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7章

作者:羽卿书

  君不见虽然去年船队里有几个人在接触蛮人部落的时候死了,但是死的那几个都受到了两级爵位的追封,他们自己没享受到爵位带来的好处,不过他们的孩子却能世袭这个追封的爵位,虽然首领定的世袭爵位是逐代递减的,但那也是爵位不是。

  所以开拓团沿路如果遇到一些陌生部落,那些船员们都会抢着去上岸和他们接触,每结交一个部落,那都是功劳啊,而像眼前这种拥有巨大城池的部落,还是这两次航行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果能够领到这个先登任务,那功劳簿上肯定会记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旗舰的船长才会主动问到这个问题,饶是他作为一个船长,也忍不住想上岸和那些陌生人交流一番了。

  “可以落帆下锚,先把船停下来,上岸倒是不着急去,你别看对方现在没有主动过来,但是他们肯定已经有人去那个城里叫大人物去了,咱们先等一等,看到有管事的出来再说。”游伏观察着岸上的情况,想了想说道。

  旗舰的船长一听也觉得有理,如果贸然前去接触,那他们也只能接触一下平民,见不到对方首领的话就对汉部落没什么大用处,再有一个游伏没说的就是,谁知道对方看到他们这些外人是什么反应,一会看看管事的出来就知道了,如果是领着一大票手拿武器的青壮出来,那么接触的风险就会直线上升,要是对方有意和自己接触的话,那就是另外一种玩法了,现在情况不明,还是先观察一波再说。

  于是几艘帆船在收到旗舰的信号之后,都开始落帆下锚,停在了江心中,岸边的人一看这个情况,顿时又是一阵骚乱,有的人连忙收拾起了各种捕鱼用具,那些撑着筏子捕鱼的人也已经把筏子拖到了岸上,而且里面再次有几人向城中跑去,应该是想跟上面汇报最新情况,那些巨大的‘筏子’停下来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的时间,就有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穿黄色棉布袍子的中年女人走了出来,有人在她前面引路,不时的用手指着江心的几艘大船叽里呱啦的说着什么,模样显得十分激动。

  汤姬便是那个身穿黄色长袍的女人,她是汤部落众多族人推选出来的领袖,和一般的那些部落不同,汤部落的体量十分巨大,总人口有不下四万人,主体就是眼前的这座巨大城池,里面居住的人口有一万多人,其余人口则是以村落的形式分布在主城的四周。

  汤部落的人口构成也很复杂,他们是由很多个小的氏族共同组成的集合体,所以像是这样的一个巨大部落,自然不可能出现像别的部落那种由族长担任首领的制度,而是由各氏族族长共同推选,接班则还是在用禅让制,并未形成长子继承制。

  因此汤部落虽然人多,但其实还是比较原始落后的,有些类似于大禹之前的那个时代,要是按照罗冲的说法,鑫部落那种管理制度和领袖继承方法,都可以勉强算作一个国家了,但是汤部落显然还不具备成为国家的条件,说是氏族部落联盟倒是更为恰当。

  不过要论起领袖的推选制度,这一点就和大禹的传说差不多了,有大功于百姓,受到百姓的拥戴,才有可能被推选为首领,汤姬也不例外,而她为汤部落所作的贡献,便是发明了版筑造墙的方法。

  汤姬本就是汤部落一个氏族族长的女儿,可以说有一定的政治资本,而汤姬本人又是一个十分聪明善于搞创新的女人。

  几十年前,汤部落人口也不少,但是周边的敌对部落也很多,汤部落占据了河边最肥沃的土地,而且还掌握了几口盐井,有自己生产食盐的能力,因此受到了邻居部落的觊觎,几个邻居常常联合起来攻打汤部落,希望能够夺取汤部落的领地。

  汤部落虽然仗着人多从来没打过败仗,但总是要提防敌人的进攻和骚扰也让他们不厌其烦,严重影响了汤部落的生产生活,那些年因此冻饿而死的人甚至要远超战死的族人。

  汤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身为族长的父亲的威望,提出了版筑高墙的堡垒计划,将汤部落的盐井和粮仓等重要生产贮藏设施都围在墙里,用于保护重要资产,另外也可以用于军事用途,在敌人进攻时可以让己方利用高大的墙来防守。

  汤姬所在的氏族最先采取了这个办法,开始筑造城墙,后来敌人再次来攻的时候,汤姬所在的氏族果然凭借高墙的优势打跑了敌人,而且自身毫无损失,战士们据墙防守,自身的战斗损伤也降到了最低。

  看到筑墙起了成效,联盟内的其他氏族也纷纷效仿,上门请求汤姬教他们筑墙的方法,于是在之后的时间里,汤姬一直奔波于各个氏族帮助他们筑造堡垒,教他们怎么依靠高墙作战防守。

  到了后来,汤部落联盟当中便出现了一座座夯土构成的防御体系,敌人从那以后每次进攻都占不到便宜,哪怕是数倍于城中的人数,最后也是以惨败告终。

  敌人迫于无奈之下纷纷迁徙向远方,寻找更为适合的居住地,一两年的时间,周围便只剩下了汤部落的联盟。

  长达几十年,好几代人的战争终于以汤部落的胜出而告终,而为整个联盟带来决定性胜利的汤姬,就顺理成章的被推举成了新任的领袖。

  汤姬上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同时也为了更好的防御外敌,她就主张以自己的氏族为主体,将相邻几个氏族的堡垒用城墙连接起来,成了一个堡垒群,最后便成了眼前这座居住人口一万多人的大城。

  成为领袖的汤姬不仅智慧过人,还非常擅于开发生产技术,先后对汤部落的农业,养殖,纺织,渔猎,冶金等方面做出了技术改进,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将汤部落发展的更为强大,因此也得到了百姓们更多的推崇和爱戴,成为了最有威望的一届首领。

  这次听到族人们汇报外面的大河上来了几个巨大的‘筏子’,她便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而在她看到汉部落帆船的第一眼,给她带来的震撼便是无以复加的,她在内心做出评价,这绝对是个超越了他们很多的大型部落制造的东西。

  而这个陌生部落的到来,对她们汤部落来说绝对称得上非常危险,然而伴随着危险的同时,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遇,如果对方肯和她们和平交流的话,这就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所以汤姬站了出来,她挥斥众人不要跟随自己太近,然后一个人来到了河边,只是静静的看着百米外的大帆船,她想看看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有没有想和她们接触的想法。

第645章 精美的礼物

  “团长快看,城里出来个穿长袍的,应该是你说的大人物了吧。”

  “而且那人好像没带士兵啊,快看,那人自己一个人到河边了。”

  无聊的水手们站在船舷边一惊一乍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部落,讨论着对方的生活方式还有女人们的穿着打扮。

  “一个人站在那里,应该没什么危险,看来对方是有意和我们交流的,你们谁愿做先登去和对方打个招呼?”游伏快速判断眼前的情况,然后对船上的众人问道。

  “团长,叫俺去吧。”

  “我也去我也去,一定要把我带上。”

  “你们都别争了,我划船划得快,不管谁去都是要我来送的。”

  见众人全都踊跃报名,游伏这才挥了挥手说道,“好了好了,都别争了,这次的对方是个大部落,咱们不能表现的太随便了,我们这次只乘登陆艇到河边,绝对不允许上岸,给他们送一些礼物就好,暂时不用深交,哦对了,可以问问对方有没有通商的想法,然后以此问问对方的特产,其他就不用了,没事的话我们还要继续向下游前进,早点找到首领说的入海口才行。”

  听到游伏这么说,大家才知道这次的交涉目的只是问好而已,不过还是有人积极报名,最后便由旗舰的船长带着几个水手,换了汉部落正式的冠带袍服,准备了精美的礼品,这才驾着登陆艇小心的驶了过去。

  而在另一边的岸上,汤姬身边的一些人见到汉部落的大帆船上有人乘着小船向岸上而来,顿时就紧张了起来,不知道眼前这个部落的人想要干嘛。

  但是来不及她们多想,汉部落的大船本来就距离河岸一百多米,用弓箭抛射都能够得着,小船划过来那就更快了,一眨眼的功夫,登陆艇已经到了河边。

  看到近在咫尺的几个怪人,岸上立刻有人用身体挡在汤姬的身前,生怕她遭遇不测。

  为首的旗舰船长倒是很熟悉这个套路,他没在乎岸上之人的紧张,而是从容的冲着汤姬拱手施礼道,“尊敬的朋友,我们是从上游而来的汉部落商人,要往下游寻找大海去的,路遇贵部落,奉上一点见面之礼,希望能在贵部落换取一些食物补给,不知可否?当然,如果你们有什么好东西,我们也是愿意用东西来换的。”

  船长一边说一边比划着手势,然后指着身边手下拿的那些礼品一一给对方介绍,最后则是解释说希望能够用这样的东西和她们换一些食物。

  对方的很多人都明白了这个意思,然后就纷纷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对她们有歹意便是好事,这些人就是来换东西吃的,很容易理解的嘛。

  毕竟汤部落也是个手工业十分发达的部落,她们一样能够生产布匹、粮食、白盐、粗陶、金属等物,这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自己用不完的情况下也会卖给周围的小部落或者野人,所以对汉部落这边提出的交易完全没有陌生感,只是让他们略微不习惯的是,这次的卖方成了别的部落,而她们自己变成了买方。

  汤姬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示意身边的族人去把那些礼物接了过来,汉部落的几人则是像之前说好的那样没有上岸,十分大方得体的将手中的礼物递给对方,虽然明知道这样的交易己方会吃亏,可不吃点小亏又怎么能和对方交上朋友呢。

  而此时的汤姬则是惊讶于汉部落拿出来的礼物,包括她身边的那些汤部落族人,皆是猛抽一口冷气,无不为汉部落的精美礼物所叹服,在她们看来,这已经算的上稀世珍宝了。

  有挂着白釉的陶瓷器皿,最贵重的要算一套五彩茶具,这就是一种先挂底釉,然后用五种矿物颜料在上面作画,最后精心烧制而成的瓷器,可是汉部落的顶级窑工大师瘸子烧出来的,当然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他所掌管的汉部落官窑。

  而汤部落的陶瓷烧制水平,最好的工艺此时还停留在红陶黑彩的阶段,即红色的陶器底色,上面绘制着黑色的花纹,顶级的陶器都已经有三色花纹的了,不过和汉部落这些散发着玻璃光泽的瓷器而言,显然还是没法比的。

  其他的陶瓷器皿也很多,餐具一类的碗盆盘子样样都有,乱七八糟的还有陶瓷灯盏,笔洗之类的摆件,加起来也是很多的。

  另外的礼物则是一卷素色麻布和一匹彩锦,还有一匹素锦,这三样宝物一出,顿时让周围众人全都看呆了,忍不住发出哇的一声。

  麻布,汤部落也有,可怎么看都没有汉部落织的那么平滑密实,不过她们本来就是用麻布当麻袋用的,汤部落的人基本不穿麻布做的衣服,而是穿棉布,所用的棉花也和虎贲卫当初发现的那种棉瓜差不多,只不过这种作物在汤部落早已得到了普及,种植范围比麻布还要多些,毕竟这东西不仅能用来织布,还能当作填充物制作棉袄棉裤和棉被,是麻纤维完全不能比的。

  不过汤部落的棉布再厉害,当她们展开汉部落的彩锦和素锦之后,仍然以为那是神物,彩锦和薄纱相比算是比较厚实致密的那种,上面织有彩色图案,整体色调为蓝绿相间的孔雀色,其间配以黄红棕青等配色,图案则是一幅百鸟朝凤图,背景是绿色森林伴有清泉瀑布,林间则是一只只数不清的彩色小鸟,各个神灵活现。

  另一匹素锦虽然只是纯白色,但却薄如蝉翼,如烟似雾,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最关键的是,汉部落现在的桑蚕比较少,用的大多都是栗蚕的蚕丝,而栗蚕蚕丝最大的特点便是高反光率,哪怕是夜里,稍微有些光照到上面都会被反射出去,所以汉部落的人更愿意称它为发光的布料。

  此时正值上午,一素一彩两匹锦缎在众人面前展开,看着细密的织造纹路,鲜明艳丽的色彩,如附神光的反射,一群人全都看呆了,就连一向见多识广的汤姬此时也被眼前的宝物迷住了心神,不过她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听到周围族人的惊呼声后,很快便回过神来,然后让人把锦缎和布匹都收起来,继续看其他的礼物。

  除了陶瓷和锦缎这两种高端货,另外剩下的就是些小玩意儿了,打开两只精致的雕花木盒,其中一个装着的是一刀一剑,都不怎么长,跟匕首差不多,鞘用的就是普通的黑铁木,柄材用的是烂大街的羊角,造型倒是别致,可也掩盖不了用材普通的事实,不过也算不错了,起码是钢做的。

  另外一个小盒子里则是一把缝纫剪刀,还有软尺,彩线,干粉,大小钢针之类的缝纫工具。

  最后一个大一点的盒子,里面装的则是汉部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样样齐全,还有两本汉礼和诗选,这东西到称不上包装精美,可也不是什么部落都会送的。

  像是一般的连农耕都不会的小部落,游伏顶多会拿出白盐,布匹,铁锅,陶碗这类的硬通货,可是在看到汤部落拥有如此巨城,还有看不到边的良田,以及刚才还在捕鱼的百姓之后,游伏就知道一般的东西人家是看不上眼的,必须是有点文化内涵的东西才行,比如书,当然印刷的书不算什么,最关键的还是上面的文字。

  果然不出所料,当汤姬从盒子里取出两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横版印刷线装书时,翻开一看,顿时呆愣当场,似乎比刚才看到锦缎还要震惊。

  她连续翻看了两遍,然后又从头认真的看了起来,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两页,似乎是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规律,然后她便发现这些符号中有许多是重复出现的,看起来一模一样,虽然不了解其中所代表的意思,却也是从观察中收获良多。

  可巧的是,自从汤部落在汤姬的领导下开始走向繁荣稳定的时候,汤姬也开始了对汤部落已有的文字进行优化补充的工作,然而造字实在不是一般人干的活儿,汤姬亲自做了之后才知道有多困难,现在看到汉部落的书,当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再有便是这书的材质,以及印刷方式什么的,可比汤部落现在所使用的甲骨文和竹简木牍强多了,汉部落的这么小小一本书,便刻画了那么多字,而且轻薄异常,翻阅起来十分方便,这可比翻王八盖子轻松多了。

  看到那么多精美的礼物,汤姬对这个要求与她们进行交易的部落印象大好,她把书收到了盒子里,然后微笑着邀请汉部落的众人进城休息,汤部落将用美食招待他们,同时双方也可以进行交易的具体商谈。

  但是旗舰的船长却拒绝了这个提议,声称自己并不是领头的,上不上岸需要回去请示,于是汉部落的这几人就在汤姬期盼的目光中回到了帆船上,然后过了一会儿,游伏才亲自领着人再次来到河边。

  汤姬知道这次来的是正主了,便邀请游伏几人进城做客,游伏倒也不惧,笑着和汤姬进了城,其他的汤部落族人则是在他们周围久久不散,大多都是听到别人的传说过来看宝贝的。

  稍后不久,在城主府的单独院落内,院中一个巨大的石刻方桌上,几名侍女已经用陶盘和木盘甚至还有巨大的树叶,装着不少当地的特色水果送了上来,而刚才汉部落送出的那几种礼物,也有不少摆在了石桌上。

  石桌两侧铺着草编的凉席,上面放了几个蒲团一样的垫子,汤姬和游伏几人则是相对而坐。

  “这些都是我们这里独有的果子,汉部落的朋友请慢用。”汤姬先是打了声招呼,然后继续问道,“听说你们是从上游的汉部落来,不知道汉部落离这里有多远,人口多少,领地多少?有几座城池?”

  汤姬边说边比划,说出的口音也非常晦涩难懂,和汉语的语系不太一样,和鑫部落的方言和草原语种也不相同,双方的交流不是很方便,好在游伏这群人长期与陌生人相处,对于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的理解都十分到位,最后还是弄懂了汤姬的意思。

  “我们汉部落离这里非常远,走水路去上游要辗转多次,途中要走三个多月的时间,有人口数十万,大小城池二十余座。

  对了,你知道月是什么意思嘛,就是时间的周期,日月轮转的速度,我这里有汉部落的历书一本,可以让汤首领一观。”

  游伏说着便掏出一本书,不过也没多厚,看起来倒像是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大汉建元历书’六个字,翻开里面头几页,都是用雕版印刷的示意图,上面的图案和当初鼠巫拿的那块胛骨月历的图案类似,详细的解释了汉部落对于日月天象变化周期和时间、四季的紧密联系。

  看完这个之后,后面便是每个月的月历了,不过都是手抄版的,每天的日期后面还有大量的留白,前面的一些地方都写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其实这就是游伏随身带的一本日历备忘录,有日历的功能,也能用来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些大事,或者提前在哪一天记上到时候自己要干什么,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汤姬对此非常感兴趣,历书前面被罗冲修改过的图解也很容易理解,加上汤部落本来也有一定的天象知识和时间观念,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于是乎汤姬便要求买下游伏的这本历书,汤部落可以用食物或者汉部落需要的其他东西来换。

  这一下游伏就为难了,历书总共就那么一本,上面还记录了那么多东西,要是卖给你了我用什么,不过他还有别的办法。

  只见游伏指了指那堆礼物中装着文房四宝的盒子,在汤姬的注视中取出笔墨纸砚,润湿了毛笔当场把历书抄写了一份简装版的,只有开头的几幅图和后面每个月的具体日期,等到抄完晾干后,游伏又给汤姬标出了当天的日期,以便她自行理解。

  不过汤姬这会儿的注意力已经不在日历上了,而是被汉部落这一套书写工具夺取了心神,和汤部落用刀具刻画甲骨文符号不同,汉部落的毛笔墨汁书写起来更为方便,而且看几本成书的质量,妥善保存应该也能保存不少时间。

  因此汤姬便再次提出,愿意用一定的报酬换取汉部落制作这些东西的方法,这样的要求顿时让游伏等人一愣。

第646章 大地的尽头是大海

  一个愿意学习汉字和汉部落生活习惯的部落,那当然是游伏所喜欢的,汉部落本着文化输出的理念,所有关于基础教育和笔墨纸砚的制造技术都是对外公开的,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只是现在游伏的时间紧,任务重,根本没多长时间能够留下来传授这些技术,哪怕留下几个技术员也不行,但对方愿意学习的态度还是很受游伏重视的,于是就听他道。

  “汤首领,如果你喜欢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先卖给你们部落一些,关于制作技术,以后也可以告诉你们,但是我们现在有别的重要任务,没时间留在这里。

  不过以后我们还会回来的,今年肯定会回来一次,明年也还会来,请汤首领放心,到时我们一定会将制作方法传给你们的部落。”

  汤姬弄明白之后显得有些失望,不过她倒是也不强求,毕竟双方第一次接触,怎么会那么大方的将技术教给自己,游伏能够同意先卖给自己一批使用,已经是非常的给面子了。

  想到刚才游伏说的话,汤姬顿时好奇的问道,“汉部落的朋友,你刚才在河边说你们要去哪里?有什么事一定要去吗?还那么着急?”

  游伏笑了笑,倒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说的,“我们要去城外那条大河的尽头,去寻找一片都是咸水的地方,这次已经出来几个月的时间了,不知道还要走多远才能到达,我们的食物也不多了,所以才希望能够和你们交易一些吃的,供我们的人路上食用。”

  汤姬点了点头,沉思了片刻,突然对游伏说道,“我知道你说的那个地方,距离这里应该不远了,大概还要四十个日出。”

  游伏顿时一惊,他仔细跟汤姬确定了几遍那个数字,才搞明白四十天这个时间概念。

  “还有四十天就到河流尽头了?就能找到全是咸水的大海了?真的假的?”游伏心里有些不知所措的自问了起来,一方面是终于知道目的地快到了的那种喜悦,另一方面则是对这个消息存在质疑。

  “汤首领,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难道你去过那个地方?”游伏忍不住的问道。

  汤姬从桌子上拿了块切好的黄色水果吃掉,这才说道,“我们汤部落建城的时间还不长,也就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当年我们也是为了防御周围的几个部落才这样做的。

  等我们的城全都建好之后,几个邻居部落发现打不过我们,只好向别的地方迁徙,寻找更适合生存的土地,而他们迁徙的方向就是大河的下游。

  当时我们还是敌对关系,自然不会管他们的死活,他们全走了反而更好,不过到了第二年的时候,突然从大河下游跑回来一个氏族部落,他们的族长主动承认错误,愿意用自己的生命请换取我们原谅,只求汤部落能够收留他的氏族。”

  汤姬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又吃了块水果,见游伏还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这才继续比划着说道。

  “我问他为什么要回来,他们不是已经迁徙了吗,那个族长却告诉我,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走到了大地的尽头,河流在那里也汇入了咸水,遥远的天边是水天一色,到了夏天还会从那看不见尽头的咸水上刮来妖风,将他们的房屋和粮食,甚至牲畜全部卷走,就连人也不例外。

  他们好不容易迁徙过去,不过遭遇妖风之后很快就爆发了内部矛盾,很多氏族都自己离去了,有的自己找了合适的地方开辟家园,有的则是选择走回头路,也有的一些部落选择藏进了山谷里,那里有大山作为屏障,听说山神可以抵御妖风,有不少氏族都去了那里,现在已经是个大据点了。

  我说的那个族长,就是选择带着氏族走回头路的人,他说大地的尽头全是一眼看不到边的咸水,每年的夏天还有妖风和暴雨,大地的边缘全是沙砾和石头,没有土壤,种不出什么粮食,那里不是人待的地方,所以他选择带着族人回来居住。”

  游伏好不容易才弄懂了汤姬说的意思,继而再次面露惊讶,没想到他们真的有人去过首领说的海边,不过汤姬所描述的大海,似乎不是什么好地方啊,这和首领憧憬的大海似乎有点不小的差别。

  仔细梳理了一遍之后,游伏突然发现了汤姬的话有些漏洞,于是他再次问道。

  “汤首领,你刚才不是说从这里只需要再走四十天就可以到海边吗?那为什么刚才又说迁徙的那些人走了几个月?”

  汤姬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回答道,“他们刚去的时候不认识路,而且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合适居住的土地,一路走走停停,兜兜转转,当然需要的时间就长了。

  而我说的那个氏族部落,他们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回来的,而且还知道了来时的路,所以回来的时候就快了,全族只用了四十天便走了回来。”

  游伏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要是这么说的话,那确实没什么问题了,而且汤姬所说的时间还是全族男女老少一起走路所用的时间,那速度肯定没多快,要是换成一群精壮的汉子一心赶路的话,肯定走的更快,换成骑兵也许只需要一周左右,他们现在则是乘坐帆船前进,或许速度会更快一些,日夜不停的行船也许就这三四天就可以到了,这么一想,游伏的眼中顿时冒出一阵精光,可算是到了……

  汤姬看着游伏激动的神情面露好奇,不知道这群来自汉部落的人为什么要费尽千辛万苦跑那么远的地方,而且据那个回来的氏族说,大地的尽头一片荒芜,根本不是什么好地方。

  于是她便直接问道,“汉部落的朋友,我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要去那样的地方,而且还那么着急,那里有什么好东西是你们需要的吗?”

  游伏闻言一愣,立刻从激动的心情中冷静下来,考虑着怎么回答,稍微思忖过后他才回答道。

  “我也不知道那里有什么,毕竟我们还没去过,不过那里有什么东西都不要紧,我们不是为了什么东西,而是为了要这条路。

  再说了,刚才汤首领不是也说,曾经迁徙过去的人也有不少选择定居那里了吗,说明那里并没有那么恐怖,危险或许是有的,但是我们应该能够解决。”

  汤姬显然对这个回答不以为然,汉部落要是真的有什么目的,又怎么会轻易告诉她呢,不过为了得到刚才游伏承诺的文房四宝的制作方法,她还是善意的提醒了几句,希望这群汉部落的人能够活着回来。

  “汉部落的朋友,你知道为什么我说的那个氏族部落选择回来,而不是和别人一起在那边的山谷中定居吗?”

  游伏一呆,心道我又没去过我怎么知道,不过既然对方这么问了,他还是配合的接话道,“对啊,为什么他们要回来?”

  “因为那个氏族部落的族长说,大地尽头的山里有很多吃人的蓝脸妖怪,他的很多族人都亲眼见到过,每次都是成群结队的出没,长的和人很像,不过却和野兽一样浑身黄毛,用四肢走路,能在树上跳来跳去。”

  游伏再次被这个消息惊住了,他连忙追问道,“那东西是不是很大,浑身红色的毛发,长的非常壮,善于奔跑,而且能在树上上蹿下跳?”

  汤姬显得很诧异,不知道游伏为什么那么激动,难道他们汉部落那里也见过类似的妖怪,不过游伏所描述的东西跟她知道的并不是一种。

  她解释道,“我没见过那种东西,但是见过那东西的人都说没多大,最起码没有人大,如果非要和人来比较的话,那东西应该也就是有个小孩大小,不过它们速度很快,能够在树上上蹿下跳,它们长着怪异的蓝脸,叫声也非常吓人,每次出现时都是一大群,从不单独出没。”

  游伏恍然,原来并不是和巨猿一样的生物,不过这个消息仍然值得警惕,而且应该尽快告诉首领,也许首领会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没错,在游伏的心里,首领就是万能的,因为真的有很多东西首领都知道。

  最后游伏对汤姬再次说道,“有什么妖怪都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有自己的大船,可以不用登岸,我们的目的是进入都是咸水的大海,不过在这之前,希望汤部落能够为我们补充充足的食物,我们会用合适的东西来交换的。”

  汤姬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而在心里对游伏的说法还是不怎么相信的,大地的尽头什么都没有,你们去那咸水里能干什么,千里迢迢的跑去洗澡吗?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