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你来看这边。”
罗冲直接把他领到了办公室的一个巨大沙盘面前,用指挥棒画着牧野郡的那块地问道。
“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坚盾皱眉仔细打量了一番,他不太会看地图,但是沙盘是按照地形来做的,上面还有汉部落几个郡县的模型和标注,拿这些东西当作参照物来比对,他很快就知道了首领问的那块地是什么地方。
“这是新钢郡的西面,缚马关的西北面,是我们尖角部落以前放羊的地方。”
坚盾自己说完,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首领肯定是有什么任务要交给自己,而任务地点正好是自己老部落的地盘,因为自己对那里更加熟悉,所以才特意把他找了过来,可是具体是什么任务,他还是想不出来。
在坚盾的印象里,那一片全都是低矮的丘陵草地,还有树林和平原灌木,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啊,难道部落又在那个地方挖出了矿?他好奇的猜测到。
罗冲看着他一脸沉思的样子,也不再跟他废话,而是开门见山的说道。
“咱们汉部落明年要在这个地方新设一个郡城,取名叫牧野郡,地方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为咱们总部周围的几个郡县提供大量的牲畜和肉食,农业方面再辅以玉米,小麦,粟米,高粱等耐旱作物,初期人口暂定为八千人。
大树向我举荐了你来当这个郡的郡守,你自己觉得怎么样?”
坚盾整个人都愣住了,他是真的没有想到首领把他叫来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不过仔细分析了一下首领的建设目标后,他就瞬间思路贯通了。
牧野郡本来就是尖角部落以前的势力范围,他对那边的环境可以说了如指掌,再加上他熟悉畜牧行业,就更加符合首领对牧野郡守的要求了。
看来首领已经弄清楚了很多事情,怪不得会让他来,不过这个牧野郡的郡守,他虽然不是特别想当,但是如果首领一定要他去的话,他也没什么反感,那是他从小光屁股长大的地方,怎么也是有感情的,如果能在那片荒芜的草地上亲手建立起一座文明的城市,也算是一种成就吧。
这样一想,他反而对牧野郡郡守这个职位有点期待了,怎么说呢,那就像是一种在外发达了,回到老家残破的小乡村里为乡亲们修了一条大路类似的成就感。
“首领,我愿意去。”思考了半天,坚盾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罗冲没有意外的点点头,是人都有上进心,汉部落很少有那种不思进取的人,这是因为时代的影响,不思进取的部落和个人都已经被大自然淘汰掉了,这么一个好机会摆在坚盾的眼前,他真的没什么理由好拒绝的。
“嗯,你既然也同意,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接下来就由你来担任牧野郡郡守一职,不过我听说你对农耕一直不是很上心,这方面在管理地方时也是重中之重,汉部落终究是还是个农耕部落,牧野郡虽然以畜牧为主,但是根本的东西不能丢下。
所以我会再给你安排一个副手,由去年加入部落的姜宣来担任你的长史,主管牧野郡的农耕事宜,你来统管大局,不过在农耕方面,这次上任之后你也要用心多学,对你以后的发展更有好处。
我说的这些你都明白了吗?”
坚盾哪听不出首领的暗示,这不就等于告诉他,好好学好好干,以后还有升职的机会吗?或者把自己调往其他地方单独任一个郡守,于是他二话没说,当即就行礼应了下来。
不过罗冲却是对他再次提醒道,“这次筹建牧野郡的人口除了从各地迁徙过去外,有姜氏的全族也将直接纳入进去,再加上姜宣当了主管农业的长史,也许就会有什么特殊的想法,或者想要取代你的位置,这方面你一定要想办法压制他,关键时刻告诉我也行,我来收拾他,但是你也不能仗着主官的身份故意欺压有姜氏的族人,以此来挑起争端。
好好做事,别惹麻烦,懂了吗?”
“是,用心做事,保持警惕,不主动惹麻烦。”坚盾立刻重复了一遍自己的理解。
“很好。”罗冲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又交代了些建城时要注意的事项和后期其他事情的安排,包括畜牧的方式,过冬草料的囤积,水利种地,还有杜仲林的巡逻和采集任务。
等把这些事情都交代清楚了,罗冲才允许他离开。
而在此时的汤部落,他们的首领汤姬也刚刚把自己的侄女叫到了面前,亲自和汤瑶商量出使汉部落的事宜。
第707章 北上的汤部落使团
汤部落主城中一个僻静的小花园内,各种珍奇花卉药草争相斗艳,阵阵好闻的药香隔着两条街都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花园中的凉亭下,汤姬正用着汉部落送来的瓷器和茶叶跟自己的侄女汤瑶对饮。
“姬娘娘,这杯子和水壶真好看,要是再大一点就好了,可以用来浇花。”年仅十四岁的少女汤瑶穿着一身淡黄的长裙,在花园中举着茶壶翩翩起舞的说道。
黄色的衣裙是用汉部落送来的丝麻布料做的,款式也是按照汉部落的左衽交领规制,倒不是因为汤瑶喜欢这么做衣服,而是汤部落没什么正经的做衣服经验,更没有汉部落这么明确的规制,所以既然有汉部落这个范例在,他们自然就跟着学了。
汤姬把活泼好动的汤瑶按在了木墩上,接过她手中的茶壶询问了起来。
“瑶,我跟你说的那些事情你都记住了吗?”
“我知道了,不就是去那个汉部落多学点好东西吗,他们愿意教更好,如果让咱们用东西交换,只要不是太过分,对咱们又特别有用的东西,我都可以答应下来,是这样的吧?”汤瑶有些不耐烦的重复道。
她很聪明,从小就是那种过目不忘,过耳入心的伶俐少女,汤姬只是嘱咐了一遍,她就已经牢牢记住了。
“那我让你向汉部落讨教的主要都有哪些方面啊?”汤姬还是有些不放心,继续询问,这事太大,毕竟涉及了汤部落的未来,她没办法心大。
“唔,这个我也记住了,先要粮食种子,再要牛马车船,对了,还有这种做布的技术,我没说错吧?”汤瑶俏皮的吐吐舌头,很是轻松的就把汤姬交代的事情背了出来。
“嗯,你清楚就好,不过你还要记住一点,听说那个汉部落很强大,人口也很多,所以向他们讨要这些东西的时候态度千万不能强硬,以免惹恼了他们,汉部落有大船,现在又在本地收拢了那么多的小氏族,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你……”
“哎呀,好啦好啦我知道啦,不就是不能硬要吗,他们要是真的不愿意给,那咱们也可以用技术交换啊。
姬娘娘,我都想好了,这次去汉部落我要带着一些药草和种子去,用药草换他们的粮食种子,用治病的技术换他们的车船牛马,还有做布的方法,能换多少换多少,我们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见汤姬又要啰嗦起来没完,汤瑶赶快打断她,然后说出了自己想法。
汤姬听完愣了愣,要知道药材的种植培养技术,还有治病救人的方法,很多都是只有汤瑶自己才知道的,她居然打算拿出自己这些最宝贵的东西,去给汤部落谋福利,从这点不顾私人利益,把部落利益放在前面的精神来看,汤瑶确实已经有了可以成为首领的品质。
姑侄俩商量完了出使的各项事宜,另一边的使团成员也准备的差不多了,人不多,总共只有六十人,除了带队的汤瑶之外,还有汤瑶的母亲随队照顾她,三十多个铁匠和农夫代表,都是准备过去学习技术的,剩下的二十多人全是孔武有力的武士,负责使团的安全。
众人大包小包的带了很多礼物,虽然对汉部落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可也是一份心意,而且也是汉部落没有的特产。
一行人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大河的岸边,和对岸的拓海郡打了招呼,那边就把唯一的一艘双桅帆船派来接人了。
坐着小船上了大船,又把登陆艇吊放到后甲板上,汤瑶立刻欣喜地爬到了二层的露天甲板上面,那里视野最为开阔,可以欣赏到两岸广阔的土地。
这次回程带队的是姜池的一个族兄,负责将使团安全带到浏阳郡码头,他的任务很重要,等汤部落使团一上船,他就开始命令船上的水手们给使团分发羊皮袄子了。
被分到羊皮袄子的汤瑶一脸莫名其妙,现在的天气虽然称不上特别热,但也没必要穿那么厚的兽皮吧,结果走了没几天她就知道原因了。
刚开始北上的时候,还只是一早一晚觉得冷,等走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她就开始冷的发抖了,从那开始就再也没把羊皮袄子脱下来过。
等再往北边走上几天的水路之后,两岸早已被皑皑的白雪覆盖,冬天的风很冷,但是对于帆船来说却也是好事,强劲的寒风就代表了强劲的动力,帆船飞快的驶向北方的河流尽头。
乘坐了十几天帆船的汤瑶,此时就更加坚定要去汉部落学习技术的决心了,如果汤部落也有这么厉害的交通工具,一定能把汤部落带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出发半个月的那天,冰冷的浏阳河中,使团乘坐的帆船终于遇到了活人,那是由三艘三桅大帆船组成的船队,所以自然也是属于汉部落的。
看着擦身而过的三艘更大的帆船,汤部落的使团成员各个都惊得目瞪口呆,心里羡慕不已,这样双桅帆船就已经可以装下那么多人了,那三桅的大船又能一次运输多少呢?
汤瑶好奇地叫来姜池那个族兄,然后向他询问船队的去向,还有上面的东西。
“使者,这支船队是从我们汉部落卫山郡开往草原上的开源郡的,主要运送的是一批新式武器,在你们汤部落向西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也有我们的一座城池,我们汉部落的牛马羊等牲畜,大部分就是从那里弄来的。”
汤瑶听的两眼放光,原来汉部落用来拉车耕地的牲畜就是从那里弄来的。
“那你能带我们去那个城池看看吗?”她略带恳求的语气说道。
姜池的族兄有些木讷,并不如姜池灵活,听到汤瑶的问话,他很直接的摇了摇头。
“抱歉,我不能带你去,我的任务就是把你们带到浏阳郡去,而且没有命令的话,我也是不能随意去开源郡的,如果你真的想去的话,等你见到了我们首领,可以直接问我们首领让不让你去。”
“这样啊,那好吧。”
汤瑶有些失望的点点头,然后就坐在船舱的舷窗处看着外面的景色,很快就再次高兴起来。
她是个好奇的姑娘,在汤部落虽然也经常出门寻找野生的药材等植物,但还从来没离开部落那么远过,这次乘坐汉部落的帆船离开,她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竟然有这个大。
更加让她惊奇和羡慕的是,汉部落居然那么强大,明明距离汤部落那么远,现在都已经把触手伸到了他们的身边,还是那个原因,汉部落的运输能力实在太强大了,不管是单次运输的载重,还是速度和时间,亦或是最远运输距离,都不是现在的汤部落能比的。
帆船又走了几天的时间,每天看着两岸的汤瑶终于发现了一处不亚于汤部落主城规模的人类聚居地,结果找来姜池那个族兄一问,原来这里也是汉部落的地盘,被称作东薪郡,人口规模也有数万。
堆成小山一样的黑石头从这里的码头被装上沉舱型货船,然后和他们一起继续北上,听说这些黑石头都是要送到别的郡去用的,汤瑶就更加好奇了,难道这也是可以炼出金属的某种矿石?
虽然没人告诉她那到底是什么,可是光从外表上看,那些石头就有金属一样的反光,再加上汉部落的人还不愿意解释,她就更加肯定这种想法了。
到了东薪郡,距离浏阳郡就不算远了,使团乘坐的船只和运煤的货船一起走了三天,终于一起到了浏阳郡的码头,不过运煤的船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向上游走了,知道汉部落的人不会告诉她,汤瑶也就没有去问,招呼着使团的众人收拾东西准备下船。
浏阳郡宽大的码头前,一列二十多条栈桥边并列停泊着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船只,看到汉部落居然有那么多的船,更是让使团成员羡慕不已。
而且让他们更为吃惊的是,在码头北边稍远一点的岸边,那里还有一条单独的栈桥,此时的栈桥边,一艘看起来超级庞大的巨船正停靠在那里,数不清的工匠正在上面忙碌着。
有的在往舷窗里吊装银闪闪的重物,有的在船壳上涂刷颜色,顶层的甲板上面,还有不少人正在那里整理桅杆上的帆索,船尾的两层艉楼上面,也有工匠正在上面安装透明的窗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快速进行着。
那条巨船比汤瑶见过的所有船都大,之前那种三桅的帆船就比他们乘坐的这艘要大一倍,而远处的那艘大船,比之三桅的大船还要大出一倍不止,简直就像一座水上的城市,哪怕它没有开动,光是停在那里,就足以震撼人的心灵。
“使者,我们该下船了。”
就在使团看着远处的大船愣神之际,他们乘坐的这条船也已经靠上了栈桥,姜池的族兄顿时松了一口气,只要使团上了岸,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哦,好,那个我能不能问一下,那边那个是汉部落最大的船吗?”汤瑶回过神来,还是忍不住的指着不远处那艘巨船问了一下。
姜池的族兄看了看,那艘船他倒是听说过,这次也是第一回见到实物,之前他们从部落离开的时候,这艘船还正在铺设龙骨,没想到这次回来都已经下水了,听完汤瑶的问话,他想了想说道。
“现在是最大的,不过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大的,而且时间不会很长,因为我听部落里那些老人们说,我们汉部落开始造船也没几年的时间。”
汤瑶闻言更加震惊,才几年的时间,汉部落就造出来那么多的船?这真的让人不敢想象啊。
没有继续磨蹭下去,码头上来迎接使团的船队已经来到了跟前。
人是大树安排的,接到了使团之后便带他们去浏阳郡的馆驿,别的啥都没干,先哄着这一帮人洗了澡换衣服再说,众人在船上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天天都是那一身衣服,身上早就馊不可闻了。
大树那边得知使团领头的是两个女人后,又赶紧派人搜罗了几套女装给汤瑶送去,还专门派了几个侍女教她们汉部落的服饰穿戴,安排好这些招待事宜后,又赶紧让人去给首领那边报信,就说汤部落的使团已经抵达浏阳郡了,询问什么时候带她们去汉阳城。
好一番折腾过后,使团的众人又被领去吃大餐了,这倒不是汉部落瞎大方,对于招待外部落使节什么的,虽然汉部落还没什么明文规定,但也是要看对方的实力来进行不同的招待,像是汤部落这种地盘大,人口又多,而且以后很可能会成为自己人的部落,招待起来当然要大方一些,要是那些主动前来投奔的小部落,就不是这种招待方式了。
汉部落提供的这顿晚餐还是很丰盛的,最关键的是这吃法让汤瑶十分新奇,大冬天的最适合吃什么?当然是火锅了。
红泥的小炭炉往桌上一摆,小铁锅往上一坐,红彤彤的辣椒和牛油在锅中翻滚,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配菜,重新泡发的干蘑菇,冻的都是气孔的豆腐,状如麻布的豆腐皮,还有猪血做的红豆腐,白色半透明的芋头宽粉,形似花朵的木耳,切成薄片的牛羊肉,还有一盆地窖里弄出来的白菜。
除了青菜少一点,几乎称得上是很全了,不过这也没办法,冬天还能吃到白菜就不错了。
当然,这些新奇的吃法还不是最吸引汤瑶的,其实更让她好奇的还是大厅里挂着的那些吊灯,为什么明明是晚上,汉部落这里却能将屋子照的亮如白昼,这简直犹如神迹。
屋子里的格局,还有全木制的装修,哪怕是面前很普通的桌子,都能让她觉得巧夺天工。
大树坐在桌子对面亲自作陪,用公筷往锅里下了很多肉和菜,这才对汤瑶招待起来。
“使者可会用筷子。”
“会,我在船上就学会用筷子了。”汤瑶闻着锅中食物的香气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他们汤部落可没什么大家闺秀的说法,汉部落的风气也很开放,女人同样可以上学接受教育,和男人同桌吃饭也是没问题的。
汤瑶也是个活泼性子,见到这满桌丰盛的食物,她早就忍不住了,当下也没等大树招呼,直接就开始往自己碗里捞菜吃,结果一口羊肉塞嘴里,辣的她差点没哭出来,伸着舌头在那里疯狂扇风,汤瑶的母亲也赶忙给她递了杯温水。
第708章 汤瑶觐见
长那么大头一次吃辣椒的汤瑶差点把舌头吐出来,赶紧接过母亲递来的温水猛灌了几口,不过她并没有直接放弃这种十分刺激的味道,反而对这种食物来了兴趣,大概也是跟她经常研究药草有关吧。
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辣椒……
汉部落的冬天很冷,吃辣椒可以取暖,再加上以火锅的方式食用,更是让这种独特的美食发挥到了极限。
由于双方都不是很了解的缘故,所以饭桌上并没有多少的交谈,汤瑶还处于被汉部落的各种东西震惊的阶段,而大树则是摸不准罗冲的想法,使团只是在浏阳郡暂时休息而已,他也没必要节外生枝。
一顿晚饭还没吃完,罗冲的回信就已经送来了,信里直接交代让大树明天就把使团就送到汉阳城去,如今距离开春也只剩下一个月,罗冲没那么长的时间耗在使团上面,这件事还是早点理清为好。
汤瑶回到了客舍的卧房休息,虽然外面的天气很冷,但是屋子里因为有火炕,所以显得十分暖和,就是略显干燥的气候让她有些不太适应。
透过窗户上的透明玻璃看着外面,汤瑶十分好奇的把小脸凑近玻璃仔细看,却很快在上面留下一层哈气,让她觉得十分有趣,就是没什么熟人陪自己说话,让她有些略显无聊。
窗外街道两边的行道树银装素裹,但是还在夜晚散发着浅白色的荧光,那些荧柳的枝条随风摆动,将整个城池都映照的一片洁白。
这里美的宛如仙境,洁白的雪花是在汤部落根本看不到的东西,他们那里只有毒辣的太阳和潮湿的海风,虽然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但汉部落这里却另有一番风味。
夜渐渐深了,汤瑶很快盖着厚实羊毛被子沉沉睡去,这次的出使有母亲专门来照顾她,让她觉得非常安心,当然,汉部落留的也有侍女,可怎么也不如母亲更贴心一些。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客舍的外面就已经有一列车队在等候了,汤瑶和母亲被安排乘坐了一辆四轮的箱式马车,使团的其他人则是乘坐长斗的货车随行,不过好在上面用厚实的帆布搭了个车棚,虽然算不上暖和,但多少能挡挡风。
新奇的出行体验更是让使团众人感受到了汉部落的强大,出远门坐着就能走,这可比他们汤部落用腿量地强多了,汤瑶更是由此想出了汉部落强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先进的出行方式,让汉部落可以走到更远的地方,这样才能搜集到更多的人口和资源。
反观她们汤部落,虽然人口也很多,但却是靠着自身用时间繁衍积累出来的,扩张的速度极为缓慢,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没有便捷的出行工具而已,大部分的族人甚至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家周围一天的步行路程。
而汉部落只是从一个城池到另一个城池,就要先坐船,再坐车,辗转几十天的时间,让她不由的在内心感慨一句,汉部落走的真远……
车队于中午抵达了四通县吃饭休息,拉车的马匹也被直接换掉,如此壕无人性的做法,更是惊掉了使团众人的下巴。、
不少人都在心中酸酸的念叨起来,就算你们汉部落马多,也没必要跑到一半就全换一遍吧。
只有细心的汤瑶下车时发现,那些拉车的马匹已经像是快熟了一样,浑身都冒着白色的热气,这样奇特的景象她也是第一次看见,不过想来奔跑了那么远的路程,这些马儿肯定也是累坏了。
如此看来,出远门的中途更换马匹一定是极为平常的事,可要是这么麻烦的话,汉部落想用马车来组建交通网络,那得准备多少中间用来换马休息的场所呢,这维护交通的成本得有多高啊,汉部落真是富有。
但汤瑶并不知道的是,其实从浏阳郡到汉阳城,中间也只需要换一次马而已,汉部落现在的地盘还没有她想象的那般庞大。
又是一下午紧张的行程,搭载使团的车队终于赶在日落之前来到了汉阳城中。
不过和汤瑶想象中的汉部落权力中心不太一样,这个叫做汉阳的城池单就规模而言,远远比不上之前的浏阳郡,如果非要说它比浏阳郡强在哪?那可能就是这座城的城墙是用砖砌的吧,从外观上来说,确实比那些夯土城墙要好看些。
由于时间已晚,再加上坐了一天的车,使团也很累,所以当天并没有安排汤瑶去觐见罗冲,而是直接让使团住进了当初专门给鸿胪寺修建的馆驿,直到次日上午,才有人来通知汤瑶觐见。
觐见的地点被选在了官署大楼的顶层办公室,那里是罗冲现在唯一一个公共的办公地点,家里的书房自然不算。
白天走在城中的街道上,汤瑶才对这座城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之前见过的浏阳郡和四通县确实差别很大,抛开规模大小不讲,仅是城内的规划和街道就不是浏阳郡能比的,因为汉阳城中的街道居然全是用青砖铺就,简直壕的不像话。
城中的积雪也非常的少,因为家家屋里都有火炕的原因,室内的温度比较高,那些落再屋顶上的积雪几乎刚落下来就化成雪水了,再加上汉阳城出色的三级下水系统,城中的雪水很快就被排了个干净,路面甚至连冰也看不到一处。
上午时分,城内的居民来到巷子口的水井打水时,掀开井盖甚至还能看到腾腾上升的白色热气,这也是北方特有的景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