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76章

作者:羽卿书

  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小蝶也不好继续说什么,罗冲也没有刻意表示什么,所以他和汤瑶之间,其实还处于一种任其发展的态度。

  罗冲有许多事需要忙,暂时还真的顾不上那么多儿女私情。

  也就是在罗冲回到汉阳城的第四天,一艘双桅的小型帆船突然从北方而来,它没有直接走浏阳河上游的大泽水道,而是从汝阳河的上游而来,直接停到了汉阳城的码头。

  这艘船刚一靠岸,便有人去城内报告了罗冲,等他骑着自行车来到码头时,才知道这艘船的来意。

  这是一艘从游野那里的前线基地驶来的帆船,去年游野刚刚离开没多久的时候,罗冲就曾命令他们,等游野回来路过水晶矿山的时候,再给自己带些水晶回来。

  但是这个家伙去年一直在忙着搜罗人口,而且什么都没干成也没脸回来,水晶矿的事也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不过在去年冬天前罗冲派了更多的人员和物资支援后,这个家伙终于想起来还有这么个任务没有完成了,于是等开春冰雪刚刚融化,游野就派了人去采了一船水晶特意送回来。

  至于他自己,还是没敢回来,也不知道是真忙还是特意躲着自己,估计还是怕耽误了罗冲的事所以不敢回来吧。

  罗冲看着满船的水晶,倒是也没有为难这些船员们,他们并不是决策者,刁难他们也没什么用处,快点将这些水晶变成有用的工具才是最正经的。

  汉部落虽然已经有了能力制作各种玻璃制品,但是石英砂制作的玻璃在某些性能方面依然比不上水晶玻璃,这倒不是工艺的问题,而是材料的性质决定的。

  罗冲一直没有让人尝试制作望远镜,其实也是在等这批矿石。

  毋庸置疑,像是望远镜这种对透光要求超高的工具,普通的玻璃还真不行,但是水晶矿就不一样了,它的成分足够纯粹,99.999%的二氧化硅,保证了水晶玻璃绝对的纯净程度,不管是透光还是耐热方面,也都是水晶玻璃更胜一筹。

  另外,除了拿来制作光学仪器之外,具有耐热性能的水晶玻璃拿来制作化学实验室的器皿也是极好的材料,一些需要用来加热的烧杯和试管,就需要具备很高的耐热性,而普通石英玻璃五六百度的熔点,明显就无法派上用场,这也是他去年特意嘱咐游野带些水晶回来的原因。

  随着汉部落造船和海航领域的发展,汉部落对于望远镜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现在现在材料到位之后,终于可以将这件号称千里眼的大杀器提上日程了。

  只不过关于望远镜的技术,罗冲已经记不起多少有用的知识了,化学方面他记得东西不少,但是关于初中物理的透镜方面,几乎忘得差不多了。

  唯一能想起来的东西就是,望远镜好像是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制成的,如果是凸凸组合,那大概做出来就是显微镜了。

  另外,直筒望远镜好像是用凸凸凹或者凸凹凸还是什么的组合,这个记得也不是很清楚,军用的双筒望远镜,由于目镜比物镜间距要小的原因,还要经过一次折射,这中间还要加装三棱镜才行。

  记不清没关系,好在汉部落现在的研究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科学这东西,从来都不是重视的结果,而是一种通过不断验证来寻求真理的过程,所以大不了多实验几次,总能找到最合适的组合和数据。

  于是乎罗冲立刻就写了一些关于望远镜的概念以及基础理论,还有大概的实验方向,然后立刻派出亲兵将这些重要资料和满船的水晶直接送到了湖心岛的研究所去。

  第一步的研发步骤不是找透镜组合,而是先用这些水晶试制一批各种焦距的凹凸透镜再说,有了这些零件和设备,才好进行下一步的实验验证。

  而当研究所的那群汉部落顶尖匠人们拿到这份资料后,更是喜出望外,没想到首领的脑洞又爆炸了,居然想出用玻璃来制造人造千里眼的想法,而且据说还真的有可能。

  因为研究所中有几个人就曾参与过凸透镜的制造,那还是当初罗冲为了雕刻货币模板的时候,专门找人做的放大镜,当时那几个工匠把放大镜做出来的时候,也为这种特殊的镜子感到惊讶。

  他们按照罗冲提供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这个东西的原理大概就是利用放大镜的特殊作用,将远处很小的景象无限放大,通过这种办法让人在远距离看清东西。

  这么说来,这东西在理论上确实是可行的。

  得出了这个结论,一群研究员们顿时干劲十足,当天便成立了望远镜专项研究小组,先用模具浇注一批各种型号的透镜再说。

  同时罗冲的资料里还专门给了提示,同等直径的透镜相比,中心的厚度不同会导致焦距的变化,也就是放大的倍数会发生变化,这样神奇的理论,更是让这些研究员们如痴如醉。

  他们倒是不在乎什么金钱和荣誉,因为这些他们都不缺,能给的东西首领早就给了,这些研究员们之所以喜欢这里的工作,就是因为在研究所经常能够接触到首领掌握的最新科技,这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各种规则和定律的好奇心。

  人终归是有求知欲的,只不过大部分人求知的方向不同罢了。

  把这项研发计划交代下去之后,罗冲就暂时不管了。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汉部落新的大学城也即将竣工投入使用,之前关于医学院他已经做出了完整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他的学科,他还没有做出规划,现在是时候把这些进阶版的教育体系弄出来了。

  文学创作这个东西不好说,这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慢慢发展出来,但是关于各种行政方面的需求,汉部落就有些求贤若渴了。

  农业学院必不可少,建筑水利同样不能缺,以后发展船舶远洋,也要加个船舶或者船政学院,另外追求真理的理工学院,还有维护社会治安的政法专业,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专业。

  汉部落之前那些学校里的学生,有不少成绩比较好的都已经在部落里就职了,有的去当了小吏,有的当了工匠,还有的直接进了研究所当计算员,那里对于数学方面的人才可是十分稀缺的,许多学生都是进了研究所后一边参与工作,一边继续学习。

  现在,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这些学科也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组织,争取在罗冲的有生之年,将汉部落的教育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全都传播出去。

  新的校区,或者说大学城,当然,现在这个还不完全是大学,以后的大学必须全都建在汉部落首都的,现在这些相当于中学的学校,则是被罗冲安排在了汝阳郡之下的新县城。

  起初罗冲还打算将这些学校建在新设立的南张郡,后来想了想还是放到了汝阳郡治下,作为一个以学校为重心的城池,当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一个已经发展多年的郡城在背后做支持,远比放在光秃秃的新设郡县要强得多。

  这么一来,倒是便宜的云志,本来罗冲就是让他再建两个县城的,现在这个大学城直接给他占掉了一个县城的指标。

  新建的这个城池被命名为学府县,就坐落在汝阳郡以北,汉阳郡以东,也就是汉阳城的河对岸不远处。

  这个城池虽然是县级单位,但是其规模却不亚于任何一座郡城,毕竟里面光是学校就有好几座,还不可避免的要加入正常县城的居住区和生活区的建设,这样一来,城池不可避免的就变大了。

  不过因为靠近两个大郡的缘故,新城的建设也能受到不少的帮助,再加上这次战争俘获的大量奴隶,建城的速度还是不慢的。

  其中的医学院因为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单设了一个校区,命名为汉部落北方医学院,内部有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解剖中心,药草实验种植园,实验动物饲养中心,一个用于储存人体标本的冰窖。

  另外医学院还有对外设立的医院,平时也收治各种病人,毕竟医学这东西光靠纸上谈兵可不行,临床验证才是重点。

  医院和学院相通,由学校的老师们轮流坐诊,学生轮流实习,虽然规模不太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同时容纳百人的住院部,门诊小楼,停车场,大药房,食堂等,很多功能性建筑其实是和学院共用的,但是作为汉部落第一个正式的医院来说,也足够完善了。

  更关键的是,现在这所医院还处于试运营阶段,只看诊不要钱,买药会收成本费,付费意识要从开始就培养,不能让百姓养成白嫖的习惯。

  如果要进行外伤清创缝合,断骨再接等外科的方面的治疗,医院将会采取先治疗后收费的政策,治好了要钱,治不好医院赔丧葬费,没办法,现在的医学刚开始研究,谁也不能保证一定就能治好。

  另外还有专设一个妇产科,专门接待那些想要在医院生孩子的家庭,医院将收取一定的费用提供接生等产后护理等一系列的服务。

  建这所医院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给学校里的师生们总结经验用的,意义十分重要。

  另外的理工,文学,政法,建筑,艺术,农业等学科,因为并没有系统的发展方向,所以还只是实验性质的,学校规模也不大,最后干脆将这些学科全都放到一个大校区里,合办一个北方高级综合学院,其内部多划分几个分科院系即可。

  至于另一个重要的船政学院,则是直接被罗冲放在了浏阳郡,那里靠着大河,造船厂也是现成的,只要是和船有关的知识,不管学什么都比放在汝阳郡这边要方便的多。

  就在夏季五月上旬的时候,学府县的校区终于建好了,虽然百姓的居住区和生活区还有待建设,但是学校目前已经可以正式进入运营了,不过除了医学院之外,另一个综合学院还要等到秋季,原初级学校的学生们毕业了之后才能招生开学。

  但是已经在罗冲家住了几个月的汤瑶却忍不住了,提议将暂时种在院子里的那些药草移栽到医学院的药草种植园里去,罗冲正好也想去看看学校的建设。

  干脆就领着一家子全都一起去好了,反正学校现在也没什么人,就当是过去旅游了。

  两个小孩子知道要出去玩,各个都兴奋不已,不过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小蝶却跟罗冲抱怨道。

  “夫君,你建了那么多的专业学校,就是烧陶画画的也要弄个艺术学院出来,为什么唯独没有纺织工业学院,你这是不重视我们织布的吗?”

  罗冲骑在一辆带大梁的自行车上,将小罗成放在怀里一个藤编的幼儿座椅里面,无奈的冲着小蝶摊摊手。

  “咱们部落的纺织工业基本已经发展到手工织布的极限了,真的没什么可教的了,再往上提高,那就是全部自动化,不用人就能同时操控几十上百架织布机同时工作,效率更高,不知疲倦,不过到了那个时候,现在那些纺织厂的女工必定遭到冲击,她们的工作就保不住了。”

  “啊?!不用人?那还是算了,咱们部落还有那么多家庭指望着这份工作养家呢。”小蝶立刻惊讶的感慨道。

  “爹,走,晒!”

  见罗冲和小蝶在那说起话来没完,坐在自行车大梁上的小罗成就不干了,扒拉着头上的乌纱帽大声催促道。

第733章 牛尾的救赎

  几辆自行车组成的车队越过木桥,骑行了大约一小时后,一家人很快就来到了汝阳郡的学府县。

  医学院已经基本竣工,罗冲家里的药草也提前有人运到了种植园内,等他们过来的时候,药草基本都快移栽完了。

  植物移栽必须赶到阴天才行,可惜这几天的天气都是晴天,根据钦天监的预测,未来几天同样如此。

  没有办法,为了药草的尽快移植,罗冲只能让人在晚上进行,省的白天运输的途中被太阳晒死。

  这里除了种植了汤瑶带过来的十几种药草之外,还有很多种汉部落这些年搜集的药草,其中大多数都是当初的蛇部落贡献出来的。

  类似于生姜的外伤药,晒干之后磨成粉就可以直接外敷在伤口上,具有止血和消炎的功效,类似的还有当初大树说的那种具有红色汁液的树木,可以用来清洗外伤消毒,同时也能有一定的消炎功效,就是止血方面几乎没什么作用。

  其他的还有剧毒荆棘藤,具有醒神催吐功能的臭味草,据说这种植物的汁液具有醒神和催吐的功能,功效说明也很直接,就是字面意思,如果昏迷的人闻一下这种汁液,立刻就能被臭的熏醒过来,醒着的人闻一下,能直接熏吐……

  简直可怕。

  不过万物皆有其作用,臭味草在急救和解毒方面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良药,不过这种奇妙的药物必须现用现采,可能是因为它的臭味太过浓郁,因此挥发太快的原因,几分钟便会失去效果,汁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也会快速蒸发,极大的限制了使用范围。

  对于这种情况,罗冲的意见就是将它制作成和精油类似的油膏状,装在小瓶子里当鼻烟壶那样使用,反正是用来闻的东西,而且他只给出发展方向,并不直接参与研究,那是医学院的工作。

  所以这里不光是要种植臭味草,也要进行药物炮制的实验,从原始的抓一把草直接生吃,到炮制成中成药,提高保质期和使用范围,这也是医学院的研究方向之一。

  类似的药物还有很多,各种稀奇古怪的作用都有,大多都是一些小部落祖传的生活常识,就像当初的上一代首领主动给罗冲找来蒲公英治伤口一样。

  虽然大多数部落都没有文字传承,但是那些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生活技能里,却有很多关于药草的知识。

  野猫生了病尚且会到山中自己找草药来吃,像是人这样的高智商动物,自然不可能会比猫笨,几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下来,哪个部落没有几样能够治病的药草。

  只不过大部分都重复了罢了。

  看完了种植园,罗冲又领着众人到了动物养殖中心。

  汉部落用来做医学实验的动物,大部分是兔子和狗,这两种生物价格不贵,产量又大,非常适合拿来做实验,至于前世经常听说的小白鼠,他在这个世界上还没见到过。

  除此之外,动物养殖中心还养殖了许多动物性的药材。

  比如毒蛇,蛇蜕,蝉蜕,蛤蟆皮,羊角,龟甲,鹿茸,驴皮阿胶,毒虫等东西,也都是非常有用的药材。

  看着关在笼子里的毒蛇,小罗成被吓得哇哇大叫,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凑过去一探究竟,这种又害怕又好奇的矛盾心里表现在一个还没两周的小孩子身上,竟然莫名的有些可爱。

  离开了动物养殖中心后,一行人又去参观了教学楼和宿舍楼,这一点和其他的学校差不多,但是这些建筑上面安装的玻璃窗却广受好评,这都是最近湖心岛上的玻璃工坊努力制作出来的。

  校外的医院方面,目前还在建设当中,所幸医学院还没正式收纳学员,所以校外的医院暂时不营业也没什么关系。

  参观了一圈,罗冲又带着老婆孩子在学校的花园里举行了野餐,陪着两个孩子玩了会皮球,然后便回家去了。

  由于学府县距离汉阳城不远,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就能到达的缘故,所以汤瑶仍然居住在罗冲家中,等学校正式开学,她也要过上每天来回上下班的日子。

  ……

  时值五月,汉部落已经逐渐消化了这次战争带来的收获,但是对于战争失败的一方,冒顿和鑫部落是最难以接受的。

  草原洪湖南岸的一处山地小部落中,冒顿昏昏沉沉的躺在帐篷里,他的左臂缠着洁白的麻布,上面却被红色的血液和黄色的浓水所浸透,帐篷里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腐臭气息。

  在最开始的开源城之战时,冒顿在逃跑的过程中,左臂被射了一箭,那一箭的箭伤因为汉部落后面的持续攻击,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

  后来随着接二连三的被突袭,汉部落造成的巨大损失,牧民大量被俘,事态的发展让骄傲的冒顿开始一蹶不振,并伴随着天气的逐渐炎热,他左臂的箭伤终于开始恶化了。

  仅剩的数百名血亲和亲卫护送他逃向了滨海卫东南方向的一处山林谷地中,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一个靠狩猎采集和打渔为生的小型野人部落,人口数量同样只有五六百人,但是却被冒顿的亲卫轻易打败。

  毕竟就算他们实力再差,他们也是草原上最出色的一波骑兵,征服这样的小部落根本不在话下,这毋庸置疑。

  小部落的首领和其他高层很快就被屠戮殆尽,剩下的女人被冒顿的亲族强占,男人被打为奴隶,替他们放牧仅剩的一千多头牲畜。

  但是冒顿的伤势也越来越严重,伤口逐渐发炎红肿,经过几次剜肉、排毒、清洗伤口,他的伤势不禁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没有好的外伤药治疗,他已经陷入了连日的发烧当中。

  这条胳膊算是废了,就算伤能养好,他也永远失去了持弓射箭的能力。

  不过他也不可能养好,长时间高烧不退,事实上冒顿已经不省人事好几天了,也许就在今晚,他就会彻底的凉下来……

  .

  而在海峡的另一边,鑫部落的高层同样十分压抑,他们为这次开源城之战投入太多,大量的海盐,竹箭,铜矛,竹甲,当然这些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其实还是那些统领派大长老们的亲族青壮。

  那是一支完全由‘自己人’组建的军队,三千人的青壮可不是个小数目,然而自从派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损失。

  就算对汉部落来说,这样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汉部落的一个县城虽然有几千近万的人口,但是那还包括了老弱妇孺,如果全都按青壮来算,汉部落最大的县城也不可能一下拿出三千人。

  更何况这些人还都是鑫部落统领系的主要力量,现在就这么全没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军队没有回来,鑫统领迫切的来到暗桥的桥头处等待,然后看着潮落潮升,当海水再次淹没暗桥的时候,还是没有看到那支军队的影子,甚至连个被冒顿派来报信的都没有。

  鑫统领并不是傻子,他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劲,从而引发了他对战局的猜想。

  战争无非就是胜负两种结果,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出现的结果就很有限了。

  要么就是冒顿的联军大败,自己的那三千人也全部战死,汉部落趁势追剿冒顿,冒顿已经彻底逃遁到哪个犄角旮旯了。

  不过鑫统领并不认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可是知道冒顿到底有多少人的,这次联军的人数那么多,就算汉部落超级能打,一个人打十个,但是开源城又能有多少人,哪怕汉部落超常发挥,最多也就是跟冒顿打个平手,谁也奈何不了谁。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不仅自己的三千人马没了,就连冒顿也没派个送信的来,这根本就不正常。

  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冒顿成功打败了汉部落,占领了开源城,然后他违背了之前的协议,独霸了开源城,并且扣留了自己的那三千人马。

  按照之前冒顿阻挠汉鑫两个部落之间马车交易,扣留大量物资的前科,他是很有可能干出这个事情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们鑫部落可就亏大发了。

  一想到自己的巨大投入可能就换来了这样的结果,他就忍不住想要吐血三升,急不可耐的鑫统领立刻做出决定,派遣了数百人分成几十支队伍,乘坐竹筏和独木舟横跨二十来公里宽的海峡,到草原上去打探一下情况。

  斥候们很快出发,有一小部分队伍成功登上了草原大陆,然后他们通过携带的白盐从附近的牧民手中或租或买的弄到一些马匹,接着便三三两两的到草原各地寻找冒顿和汉部落交战的消息。

  有人先是去了冒顿昔日的那些领地寻找,看看冒顿的人有没有回来,但是当他们到达一处领地后,看到的都是破败的帐篷骨架,上面的毛毡早就被烧成了灰烬,甚至连一点臭味也没发出,说明这些痕迹已经是很久以前造成的了。

  几个鑫部落的斥候下马查看,发现到处都是战火的痕迹,营地内还有不少腐烂的兽皮,以及牲畜的骨架,当他们翻开一个倒塌的帐篷时,还突然从里面钻出了几只红黑色的狐狸,冲着几人龇牙咧嘴的咆哮一番后,撒腿就没了踪影。

  而几个斥候再仔细查看时,还发现帐篷下压着的几具人类骷髅,很明显,这些都是死去之后被野兽啃食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里到底遭遇了谁的攻击?为什么攻击过后却没有人收敛尸体,或者占领这个营地?他们好不容易打下这个地方,难道不是为了占领下来自己经营吗?

  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但事实证明,冒顿后方的营地遭到了未知势力的打击,至今都还没有恢复,这已经算是一种不好的消息了。

  又连续探查了两个冒顿的营地,同样还是那番模样,接二连三的发现证明了冒顿或许遭遇了大败,甚至连自己的老巢都丢了,这无疑说明了很多问题。

  再次来到一个冒顿的据点外面,这里他们比较熟悉,是冒顿手下一个比较大的据点,之前鑫部落运送给冒顿的很多重要物资,全都囤积在这里。

  他们迫不及待的准备进入营地找到冒顿询问一番,于是立刻骑马上前,离着很远的地方便发现这里有不少的牧民正在放牧,几个斥候心里顿时一松。

  还好还好,终于看到活人了,有牧民和牲畜存在,说明这里就还没有被敌人攻击过,于是他们立刻就朝着畜群和牧民跑了过去。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