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66章

作者:羽卿书

  两人一边聊着天,工程的进度也在快速前进着,采石场那边的碎石已经堆积成了小山,正一车一车的往搅拌区这里输送,搅拌区的蓄水池也已经蓄满了用来搅拌砂石料的淡水,焦策带过来的两船水泥也被拉到了搅拌区这里来,现在就差沙子没有运到位了。

  终于,几天以后,从琼州岛清水河入海口回来的第一船沙子到了,焦策他们也准备立刻开工。

  又花了两天的时间把沙子也运到到了搅拌区这里,筑平和焦策他们才商量道,“我们现在就开始吧,按照设计图纸上来看,这两根桥墩并不是很高,正好先让我们拿这两根练练手。”

  “行,我同意,现在我们已经全部准备好了,随时都能开始了。”焦策也点着头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这边也没问题,缺水了只要招呼一声,那边一开机,这水就能随时给你们供上。”

  “我这里也是,木板也给你们准备好了,不过我听说地面以下的部分好像用不上啊,有点可惜了。”

  “这有什么可惜的,那些木板我们早晚都要用上,先准备着没有关系,不过你们要是有时间的话,能够专门制作几节模具那就更好了,到时候我们浇筑桥墩的时候,直接用模具拼接在一起就好,这样就不用来回搭建模具了,浇筑的时候也能更方便一点。”焦策再次提意说道。

  “那就听小焦师傅的,你给个图纸和标准出来,我们这就准备,保证在你们浇筑完桥墩基础之前把模具做出来。”木工组的组长也拍着胸脯保证道。

  “可以,那我一会儿就让人给你们送图纸过去。”焦策立刻赞同的说道。

  “我这边的沙石料也准备好了,现在已经有了两船的沙子备用,用来浇筑两个基础肯定用不完,碎石不够用的话,那边还在日夜不停的生产,随时都能够得到补充,这点倒是不用担心。”

  “我这边的钢筋笼也扎好了,水平面横竖都是14号的钢筋,全是按照十五厘米的间距捆扎成钢筋网的,内外立柱用的是50号的螺纹钢筋,那铁棍看着足有小儿手臂粗细,用这玩意给桥墩做骨架,我觉得肯定万无一失了。”筑平也说明着自己的人物进度。

  “那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工吧!”听取了各方面的准备都做好之后,焦策立刻就下达了开工的命令。

  桥墩旁不远的搅拌区立刻就机器轰鸣,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六台蒸汽搅拌机同时开机,直径足有两米五的巨大滚筒在上面匀速旋转着,滚筒的投料口一端,水泥已经全被解开,倒在了地上堆成小山。

  戴着口罩的奴隶正在一铲子一铲子的往里添加着水泥,虽然是手动添加的,但是比例还是那个比例,一铲子水泥,两铲子河沙,最后再加四铲石子,然后再加水让它自己滚动搅拌就好了。

  至于水加多少,这个主要通过目测来定,看成品混凝土的流动程度,只要和泥浆一样能够随意流动,方便灌满模具的每一个缝隙就好了,如果流动性不够,那就继续加水,反之就加料。

  呜呜呜呜————

  滚筒不停的旋转,搅拌着一缸缸的混凝土,等搅拌差不多的时候,再控制蒸汽机的进气方向,让滚筒倒转,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就会从滚筒的后面那个口吐出来,大量的铁斗小推车在后面排队等候,等接满了一斗混凝土,就会迅速推往桥墩处,然后把混凝土泥浆顺着一个木头槽子倾倒进地基的预置井中。

  预置井里也有好几个工人正在忙碌,他们拿着铁锨不停的扒拉着木槽中没有流干净的混凝土,然后再平整一下井里的混凝土表面,随后又用人用气动的震荡器插进混凝土里震荡均匀,排出气泡,等浇筑的混凝土盖住钢筋笼的表面之后,他们就会再次放进来一层提前捆扎好的钢筋笼,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如此往复不息,直到把桥墩预置井浇满为止。

第948章 集全国之力的恐怖运输力

  由于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注作业时也比较顺利,只不过由于汉部落目前没有专业的工程设备,比如混凝土搅拌车还有泵车这种东西,只能用大量的人工来代替,因此进度和效率就显得比较慢了。

  好在浇筑混凝土并不是什么特别高级的技术,而且这次浇筑的还是地基,所以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一袋袋的水泥伴随着河沙与石子被投入搅拌机,变成泥浆之后又被灌入预置井中,一边浇筑一边往上搭钢筋笼,只花了一天的世间,他们便将两个桥墩预置井全部灌满,水平的混凝土上面露出了几圈按照圆形排布的钢筋,那是准备继续向上浇筑桥墩时留出的接头。

  看着已经浇筑完成的两个桥墩预置井,筑平有些激动的问道。

  “小焦师傅,这得多长时间才能继续往上浇筑桥墩啊?”

  “这,这个吗,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吧,不然想让它从里到外全部凝固恐怕有点困难,毕竟这么大个东西呢!”焦策想了想临行前首领对自己的交代,这才说道。

  “啊?一个月才能完全干透?这,这也太慢了,如果不能继续浇筑的话,那我们这段时间岂不是无事可干了?”筑平有些惊讶的说道。

  “也不必,既然无法浇筑上面的桥墩,那我们现在可以专心浇筑预置井嘛,现在不是还有十几个预置井已经挖好了吗?我们可以先把这十几根桥墩的基础浇筑好。

  “等它们全都干了之后,你们就可以把周围的沙袋全都搬走了,直接用来堆砌后面的防水坝。

  “我们之后浇筑桥墩的作业,直接在水面上露出的部分进行操作就可以,这样还能让岸上的奴隶少挖一点山,少装一些沙袋,把更多的人放在其他的工作上面,或许可以提高一下我们的工程进度!”听到筑平紧张的提问,焦策立刻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对对对,小焦师傅说的有道理,既然这桥墩预置井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凝固,那我们就不如一次性把所有能浇筑的预置井全都浇筑好,这样倒是还能节省一些时间,到时候再统一浇筑上面的桥墩好了。

  “而且这样确实可以省出不少的沙袋和人力,我们筑造这个防水坝其实就是为了开凿预置井,还有浇筑桥墩的地基,如果这两样全都完成了,那就不需要大坝了,这样可以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和人力。”

  “没错,那我们就继续这样干好了,今天先扎好钢筋笼,明天我们继续浇筑。”

  几个指挥部的工匠听到焦策的建议后,立刻拍板决定下来,因为确实像焦策说的那样,现在唯一拖慢工程进度的其实还是要每天炸山挖土装沙袋,还有构筑防水坝和挖掘预置井这三样工作。

  如果能够先把桥墩的地基解决一批,他们就不用继续炸山挖土装沙袋了,直接把已经完成浇筑的防水大坝平移到新的桥墩位置就行,这样不过是浪费一点搬运的时间而已。

  另外就是预置井方面,现在有了焦策带来的气锤,开凿礁盘岩体和挖掘预置井的效率和速度也变得快速起来,也就是说,目前只要他们的钢筋和水泥能不断供应,立刻能提高工程的进度,众人一下子就看到了大桥建成的希望。

  只要能把桥墩一根根的立起来,还怕看不见上面的桥面吗?

  罗冲作为跨海大桥项目的提议者,他虽然不知道工程进度的快慢,但也知道绝不能断了工地上的材料供应,所以他已经下令给汉部落目前所有能够动用的运输船只,全力向大桥工地输送钢筋和水泥。

  好在经过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新卫线铁路的南线工程也已经全部竣工,不过火车目前还是只有那一列,工业县的火车生产基地也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制着第二列的火车,而且还要一边干活一边培养新的工人。

  好在那些新调来的工人也明白这火车对于汉部落的重要性,知道了学会这门手艺,就相当于混了个永远不会失业的铁饭碗,而且还是相当高薪的工作,所以都学的很认真。

  目前汉部落唯一的一列火车也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运力,一天沿着新卫线全线跑两个来回,单程就是四趟,不停的往卫山郡的码头运输着钢筋和水泥这些东西,然后回来的时候再拉满从东薪郡和湖心岛炼焦厂弄来的煤炭和焦炭,以保持新钢郡能够发挥更大的产能。

  而那些铺设完了新卫线的鑫部落战俘们,如今也已经脱离了奴籍,罗冲按照之前的承诺给了他们一个汉部落公民的身份,并且给他们分了房子和田地,至于入籍的地方,则是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么就在他们的老家,也就是现在的琼州岛,要么就得服从部落的安排,部落会挑选郡县给他们分开入籍。

  如果有同意部落分配户籍的,部落愿意给他们一次和家里书信联系的机会,要是他们还能联系到自己的老婆孩子,部落就出钱把他们的老婆孩子接过来。

  如果是不服从部落分配,还打算将来回老家找亲人的,那部落就不管接人,什么时候能回去就得看他们的命了。

  他们虽然现在入了汉部落的户籍,但工作依然没有改变,仍然在给汉部落修建铁路,如今刚刚修完了新卫线的铁路,就被全体调往了新钢郡的铁矿上,去修铁矿里专门使用的矿用铁路。

  只不过和原来不同的是,如今他们的待遇提高了很多,原来干活的时候,那就真的和奴隶一样,吃的是最差的,干的是最多的,衣服更是破烂不堪。

  可是如今成为汉部落的公民后,虽然他们仍然要修铁路,但是部落却给他们发工钱,而且还是比平均水平略高的薪资,一个月的工钱能够达到四十块银元。

  四十块银元对于修铁路这样的重体力活来说确实不算多高,但是汉部落方面给出的各种实物补贴可不少。

  这些人刚一办完入籍手续,部落就给这些铁路工人每人发了两件无袖的白色背心,一个遮阳用的竹编斗笠,还有短裤和布鞋,算是夏季的工作服。

  听说以后等天冷了还会发秋装和冬天的棉衣,还有里面带毛的那种靴子,这在他们去年刚刚被抓回来的时候,哪敢想象这种待遇?!

  而且如今的伙食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大的改善,以前吃玉米饼,玉米面馒头的时候总是多一些,现在他们也能每天最少吃上一次大米饭了,而且是实打实的干饭,菜里的蔬菜和肉食也多了起来,虽然都是咸鱼什么的肉食比较多,可那至少也是肉不是?!

  或许是因为进入盛夏季节的关系,他们现在每天还有喝不完的绿豆汤供应,豆子确实是少了些,但里面却放了些红糖,这以前哪是他们敢奢望的,还吃糖?能给你吃饱就不错了。

  最最关键的还是,这些食物全都是工程队提供的免费工作餐。

  也就是说,他们来这里干活,给汉部落铺铁路,每个月拿着四十块银元的工资,但是却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吃饭,就连衣服鞋子也都是工程队统一配发的,再加上他们的家人现在不在这里,也没有其他的花销,每个月赚多少工资,基本就能攒下多少工资。

  因此别看他们每个月只有四十块银元,却连一些汉部落的老人都羡慕了,他们有的工作岗位工资确实也不少,但是要自己承担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到头来剩下的却没有多少钱,这样一对比,自然会有人羡慕。

  这样的现象也是罗冲故意营造出来的效果,修铁路这个工作很苦,但又是汉部落以后数百年都需要大力发展的项目,他必须给铁路工人创造更好的福利制度,才能吸引到部落大量的劳动力加入到这个事业当中,而不是一味的用强,去强迫百姓们出徭役给部落修大动脉,那样有点不现实,只会造成官逼民反的下场。

  现在这些刚刚升级为汉部落公民的战俘们也想开了,他们现如今成了汉部落唯一一批熟练的铁路工人,汉首领绝对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的。

  而且听说汉部落将来还要修建很多的铁路,可能到他们这一代人全都死了也修不完,所以与其想办法回老家,还不如听从部落的分配,把他们的老婆孩子接过来一起住。

  虽然这样也不可能天天见面,但最少知道自己在这边还有个家,每个月休沐的时候还能回家看看,自己在工地上赚的钱,也能有个女人替自己花,不然他们这群老爷儿们真的拿着这么多的工资也没用,根本就没机会花出去。

  工程队这边也比较重视这个事情,立刻就把这个事情报了上去,罗冲看到之后只是批复了一句按原计划进行。

  所谓的原计划,就是让南下送水泥钢筋的货船,顺便把他们的书信还有他们家人的调令顺路捎带过去,等找到了他们的家人,再让琼州岛当地的官府配合,把他们的家人放到回程的船上捎带回来。

  现在汉部落往南方发货的帆船是每天都有,全是运送钢筋水泥的船只,还有一些运送民用钢铁的船只,每天发船,从来就没断过。

  目前的汉部落正在执行罗冲的大命积贮计划,整个汉部落各地都在玩命种粮食,积攒各种物资,再加上各地都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并没有多少东西需要调配,因此之前汉部落造的那数百上千艘的帆船就空闲了下来,这些帆船除了少数还在为部落调运着各种紧俏物资之外,其他的帆船全都投入到了运送钢筋水泥的队伍当中。

  一船一船的往跨海大桥的工地上运去,虽然一次到达的数量不多,但是却从来没断过工地的供应,有时候运送水泥的帆船虽然每天只有一艘,但是却接连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天都有这样的一艘帆船。

  每次到了工地以为水泥钢筋马上就要断货的时候,第二天必定有一船的建材运过来。

  如此恐怖而又变态的运送方式,也让跨海大桥的建设团队压力倍增,焦策和筑平等人也是从中看出了首领的态度。

  首领这是要玩命啊,居然调动了整个汉部落所有的机动运输力量用在他们的这个工程上面,汉部落现有的数百艘帆船日夜不停的往来于浏阳河上,只为了给他们源源不断的提供建材,让他们想停下休息一下都不敢。

  当一个国家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的时候,任何人都能感觉到这个国家的恐怖实力。

  大命元年的七月,汉部落的第二列奋进型蒸汽机车走下生产线,正式投入到新卫线的运营当中,奋进二号机车的加入,顿时让新卫线的运输能力提高了一倍,更多的材料开始向卫山郡的码头输送。

  到了八月份的时候,浏阳郡造船场同时开工的三艘小飞鱼快船也接连下水,将卫山郡码头堆积如山的建材快速的向跨海大桥的工地输送过去,给卫山郡码头的货栈,堆场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跨海大桥这里由于有了充足的材料供应,再加上很多的自动化机械的投入,工程进度也加快了不少。

  到了当年十月份的时候,整个工程已经浇筑完了四百五十一个桥墩的预置井,也就是桥墩的地下部分,上面的桥墩还没开始浇筑。

  整个大桥两端的位置,如今都已经各自矗立起来了十二根桥墩,也就是两头每侧六组桥墩,而且这六组桥墩上面也已经按照设计要求架设好了双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拱,以及桥面。

  按照每组桥墩中间跨度五十米的距离,这座大桥已经从两端各自向中间延伸了三百米,这样的工程进度顿时让人兴奋不已,尤其是对于那些大桥的建设者来说,他们终于看到大桥有个样子立起来了。

  前来运送钢筋水泥的船队偶尔也会给罗冲带回去一些工程近况的照片,让他虽然没有亲自过来,但也能随时了解到工程的进度。

第949章 到底要不要加入汉部落

  汉部落的北方八郡不停的向南方输送着各种资源,运送铁料和建材的船队来来往往,每天最少都有一艘驶过拓海郡和汤部落的码头,然后继续向着大海的方向前进。

  如此情况,让每一个生活在浏阳河沿岸的汤部落百姓都心驰神往,汉部落实在太富裕了,如果他们没有这么多的产出的话,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运输船队呢?!

  “汤瑶,你知道那些船是去哪的吗?看他们前赴后继的奔向外海,难道是汉部落在给那个新占领的岛屿输送生产工具。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觉得汉部落就太不值了,占领了这么一个十万人的部落,不光得不到任何好处不说,还要拿出那么多的东西来养着他们。

  “就算将来真的能得到回报,但是前期的付出实在太过巨大了,如果是我们汤部落,就算能打赢对方,恐怕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和物资,占领了一个人口规模那么大的部落,只会把自己拖垮掉。”

  汤姬和汤瑶站在汤城郡的码头上,看着汉部落来来往往的船只说道。

  “姬娘娘,你在想什么呢?一个小小的琼州岛而已,十万人口根本不能给汉部落造成任何影响。

  “现在的汉部落,或者说罗冲,他想的和我们不一样,咱们如果突然暴增十万人口,肯定消化困难,就像姬娘娘说的那样,反而会把我们拖垮,但是罗冲现在发愁的是没有人,如果有足够的人口,就算立刻把汉部落的人口翻上一翻,罗冲也不会嫌多的。

  “而且你说的那些船队,他们并不是在给琼州岛运物资。”汤瑶听到汤姬自以为是的猜测和分析,立刻哭笑不得的解释了起来。

  “嗯?不是给琼州岛运送物资?那汉部落在大海上还有什么别的领地吗?这么多的船,还天天运送,这得多少东西啊,什么样的领地需要那么多的物资?”汤姬听了汤瑶的解释不禁好奇的问道。

  “哎呀,都说了那不是生产物资啦,其实那些船上运输的都是建筑材料。

  “罗冲想要在琼州岛和草原那边修一座跨海大桥,将琼州岛和大陆连在一起,等这座桥修好之后,以后琼州岛的人再想来汉部落这边,就可以从桥上赶着马车过来了。

  “对了,我听罗冲说那还是一座铁路桥,将来是要修建琼州岛直通汉部落都城的铁路的。”汤瑶见自己姑姑仍在胡乱猜测,马上再次解释说道。

  “铁路桥?那是什么东西?用铁造出一座大桥吗?难道这些帆船每天运送的都是他们生产的钢铁?”汤姬听到这个新名词后,有些惊讶的问道。

  “嗯,差不多吧,我听说那座桥要先用钢筋制做骨架,再用水泥制作桥身,唔,水泥就是一种有粘性的石头粉,这种东西一旦干燥之后就会变得如同石头一样坚硬,姬娘娘看到的这些帆船,实际上都是运送水泥和钢筋的。”

  汤姬:“……”

  “怪不得汉部落要运这么多东西过去,天啊,用钢铁制作一座跨海大桥,真不知道罗冲是怎么想的,难道汉部落的钢铁多的用不完吗?”

  这,其实汤瑶真的很想告诉自己的姑姑,汉部落的钢铁真的是多到用不完,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弄出铁路和火车这种东西。

  “姬娘娘,我们回去吧,这次我从汉部落回来的时候带了许多的照片,我们一起回去看看?”汤瑶立刻对自己的姑姑发出了邀请,她决定给自己姑姑好好长长见识,然后她才好提传位的事情。

  “嗯,好吧,那我们就回去。”汤姬点了点头,两人很快就上了马车赶回了汤城郡的家中。

  还是汤瑶的那个花园,虽然她最近两年一直都在汉部落,但是花园依然被打理的很好,许多的药草都在茁壮的成长,还有一些汤部落这里特有的植物和花卉,也在这仲夏的时节里娇艳的绽放着。

  凉亭下的木桌旁,汤瑶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将里面厚厚的一摞照片都拿了出来,摊在桌子上给汤姬观看。

  “姬娘娘,你看,这是就是汉部落的铁路,这两根在地上会反光的东西,就是铁轨,一种专门供火车在上面跑的路。

  “这张是火车,最前面的这个就是车头,这一个车头能拉的动二十节车厢,后面的每一节车厢都要比双桅帆船装的还要多,那一节车厢就有十二米长。

  “还有这张我们在火车车厢里拍的照片,这一节车厢两边坐满的话能坐五十个人,挤一挤上七八十个人也是能塞下的。”

  汤瑶拿出一张张的照片给汤姬介绍着上面的内容,把汤姬听的一愣一愣的。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什么铁路?汉部落已经有这种神奇的东西了吗?这个车头是用什么做的,里面放了几头牛,拉这么多东西,它还走的动吗?”汤姬看着照片上的火车心中惊疑的问道。

  “里面一头牛都没有啊,牛怎么可能拉的动这么重的车,这里面其实是一个烧火的炉子,我也不是特别懂,但是听汉部落的人说,这东西只要不停的烧水,就能让火车跑起来。”汤瑶有些无语的解释道,她这次回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己姑姑有些老土的感觉,什么东西都不认识。

  “哦,这个我知道,蒸汽机嘛,只要烧水就能转圈,我在咱们的造船场里见过了,之前你没回来的时候,汉部落那边给造船场进行了什么设备改造,就弄来了几台你说的那种机器,只要烧水,就能带动锯子转圈切割木头什么的,我见过。”一说起蒸汽机,汤姬就有印象了,火车她虽然不知道,但是并不妨碍她认识蒸汽机。

  “原来这个叫作火车的东西,是用蒸汽机来拉的,原来如此,怪不得那么厉害。”

  这回反倒轮到汤瑶惊讶了,没想到她姑姑汤姬竟然还知道蒸汽机!

  “嗯,对对对,就是用蒸汽机车头来拉车的,我在这车上坐过一次,要比作那种装货的马车还要舒服一些,就是噪音比较大,跑起来一直咣当咣当的响。不过这车确实拉的东西多,而且跑的特别快。

  “我回来之前,罗冲还在车上跟汉部落那些造车的人说,这个车将来最少要先做十几辆,等到明年,就连咱们对面的拓海郡也要装上这种车了,汉部落的火车和铁路只会越来越多的。

  “他还跟我说,只要咱们汤部落也加入了汉部落,那么等明年的时候,我们就也能用上这种火车了。”汤瑶提示着汤姬说道。

  “那么多火车,这得需要很多的铁吧?不光铺设铁路要铁,还有你说的那个什么大桥,那个东西你不是说要用钢铁扎一个骨架出来吗?肯定也需要不少的铁吧?

  “汉部落又是造桥,又是铺铁路,还要造那么的火车,还要给新收服的琼州岛的十万百姓准备生产工具和农具,他们能拿的出那么铁吗?”听到汤瑶的介绍,汤姬再次提出了相关的疑问。

  “当然能,姬娘娘,我刚才都说过了,汉部落缺的是人口,但是他们从来不会缺铁,更不会缺其他物资。

  “姬娘娘你看,这个就是汉部落新钢郡的炼钢厂,照片里这些特别亮的白色物体就是发着红光的大铁块,这一块就有几千斤重,还有外面堆放的这些钢轨和钢筋,全是他们生产的,汉部落就这一个炼铁的地方,每天练出来的铁,我们汤部落所有人几年也炼不出来,更别说还要做成他们要的那种形状了。”

  听到汤姬不相信汉部落的钢铁产量,她立刻又翻出了一张在炼钢厂拍摄的照片给汤姬看,那堆积如山的铁轨,还有成捆成捆的钢筋,无一不在显示着汉部落的富庶。

  见到汤姬拿着照片惊讶的样子,汤瑶再次补充道。

  “这还不是汉部落全部的钢铁呢,只是他们用来铺路的铁轨和造桥的钢筋,剩下的日常造工具用的铁,还有造船场用的铁,也都是从这个炼钢厂里面出的。”

  就在这时,听着汤瑶的介绍,汤姬没来由的问了一句,一天生产这么多的铁,这得多少的铁矿石才能供应,汉部落这个炼钢厂的人一定很多吧?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