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08章

作者:羽卿书

  旁边也有工匠把以前粘好牛角的一批半成品拿出来,这些都是已经晾干的,然后再用同样的步骤,把半成品固定在弓架上,在弓胎没贴牛角的那一面刷上鱼鳔胶,接着贴上一层牛筋制成的筋丝,按压牢固之后再刷一层胶,再粘一层筋丝,直到把整个弓身都用筋丝找补平整为止。

  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弓身所谓的拉力磅数多少就全靠贴的牛筋厚度来决定了,所以还要用游标卡尺卡着筋层的厚度来做。

  在木胎两面粘上牛角和牛筋还不算完,等完全晾干之后还要再刷上胶,缠上一层桦树皮,一是为了美观外表,二是为了防水防潮防磨损。

  缠好桦树皮的弓身十分光滑平整,但这还没完事,因为外面还要刷漆,进一步的修饰和防水,最后刷完漆的成品光彩照人,看起来浑然一体,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弓身的组装过程,任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由很多东西拼凑起来的。

  复合弓做好之后,往提前准备好的弩臂前面一坐,再拿来一个冶金工坊打制的‘D’字形脚踏铁环,最后全部用插销和榫卯固定起来。

  唯一让罗冲觉得很亲切的就是,这种弩的弩臂是罗冲最喜欢的样子,前面手感舒适的弩床做成了步枪的护木形状,后面的扳机则是用的圆形的扳机环,还有弩尾也做成了现代步枪的弯曲枪托的形状,如果只看后面的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二战某款知名步枪。

  等把这些全部装好之后,剩下的就是挂弦了,不过工坊这里只会临时挂上弦试射几次,检查一下箭槽是否顺滑,扳机是否正常,‘瞄具’望山的实测距离有无偏差,全部检查合格之后,还要把弓弦取下来,一直等配发到战士手里的时候才会重新挂弦,以免弓臂弹性衰退,减少使用寿命。

  罗冲拿着一把刚刚下线的弓弩试射了几次,然后才对身旁的木桶问道。

  “这神臂弩还要多长时间才能造完?”

  “回首领,这次共造反曲短弓2500把,神臂弩3500架,现在神臂弩已经完成600架,剩余数目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短弓入冬前能够完成。”

  罗冲点了点头,这个速度是在自己的预料之内的,也不能说他们慢,毕竟这个东西和刀枪不一样,实在急不来。

  “嗯,后续的武器也要保证这个质量才行,好一点没关系,但一定不能比这一批的差。

  另外这个弩还要继续做,从今年冬天开始,再做一万架吧,以后汉部落的每个城池都要备上一些。”罗冲再次对木桶嘱咐道。

  “还要做那么多?!可是,可是我们的材料没多少了啊,咱们部落又不杀牛,没那么多的牛角和牛筋啊。”木桶一听罗冲还要再做那么多的弓弩,顿时就被惊了一下。

  “放心,你先把木胎和弩架准备好吧,牛角和牛筋不会缺你的,明年咱们部落会加大与草原的交易,这东西再也不会缺了。”

  “那我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东西是不错,虽然上弦比较麻烦一点,设速也比较慢,但是不用那么多的练习,学起来比较快,每个城池都备上一些,真有了事就算女人和孩子也能拿起来就用,首领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做的。”

  木桶一听不缺材料了,他也就没什么发愁的了,武器多了汉部落也能更强大一些,这都是好事,再说那些工匠们如果制弓的话还能多赚一些工钱,造木船和家具可是给不了这个价,那工资都是不一样的,匠人们也愿意多一些这样的活儿。

  安排完弓弩的事情,罗冲就再次想起了别的东西,甲胄,这次一下招募了那么多的士兵,几千人啊,可不能再像以前那么随便了,皮甲是不可能用皮甲的,汉部落没那么多的牛皮,而且皮甲的防御力毕竟有限,但是重量也不比铁甲轻多少,还不如一次到位,直接装备一些铁甲。

  尤其是汉部落因为铸币而搞出来的金属冲压技术,现在冲压了那么多的货币,这技术也早就成熟了,拿来冲压一些钢片也不是什么难事,跟造货币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压出来的形状不一样罢了。

  全部换装铁甲之后,把省下来的牛皮给士兵们多做两双鞋他不舒服吗?

  这才是牛皮最正确的用途,殊不知军队里最费的不是武器,而是鞋,经常行军打仗的不知道要穿废多少。

  说干就干,罗冲马上回家就开始绘制起山纹甲、鱼鳞甲和扎甲的图纸出来,标好了具体的尺寸,然后交给冶金工坊那边来做。

  不过他们倒是不用那么麻烦,工坊里只需要先用碾板机压出薄厚合适的钢片,然后给冲压机换个模头,最后把所需的钢片冲压出来就行了。

  至于编甲的问题,完全可以交给那些缝制衣服的女人来做,甚至可以让士兵自己来做,反正发到他们手里,如果尺寸不合适的话,也是要重新修改的,还不如一次到位。

  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终于在一周之后,汉阳城这里迎来了第一批士兵,不过却不是从浏阳郡和卫山郡来的,他们那边离得比较远,所以还要慢一点,能够这么快集结完毕抵达汉阳城的,都是汝阳城、丹山县和麻田县的士兵,由于兵营就定在了缚马关北面,所以缚马关的士兵罗冲干脆就没让他们过来,而是命令鹰锐组织他们先去给驻地运物资去了。

  虽然这三个地方的士兵不多,但是加在一起也有一千人,来到汉阳城根本没有停留,上千的新兵在这里的大仓领取车辆牲畜和粮草,以及帐篷和工具等物,直接就在血屠的率领下去了驻地所在,他们要在那里把临时的营帐搭起来再说。

  等这些人都走了之后,又等了五六天的时间,才从汝水河的东边开来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到了这个时候,兵员就算全部到齐了,罗冲也开始亲自带着他们前往缚马关北面的营地。

  三千人的队伍堪称浩浩荡荡,虽然这些人全都排着队列前进,但是却依然显得散漫,不过罗冲也不在意,毕竟还没经过训练嘛,这个真急不来。

  后来的这一批新兵们押送着大队的车辆,继续跟着罗冲向军营前进,但是车上装的是什么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一个个箱子装的满满的,抬起来异常的沉重,也不知道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应募的新兵们一边赶着路一边小声议论着,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不一样。

  “哎,兄弟,你是从哪来的,加入汉部落多久了?”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把炒豆子递给了旁边的人问道。

  “我,新来的,还不到三个月。”被问到的是一个看起来很精壮的十八九岁少年,说话瓮声瓮气的,倒是有点铁憨憨的模样。

  “卫山郡的吧,来汉部落还习惯不。”

  “还行,郡里给我们分了砖房子,里面可以烧火的那种,我的女人和孩子今年都能住在暖和的房子里了,这下不用再担心挨冻了。”铁憨憨再次憨厚的回答道。

  “嗯,咱们汉部落的房子确实没的说,你应该是还没有在汉部落过冬过,不知道冬天睡在火炕上有多舒服。”

  “哎,要是能早点来汉部落就好了,前年的那次大雪,我的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是在那个冬天里冻死的,如果当初在汉部落,或许就能活下来了。”铁憨憨深深的叹了口气,忍不住怀念道。

  “啧,可惜了,那你家现在有娃了吗?”

  “有了,冻死的那个是老三,现在还活着的有三个,两个女娃一个男娃。”

  “那还好,不过你这既然刚安顿下来,为什么又跑来当兵了?”

  “嘿,我在以前的部落就是有名的猎手,部落里论打猎没几个比得过我的,可是来了汉部落,这里却不用打猎,想吃肉可以直接去买,没钱就只能自己养,族人们要么种地要么做工,实在不行还能跑腿做点生意,可是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我还年轻,还能打猎,不想整天待在地里刨土,这次招兵不是说就是招战士吗,又能赚钱又能打仗,干啥不是干,所以我就来了,你呢,你为啥来。”铁憨憨笑了笑,说完还不忘反问一句。

  “我?为了军功得爵吧,我这人没啥大本事,不够聪明,学不来别人能说会道,也不认识什么有用的药材,更是不会写字,在家里种田啥时候能种出个爵位来,根本没机会啊。

  那天招兵的不是说立功能得爵吗,就算战死了也能把爵位给我儿子,这样的机会可不多,毕竟咱们汉部落那么大,敢惹咱们汉部落的还真没多少,所以我一合计,不能错过那么好的机会,所以我就来了。”

  “那个爵位很重要吗?”新来的铁憨憨一脸懵逼的问道,显然对于汉部落的爵位制度还不太明白。

  .

  .

  .

  PS:献祭一本朋友的书《咸鱼怪兽很努力》

  这年头,怪兽这职业太不好当了,被凹凸曼打,被魔法少女打,被卡面来打,连普通人都可以打了!

  向闲鱼对此只想说,“等我凑齐七个沙雕,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残忍!”

  然后……

  “我太难了!!!”

第583章 军备和邀请

  新来的铁憨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热衷于那个爵位,毕竟他对汉部落还不是很熟悉,之所以报名参军,也只是不习惯天天在地里刨食而已。

  而且像他这种原因来参军的人还不在少数,汉部落的农耕养殖生活是很好,也非常的稳定,但是那些根深蒂固的狩猎技能几乎成了他们的本能,如今有了这么一个能够折腾的机会,哪里有放弃的道理,再说了,当兵也有工资拿,又不是不赚钱,为啥不干。

  另外就是以军功得爵为目的的老人了,这些人加入汉部落已经有了两三年的时间,非常明白如果只靠老老实实的种地,是很少能够碰到得爵机会的,汉部落很强大,敢和汉部落对着干的敌人不多,所以他们也十分清楚,这次的机会不可多得。

  另外还有一种人,就是少数见过汉部落军队的人,他们非常羡慕那些士兵的铠甲和装备,或是身着甲胄手持钢刀大盾,或是一人两匹骏马带着威武的面具去草原驰骋,如何不让他们心驰神往。

  不管这些人当兵的目的是什么,但他们还是来了,跟在自家首领的后面,一步步的迈向今后生活训练的军营。

  数千人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到达了营地所在,但是却发现这里只有帐篷,还有大量的木头和各种建筑工具,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大工地,而不是什么军营。

  “莫非我们被骗了,这次招兵根本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招募的建筑工人?”

  四千新兵顿时傻了眼,但是他们也不敢说什么,毕竟这不是才来吗,而且这次首领也跟着来了,汉部落的首领可是很讲信用的,应该不会欺骗他们。

  就在新兵们心中充满疑虑,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的时候,空旷的营地里突然响起了剧烈的击鼓声,让那些正在小声讨论的新兵们全都吓了一跳,接着就被鼓声响起的方向吸引了过去,只见一处临时搭起的高台上,自家的首领正和两个穿着黑色牛皮甲胄的人站在一起看着他们。

  罗冲把一个用铜皮卷成的扩音器拿在手中,然后对着下面大喊道。

  “众位将士们,你们不用怀疑,这里就是你们今后生活训练的地方,不要看现在这里什么都没有,但是以后,这里就是汉部落最强军队的驻地。

  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是怎么想的,你们肯定在想,首领不是让我们来为汉部落战斗的吗?是要出去跟敌人打仗的吗?那我们的甲胄和刀枪呢?我们的弓箭和车马呢?这些都是会有的,但绝对不是现在。

  什么人可以持盾佩刀,什么人可以着甲持矛,什么人可以跨马弯弓,这些都不是你们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要经过考核,选兵。

  现在,听从着甲军官的安排,每25人分成一队,每队领取两个帐篷,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把营地建好,不仅要建好,还要练好军官们教给你们的本领。

  一个月之后,我会亲自来这里考核你们,表现出色的,当场就可以提拔为军官,穿更好的铠甲,拿更多的工资,好了,现在由各着甲教官开始分队。”

  罗冲的训话完毕,那些新兵们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甲胄和兵器不是随便发的,换句话说,自己没有选择兵种的权利,将来穿什么样的甲,拿什么样的武器,是开十一路还是骑马,还要经过考核选拔才能确定,但是选拔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首领却没有说。

  “这可怎么是好,如果能够提前知道标准的话,到时候也好提前准备一下啊,这样选上自己喜欢的兵种几率就更大了,看来只能等空闲的时候问问那些身着红袍黑甲的老兵了,这些人可不是同样的兵种,当初肯定也是经过选拔的。”

  不少人都冒出了这种心思,但是现在却没有机会,他们自己清楚现在的任务是什么,那就是建造营房,现在秋季才过了一半,天还不算冷,但是如果一两个月内没把房子建好的话,到时候冬天住在帐篷里,怕不是要把他们全都冻死。

  新兵们很快按照人数分了队,一个着甲的教官带25个新兵,每13人住一个帐篷,把自己的东西都安顿好之后,教官们就开始组织士兵们干活儿了。

  一些人在教官的带领下去山上伐木,用来修建营垒和瞭望台,也有的就在营地里没有出去,而是做一些挖茅厕,打水井,夯筑土坯房的活儿。

  为了快速建造军营,自然不可能再浪费时间烧砖盖房,只能就地取材建一些土坯营房,营房不大,只有一间屋子,里面有一个很长的火炕,一间房住一个小旗,编制12人,和现在的帐篷人数差不多,等一个月后的考核之后,到时候再重新整编,把现在的25人队全都按照小旗分下去,那个时候房子差不多也能住人了。

  从这天以后,大营里就开始了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早晨大约六点的时候击起床鼓,鼓响一百声,在一百声鼓之内没有穿好衣服出现在校场的人,就要被当众杖责,这样打了两天之后,就再也没有赖床的新兵了,全都老老实实的爬起来站队。

  集结完毕之后就是列好队在教官的带领下围着校场转圈,这种折磨人的行为则是被教官们亲切的称为晨跑。

  等晨跑结束之后,众人才被解散,要求回去洗漱整理内务,当然也没什么内务可以整理,连个被子都没有,就别指望让他们叠豆腐块了,能把餐具摆到规定的位置,把帐篷内的地方打扫干净,并且掀开帘子通风,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打扫完内务之后又开始排着队去吃早饭,接着就是开始在教官的带领下去干活儿,中午吃饭休息一会儿后还要练习队列,下午继续干活儿,傍晚的时候还要组织起来学习军法,一边学习军法一边用军法学习认字,一群人就拿着树枝在自己跟前的地面上学习写字,每天五个,不多也不少。

  军营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新兵们已经渐渐的知道了这里的规矩,不管是干什么,都要求整齐,要求速度,还有团队合作,就像早晨的起床鼓一样,是必须在鼓声停止之前穿好衣服出来集合的,不然就要挨打。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军营里终于有了点罗冲想要的样子,一圈高高的木头栅栏被围了起来,隔一段距离还有一座木头搭成的瞭望塔,军营的大门处也有了站岗的士兵,营地里的公厕和水井也已经挖好,现在就差营房、仓库、还有畜棚了。

  而在同一时间的汉阳城里,罗冲正在冶金工坊中带着人试制铜管的军号,军号其实是一种最简单的乐器,说白了就是一个被拧了一圈的喇叭,发声全靠嘴吹气,声调也全靠嘴唇的震动和吐气量来定,没什么复杂的音阶调节装置,也就是开局一根管,发音全靠嘴的玩意儿。

  碾压铜板的技术汉部落已经非常成熟了,军号的制作无非就是把薄铜板裁剪成需要的形状,然后钣金工或敲或碾成想要的形状,最后用青铜焊料和烙铁焊接缝隙,再一节节的焊接在一起,说难不难,但也不是很容易,尤其是焊接这个步骤。

  铜锡比例一比一的青铜熔点大概五六百度,再把这种合金制成细条状,用的时候把烙铁烧成暗红色就能把焊条直接烫化,非常的原始,但是好用,还不会坏,就是想要掌握这项技术需要费些功夫练习一番。

  汉部落没有乐谱这种东西,所以罗冲只能手把手的教人吹军号的技巧,近代军号有几十种不同的作用,复杂程度难得一批,甚至可以专门总结成一种语言,和旗语类似,如果是友军的话,看不见对方的时候就可以用军号汇报自己的番号,不过那是在二战期间的产物,当时连无线电步话机这种交流工具都没有,才演变出了用军号在战场传递消息的方式。

  但是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自然不可能再用这种方式,所以慢慢的‘号语’也就失传了,饶是罗冲军人出身,但因为出生年代的关系,也只记住了几种常用的起床号、熄灯号、集结号、冲锋号、开饭号、警戒号这些最基础的号谱,其他的他压根就没听过,更别说记下来了。

  不光罗冲这边在忙碌着,其他负责准备物资的部门也没闲着,搜罗药材的,缝制衣服的,每个士兵两双单皮靴,一双羊毛靴,白色麻布内衣两套,春秋袍裤两套,棉袍棉裤一套,棉被一床。

  当然了,棉花是不可能有的,汉部落的棉被全是用麻布做被面,里面用三层羊毛毡做的被子芯,就连士兵们过冬的棉服也是如此,鉴于材料紧张,造价昂贵,所以被子和棉服全都是每人一件,反正不管春夏秋冬穿的都有底衣,睡觉的时候也要穿着底衣,那就把底衣勤洗勤换就好了,外套这东西洗起来也不方便,少洗两次也没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这次配发的钢盔,钢盔外壳直接用薄钢板冲压而成,这个没什么值得说的,有必要一提的是钢盔的内衬。

  钢盔是一定要有内衬的,而且还要具备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如果没有内衬就直接把钢盔扣在头上只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是像小日本的关东军一样,他们刚开始配发钢盔的时候就没有内衬,结果到了苏联那边,冬天的时候士兵的头皮都被冻得粘在了钢盔上,一摘钢盔就连着头皮一起扯下来,所以才有了后来钢盔下面带屁帘儿的鬼子。

  第二种就是因为没有缓冲层,带着这样的钢盔,当头部遭到重击时就会导致钢盔形变,最后把脑袋卡在钢盔里摘不下来,甚至还要造成二次损伤。

  这都是前人用鲜血总结出来的经验,前世有某兔摸着鹰酱过河,而罗冲作为摸着另一个世界过河的穿越者,自然不会重复这样的错误。

  因此汉部落首批装备的通用型钢盔,全部以钢板冲压做成外壳,内部用藤条编织成一个内盔,看起来就像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藤编的工人防护盔一样,然后再把内外两层卡在一起,最后里面再缝制一层麻布内衬,调节用的带子,两侧还有带子可以系在下颌处。

  这样做的好处就不用说了,因为头部没有直接接触钢盔所以不用担心冻伤粘连的问题,遭到重击还有内盔作为缓冲层,里面的调节带更是用处颇大,因为不管头大还是头小,都可以通过调节带子来适应佩戴者的头部,省去了制作很多大小型号钢盔的麻烦,因此才被称作通用型钢盔。

  通用型钢盔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它的正前面还有用来挂装面具的卡笋凹槽,周围还有一圈用来挂护颈的小孔,用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兵种,如果他们需要改装的话,也是能够自己完成的。

  一个字,结实,两个字,省钱……

  就在汉部落这边忙着生产研发军用物资的时候,游伏的船队也已经按照原来的航道抵达了有姜氏那里的停靠点,当然了,这个地方距离有姜氏还有半天的路程,游伏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侄子游智派上门去请他们。

  一路都很顺利,游智也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找到了有姜氏的驻地,再次见到了他们那个睿智的首领宣,并代表游伏发出了同回汉部落的邀请。

  自从游伏离开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姜氏已经完成了秋收冬储的各项事宜,但是他们的首领姜宣也没闲着,一直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去汉部落看看,这是一个不管是文化程度还是科技程度都高度发达的一个部落,对姜宣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文化方面。

  科技可以慢慢研究,只要族人们能吃饱肚子,总有慢慢研究工具的时间,但是文化该怎么发展,有姜氏虽然有自己的一套传承,但是姜宣却对未来迷茫无比,因为他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有姜氏到底要怎么发展,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没有规划出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

  最后思考了良久,姜宣还是决定先去汉部落看看再说,自己不能闭门造车,去汉部落长长见识,没准还能开拓一下思路呢。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姜宣安排好了族内的临时管理人选,就带着勇和蕾,还有十个护卫的战士一起登上了游伏的帆船,一路逆流而上驶向了西北方的汉部落。

第584章 长见识了

  帆船上的人很多,这让姜宣还有他带的随从们非常不适应,20米长的船要说也不小了,可经不住船上的人多啊,原本就有不少的人了,后来就加上了一个狸部落,现在人就更多了。

  好在全速前进的情况的下,剩下的这段航程并不算长,要知道游伏他们刚出来的时候,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要停下来勘察一番的,而且还不熟悉航路和水文情况,基本上只能白天航行,夜晚停泊。

  但是现在就不用了,已经确定了没什么问题的航道,就算是日夜兼程,中途不停船靠岸也没什么问题,因此回程的速度就快了些,虽然有逆流的因素在影响,但也要比来时的速度要快一些。

  几天之后,当船队路过蛮人部落所在的领地时,整个船队的人都在冲着岸上的那些人谩骂,但是游伏也没有下达停船的命令,而是继续命令船队前进。

  有姜氏的人不明所以,因此姜宣就来到了游伏的身边问了起来。

  “游团长,不知道你们和岸上那个部落……?”

  姜宣的话没有说完,后面空着的话明显是等着游伏来补充的,游伏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就随口解释了两句。

  “哦,那个部落啊,我们船队刚刚路过这里的时候,就像是到了你们有姜氏那里一样,准备派几个人上岸和他们沟通一番,看看能不能和他们做些交易。

  毕竟这一路都是这么过来的,基本上大部分的部落都同意和我们交易,就算不让交易的,也不会对我们怎么样。

  可是这个部落的人,他们直接派出战士抢了我们带上岸的礼物,还杀死了我们几个船员,抢走了几件武器,所以船队的人都非常恨他们。”

  “杀了你们的人?”姜宣听到心里一惊,没想到还会有这种部落存在,汉部落可是有很多的好东西啊,跟汉部落做交易明显是能获得好处的,就算这群傻缺不愿意交易,也不至于杀人抢夺吧,这不是愣子吗。

  “对,死了几个,尸体被火化后装坛子里了,就在这条船上,我答应了他们要带他们回家。”游伏一脸阴沉的说道。

  “那这个事情最后怎么样了,就这样算了?”姜宣再次试探性的问道,他很想知道汉部落对于这种事情的处理态度。

  “呵,他们虽然抢了我们的东西,但也没占到多大的便宜,我们上岸送礼物的几个人也杀了他们几十个人,最后连我们的一具尸体都没留下,所以要说起来我们也不算吃亏,但是这个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汉部落的人不会就这么白死,他们会遭到惩罚的。”游伏寒着脸笑了笑,说出的话也让人不寒而栗。

  姜宣再次对游伏的话表示惊奇,汉部落只是几个送礼物的人就杀了对方几十人?这战斗力也太恐怖了吧,当然也不能排除游伏吹牛的可能,但是汉部落仗着武器犀利肯定能杀死一些,不过到底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