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第801章 新版三三制
汉部落整体的伙食水平还算可以,最起码百姓都能吃饱饭,肉食也时常能吃的上,这还多亏了养殖的兔子和羊,当然,汉部落的黑白花猪也在逐渐推广开来,只是阉割技术暂时还没普及,蔬菜种类不太多,但好歹有的吃。
不过这样的伙食水平也只有在汉部落老牌八郡地区能做到,其他地方因为发展的晚,多少还差些。
而饮食的好坏又直接影响了人的视力,那么火器部队这种对视力要求极高的,就只能在汉阳八郡这里招募了。
罗冲一边把玩着手中的步枪,一边思考着火器组建的事情,兵源,挑选标准,以及军队编制等问题。
汉部落现有的卫所军制并不适合一支火器部队,所以还要进行改革。
周围的一众亲卫们看了首领五百米五中三的绝技,对步枪的兴趣顿时大增,那些手里拿着步枪的人也开始尝试射击起远处的目标来。
去病过来的晚,手里拿的还是喷子,见罗冲拿着步枪也不用,还在那愣神,就想过去找罗冲讨要,但是却被罗冲的亲卫头目一把拉住了。
去病不解的看着他,那亲卫头头才说道,“首领在想事情呢,你别过去打扰他。”
去病这才哦了一声,不甘心凑到别人身旁看着他们打步枪。
这些经常跟在罗冲身边的亲卫,都知道首领会时不时的思考问题,所以碰到这种情况也早就司空见惯了。
而此时的罗冲还在分析着到底哪种军制适合这支将要组建的火器军队。
军制这东西还是非常有讲究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装备武器的不同,使用战术的不同来定的,其次才是指挥方面的考虑。
就像我兔建国初期使用的三三制,标准步兵班是九人一班,追求的是火力至上的战术目的,那时候国家已经有了自己生产武器弹药的能力,所以火力至上还真不是说笑的。
一个班的九人分为三个战斗小组,每组三人,这也是三三制的由来,其中正副班长各一名,轻机枪手一名,战时三个小组分别由正副班长和机枪手各带一组,正副班长装备五六式冲锋枪,实现火力压制,也就是国产AK47,组内的其余两名成员使用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担任精确射手,机枪组装备一挺轻机枪,两名组员同样使用五六半。
作战时三组互相火力掩护,距离拉的很开,九个人就是一个战斗群,一个班就可以控制整整八百米的战线,整个战场看上去都是稀稀拉拉的一片,这样的战术小组非常灵活,又不会让士兵过于集中,遭到敌人炮火的重点照顾。
这套战术从刚建国的时候就开始普及了,抗美援朝时期更是将三三制运用到了极致,所以国外报道的一些所谓的解放军人海战术,那都是瞎扯淡。
三三制最辉煌的战绩,还是对印反击战中,其中一个三人小组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三个人在其中一个班长的带领下深入印军敌后7.5公里,接连打了五仗,连续端掉印军三个火炮阵地,击溃两个炮兵团,缴获七门火炮,两辆汽车,还有长短枪支没有计数……
这么匪夷所思的战绩连小说里都不敢这么写,然而它就真实的发生了。
不过汉部落所面临的敌人和情况又与那时候不同,罗冲组建火器部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用他们对付食人族的,其中的巨猿更是个体武力极其强大的存在,所以这种稀稀拉拉的三三制并不适合汉部落,而且汉部落也没有火力强大的自动武器,和那个时候的解放军情况不一样。
对付巨猿最好的武器当然是喷子,但喷子只能用于近战,这个时候步枪就成为了补充,但是一个班多少人,几个用喷子几个步枪,这个比例还是要好好搭配一下。
罗冲琢磨了半天,最后突然拍了自己脑门一下笑了起来,他又不是要组建几十万的近代军队,总人数大概也就三四千人而已,所以没必要规定每人只有一把武器嘛,汉部落用全部落的工业产能供应三四千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最后罗冲还是选用的九人一班的三三制战术,但是和追求火力,降低伤亡的战术标准不同,罗冲虽然同样把九人分为了三组,但却有不同的战术目的。
他的想法是一人装备霰弹枪作为主武器,负责在前面‘莽’,因为霰弹枪只有在近距离才有效,所以必须足够接近敌人,同组的另外两人使用步枪作为精确射手,为前面的霰弹枪手架枪,进行远程的精确火力掩护,并为霰弹枪手提供换弹的机会。
两个人架枪掩护一个突击手,可以提供火力的持续性,这两个精确射手也可以交替射击,一人射击时另一人装弹,然后反复交替,可以让前面的突击手一直处于后方的保护中,就算霰弹打光了,也有充足的时间找个掩体进行装弹。
同时,前方的三个突击手呈三角阵型向前突进,三人之间互相保持五十米的距离,这个距离还在霰弹枪的射程之内,所以不管三人中哪个人身边突然出现危险,另外两个突击手都能向目标进行集火。
巨猿的数量本来就不多,按照这种战术进行作战,那么不管是突击小组的哪个人身边出现了巨猿,都会立刻遭到三发大威力霰弹的集火,这样就算它的身体再强悍,也得当场倒下不可,更别说汉部落的霰弹枪还是几乎可以连发的,毕竟每次上膛的时间连一秒都不到。
同时,为了保障后方架枪的精确射手也有突然遭遇近战的能力,罗冲在给他们装备步枪的同时,也会给每个人配一把短管的三连发喷子,作为近战火力的补充。
毕竟真的到了面对面肉搏的时候,拿着一把一米六五长的步枪真的不方便。
同时,为了补足前方突击手的远战能力,他们同样要每人装备一把步枪,也就是说,汉部落的火器军队每人都要装备两把武器,只不过在主副武器的配置上会略有不同。
第802章 武器定型
三人突击小组每人装备一把步枪,携带少量步枪弹作为副武器使用,主武器装备一把八连发霰弹枪作为火力输出,同时多带霰弹,另配一把四十厘米刃长的剑形刺刀,刺刀可同时装在步枪或霰弹枪上,两种枪械的刺刀卡口做成一样的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另外六人的精确射手小组装备一把步枪作为主武器,多带步枪弹,同时装备一把无托结构的三连发短管霰弹枪作为副武器,用于近战时的火力输出,备弹十二发,反正他们用的机会也很少,多带步枪子弹才是正途。
并且掩护组的六人也要各自装备一把25厘米刃长的多功能刺刀,刺杀的作用不大,主要还是以多功能为主,一把刀在野外的作用太大了,但是四十厘米长的军刺除了刺以外几乎毫无用途,还是能切、能砍、能削的短刀更为合适。
计划好了士兵的装备方式,罗冲心里也就对武器所需的生产量有了底,那么接下来就剩下选型和定型的工作要做了。
罗冲很快又带着亲卫们继续进行枪支测评,连续三天都一直待在靶场上,在测评枪械的同时,罗冲也对自己部落生产热武器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
三天后,还是那个靶场的棚子里,看着摆在桌子上的一排枪械,还有身边排列整齐的一众亲卫,以及研究所来的技术顾问,罗冲才对胡进说道。
“下面我说一下定型和工艺改进意见,你都仔细记下来。”
“是。”胡进立刻掏出纸笔趴在桌子上,看了罗冲一眼示意自己做好了准备。
“首先是选型方面,这次一共定型三款枪械,一种是八连发侧装刺刀式霰弹枪,要内置击锤的款式,这样的结构不易进水进沙,在保养方面比较有优势。
还有一款三连发短管无托式霰弹枪,同样要内置击锤式,最后就是步枪。”
罗冲看了一眼那六支步枪,最后目光落在其中一支上面说道。
“步枪要下弯式拉机柄,U形缺口的照门,同轴式的片状准星,还要半圈式的准星护环,第一可以防反光,第二是耐磨,省的长时间使用造成准星磨损从而降低射击精度。”
罗冲说完,看着终于停下奋笔疾书的胡进,这才问道,“刚才说的这些都记下来了吗?”
“记下了,首领放心吧。”胡进立刻肯定的点点头。
“嗯,那我接下来说工艺改进方案,首先这三款枪械所有的木质零件,全部采用红衫木材料制作,这种树在我们汉阳郡很多,而且木质够硬,抗裂性能也很好,不过在进行批量生产的时候,所有木质零件全部都要进行浸酸防腐处理,这个酸液配方回来我会让湖心岛研究所那边给你们提供支持,千万不要像现在的样枪这样只打一层桐油了。”罗冲再次嘱咐了起来。
“是,首领我都记下了。”胡进再次表示自己明白。
罗冲点点头继续说道,“其次是钢铁零件的加工,不管是外面的枪管和枪机,还是内部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弹簧,全部都要进行表面黑化处理……”
“首领,这个表面黑化处理需要怎么操作?”胡进立刻问道。
“你别急,听我说完,黑化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淬油,油料要用动植物混合油,除了枪管之外的所有金属零件,全都要先烧红,但也不用太红,然后再浸油,等浸完油表面自然就变成黑色的了,不过枪管的黑化要麻烦一些。”
罗冲抹了下额头继续说道,“现在的枪膛硬度还是不够,滑膛的霰弹枪打的是纯铅的软弹,磨损并不明显,但是打被甲弹的步枪内膛就磨损太严重了,才打了一千发膛线就出现了严重磨损,射击精度开始急剧下降,打到两千发的时候膛线几乎都磨平了,这消耗量实在太大了,要是批量生产的还是这个水平,那我们造的枪恐怕都不够训练用的,所以枪管的硬度必须提高。”
胡进飞快的记下了罗冲安排的重点,然后立刻问道,“首领,那枪管也需要淬火吗?”
“当然。”罗冲点了点头紧接着又说道,“但是淬火的方式比较麻烦,要进行内外分别淬火。”
见胡进不解,罗冲才解释道,“先把枪管的机械形状加工出来,等刻完了膛线先淬枪膛,给枪膛淬火时要先用防火泥把枪管外面都包起来,只留下枪膛,然后烧红了用水淬火,枪膛淬完了火后,再把枪管的两头用泥封死,等烧红之后用混合油来淬火进行表面黑化处理。
总的来说,就是用两种方法,对枪管外形和枪膛内部进行分别淬火。”
等罗冲说完,胡进那边也是记了一会儿,然后再次对罗冲问道,“首领,那另外两款霰弹枪也需要用同样的方式生产吗?”
“当然,虽然霰弹枪的磨损程度低,但总归枪管这东西,硬度还是越高越好,这样才能提高枪械整体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省开支。”罗冲再次点头确定下来。
最后,当看到罗冲终于将武器定型下来,并简单讲述了一下每个士兵都需要的配置后,去病才彻底放下心来。
经过连续三天的实弹射击,打掉几千发子弹后,去病可以说对这些武器都很喜欢,如果让他来选择的话,他恨不能把所有的枪械全部定型装备,但他也知道这不可能,可他又十分想要一把步枪和霰弹枪,还好罗冲最后说了要给每个士兵都装备两把武器,喷子和步枪各一把,他这才放下心来。
这样他就不用在究竟要选哪款武器上发愁了。
将这些全部都安排好后,罗冲也回到了家中等着武器的生产,至于募兵,现在还不着急,罗冲相等明年再考虑组建火器军队的事,否则就算现在组建了,恐怕将来也要面临枪械不足的尴尬处境。
另外就是,汉部落今年冬天就会进行对竹岛的征服作战,他想等彻底平定了竹岛再说,到时候也好从那边调动一些军官过来,罗冲组建新部队,总不可能还要亲自从队列开始教导啊。
第803章 统一语言的计划
罗冲从汤部落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十月份,回来后先是折腾蒸汽机,又忙着枪械研发,中途又在照相机上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到最后枪械正式定型的时候,都已经到了十二月底了。
这天把枪械的定型标准交给了胡进后,罗冲就命令他开始储备造枪材料,但是并没有让他们马上开始生产,因为汉部落目前对枪械的需求并不是那么急迫。
动力研究所现在最紧要的攻坚方向就是批量生产铁马一型和铁牛一型蒸汽机,然后将它们安装到各种机器上,尤其是将现有的铸币厂设备全都换成蒸汽化,提高货币产量,来应对即将激增的人口形成的市场空白。
罗冲的想法就像当年解放军解放全国的过程一样,打下一个地方,人民币立刻紧跟着进入,他占领下来的地方,汉部落的货币当然也要跟上。
胡进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于是马不停蹄地跑回去就开始投入了工作。
现在新钢郡的工业县还很小,基本上可以说,那里只有一个研究所和一个主要生产蒸汽机用的工厂,研究所还在搞着各种关于蒸汽机的研究,同时还要分出一部分技术人员去培训工人学习和使用蒸汽机,研究所本来人就少,不可能自己去参与生产。
但即使这样,仅有三十多人的研究所还是出现了人员不足的情况,他们用人的地方太多了,湖心岛的铸币厂需要派人,培训工人也要派人,自身留下的人还要参与研究新机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用人荒。
不得已之下,研究所只好写信向罗冲求助,罗冲没办法,只能去学校里想办法,前阵子刚刚调走一批文科生跟着桑丘去拓海郡当官,现在又抽调了数十人前往研究所。
选人的方式还是向之前一样,让汉阳城、汝阳城、学府县、浏阳城的四个学校同时举办临时考试,选拔成绩优异者前往研究所任职。
这次四个学校共选拔了一百人,然后罗冲又让人带着他们到两处研究所各自参观了一圈,最后经过他们自己的选择,有的去了专门搞机械的动力研究所,还有的去了湖心岛的综合研究所,这两个地方各有发展,哪个的待遇都不差,至于到底选什么,就看他们自己的兴趣了。
把人手分配完后,罗冲又调集了一些冶金方面的工匠补充到动力研究所去,这才解决了他们人手不足的问题。
不过就在这一通安排之后,暂时任汝阳郡郡守的云志也找到了罗冲这里。
“首领,您这次在各地学校选人选的是不是有点少啊?我们汝阳郡的汝阳县和学府县两个学校加起来才要了四十多人,学校里还有成百上千的学生等着分配工作呢?这些人暂时怎么办,他们的初级教程可都是学完了啊,这学校开的都有三年多了吧。”
“怎么突然问这个?那些学生闹事了?”罗冲坐在汉阳城官署大楼顶层的办公室问道。
“闹事倒是没闹,但抱怨还是有的,我听到一个小吏当值的时候跟其他人抱怨了,说他弟弟成绩也不差,就差了一分,要不也能去研究所了,最后就说首领这次选的人太少,那么大一个学校才选了二十多人……”
说到这云志还偷偷看了下罗冲的反应,见他连头都没抬,还在看着桌子上的文件,就继续说道。
“我后来打听了一下,有这种抱怨的人不少,眼看孩子都不小了,但是还没分配到工作,学校又不让他们毕业,其他出去的人都开始成家过日子了云云,我想这样的议论可能会出事,所以来给首领汇报一下。”
“嗯。”罗冲还是没有抬头,继续盯着手中的文件嗯了一声。
云志不知道啥意思,就再次试探的问道,“那,首领,您……?”
“我什么?”罗冲突然合上文件抬起头来,脸色不好看的反问道,“那些学生和家长不懂,难道你也不懂吗?他们其实就是对那些被选到研究所的优等生眼红,羡慕嫉妒恨,都知道研究所薪俸高,立功的机会还多,爵位升的快,谁不想去,但那是谁都能去的吗?要怪就怪他们自己,谁让他们成绩不如人。”
罗冲顿了下继续说道,“还有,我一直压着没给他们安排工作,那是有道理的,他们看不出来,你还看不出来?”
被首领一通臭骂,云志也是委屈和不爽,但又在心里抱怨道,你怎么想的我哪知道。
当然这话他不敢说出来,既然罗冲都这么说,他也就围绕着最近的事情分析了一下,还突然有了点思路,最近部落跟汤部落的合作已经开始越来越大了,前几天还把他们汝阳郡的桑丘给调走了,眼看和竹岛的大战也要开始,说不定首领这是对这批学生另有安排。
想到了这里,云志立刻试探性的问道,“首领,您是不是对这些学生另有安排?”
“知道了你还问?”罗冲瞪了他一眼,就这脑子还怎么当郡守,然后再次说道。
“竹岛人口十万,洪湖三郡人口近七万,汤部落人口八万,这些地方都在逐渐接受我们的统治,光是那么多人口的语言统一就是个问题,教那么多人学汉语难道不用老师吗?学校里那些学生不正好就是。”
听到罗冲这么说,云志才恍然大悟,他还真没想到这个问题,原本他以为罗冲是要把这些学生都培养成官吏和工匠的,忘了还有老师和普及汉语这一茬。
云志没想到,罗冲却想到了,当然他也是这两天经过了给研究所招人的时候才想到的,汉部落新接管的地方很大,人口也非常多,如果互相之间都不能有效的沟通,那还怎么发展?
但是用汉部落现在的教学体系,想要让一个学生学会汉字和汉语,就得从认字开始教起,这就非常的麻烦。
从小听汉语长大的孩子当然不用教,但那些鑫部落的人还有草原的牧民就不行了。
而之前汉部落学校的教程都是类似古代三字经的识字方法,总的来说,就是给你一些字,几乎涵盖了汉语的所有读音,等你把这些字都学会了,汉语也差不多都会说了。
但是现在不行,这样教的太慢,无法快速普及二十多万人口,所以罗冲想了好几天,最终决定把汉语拼音拿出来,有了这套拼音教程,就算不认识汉字,也能让他们用最快的时间学会汉语发音,而他这两天的时间,正是在编写这套汉语拼音的教程,并且已经有了推广计划。
第804章 《汉语拼音》
其实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也有拼音教学,但那时还没有普及拉丁文的字母,所以用的都是直注法或者反切法。
这种注音方法和现代汉语拼音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必须要先把常用字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下来,然后再用常用字去给不认识的生字注音,而古代的启蒙教学就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基本上把这个全都背下来,就可以用这些字去给生字注音的方法学新字了。
整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先学字,再学拼音,而现代汉语拼音的教学方式恰好相反,先学拼音,然后根据拼音学生字。
古代拼音教学中,直注法就类似于现代有些学生学英语时喜欢用汉字给英语单词注音一样,比如苹果的单词,就注音“挨炮”,橘子就注音成‘熬润汁’。
古汉语中也是一样,当学生学习一个新字的时候,比如医生的医,老师就会告诉他,这个字和‘一’同音,学‘武’的时候,就注明和‘五’同音。
但这基本都是单音节的汉字,碰到那种由两个音组成的汉字,就要用到反切法。
反切法就类似于现代的双拼,分为上字和下字,上字代表声母,下字代表韵母,例如昌盛的昌字,这个字的注音就是‘尺良’,尺取前面的声母ch,良取后面的韵母ang,两个字合起来就是chang昌。
这种反切法的来源众说纷纭,具体从哪来的没有明确记载,但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是真的,当然,也有宋朝的一些人说是从西域传来的,可是也有人反驳宋朝之前中国已有双音文字,那之前的老祖宗是怎么学汉字的?
各说各有理,最后就是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老祖宗们真的很聪明。
不过这样的反切法先后经历了数次改进,但它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现代汉语拼音用音素注音那么清晰标准。
最早用字母给汉字注音,并且出书的,是在明朝,由当时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根据拉丁字母发明,当时创造性的弄出了二十六个声母和四十四个韵母,然后另一个传教士金尼阁正式出版了一本用字母注音,类似于字典的字汇,名叫《西儒耳目资》,不过并没有普及,但是对以后的影响也非常大。
一直到了清末民初的民国初期,才出现了更像现代字母拼音的切音法,后来经过再次改进,就成了建国后普及的这套字母拼音。
目前汉部落还没有出版过一本正式的字典,汉字教学全靠老师口耳相传,老师指着这个新字告诉学生们念什么,学生们就跟着怎么念,但多数时候,用直注法的时候还是比较多。
有时候罗冲还看过一些士兵的家信,甚至那些官员写给自己的报告,里面就经常有错别字的出现,大多数都是一时忘了这个字怎么写,然后就找了个同音字代替,这就是直注法的精髓,用同音字代音。
罗冲不想再走前人的老路,搞什么落后的反切法,反切法不管怎么改进,它都有局限性,中国汉字那么多,不可能就那么正好能找到合适的汉字来做反切注音,而且用来反切注音的字还必须用常用字,要不然你拿两个更生僻的汉字来注音,人家也不认识啊。
另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反切法无法注明声调,这就比较尴尬了,所以罗冲准备直接把因素拼音推出来,也就是现代的26个字母和四个声调组合而成的现代汉语拼音。
虽然声母和韵母不止那么多,但只需死记硬背26个字母还是很简单的,再加上学校里那些学生已经有了认字写字的基础,想要教起来就比较快了。
罗冲就准备利用这一个冬天的时间,先把汉部落现有的四所学校中的学生教会拼音,然后等来年开春,再让他们到各地去任教。
这个过程并不算多复杂,就像当初刚刚开始教汉字的时候一样,先教一部分人,再让这些人去传授和普及。
就这样,罗冲先是让人把自己撰稿的《汉语拼音》这本教材进行雕版印刷,反正总共也没多少东西,总共就一个小册子那么大,用雕版来印刷倒是比较方便,而且还能连图画一起印在纸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算是一个速成扫盲的拼音小册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