强大,能轻易射杀凶猛的野猪,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人全都骑着一种高大的四脚兽,奔跑速度极快,竟能追上山林中的霸主野猪。
毫无疑问,只要能和眼前的这些陌生猎手交好,就有希望获得更高级的技术,比如如何制作衣物,如何制作远射武器,如何驯养野兽……
出于对这些技术的向往,白屋族的狩猎队也没和第十六组的猎手翻脸,表示愿意拱手将猎物送上,只求眼前的几人能将这几样技术传授给他们。
原本应该为猎物的归属争得头破血流的双方,最后反而因为双方各怀鬼胎,诡异的谦让了起来,把几只野猪互相送来送去,都不愿意自己收下,事情变得愈发诡异了起来。
最后经过一阵互相谦让,双方达成了共识,汉部落这边的勘探队是因为外出太远,已经断了补给,他们对食物的需求是刚需,就算这几头野猪他们不要,也得换些别的食物回去。
而白屋族冬天出来狩猎,不是因为他们没食物,相反,他们懂得种植作物,自身本来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储备,他们出来狩猎的目的,是为了弄点肉吃,毕竟谁也不能天天光啃干粮。
于是双方最后达成协议,第十六组的几名猎手和他们一起回去做客,猎杀的野猪归白屋族所有,但白屋族得换取等量的其他食物给汉部落的猎手,同时,汉部落答应和这个陌生部落交换一样双方没有的技术。
就这样第十六组的几名猎手就被白屋族的人给带回去做客了,路上,汉部落的猎手问,自己还有几名同伴,能不能一起邀请过去,白屋族又问了人数,得知加在一起也不到十人,就答应了下来,于是第十六组的猎手当即派了一人骑马回去报信,把组内其他成员也召集了过来,并派出一人前去给游伏报信,也就是说,同时去白屋族做客的,是第十六组的九个人。
双方到了白屋族的居住地后,因为男人带回了猎物,还带来了几个疑似强大部落的男人,得知对方愿意教授他们厉害的生产技术,白屋族的百姓十分热情,对十六组展示了白屋族好客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