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6章

作者:羽卿书

  汉部落的起步太小了,最初时只有50多人,现在占的比例最大的都是外来人口,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事情,而罗冲就是靠统一发型来凝聚这些人的。

  当所有的人都同时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么这些人就会在潜意识里把周围的‘同类’当作自己人,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心理现象。

  就比如说军队,士兵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互相都不认识的,但是当他们穿上统一的军装,拿着一样的武器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凝聚成一个集体。

  就像罗冲前世刚刚入伍的时候一样,一群穿着新军装的新兵蛋子站到一起。

  战友:“这军服漂亮啊,你看这裤子,嗯?这军靴,嗯?这帽子,……哥以后也是最阔耐的人啦。”

  罗冲:“嘿嘿嘿,这帽子是绿的……”

  战友:“你说嘛玩意儿。”

  罗冲:“哦,我说我也是最可耐的人,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说起来其实大家只是都穿上了一样的衣服而已,可心理变化就是这么的奇妙,就像现在汉部落的这一幕。

  大力指着自己头上的铜扣对木豚说:“看见没,我是汉部落力气最大的男人,这次我杀了五头狼,首领给我的铜扣都是最大的。”

  木豚也指了指自己头顶的铜扣,“我现在也束发了,我也是汉部落的人,这次保卫部落,我也有功劳。”

  为了在成员复杂的部落里形成凝聚力,罗冲也在不遗余力给族人们创造共同点,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会让部落分崩离析。

  ~

  ~

  感谢书友“唬老虎的小男孩”

  书友“20180913115233701”

  的打赏支持,蟹蟹。

  大家别忘了推荐票o,有书单的朋友帮忙收录一下,让我们的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帮忙推荐一下本书吧,谢谢。

第67章 弓锯和墨线

  这次奖励的铜扣和一块钱的硬币差不多,不大,是一个狼头的样式,每一个成年男人都有,虽然不是什么实用的东西,但是其纪念意义更大,因为是和狼群作战有功才得的,更有点勋章的意思。

  参加作战的女人们得到的是一支铜簪,她们也比较满意。

  最后就是罗冲答应的长弓了,也是每个成年人都有,而且不论男女。

  “真的吗?每个人都有弓箭,太好了,是和首领那个一样的吗?”

  “我只杀了三头狼,也可以奖励弓箭吗?”

  族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开心,都在互相讨论着。弓箭的威力他们早就见识了,都梦寐以求的想要得到一把罗冲的那种弓箭。

  相比于从前狩猎时的近身肉搏,远程攻击对自身的安全相当重要,双方相隔一定距离,你能攻击到目标,目标却无法对你反击,这就是远程武器的优势,尤其是族人们习惯了使用投矛之后,对这个体会更加深刻。

  投矛的伤害值很高,基本射中了就必死无疑,但是投矛太大了,狩猎队每个人也只能携带三根,箭矢的威力虽然比矛枪略小,但是可以携带的数量多啊,这也正是罗冲准备推广弓箭的原因。

  当初罗冲说的是杀死5头狼以上才会奖励弓箭,可是最后死在阵地前的灰狼也就70多头,几十个人站在那里,再怎么分也分不到每人五头,他也只是借着这个由头把弓箭推行出来罢了。

  从这次防御战就能看出来,汉部落的铜矛虽然有将近300杆,可是碰上几百只的兽群还是有点不够看。

  就拿这次对战狼群来说,狼群总数200多头,铜矛也是200多根,可是你能把铜矛都投出去吗,先不说能不能命中目标的问题,就说把铜矛全投出去之后,自己手里还拿啥玩意儿防御。

  可是这个时候如果有弓箭就不一样了,中世纪的欧洲,英军弓箭手标配是每人25支箭,这也是大部分士兵能够连续拉弓的最大次数。

  可现在是原始时代,人类的身体素质好得惊人,光从食谱上对比,就远不是中世纪那些半年都吃不上一次肉食,天天只能啃干面包,见个鸡蛋都能高兴两天的苦哈哈大头兵可以比的。

  想想看,不需要太多,只要每人能射上三十根箭,就算瞄不准,光是用覆盖式的箭雨就能把狼群全歼,弓箭的优势就是那么的突出。

  所以,趁着冬季剩下的这一个月的时间,罗冲准备尽可能的多装备一些弓箭。

  新的制式弓箭还是杉木做成的单体长弓,毫无弹力且超级耐拉的剑麻纤维做成的弓弦,全都是一米七五的长度,这个长度可以适应大部分的成年人,威力也不会小,而且现在有现成的木料,还有成套的木工工具,批量制作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真正的操作起来,却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开木料。

  长弓的选材必须用硬木,还要有一定的弹力,最好用杉木,而且必须是靠近树皮的边材和芯材1比2最好,树心的芯材是不能用的,因为韧性不好,容易使弓身感到疲劳,降低使用寿命。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根木条通体要直,这点说着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首先是没有合适的锯,汉部落现在只有两种锯,一种是用来伐木的大锯,那玩意太大,需要两个人来拉,而且肯定干不了制作弓箭这种精细活。

  小一点的就是只有一个手柄的手锯,这玩意用来清理树枝还行,可是用来锯圆木就费劲了。

  木匠的东西罗冲接触的真不多,他生活在21世纪,身边即便有木匠,人家用的也都是电动工具了,古代人是用什么锯来开圆木的呢,而且必须是汉部落现在的条件能做出来的。

  思考良久,罗冲终于有了答案,弓锯,或者叫“工”字锯,就是那种工字框,一边是锯条,一边是绳子的那种,这东西罗冲有些印象,不过也都是小时候的事了。

  这种锯是靠框架把锯条绷直的,和木框呈一定的角度,专门用来锯木板或者木条这些对直线要求比较严格的东西。

  有了目标就好办了,设计方案罗冲来出,新的两头带孔的锯条由瘸子来完成,木头的工字框让木桶来做,他们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做个小工具还是没问题的。

  而罗冲自己,则是去研究另一个难题了,怎么在圆木上画一个很长的直线。

  木工划线,罗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弹墨线,这是华夏老祖宗的伟大发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线,汉部落有现成的,直接用麻线就行了,关键的是墨从哪来。

  汉部落现在不能造纸,罗冲教文字的进度也只是停留在认字方面,不要求会写,所以对笔墨纸砚这东西还没有迫切的需求,但是现在看来,必须要先把墨弄出来了。

  古代华夏人写字是用墨棒和水研磨一起调和使用,而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那只是未充分燃烧的油烟残留物。

  古时人们使用的大多是松烟墨,松树这种树含有大量的油脂,是油性木质,含油的松木燃烧后就会产生大量无法燃尽的油烟残留物,也就是墨的主要原料。

  收集这些油烟也很简单,一般是建窑,然后弄一个很长的烟道,把松木放在窑里点燃后,大量的黑色油烟就会顺着烟道往外冒,但这个过程中,油烟也会附着在烟道上,这样积少成多,最后收集起来就可以了。

  但是罗冲只是想弹个墨线而已,他还没想过搞那么大规模,所以他只是用青砖临时搭了一个类似灶台的玩意,上面没有锅,只是盖上了几块砖。

  在下面点燃一堆松树枝,不一会就黑烟大作,只是一个小时,就把上面那几块砖熏黑了,而那些附着在青砖上的黑东西,就是松烟。

  罗冲仔细的把这些松烟刮到一个陶碗里,然后用水调开,就得到了一碗漆黑的墨汁,再把搓好的细麻线泡在墨汁里浸透,就可以拉出来弹墨线了。

  不过因为没有专用墨斗的原因,只能直接上手弹了。

  弓箭的选材和划线都是罗冲亲力亲为的,木豚在旁边给罗冲帮忙,没过一会,两个人的手上都像是刚刚挖炭回来一样黑了。

  “首领,首领,新锯做好了。”

  就在罗冲和木豚把线画好的时候,瘸子和木桶合作打造的第一把工字锯也出来了,两人风风火火的跑来,准备试验一下新的工具。

  ~

  ~

  求票,求票,认真的求票,说三遍了,看来很重要(/ω\)

  除了推荐票还有评论哦,还有那个角色比心,大家伸出手指点一点吧。

第68章 刳【ku】木为舟

  “试试这个新锯吧,不行我们再改。”

  “嗯,好,我来试试。”

  罗冲从地上抄起一把白雪搓了搓黑手,接过这把将近70厘米长的弓锯,“工”字形的木框一面是锯条,另一面是麻绳,利用杠杆原理,麻绳收的越紧,锯条就会绷得越直。

  两头带孔的铜锯条挂在锯框的两个铜钉上,和木框成一定的倾斜角度,罗冲把锯搭在圆木刚画好的线上,快速拉动了起来。

  锯末纷飞之间,一条清晰的细缝快速吞噬了墨线,沿着原木的纵向快速运动。

  “好,就是这样,按照这个再做20把,咱们的铜还够吧?”罗冲放下手中的锯问道。

  瘸子掰着手指仔细想了想,“嗯,够了,锯条用不了多少材料。”

  “那就去做吧,不要怕浪费材料。”

  汉部落的铜料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各种工具,武器,生活用品都需要金属,需要铜的地方还很多,至少现在汉部落连一个铜锅都没有,开春之后,除了春耕,采盐,铜矿也要再开采一次。

  说起了采矿,罗冲又想起了一样重要的东西,船,或者应该叫舟。

  古云有之,有顶为船,无顶为舟。意思就是说,有棚顶或者甲板的才叫船,没有棚顶和甲板,只有一个船壳的只能叫舟,而罗冲想做的就是舟。

  开春之后汉部落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铜矿肯定是要继续开采的,从汉部落这里顺着小河逆流而上,走路的话要大半天的路程,如果要拉着矿回来,还需要大量的牲口驮运,耗时耗力耗粮草。

  用牛车拉的话还要修路,现在这原始的生态环境,有的地方连牛车都无法通过,而且牛车的速度也不会快多少,只不过在载重量上比驮运多装一些罢了。

  但如果从原树部落的位置直接装船顺流而下,估计这大半天的路程只需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而且船运比陆运装的更多,所以汉部落必须要有一条小船。

  因为是要在内陆河里用的船,而且是以载货为主要目的,那么这艘船就应该是一个两头略翘,方形,平底的船。

  平底的船吃水浅,非常适合在内陆河里行驶,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每一段河流的水位到底有多深,如果水位很浅的话,尖底或者圆底的船就很容易触底。

  可如果做成平底的,哪怕河水只有一米多深,船也会像一个木盆一样,依然能够飘在水面,绝对不会触底,安全性和通过性上肯定高的多。

  考虑到这一段河水最宽处也就10米多一点,罗冲就把船宽定为了三米,船长八米,这样小船的长宽比就达到了2.7,可以获得比较不错的航速,同时也能兼顾良好的横向稳定性,对于从没下过水的原始人而言,可操控性更强一些。

  一般船只的长宽比越大,船型就越瘦长,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流线型,按照流体力学的理论,船只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小,所以长宽比的比值越大,航速就越快。

  船舷的中间部位宽三米,船底宽两米,两头宽一米八,略微上翘,船舷高一米,因为是平底,估计最大吃水深度不会超过半米,可以说就是一个长条形的大木盆了。

  这样的一条船载重能力就很大了,如果只是装人的话,一次最少能装二十到三十个成年人,用来运输矿石每次最少也能装载两吨到三吨,还可以承载四五个人用来操船。

  汉部落人太少,罗冲没有时间把人都放在采矿上面,那不现实,所以必须一次性运输足够的量,最起码要保证一段时间的用量。

  现在汉部落已经有了弓锯,开圆木锯木板不再是难题,船板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八米长的平底船身用了两条船脊,和7个U形龙骨,平均一米一个,龙骨由松木制成,外面的船板用的是杉木的芯材,靠外皮的那一层都被拿去做长弓了,里面的芯材正好用来做船板。

  至于船桨,不需要的,直接用铜铲就好了,又可以当船桨还可以当武器,还能当工具……

  大家都很好奇首领做的新东西是什么,只有原树部落的人大概猜到一些,他们以前见过罗冲用树枝和鱼皮制作的皮划艇,原理上其实和这艘平底木船一样,只不过换成木头龙骨和木板船皮。

  又是一天临近傍晚的时候,罗冲正在指挥着众人干活,站在墙头上警戒的羽毛就大喊了起来。

  “首领,东边的小河那里来了二十多人,看着好像是黑鼠部落的人,他们朝咱们这儿过来了。”

  “哦?”

  罗冲一愣,赶紧爬上了墙头,远远的就看到鼠大带着十个大人和十个男孩儿朝这边过来了,心里还有些奇怪,这么快就又来交易了,而且还都是男孩儿,黑鼠部落不是只有150来人吗,他们能拿出那么多即将成年的男孩儿?

  之前从黑鼠部落交易来的13个人听到羽毛的喊话,以为黑鼠部落又来交易陶器,赶忙跑过来张望,看看这次被交易来的有没有自己的亲人。

  而跟在鼠大身后的那十个栗部落少年也是一脸懵逼,满脑袋的问号。

  他们知道自己被自家的首领交易给了黑鼠部落,只是为了换5个红色的石盆,换就换吧,毕竟他们也知道石盆的价值,对这件事倒是没有什么怨言,再说,就算换到了黑鼠部落,那和栗部落也是邻居,以后还是有机会见到自己的亲人的。

  可没想到的是,他们只是在黑鼠部落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鼠大只留下了五个比较强壮的男孩儿,他们这剩下的十个弱鸡就被再次带走,据说还是要拿他们交换石盆,他们到现在还没整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没过几分钟,鼠大就带人到了大门口,先是仰头看了看好像又长高了一块的墙头,然后又隔着门口的拒马往围墙里看了一眼,也是一脸的震惊和懵逼。

  看着围墙里百八十头正在吃草的大型牲畜,还有挂的如同树林一样密集的腌肉干,和那上百张正在晾晒的各式兽皮,眼珠子都要掉了出来,要不是看到了带着金冠的罗冲,他差点以为自己走错路了。

  “咕噜,这,这,这是汉部落吗?我,我是鼠大,我是来交易陶器的。”

  鼠大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十分没有底气的虚声问了一句。

  ~

  ~

  求票啦,推荐票,评论,角色比心戳一戳……

第69章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罗冲看着门外的鼠大,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十个弱鸡少年,也没有什么不满,只要不是残疾,多弱都不要紧,汉部落有的是食物,哪怕是皮包骨头,营养不良的弱鸡,如果天天能吃饱饭,再加上每天都劳动,用不了多久就能养成壮小伙。

  老规矩,先交了武器再进围墙,等鼠大一行进来,交易就开始了。

  “汉部落首领,我是来交易陶器的,这些是我带来的人,这次还是只换陶锅。”鼠大一边指着带来的十个少年,一边不停的打量着汉部落的变化。

  “没问题,兽牙,石头,你们去拿五个陶锅来。呵呵,没想到你们部落的男孩还不少啊。”

  罗冲一边安排人去拿陶锅,一边疑惑的看向鼠大。

  鼠大对汉部落的语言并不是很熟悉,听的也是似懂非懂,不过他做贼心虚,很怕罗冲看出来这些男孩不是黑鼠部落的人,到时候不给他交易陶器就麻烦了,所以就算听懂了,他也装作没听懂,只顾的四处乱看。

  但是他并不知道罗冲的想法,其实就算罗冲知道了也不会反对,他巴不得鼠大多给他送点人过来。

  一个孩子长到十几岁需要多长时间,做一个陶锅才多长时间,怎么算都划算啊,我管你从哪弄人干嘛。

  兽牙和石头很快拿了五个陶锅出来交给鼠大,这次的交易很简单,价格双方都清楚,十个男孩换五个陶锅,又没有别的事情,天也到了傍晚,马上也要黑了,外面还有狼群出没,罗冲就准备让鼠大留宿一晚。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