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新的学校需要组建,校园和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罗冲准备新建几个校区,正好和新城一起建造。
汉部落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很多的人口,领地靠外的郡县都有人口增加,靠里的郡县新生儿增加的人口也不少。
开源郡新收纳的草原牧民就已经将近两万,卫山郡的郡守云志也履行了他那五万人口的诺言,如今总算是把人招齐了,不过据说大湖周边还有未加入的部落,罗冲已经下了继续吸纳人口的命令。
来浏阳郡打工的野人虽然比之前减少了一些,但还是一直有人慕名来访,其中一部分也成功变成了汉部落的子民。
再有就是汝阳郡和汉阳郡新吸纳来的人口,他们都处于汉部落的领地外围,有机会接触到陌生的部落,那些部落在和汉部落一来二去的交往中,有的也选择加入了进来,尤其是汉阳郡下面的几个县,他们招收的野人最多,再加上县城里的新生儿,有两个县的人口都已经破万了。
距离较远的东薪郡在荆言的手中也发展的很好,不仅煤矿输出稳定,去年一年的粮食也没少出,新收纳的人口也是最多的,全郡人口居然已经超过了三万人。
不过这个增长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那里还是一片未开发过的处女地,还有着很多和汉部落没有接触过的部落,就连之前人口超过两千的有姜氏也是在浏阳河东岸发现的,再发现几个类似的大部落也不会稀罕。
最后便是最近游野在外新收纳的那些遗族部落了,加起来人口也有七千多,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草草的统计了一遍,汉部落两年下来增加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十万,加上原有人口和新生人口,全部落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二十四万,即将突破二十五万。
其实还有一个地方的人口罗冲没有算上,因为他们到现在也没有报上来具体情况,那就是在浏阳河的入海口处,和汤部落隔河相对的临时营地。
当时游伏和罗冲都想过要在海边建立一个海洋前进基地,汤部落那个位置无疑是最合适的,不过汤部落也是个人口好几万的大部落,汉部落不可能说收就收,更不可能去直接抢占他们的领地,于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就把开发点选在了汤部落的对岸。
游伏最后一次从竹岛回来的时候,曾留下了几十人还有一条船在那里,让他们去寻找和汤部落敌对的那些小氏族部落,先尝试收服几个小部落把营盘扎下来再说,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罗冲甚至已经给那个地方取好了名字,拓海郡,取开拓海洋之意,现在就等那几十人在当地打开局面,然后就可以进行大规模建设了。
然而罗冲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拓海郡先遣营中,已经聚集起了不下万余的人口,这一共是六个小氏族部落的集合体,现在都已经搬到了营地中。
游伏确实也很看重那个地理位置,因为紧靠浏阳河入海口的原因,再加上浏阳河的淡水资源,天然的水上高速交通,两岸又是大片的洪流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树林茂密,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还有铁矿。
不管是在那里种粮食,还是搞工业,亦或是造船,发展海洋渔业,都是得天独厚的位置,而且因为靠海的原因,他们也不愁没有盐吃,再加上海外不远的竹岛,还可以就近发展海洋贸易。
游伏为了成功在那里站稳脚跟,也留下了手下的得力干将,一个叫做姜池的少年。
姜池是有姜氏的族长推荐给他的,因为他侄子游智娶了有姜氏的女人,再加上有姜氏也是被游伏忽悠来的,所以游伏一家和有姜氏的关系非常好,有能立功的机会自然也要想着他们,因此有姜氏的族长就给游伏推荐了姜池这个孩子。
姜池为人确实很机灵,加入汉部落之后不管是学习速度,还是适应速度,都要比同族的少年快上很多,这家伙在见识了汉部落的强大之后,很快就把自己当成了汉部落的人,没别的,就因为汉部落先进,强大,有自豪的资本。
再加上有游伏为他搭建的平台供他展示才华,姜池很快就在游伏的船队中展露头角,因此这次发展拓海郡的领队任务就交给了他。
姜池跟着游伏出海闯荡过,见识过很多部落,也去过竹岛的鑫部落,草原他也去过,汉部落也被他转了个大半,可以说是很有见识的一个人了,而且在待人接物上,也有着一份机灵。
他拉拢那些小氏族的手段其实也很简单粗暴,先是在汤部落里花些好处雇佣几个向导,然后带着他们去寻找独立于汤部落之外的那些小氏族部落。
带领的手下全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出手就是丝绸、瓷器、钢刀、书籍这些重礼,见了面之后先把牛逼吹上天,告诉他们汉部落有多强大,展示一下汉部落高超的制造工艺,强大的武力和运输能力,发达的农业水平,还有能够包罗万象的文字,其实他也不认识几个,但是不管怎么说,反正先吹就行了。
等把人唬住之后,再邀请他们一些重要人物坐着大帆船出海,先去海上打一回海鱼再说。
回到营地把海鲜一煮,再摆上两瓶白酒,一边喝一边介绍将来汉部落在这里的发展规划,等海鲜吃完了,酒也喝了,计划也听完了,再回头看看那满载而归的海鲜渔获,基本没有哪位首领能抵挡的住这样的诱惑,当时就直接答应下来。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首先汉部落有高产的粮食和更科学的种植技术,这是他们最看重的,其次汉部落制造能力强,什么好东西都会做,再次之,汉部落养殖业发达,有很多他们没有牲畜,这也是他们需要的。
最关键的是,汉部落还会造船,哪怕他们全都不种粮食,光靠出海打渔也能养活部落里所有的人,这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毕竟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肉食啊。
再有就是体制和文化差异的问题,这一点他们也能接受,首先一点,汉部落是一个由多种姓氏族组成的部落,就算他们这些氏族加入进去,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这一点汉部落和汤部落其实差不多,汤部落内部也有很多姓氏。
其次就是大多数的氏族都有祖先崇拜的传统,毕竟不认祖宗的话,哪来的氏族,这一点也和汉部落合得来。
还有汉部落私有制这一条,也和他们一样,加入进去也没多大的变化。
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拓海郡的选址了,拓海郡就在汤部落的对岸,离着他们原本的聚居地也不远,就算加入汉部落,也不用迁徙的太远,还是在他们熟悉的地方,这点是最让氏族百姓容易接受的,只要不是跑的太远,他们就愿意搬家。
毕竟他们也是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了,有很多先人都埋在了这里,如果没有出现那种让他们实在活不下去的原因,他们大多数都不会愿意迁徙到远方。
姜池就靠着这样的手段,已经成功拿下了六个氏族部落,不过目前还只有一部分人来到了营地,还有更多人是现在没过来的。
毕竟是开发新地,原本还一片荒芜,根本住不了那么多的人,所以各个氏族现在也只是派了一部分到营地中参与建设而已,等把房子都修好了,到时候大家再一起搬过来。
那些氏族的族长们也没闲着,为了以后能在汉部落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他们也开始主动吸收周边的野人或者更小的氏族,积极壮大着自己的实力,别的不说,只要人口在众多加入的氏族中能够保持前列,那就是最明显的优势。
第702章 汤部落的使团
12月份的冬季,汉阳郡这里已是白雪皑皑,但是浏阳河的入海口处,拓海郡的营盘却是温暖如春,十二三度的气温让人只穿单衣就非常舒适,但是在这里的忙碌的人们却大多赤膊上阵。
新建一个郡城要做的事很多,首先便是修建一个码头,哪怕是临时的也好,最起码能让帆船停靠,因为有很多物资都要在这里装卸。
拓海郡最紧要的两项工程就是兴修水利,开垦良田,还有修建屋舍供人居住,那么多的工作要建,人手虽然暂时不缺,但是工具却极为缺乏。
姜池上报了这个情况之后,罗冲便居中调度,让他自己用船去竹岛的使团驻地那里求助。
先前为了在竹岛推广货币的缘故,汉部落往那里运送了很多的铁料和工匠,但是现在汉鑫两个部落之间的关系恶化,鑫部落明令禁止汉部落不得在竹岛推广货币,那么这些铁料放在那里也就没什么用了,还不如先就近支援给拓海郡。
这样一来,拓海郡就有了可以带队的工匠,还有农具和工具,至于开垦田地需要用到的耕牛,罗冲也下令从开源郡调集,然后船运过去支援,有两个老牌营地在后面撑腰,拓海郡的修建进度也就更快了。
而那些已经同意加入的氏族族长们,见到汉部落那么多的资源往这里调集,心里也是乐开了花,他们加入汉部落图的不就是这个吗。
另外因为拓海郡那里的气候原因,这个季节其实也是可以种粮食的,为了早点能让当地新加入的百姓自给自足,罗冲也是下过命令让他们把开垦的土地都先种上,暂时算集体的,等全部搬迁过去之后,再按照编户齐民的户籍数据来分发土地。
十几度的气温虽然不算高,但是并不影响庄稼生长成熟,无非就是生长周期要长上一些,农作物的成熟周期不是按时间来算的,用现代的说法,其实应该叫积温,生长过程中每天累积的温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它就会成熟。
比如总共需要积温三千度才能成熟的农作物,夏天的时候每天平均气温都在三十度以上,那么只需三个月变成成熟收割,而春秋两季或者冬季,每天平均气温十五度左右,那么就需要五个月左右才能成熟,只要累积的温度够了,自然就可以收割。
拓海郡周边的平原上,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垦耕耘,然后种上了玉米和水稻,这两种作物是汉部落目前掌握产量最高的粮食品种,也是周边氏族心向往之的神粮,然而对岸的汤部落却只能看着干瞪眼。
拓海郡这边的玉米水稻绿油油的一片,一条条的田埂和水渠将田野划分的方方正正的十分整齐,条播的作物也是一行行的让人看着赏心悦目,而对岸汤部落的麦田用的还是撒播的低级农耕手法,顶多也就是翻翻土,然后撒一把种子用脚踩一踩.
汤部落自己产铁,但是却不会打铁的工艺,他们的铁器多为生铁铸造,农具和工具都处在这个水平,他们也已经弄出来了人力犁,但是却没有汉部落那么高级的耧车(木制条拨机),只要在里面倒上种子,沿着地块走一遍,就可以把种子整整齐齐的拨到土里,还自带翻土和盖土的功能。
耧车是种田的利器,最大的好处就是播种快,播的整齐,而且还省种子,种同样面积的一块地,耧车播种需要的种子就比撒播最少要省出一半,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又可以减少种子的成本,节约种地成本,提高种地收入。
当然,光有这个还不算什么,最让对岸汤部落羡慕的,是汉部落居然还有耕牛,这种役使大型动物来给人干活的骚操作,他们在这住了几百年还是第一次见,怎能不让他们羡慕。
两个部落一河之隔,每天拓海郡这边干活的时候,对岸都有一大群人聚在河边观看,虽然他们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可是却能让他们的部落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挖掘水渠灌溉田地的方式,这就是他们以前没有想到的,饲养大型动物帮人干活儿,这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甚至是建造房屋的手法,居然可以用黏土烧成砖瓦来盖房子,而他们自己都是用黏土烧制陶器的,陶器既然可以用来盛水,那为什么不能拿来防水呢?
明明都是些很简单的东西,可是被汉部落用出来就显得那么高级。
你家用盘子吃饭?汉部落把盘子盖房顶上……
车辆这种陆地运输神器也是首次出现在汤部落的视野,之前他们还用着肩挑背扛的低级运输手段,可是汉部落不仅用木头做出了车,还可以用牛马来牵引,人只需坐在车上控制牛马,就能一次拉动上千斤重的东西,要不是他们亲眼看到,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可汉部落就是这么神奇。
因为之前汉部落没在这里安家落户的原因,来来回回也只有几艘船,所以他们还是首次见到汉部落在陆运方面的强大实力。
汤部落的首领汤姬在观察了两个月后,终于坐不住了,居然找人扎了个大竹筏渡河主动来串门,汉部落的好东西太多,她也想要学习或者购买一些过来。
和当地的劳工询问一番后,得知这里的汉部落负责人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虽然说也算成年了吧,可还是让她感到有些惊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居然可以管理这么多人?他的权力也太大了吧。
而且这里已经有了这么多人,为什么那个传说中的汉部落首领不亲自过来呢,汤姬感觉那才是和她身份对等的人,为了能跟汉部落学点好东西,让她主动来见一个分部落负责人,其实已经算是屈尊了,她如此想到。
“汤首领可是觉得我太年轻?其实我们汉部落的首领也和我大小差不多,而且像拓海郡这样的聚居地,我们汉部落还有十个左右,明年大概又会增加了,所以我临时在这里负责一下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如果汤首领觉得我和您说话不够资格,那么我也可以送您去我们汉部落找首领,我想首领他一定会很高兴见到您的,其实他当初知道这里有一个人口数万的部落时,就对您这个首领起了兴趣。”
姜池刚和汤姬见面,便主动对她邀请了起来,在汉部落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再加上和游伏走南闯北,他其实对首领大人已经有了些了解,就罗冲那个性格,知道汤部落有那么多的人口,不想着把它整个抢过来,那都是一件怪事。
而他们这些罗冲的手下,其实也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汉部落在他们这群人的手中变得越大,他们就越有成就感。
“哦?你还能送我去见你们首领?!”汤姬有些惊讶的问道。
“这当然可以,如果您想去的话,我可以先给首领写封信告诉他一下,然后再正式邀请您去。”姜池十分热情的说道。
把拓海郡的营盘就设在汤部落的对岸,要说罗冲对汤部落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罗冲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战是和,姜池也猜不出来,干脆把这件事情直接扔给首领自己去决定,他在中间当个传话筒就好了,这样也省的惹上麻烦。
“你们汉部落首领不会过来吗?毕竟新建一个那么大的分城,他难道不会亲自过来看看?”
汤姬十分好奇的问道,像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汤部落,那绝对是天大的事了,她自己肯定会十分关注的,甚至每天待在新营地里指挥建设,但是这个汉部落的首领居然都不来看一眼,这心是有多大呀。
“首领的行程不是我们可以揣测的,我们首领很忙,有很多事要做,他会不会过来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最起码今年是肯定不会过来了。”姜池对汤姬诚恳的解释道。
这样一来,就没办法了,汤姬虽然也想去汉部落好好看看,但是路途实在太过遥远,而且她毕竟也是个大部落的首领,不可能离开部落那么久,如此一来,见罗冲一面就很困难了。
可是现在人家主动邀请说可以去,机会难得,她又不想放弃。
姜池见她面色阴晴不定,就猜到了她在想什么,于是主动对她建议道。
“如果汤首领没时间前去的话,也可以派遣使团前往拜见我们首领,这样只需挑出几个汤首领信任的使着便好,您再赋予他们一些谈判的权力,这样有什么需要和汉部落商谈的事情,让他们去谈就是。”
汤姬听完眼前一亮,原来还有使团这种东西存在,派几个信任的代表替自己去看,这倒是个好办法。
可是派谁去才合适呢,既要自己信得过的,还要聪明一些的,待人接物方面比较灵活的,还要不给汤部落丢人,虽然汤部落没汉部落那么强大,但好歹也是个大部落,该要的面子还是要的。
思考了良久,汤姬还真想出一个人来,一个曼妙的身影在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要不然就让她去吧……”
·
·
·
第703章 职位调动
汤姬所想到的人,按照血缘关系来算,应该是她的侄女,汤瑶。
汤瑶才十四岁,在汤部落这里算是刚刚成年,很活泼的一个少女,待人接物方面,最起码在部落里是没有问题,从来不怕生,什么人都能说上话的那种,换个现代的说法,那就是很有亲和力。
而且也很聪明,有自己的特长。
这个小姑娘喜欢花花草草,自己打理了一个小花园,移栽了很多漂亮的植物,而且还有许多功能奇特的药草,对治病救人也很有一套,因为常常给族人免费治病的原因,所以在汤部落的威望也很高,是汤姬的重点培养对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下一代的汤部落首领就很可能是汤瑶了。
汤瑶对部落的贡献很大,先后弄出了很多实用的药材,也在部落里治好了不少人,威望算是已经立起来了,但还是缺少一点大局观上的见识,对管理大型部落没什么经验,于是汤姬便想趁这次的机会让汤瑶去汉部落取取经,顺便见见世面。
如果能和汉部落谈成合作关系的话,将来为部落谋取到更多的好处,到时候一定能把她的威望再次抬升一个阶梯,所有的族人都要感谢她,那么她下任首领的位置就算是稳下来了。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姑姑在给自己侄女的未来铺路,从这点上来看,两人的关系自然是最信得过的,让汤瑶带队去汉部落,汤姬也能放心。
想通了关键,汤姬立刻答应了姜池的邀请,同意了派遣使团去往汉部落的建议,然后说了声要回去准备准备,就直接回去了,不过回去的时候,却是乘坐大帆船上的那艘小登陆艇回去的,要比竹筏子安全不少。
确定消息的姜池也不磨蹭,立刻找人帮自己写了封长信,先是汇报了一下自己这边的发展情况,然后又说了汤部落想要和汉部落合作的事情,自己邀请了对方派遣使团去汉部落总部和首领面谈,问罗冲答不答应,如果答应的话,对使团又有什么要求。
信写好后就直接用飞鹰传书给罗冲送了过去,而此时的罗冲也没在家里闲着,他正带着一群汉部落的顶级大佬和自己的亲卫队进行冬狩,也就是冬季的狩猎。
狩猎只是一个由头,也没有练兵的意思,就是把分散在各地的亲信们叫回来聚一聚,顺彼再去新的领地实地考察一番,因为来年还要新设郡县的原因,汉部落肯定又要向外扩张了,罗冲这是带人先去踩踩点。
在汝阳郡和浏阳郡中间向南的平原林地里,数百匹骏马正在这里飞驰着,他们在雪地中拉着一个巨大的弧形包围圈,将大角鹿群往树林里驱赶。
这样的围猎方式好处多多,密集的树木可以将成年的大角鹿困住,他们头上的巨角会成为害死他们最大的威胁,而那些无角的母鹿和角比较小的幼鹿就可以直接从树林里跑掉。
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其实狩猎也是这个道理,有选择性的只杀成年雄鹿,把母的和幼鹿放掉,这样来年就还有的抓,不会导致种族灭绝,也给那些野生动物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众人没用多长时间便把鹿群赶入了树林,接下来自然又是一次轻松的捡猎物环节。
新猎到的大角鹿被现场宰杀,有随从立刻支起帐篷,摆上炭炉,折叠桌一拼,酒瓶一摆,愿意吃烤肉的吃烤肉,愿意涮火锅的涮火锅,罗冲和汉部落的一群大佬们开始畅怀痛饮起来,随从们也点起篝火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烤起了野味。
罗冲给自己碗里盛了几勺飘满辣椒的鹿肉雪水汤,把携带的干粮烙饼掰进碗里泡了泡,手里撸着烤串就开始吃了起来,众人有样学样,全都吃的不亦乐乎。
“首领,好久没像今天这样痛快的打过猎吃过肉了,真是痛快啊。”一旁的鼠大吃了口新鲜的鹿肉,忍不住夸口赞道。
“得了吧你,没打过猎我信,说没吃过肉,你觉得有人会信吗,让大家看看,你在汝阳郡待的这三年都胖成什么样了。”罗冲忍不住鄙视的调侃道。
周围的大树,云志,荆言,大力,鹰锐,游伏等人,全都忍不住哄笑起来,鼠大也不知道是酒喝多了,还是觉得被嘲讽了,红着脸揉自己的肚子,不满的狡辩道。
“我有什么办法,汝阳郡是最靠中间的一个郡,东边有浏阳,西边有汉阳,北边还有四通县和新钢郡,就南边是一片大森林,连个部落也没有,我想找点事做都难,处理了郡里的事务,再不研究点吃的,该有多无聊。”
“哦?这么说你是对现在的职位不满了?想往外面调调?”
罗冲试探着问了一句,其实也是故意引鼠大接话,他确实想给鼠大换换位置了,汝阳郡现在已经步入了正轨,再让鼠大继续待着,其实就是浪费了一个人才,在管理部落方面,其实鼠大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毕竟他以前大大小小也是个首领。
“真的能往外调?!”鼠大惊喜的看着罗冲,脸上似乎是因为激动,显得面颊更红了。
“嗯,当然能调,不过你想去哪?先说给我听听。”罗冲点头应道。
周围的一圈大佬们也都看着他,纷纷在心里提了个醒,看来这次的狩猎没那么简单啊,首领连鼠大居然都调动了,那自己会被怎么安排。
见周围一圈人都盯着自己,鼠大似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首领不是在开玩笑的,于是他开始认真想了起来,略微思忖片刻,鼠大说道。
“首领,早就听游伏兄弟说海里的鱼多,而且还美味,既然要往外调,那干脆就调的远一点,首领让我去海边吧,那边不是新建了一个拓海郡吗,要不然让我去竹岛也行,把兽牙替回来,那小子都两年没回过家了。”
罗冲略微一沉吟,不过并没有立刻作答,而是看向了另一边的大树,眼神盯着他问道,“你呢,大树你想去哪?”
第704章 伏波卫海军成立
大树愣了一下,没想到首领会突然问自己。
其实在场的众多汉部落元老中,大树是最有能力,也是最踏实做事的一个人,他颇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感觉,不管罗冲让他做什么,他都肯踏实的去干,哪怕做的不是很好,他也会虚心学习。
而且要论治理一方的经验和时间长短,大树也是时间最长的一个,毕竟浏阳郡是最早从汉部落另立出去的一个郡,从设郡之初便一直是大树在管理,可以说浏阳郡是在他手中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
他从没想过有一天首领会把他调走,但首领如果真的需要他去做什么的话,他也是不会反对的。
于是这家伙就顺应本心的来了句,“首领让我去哪里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