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07章

作者:羽卿书

  “出了什么事,你们两个不是应该在悬崖那边放哨吗?就算发现情况也应该只回来一个报信才对,怎么还一起跑回来了?到底出了什么事?”

  “长老,二族长,不好了,汉部落打来了,来了好多大帆船,数都数不清,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把整个海面都盖住了,他们已经要到入海口了,马上就奔着使团驻地那边去了!”

  “什么?!汉部落打来了?!”器长老吓得一个哆嗦,差点忘了呼吸,感觉两条腿不听使唤的在颤抖。

  一旁的器云也好不到哪去,不过他到底是比器长老好上一些,自己大哥也是因为善于制作器具才被封为主管器械制造的长老,平时对族内之事根本不怎么管理,不像器云,虽然是二族长,却一手把持着整个氏族的大小事宜,要论遇事不惊的胆气,他还真的要比做长老的大哥好上不少。

  只听他连忙下令,“去把所有外出训练的氏族赶快召集到营地,关闭营门,着甲执锐,准备作战。

  大哥你也赶紧回去吧,我派几个人送你回去,你现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和大统领在一起,一有消息我回立刻告诉你,你也要想办法帮我拉来支援,咱们氏族这些青壮是死是活可就看你了。”

  他说完不等器长老反驳,挥了挥手,立刻就有几个族内的直系子弟将器长老强行带走,从山林的另一面骑马逃跑。

  看着快速奔向营地集结的四千勇士,器云深呼一口气,自己的人并不少,武器铠甲还算精良,更是占据了地利优势,自己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他稳了稳心神,让所有士兵先在营地里等候,然后叫上几个信得过的亲族子弟,又带上那两个哨兵,悄悄往使团驻地的入海口那边摸了过去,他要亲眼看看汉部落到底来了多少人才行。

  而在海峡的清水河入海口那里,昨夜先行抵达的那条船上的士兵也已经和兽牙会合,这会儿正站在入海口另一边的悬崖高地上担任港口调度员,身边几个士兵正卖力的挥舞着大旗打出旗语,引导船只进港顺序。

  另一边的伏波号旗舰上,血屠和鼠大也通过旗语的引导,快速调度战船分批次进港。

  按照作战计划,第一批次就要把总兵力近四千的虎贲卫主力送上去,在清水河的西岸站稳脚跟,然后再把骁骑卫和战马送上去,最后才是其他卫所的士兵登陆。

  另一边的器云和五六个亲兵悄悄的藏在一块山顶大石的后面,向下探头一看,果然看到了数不清的船只密密麻麻的聚集在入海口处,不过上面具体装了多少人,汉部落到底是不是要打仗,他们还真不清楚。

  就在这个时候,海峡中的船队突然动了,二十多艘三桅的大海船突然脱离了编队,扬起风帆全速向着竹岛的内河前进。

  再看使团驻地附近的河段,顿时把器云几人吓了一条,因为在靠着他们这边的西岸岸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搭起十几座浮动栈桥,那些八米长的小舢板足有几百条,整齐的排列在岸边,每艘紧紧相连的舢板上都铺着厚实的木板,栈桥两侧的水里,还隐约可见一些泡在水中的人影,那些衣衫单薄的人影齐齐游在水中,共同维持着浮桥的状态。

  器云看着眼前的情景,眼中突然精光爆闪,他知道汉部落的弱点在哪了!

第809章 登陆第一战

  器云知道这是汉部落准备登陆的船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汉部落会选择直接在清水河的西岸登陆,而不是先到使团驻地去休整,这么一来,就等于把兵力摆在了自己的地盘上,让他一点准备都没有。

  不过汉部落登陆在即,根本没有时间给他感慨,看到那些架设在水中的浮桥,还有守在浮桥旁边水里的人,他知道,这就是汉部落的弱点,只要想办法攻击那些浮桥,汉部落一定无法上岸,他们只能先想办法退到使团驻地的码头去登陆,这样自己就还有时间去想对策。

  想到这里,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刻让身边的两名亲信回营调兵,把所有弓箭手都叫过来,顺便多带火把,准备一些火箭,他要趁着汉部落渡河之际来个半渡而击,把那些浮桥都烧掉再说。

  眼看着汉部落的船只越来越近,马上就要开始登陆的时候,器云再次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汉部落这次过来的十几条船只并非全部都是登陆部队,有些船路过浮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停下,而是直接冲了过去,像是不小心开过头了一样,但他知道汉部落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他们一定是在准备什么。

  不过现在的局势,已经没有给他更多的准备时间了。

  船队第一批次进港的二十多条船快速沿着浮桥两侧展开,那些三桅帆船高高的船身仿佛矗立在水面的城墙,竟然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数不清的铁甲战士开始从船舱涌出到甲板上集结,中间已经把船舷对准浮桥的几条船只,士兵们也开始搭建简易的舷桥,伸出几条又宽又厚的木板架在浮桥上,眼看就要开始向浮桥登陆了。

  正在这个时候,后面早已开始准备战斗的鑫部落兵团也终于被调了上来,一千多个弓箭手打着火把拿着弓箭呈散乱队形突然从山林里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嗷嗷叫着给自己打气。

  这些鑫部落的战士虽然比较紧张,但也不是特别害怕,因为他们刚刚得到了命令,并不需要和汉部落短兵相接,只需要用火箭攻击汉部落的浮桥和士兵还有船只就行,再加上自己一方‘人多势众’,一千多人聚到一起胆子自然就大了起来,等跑到山脚一看,汉部落这边只有二十多条船,他们就更不怕了,就这点船再大它能装多少人。

  于是乎根本不等器云的指挥,很多人跑着的时候就在竹弓上搭好了箭矢,借着身旁之人举着的火把点燃箭头,边跑边向浮桥和登陆船的方向放箭。

  一阵哆哆哆的响声,数不清的箭矢落到了浮桥的木板和旁边的水里,还有的居然被射到了准备登陆的大船上,一些箭矢落到甲板上,顿时引起一阵骚动,不过很快又被随船的军官压了下去。

  那些从渔部落赶来,专门帮助汉部落架设浮桥的渔民们,顿时有十几人被岸上的弓箭所伤,他们泡在水中,仗着自己的水性优异,连忙潜入水中躲避,有的干脆游到了浮桥的下面躲避头顶不断坠落的箭矢。

  箭矢上的明火很快引燃了浮桥甲板和一些舷桥,不过由于缺少燃烧物,火势并没有对这些潮湿的木头造成多大损害。

  船上的军官们看着距离岸边越来越近的一千多敌军,马上按照之前商定的预案对敌人发动了反击。

  就听到位于浮桥两侧那几条压根就没准备登陆的船上鼓声大作,期间还夹杂着一些人的喊声,但是位于岸上的鑫部落弓箭手根本就看不到船上有什么,因为他们的视角太低了,那些帆船好似水面的城墙,想要看到上面有什么,只能仰着头去看。

  但是这不看还不要紧,一看顿时就被吓了一跳,就听那些船上的人大喊了一声,“响箭卫将士听令,岸上目标自由射击。”

  下一刻,浮桥两端的几条船上,立刻从船舷上露出一排密密麻麻的人影,那些身着红袍铁甲的汉部落战士手里端着已经上好了弦的神臂弩突然从船舷后露出半个身子,在各自长官的命令下瞄准岸上的敌军弓箭手就扣动了弩机。

  一瞬间,嗖嗖嗖的弩矢飞行声,铮铮的弓弦释放声响彻岸边,刚刚跑到岸边射了两三轮箭矢的鑫部落弓箭手们被这一个齐射就放倒了一百多人,有的人身中数箭,整个胸口都被射成了刺猬,那么近的距离哪怕穿了竹片扎甲也挡住霸道的弩机。

  甲板的长度有限,并不能把整个响箭卫的兵力全部展开,小部分的士兵射完第一轮箭矢后,更多的士兵还在后面排着队,所以第一排根本来不及上弦换箭,立刻就退到了后面,第二排的士兵很快又出现在船舷边上,再次对着岸上的敌军射出了第二轮箭矢。

  器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跑到了弓箭手们的后面,其实刚才他趴在更高处的一块石头后面,居高临下的视角立刻就看到了那些从船舱中跑出来的汉部落弓箭手,心中大呼不好,连忙就想下去让那些士兵退后,可还是慢了一步,等他跑到地方时,汉部落都射了两轮了,自己这边也已经倒下了近三百人。

  “快退,快往后退,汉部落弓箭射程比我们远,快往后退。”器云一边跑一边疾呼。

  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傻子都能看出对自己不利,不等器云指挥,那些弓箭手们早就开始往后跑了,那么近的距离还不跑,等着被对方的弓弩挨个点名吗?

  但是汉部落这边的响箭卫依然契而不舍的朝着逃跑的敌军射箭,敌军从五十米跑到了一百米,他们接着射,跑到二百米,他们就开始用抛射,跑到三百米,整个甲板上的弓弩手都开始按照最大射角抛射,瞬间形成一片箭雨朝着逃跑的敌人当头罩去,直到敌人完全跑出射程,响箭卫的指挥使才下令停止了攻击。

  距离岸边三百来米的射程内,已经稀稀拉拉躺满了敌军的弓手,少说也有四百来人,有的人直接死了,但也有的人只是受了轻伤,踉跄的爬起来开始向后撤,但大多数人刚爬起来,就遭到了船上弓箭手的集火,瞬间就会有几十支箭覆盖过去,那人顿时就被射成了刺猬,死的比那些重伤的还惨。

  而在中间船上的登陆总指挥,见到岸边三百米的弓箭射程内已经被响箭卫清空,立刻招呼一声,让亲兵擂响了战鼓。

  “虎贲卫刀盾兵,上岸列阵,有响箭卫给我们掩护,不要怕,冲啊!”

  “冲啊!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杀一个赐爵,抓一个赏马,六旗的兄弟们随我来!”

  随着虎贲卫长官的一声令下,一个个的刀盾兵扛着大盾翻出船舷,一身重甲跳在舷桥上引起甲片哗啦作响,厚重的皮靴踩着舷桥上的明火向岸上冲去。

  那些藏在水下的渔民见到鑫部落的人被打跑了,也连忙从浮桥下钻了出来,有的人游过去扶助了晃动不已的舷桥木板,有的人则是用斗笠泼水浇灭浮桥的上的火箭,为登陆的虎贲卫官兵创造良好的条件。

  十几条登陆船,三十来个舷桥,数不清的刀盾兵们从船队一拥而下,刚一上岸便纷纷从腰间拔出自己的钢刀,向着岸上那些半死不活,已经中箭倒地的敌军蜂拥过去。

  见到伤势重的,直接一刀将伤员的头颅砍下,伤势不重的,也先用手中的重盾拍晕了再说,俘虏一个敌军比杀死一个敌军的奖励更高,因为汉部落缺劳动力,所以当初罗冲才定下了这么一个规矩。

  一个腿上中箭的轻伤员在刚才的第二轮箭矢中倒地,后来想要逃跑时,却看到那些站起来逃跑的人瞬间遭遇了几十支箭矢的集火,他心里怕极了,干脆就躺在地上装死。

  结果还没装上两分钟呢,汉部落的刀盾兵就上岸了,开始对那些半死不活的重伤员进行屠杀,他颤抖的躺在那里,身边一个胸口中了两箭的兄弟正躺在那里出气多进气少,眼看就要活不成了,突然一道阴影遮住了他二人的视线,紧接着白光一闪,噗的一下那伤员的满腔热血就喷了装死的人一脸,好大一颗头颅也滚到了他的脸边。

  他睁眼一看,看到的就是自己同伴尸首分离的惨象,顿时吓得啊啊大叫了起来,挣扎着站起身来就想逃跑,把刚刚入账一个人头的虎贲卫士兵也吓了一跳。

  “我擦,这小子居然装死,吓老子一跳!”

  嘴里怒骂一声,左手挥起橡木盾牌就朝那人后脑拍去,咚的一声闷响,可怜这装死的小子都已经快被吓疯了,结果还是没跑掉,最终成为了汉部落的战俘。

  第一批上岸的一千名虎贲卫刀盾兵很快就把战线推进了弓弩的射程处,把三百米内倒地的敌军统统清理了一遍,然后快速聚集在一起组成盾墙,防御鑫部落随时可能过来的反击。

  而那些没怎么经历过战争的鑫部落氏族兵,看到汉部落那么残忍的砍去他们同胞的脑袋挂在腰上,吓得顿时鬼哭狼嚎起来,有的屎尿齐流,哆哆嗦嗦的向后爬着逃跑,也有的人胆子大些,看到亲人兄弟惨死在汉部落的刀下,想要为他们报仇,不过最终还是被器云给喊了回去,就这么一千来人和汉部落的一千人打,他非常清楚自己这边绝对不是对手。

  “快,快回营,我们利用陷阱和寨墙挡住他们。”器云招呼一声,当先就开始领着剩下这些弓箭手往回跑,他总共就这么多远射兵种,绝对不能直接就消耗在这里,不然接下来的防御就更难了。

  岸边的农田这边,在船上响箭卫的远程打击和岸上虎贲卫刀盾兵共同组成的防御下,终于在清水河西岸开辟出了三百米的安全登陆区,船上的军官看到时机成熟,立刻命令虎贲卫剩下的枪戟兵和弓弩手全部登陆,仅仅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整个虎贲卫的四千兵力全都送到了岸上。

  上岸的虎贲卫参军杨峰立刻组织兵力进行列阵防御,并把战线继续向前推进,终于在岸边的农田里开辟出一里宽的登陆区来,为后续的部队登陆提供了安全保障。

  空了的船只很快扬帆掉头,向海峡的方向返航,后续的马船和运兵船很快跟了上来,把三千人的骁骑卫也全送上的岸,同时上岸的还有上万匹战马和虎贲卫的二十门车载野战炮,以及大量的弹药辎重。

  光是把这七千人和上万的战马送上岸就足足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期间器云所统辖的鑫部落两个前线兵团再也没来袭扰过,全都龟缩在山顶防线里不肯出来。

  汉部落的登陆还在继续,这么大的动静,数万人马的调动,当然还是被附近的百姓察觉到了,山脚下位于农田不远的食部落村庄有人大着胆子跑来查看自家农田,却看到了数不清的人马占据了那里,所有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红袍铁甲,头戴兜胄,一些人的腰间还挂着血淋淋的人头,吓得妈呀一声连滚带爬的又跑回了村里躲了起来。

  已经随大军上岸的血屠并没有理会,而是继续指挥着后续部队的登陆,将从汤部落招募的豹韬卫两千五百人也送到了岸上,紧接着又是海狼卫,飞熊卫,响箭卫,至此,所有参战部队除了海军的伏波卫,其他陆军全部登陆上岸。

  渔部落出人组建的鹰扬卫虽然没在这里,但也已经抵达了使团的侧后方,做好了守护使团侧翼的准备。

  人员全部登陆后,后续的双桅帆船还在源源不断的向着清水河进发,把一船船的物资送到岸上,除了粮草,还有马车,和货币。

  血屠只管打仗,可以不管其他,但是军司马却要负责当地政治局势,汉部落大军初来乍到,第一条当然是安抚好当地百姓,阐明自己部落进攻竹岛的正当原由最为重要,不能让当地百姓觉得汉部落是来搞破坏和屠杀的,以免激起不必要的抵抗。

  所以当全部军队和物资上岸之后,虎贲卫的军司马立刻就带着后勤部队和其他卫所的司马们赶往了附近的几个村庄,去给他们‘送礼’……

  而血屠这边则是写着今天的战报,把作战过程和细节都写了下来,立刻用飞鹰传书给罗冲送去,他可没有忘记罗冲当初一天一报的要求。

第810章 安抚民心

  战报飞回去最快也要两三天的时间,暂且不表,单说虎贲卫的军司马薛青窑领人去安抚竹岛百姓的事。

  薛青窑是第二任虎贲卫军司马,和前任薛栋梁是同族关系,两人都是早期加入汉部落的穴部落成员,共同点就是同样组织过上千人的工程项目,比如建城,挖河,造学校之类的大工程,说白了就是包工头出身。

  包工头的身份是个大优势,都拥有大单元的后勤保障经验,所以也是正规军军司马的第一人选。

  薛青窑先是领人去了最近的村庄,为了减少当地百姓的恐慌,他还特意调了一些刚才没有直接和敌军交手的士兵来,这些战士身上干干净净的,也没有什么血迹,其中更是不乏一些前不久才化妆成商队前来推广货币的士兵,可以说当地的百姓看他们比较面熟,交谈起来比较容易有亲和力。

  随行的还有金吾卫和使团联合派出的翻译,为双方提供沟通上的保障,如果说当地的百姓们对这些战士还不够熟悉的话,那这些常年活动在竹岛和使团的翻译就绝对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一行人骑着马赶着车,总共一百来人一起来到了最近的一个村庄,但是那些明显刚刚还有活动痕迹的村落里此时却一个人也看不见。

  村落中林立的竹楼家家关门闭户,但却能从那些竹楼的缝隙中看到很多双偷窥的眼睛,显然百姓们并没有逃走,还有的人甚至拿着简易的武器藏在竹楼下面的畜圈里,守着自家最重要的财产,牛和羊……

  薛青窑看到当地百姓的反应,不禁笑了笑,然后挥了挥手,立刻就有两名士兵在村落中的大树树干上张贴安民告示,这也是当初罗冲的交代,因为在和陌生部落打交道的时候,罗冲一项秉承着正式的书面交流方式。

  你看不看得懂那是你的事,反正我们是有文字有文化的天朝民族,你看不懂那你就是蛮夷,先从气势上碾压对方,让他们知道自己到底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等贴完了安民告示,薛青窑见还没有人出来,就招呼身边的一个翻译开始对村民喊话了,他说一句,便让翻译喊一句。

  “村中族老可否出来一叙?”

  “我大汉军队初来乍到无意冒犯,此番兴兵竹岛概因鑫统领背信弃义,胆大妄为,勾结草原豪强与之狼狈为奸,攻打我汉部落开源郡在先,杀我大汉士兵千余人,截杀我运盐商队,为报此仇,故而兴兵于此。

  但我们汉部落首领宅心仁厚,不忍生灵涂炭,妄造杀孽,特意下令此战只诛鑫统领首恶及其军队帮凶,万不可与当地百姓为难。

  还请诸位父老乡亲们放心,我们汉部落治军严明,统辖有方,绝不会欺辱当地乡亲父老,更不会抢夺你们一针一线,若有违背此令者,诸位可到我们的驻军部队举报,我们对犯错的士兵决不轻饶,一定枭首示众给你们一个交待。”

  这段话便是写在安民告示上的东西,薛青窑也不过是把告示上的内容宣读了一遍而已。

  等告示宣读完毕,场面一时安静异常,只剩下晚风吹拂树叶发出的哗啦声,不过薛青窑很清楚,那些躲在竹楼里的百姓一定在听。

  果然,这告示宣读完还没一分钟,便有一间竹楼打开了房门,从中走出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正是此地的族老没错了。

  说实话,当地周边几个村落对汉部落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这些好印象主要建立在使团这两年在当地的行为上,公平贸易,甚至还愿意吃些小亏,还传授了当地人很多技术,最近的几个村落都是和使团学习种麻织布的大户,和使团来往频繁,觉得汉部落并不是那种会无缘无故跑这里烧杀抢掠的部落。

  要不是村里的年轻人连滚带爬的跑回来,一口咬定汉部落在他们的农田里杀人,这个村的族老是说什么都不会相信的。

  现在汉部落真的来人了,还说明了事情的缘由,这个村的族老思考了一番后,当即决定出来和汉部落这边面谈,真的假的聊聊再说,反正现在汉部落这边人多,他们真的要烧杀抢掠自己这个小小的村庄也挡不住,干脆豁出这把老骨头和汉部落讲明白再说。

  竹楼的房门打开,一老一少两个穿着粗麻衣服,脚上踏着草鞋的人就从楼梯上爬了下来。

  年轻的那个是族老的长子,常和使团走动,会说一些日常交流用的汉语,看着眼前百多号披甲执锐的军士,倒也没有面露惧色,扶着自己老爹就稳步走了过来。

  当然,两人有这样愿意出来交流的态度,而不是直接将汉部落视为侵略者,一味的反抗,那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这个时代还没有产生所谓的民族概念,大多都是部落,家族,氏族思想,因此在他们的眼中,汉部落的氏族和他们的村落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都是一样种地吃粮长大的人,汉部落和鑫部落也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拥有多氏族的大部落,区别无非是汉部落的氏族更多,规模更大,各方面都更发达一些。

  其次就是鑫部落对竹岛的统治力度并不是太大,对竹岛百姓而言,完全是一种放养,散养的模式,鑫统领虽然也向竹岛的百姓征收粮食兽皮,但和收税还不太一样,而是作为一种货物交换的形式存在。

  因为鑫部落的领地占据了竹岛通往大陆的唯一通道,也就是那条暗桥,而且还占据了竹岛唯一的金属矿脉,所以其他氏族部落想要从草原获得耕地用的牛羊,就只能通过鑫部落获得才行,想要耕地用的金属农具,也只有通过鑫部落才能得到,竹岛百姓向鑫统领缴纳一定份额的粮食,才能从鑫部落换到金属农具和牲畜,这就是双方之间的关系。

  其他的鑫统领对下面的那几个部落和氏族的民生,经击,法律之类一概不管,类似于宗主制,下面的小部落和氏族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

  而不是像汉部落那样,罗冲对汉部落的统治,那真是什么都管,从户籍,到土地分配和耕种,再到招募士兵保卫部落,征收税款用于部落基础建设,那是正儿八经的国家经营模式,管控力度之大,完全不是鑫部落能比的。

  这也就造成了竹岛的百姓对鑫部落并没有多大的认同感,而汉部落的百姓都清楚的明白一个事实,他们向汉部落缴税,他们享有汉部落所有的福利政策,同时也拥有一起建设保卫部落的义务,所以他们都认同自己是汉部落的一员,自己是个汉人的事实。

  这就是汉鑫两个部落的不同。

  所以族老父子对和汉部落的交流并不排斥,当然,这要建立在汉部落真的不会伤害他们的情况下。

  “敢问这位汉部落的长使,你刚才说的话可是真的,能作数吗?”那须发花白的族老来到薛青窑的面前第一句话就这样问道。

  “当然,老伯尽可放心,我刚才说的都是我们首领下的命令,我们当然不会违背首领的命令,不然我们也是要承担罪责的。”

  那族老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汉部落首领在汉部落的地位以及权力,他还是有所耳闻的,毕竟是距离使团最近的一个村嘛,经常能听到使团的那些人说他们首领怎么怎么样,他们首领让他们干什么干什么云云,总而言之,族老感觉汉部落那些人对他们的首领都特别崇拜,首领说什么就是什么,特别听话的样子。

  按照这个理论,如果刚才这人说的真是他们首领的命令,那他们应该真的不会伤害自己这个村落。

  心里的石头稍微向下放了放,老头再次问道,“我刚才听族中的青壮说,你们汉部落的大军占据了我们的农田,那你们什么时候能够离开?不会永远占着我们的田不走吧?”

  薛青窑再次微笑作答,尽量展示自己的亲和力,“这个还请族老放心,我们大军刚刚登陆,暂时还没有落脚的地方,所以才会选择空旷的农田临时驻扎,不过大军并不会逗留太久,明天就会撤出大部人马,剩余的也会在七天之内撤走,绝不会影响父老乡亲的耕种。

  另外,作为临时占用你们农田的补偿,我们汉部落愿意无偿提供一批稻种,并派出技术人员帮助你们实现水稻的推广种植,不知族老对这样的回答是否满意?”

  汉部落愿意尽快从农田撤走,这无疑是两人最满意的答案了,七天的时限他们也可以接受,反正刚刚收完今年最后一季粮食,就算想要种粮也得等明年了,他们的底线就是明年开春之前让汉部落撤出农田,不然他们就得想办法去开垦荒地了。

  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汉部落就是占用了几天空闲的田地而已,居然还主动说愿意做出补偿,而且补偿的方式竟然是教他们怎么种植稻米!!!

  稻米可是好东西啊,听说那是汉部落的主粮,不仅高产,而且关键是好吃,容易吃,对身体也好,使团的人就天天吃那种白色的大米。

  他们这个村落因为靠近使团的原因,族老的长子也有幸得到一些使团赠送的去壳大米作为礼物,回家和老爹都尝过这种陌生的粮食。

  竹岛是以玉米为主粮,大豆为辅粮的地区,因此吃玉米的历史非常悠久,玉米高产,虽然不愁填饱肚子,但却始终有一个困扰,那就是就食困难的问题。

  这倒不是说吃玉米很费劲,而是因为玉米它说到底也是杂粮,短期吃一些,或者间断性的吃一些,对人体还是有好处的,可是吃的时间长了,对牙齿的磨损程度也是非常大的,更别说这些人都是从小啃玉米长大的,能活到像族老这个年纪的老人,基本上满嘴都是烂牙,再想啃玉米那就真的有心无力了。

  想吃肉?那只能看着肉哭,不是没有,而是嚼不烂啊……最后就只能喝些汤汤水水的了此残生。

  而汉部落的米面却不一样,米面都是精粮细粮,不仅营养高,关键是容易吃,对牙齿的磨损没那么严重,而且更关键的是,听说米面比玉米更加耐储存,可以存放好几年的时间,因此米面一经在竹岛出现,就一直是当地人趋之若鹜的仙粮。

  虽然使团来的时候给他们带来了小麦种子和种植方法,他们也成功的种出了小麦,但小麦和稻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劣势,首先产量就不高,其次就是小麦如果直接拿来粒食口感并不好,最合适的食用方式就是磨成面粉,然后制作成各种面食食用。

  当地这个村的族老最喜欢吃的汉部落食物就是面条,想吃肉了就用钢刀剁点肉渣做成臊子浇在面条上,呼噜呼噜的也不用牙嚼,直接吸溜着就吃了,这才是最适合老年人食用的饭食。

  可惜制作面粉需要用石磨,而这东西他们自己又做不了,即便种出了小麦,也只能拿到使团建的那个磨坊里去磨成面粉。

  所以和小麦相比之下,稻米这种直接去了壳就能吃的精粮,才是他们大规模种植的首选。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