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这个指针并不会指向东南西北,你看这条银色的线,要把指针对准这条银色的线,才能看罗盘上的指向确认方向,这样才是准确的,我们首领管这个叫磁偏角。
而且这东西算是宝贝,但不是唯一的,我们部落有很多,光是我们的船队就有六块,我有一个,每条船的船长也有一个,还有两个备用,留给上岸的侦察小队。
这是我们部落做出来的,要多少有多少,我们首领发明的东西。”
宣已经处于惊呆的状态了,主要是他想不到汉部落是怎么做出如此神奇的东西的,而且还可以做很多,它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那根指针会永远指向一个方向,明明没有什么动它,这到底是什么?
“那这个东西,为什么会一直指着那边?”一旁的勇也好奇的问了起来,宣也立刻盯着游伏等他的解释,他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用的什么原理,是有什么窍门,还是说,神力?
“这个,我没办法给你们解释,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很懂,我只是会用而已,我们首领说是利用磁力做出来的,他说我们脚下的大地拥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力量,它总是朝着固定的方向运动,这上面的铁针就是受到磁力的影响,能够指出和磁力相同的方向。
我说不清楚,理解起来很费劲,主要是我们看不见那种力,但我们首领就是说有,他还说天上飞的很多鸟就是靠这个确认方向的。”
游伏说了很多,但是有姜氏的那些人却听的一脸懵逼,别说他们本来就听不懂多少汉语,就连游伏这个汉语流利的家伙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只是复述了一遍当初首领说的话而已,其实自己也不怎么理解,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的原因。
科学这东西,看不见的东西很多,有的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就是需要那么一点想象力,很遗憾,游伏不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
“总之,我们首领说这不是神力,而是一种人人都能掌握的力量,只是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才能用到它。”
宣和勇听的不是很明白,但是他们弄懂了这东西不是神力,而是一种可以借助工具使用的神奇力量,只是人们看不到而已,于是宣再次问道。
“那你们部落都用它做出了什么工具,好用吗?”
“没有,暂时只有这个罗盘,我们首领说,想要借用那种力量,还需要很多的东西,不是我们汉部落现在能够做到的,但是以后也许可以。
首领说他能展示一些小的东西,但是没什么实用价值,反正没给我看过,不过我们首领很厉害,他弄出了很多的东西,既然他说可以,那我就相信他,他说话还是很算话的,说能做到的东西,还从来没骗人过。”
有姜氏的几个人都有些失望的样子,不过也有些释然,看起来汉部落也不是啥都会吗,还不是一样有他们做不出来的东西。
而且游伏的话也是直接告诉了他们一个信息,汉部落确实很擅长制造东西,这就更加坚定了宣想要留下汉部落几个人的决心,这可都是活的技术库啊。
一行人就这么一边聊着天一边向有姜氏的部落前进,不过因为路上说话耽误了不少时间,他们还是没能在天黑之前赶回部落,但是现在也离着部落没多远了,在外面过夜根本没必要,最多再走半个小时就能抵达居住地,于是宣就提议继续赶路,回去还能吃顿热饭。
荒原里的天还是很黑的,好在今天是个晴天,天上还有月亮和星星,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不过为了夜晚照明,同时也是防止猛兽攻击,一行人还是停了下来制作几个火把,油脂加干草和木棒,取火的方式都是火石,从这点来看有姜氏和汉部落的差别倒是不大,只不过汉部落这边除了火石,还有一个钢铁制作的火镰配合使用,取火的效率更高一些罢了。
不过到了晚上,游伏原以为没了太阳,日影石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有姜氏的几人肯定会找自己借罗盘来辨认方向,不然到了晚上,可视范围受到限制,他们肯定会迷失方向的,结果却不然。
只见他们偶尔抬头看看天空,然后毫不犹豫的就领着自己这些人前进,嘴里一直说着,“走这边,没多远了,很快就到了”之类的话,这回倒是游伏惊讶了,他们是怎么在晚上辨别方向的,这个问题一冒出来,游伏立刻就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看星辰啊,月亮和星星都能指引方向,就像那颗星,你看那一个,那个星星是永远不会动的,它每天晚上都会出现在那里。”
宣一边说着话,一边指向东北方的天空,说那里有一颗星星,但是游伏却看的懵逼,那边天上那么多星星,你随手一指,我知道你说的是哪颗……
不过游伏也是对这种会看天象的人敬佩起来,这可都是神经病啊,就像鼠巫一样,天天看月亮,看了一辈子的月亮,这不是神经病是什么,月亮也就罢了,好歹只有两个,这个看星星的更变态,那么多的星星,你到底是区分它们,同时又记住其中某一个的?
不过他对这方面也不感兴趣,所以也没有继续深究,在他看来,每天做这种同样的观察任务是极为枯燥无趣的,而他游伏恰恰就不是个能老实安分的人,他本性好动,就喜欢到处闯荡,去更多的地方,见识更宽广的天地,做一个像风一样的男子。
其实他心里很感谢罗冲,给了他这样的机会,没有部落的牵绊,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族人那些琐事,可以把妻女儿子都留在部落里,也不用担心物资补给,还给装备了最好的交通工具,以前是车马,现在是帆船,有了这些支持,他也确实见到了以前这辈子都不可能到达的地方。
一众人摸黑点着火把,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一个充满亮光的庞大居住地,很多人都在部落里烧火做饭,场面还是很壮观的。
游伏他们也是愣住了,之前确实猜测这个有姜氏是个大部落,但怎么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大,根据那些做饭的火光可以看出,这里的房屋坐落的还是很广的,少说也有一个村庄的大小,人口最少也有上千人之多。
不过因为现在是晚上,看的不是很清楚,游伏还是判断失误了,这里的人口可不止过千而已。
“啊,终于回来了,哈哈,正好我们在做饭,这下你们有口福了,来来来,到这边先喝点水休息一下,我让人给你们做一些羹,也让你们尝尝粟的味道。”
一到了自己的部落,宣的精神就来了,在这里,他就是东道主,立刻热情的招待起游伏他们来,必须要给他们招待好,让他们感觉到有姜氏的繁华和实力,这样才能有把握把他们留下来。
“好,那就麻烦你们了,我们自己也带了食物,明天尝尝我们汉部落特产。”
游伏一听有那种新粮食吃,自然也就不再客气,他之所以答应跟着过来,就是想要知道关于粟米的一切相关信息,现在有机会能够吃到粟米,他又怎么可能会拒绝。
“勇,你过来,我记得你妹妹也成年了吧,让她来给汉部落的人做饭,我看那个救了你的游智就挺不错,人年轻,还对你有恩,而且跟他们那个带头的关系也好,肯定会的东西比较多,你去安排一下,一定要把那个游智留下来。”
等游伏他们都在一个大树桩的周围坐下,宣立刻就把勇拉到一边小声交代道。
“啊?我妹妹,她……”勇有些惊讶的说道。
“怎么了,你不同意?那个游智不是救的你吗,而且还是他们这几个人中最年轻的一个,看起来也就刚成年没多久的样子,身子也壮,长的也不难看,怎么,你还看不上啊,你妹子许了他怎么也不吃亏啊,你要是不同意,我就安排别的女孩去,到时候你可别说我没照顾你。”宣立刻威逼利诱道。
“啊,不是,我没说不同意啊,就是不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留下来,好吧,我去问问我妹子去。”勇想了想,最后还是无奈的答应道。
“嗯,这就对了吗,快去吧。”
宣乐呵呵的走了,又回到了树桩旁边,一边和游伏他们聊天,一边等着开饭,没过一会就有一个年轻的女孩拎着一个三条腿的陶锅走了过来,开始给他们这些盛羹。
汉部落众人一看,顿时乐了,这个什么羹,不就是汉部落的肉粥吗,肉粥他们经常吃啊,只不过都是用的大米,这个用粟煮的粥,确实还没尝过。
第568章 没用的剧本说扔就扔
香浓软糯的小米肉粥,里面还放了点野菜当作点缀,看起来还是有模有样的,但是吃起来就不怎么样了。
有姜氏的人们都吃的很高兴,或许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但是对于汉部落的人来说,里面那股子粗盐的怪味实在让人无法忍受,没办法,汉部落的人吃了几年精盐都已经把嘴养叼了。
“怎么样,我们部落的羹好吃吧,你们喜欢就多吃点,吃完了锅里还有。”
宣一边呼噜呼噜的喝着自己碗里的肉粥,还一边大方的招呼着游伏他们多吃点。
“还好,还好,呵呵呵……”游伏能说什么呢,他也很无奈啊,一勺粗盐毁了一锅粥。
强忍着吃了一碗带有浓烈怪味的羹之后,宣还要再给他们盛一碗,但游伏坚定的拒绝了,说他们在船上待的时间长了,不习惯吃的太撑。
宣又劝了两次,见游伏他们真的不吃了也就算了,吃不吃是别人的事,但是自己必须把大方的态度做到位,如果现在就扣扣索索的,还怎么把人留住,跟着你饭都吃不饱,谁会跟着你。
吃完饭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有姜氏又没有什么照明设备,这个时代的娱乐项目又比较匮乏,所以除了日常需要守夜巡逻的男人们之外,其他人都早早的睡了。
宣有心把勇的妹妹安排过去招待游智,但是汉部落的那些人都住在一起,再加上这才刚刚见过一次,还是晚上都看不清楚,就算想那啥也不能太着急了,于是就没有付出行动。
一直到了深夜,有姜氏的部落里全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风吹粟田的声音如海浪般响起,还有守夜的巡逻队员们手持长矛巡逻的轻微脚步声,和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有姜氏是一个村落型的聚居地,都是星罗棋布的房子,可就是没有一个高大的围墙,所以巡逻守夜还是有必要的。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刚亮的时候,不管是有姜氏的族人还是游伏他们都早早的起来了,没有精确的时间观念,人类生活的依然十分原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生活方式再正常不过了。
孩子们还在高脚屋里酣睡着,有姜氏的男人们已经扛着石头和木棒做的鹤嘴锄下地除草去了,女人们则是举着笨重的木棒开始了臼米的苦工,她们需要在早上把全家一天的小米全都捣出来,其实就是给谷子去壳这个过程,汉部落已经用上了踏碓,但是这里依然是手工劳作,异常的辛苦。
部落里的梆梆声不绝于耳,倒是让汉部落的人们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在汉部落也能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不过都是在收获的季节,汉部落会一次把所有的粮食全都去壳,可不会闲着每天弄一点。
清早的时候女人们把小米捣完,然后就开始做饭,也就是煮小米粥,等男人们下地回来之后,就可以把孩子叫起来一起吃饭了,每天都是如此。
宣也是一样,早早的就开始张罗着给游伏他们准备早餐,但是游伏却拒绝了,他实在是不想再吃那带有怪味的羹。
“宣首领,你们不用准备食物了,我们自己也带了米粮,今天我们来做吧,你们一会儿也来一起吃,尝尝我们汉部落的‘羹’。”
“啊?”宣愣住了,没明白这是啥意思。
“我们也有和粟差不多的东西,这顿吃我们的。”游伏又重复了一遍。
宣懵逼了,这事情发展的方向似乎和自己预想的有些出入啊,不对,是很大的差别,汉部落居然也有粮食,这岂不是说他们也会种粮食?那自己还有什么优势留下他们?
“你们汉部落也种粟?”一旁正帮着妹妹捣米的勇也插嘴问道,他的妹妹也惊讶的盯着这边,有姜氏的人还是第一次听说除了他们以外的其他部落也拥有这项生存技能。
“不是粟,我们的是稻,呐,就是这个。”在一边张罗煮粥的游智抓了一把白米走了过来。
宣和勇还有他妹妹都围了过来,看着游智手中的那把白米,好奇的睁大了眼睛。
“这就是稻?”
“那么大!比咱们的粟大多了。”
“好白……”有姜氏的三人齐齐发出惊讶的声音。
“没错,这个就是稻,我们管去了壳的稻叫作大米,这样容易和别的粮食区分开。”游伏也在一边解释道。
“今天吃我们的吧,尝尝我们部落的大米,你们别忙活了,那样捣米也太累了,我们汉部落从来没用过那么笨的法子,勇,你去弄点柴火来。”游智将手中大米一收,扔在了一个瓷盆里,就开始找水淘米了。
“哦,我这就去。”
勇应了一声,就赶紧去抱木柴了,他妹妹就把捣了一半的小米收了起来,然后回到房子那边找了一个木棍做成的扁担,一边挑了一个上面带有四只耳朵的平底陶罐,就直接去河边打水去了,有姜氏吃水也那么麻烦。
汉部落的几人把这些看在眼里,心里满满的只有两个字的评价:“落后”。
挑回来的水还比较浑浊,毕竟是河边取的河水,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想想能有多干净。
而汉部落吃水基本都是井水,那是地下水,要比河水干净多了,而且汉部落每家每户都有大水缸,基本把水缸挑满之后就要用上几天,这样也能沉淀一下,水质可比这里的好多了。
两个类似酒坛一样的取水陶器,装着浑浊的河水就来了,勇的妹妹赤足穿着简陋的草鞋,开始和游智一起淘米。
“宣首领,你们用这样的水做饭很不干净啊,里面会有怪味的,这样的水不好。”
游伏和宣作为领导人级别的自然不用亲自忙活,于是就坐在旁边聊了起来。
宣还是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不知道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其实他现在还处于大脑宕机状态,事情的剧本已经被无情的改变了,很多制定好的计划都被那一把稻米打乱了,他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此时听到游伏的话,也突然回过神来。
“啊?水不好?没有啊,我们天天吃这个。”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说,这个水,里面有泥土,不干净,浑浊。”游伏说了好几个形容词,宣还是懵逼的状态,他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于是他就换了方式问道。
“那你们汉部落,怎么吃水?”
“我们吃井水,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很深的坑,里面就会有水,很干净,然后我们取出来还要倒进大水缸里,放上几天之后再用。”游伏给他比划着手势说道。
“井?深坑?水缸?”宣继续懵逼。
“对,在地上挖深坑,里面有干净的水。”
“这样能挖出来水?!”刚抱过来柴火的勇也是不相信的问道。
“能啊,只要你挖的深。”
宣和勇都陷入了沉思,他们不太相信游伏说的井,主要还是没见过,而且有姜氏本来就靠近大河,根本不愁吃水的问题,自然也没想过怎么取水的烦恼,倒不是说他们想不出来挖井取水,说白了他们的心思压根没往这个方面研究过,因为根本用不着,他们只需要研究怎么做出盛水的容器就好了。
“那水缸是什么,把水放到水缸里就能干净了吗?”勇再次问道。
“水缸就和你们的这个陶罐子一样,只不过更大,有半个人那么高,有一抱那么粗。”一边的游智也在那里跟他们比划着,先比了比腰,然后又虚抱了一下代表水缸的直径。
宣和勇还有他妹妹都惊呆了,三个人异口同声道:“陶器还能烧那么大?!”
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因为有姜氏从来没烧出过那么大的陶器,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但全都失败了,从来没有成功过。
“能啊,当然能啊,你们怎么烧的。”游智反而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然后又对他们反问道。
“用泥踩熟然后捏好形状,晾干,堆上柴草把它盖住,然后点火烧。”宣也在那比划着解释。
“对啊,你们这样烧不好的,是不是经常裂开。”游智再次问道。
“对对对,就是经常有坏的,漏水,不太坏的还能拿来存粟,特别坏的就直接裂开了。”勇再次惊讶的比划着,表示全让游智给说对了。
“那你们汉部落怎么烧?”宣也在一旁试探性的问道。
“不能平地露天的烧,要用泥巴和石头垒一个窑出来,只留出两个小口,下面烧火里面放陶器,这样没有风,比较热,烧出来的才没有坏的。”游智看到族叔没有反对,于是就直接告诉了他们。
宣和勇想了半天,尝试理解游智所说的窑是个什么东西。
“泥和石头,垒起来,造个泥房子,在房子里烧?”宣和勇都为自己这个想法瞪大了眼睛。
“对,差不多吧,专门烧陶器的房子。”
看到游智点头同意,两人更吃惊了,仿佛眼前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原来陶器还能这样制作,这样就能提高成功率,以前成功率低是因为有风,不够热,冷的快,在房子里烧没有风,更热,原来是这样!
“这样就能烧出那种大陶器?”勇再次追问。
“没错。”游伏肯定的点头。
宣和勇的眼睛里都亮起了小星星,尤其是宣,昨天的饭没白给他们吃啊,今天就换到真本事了,这下就算不能把他们留下来,那也值了,不行,趁他们现在还在的时候一定要多问一点东西才行。
停止了烧陶和挖井取水的话题,大家又开始准备早饭,淘完了米,勇的妹妹再次拎出一个三条腿的陶锅出来,然而游智则是摆了摆手,让人搬来了他们带过来的那口小铁锅。
有姜氏的众人又是一阵惊奇,看着这种从来没见过的炊具,不知道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
勇看着这种炊具下面居然没有脚,就主动跑去办了几块石头过来,看来有姜氏也是会搭灶的。
宣则是若有所思,看来汉部落确实擅长各种东西的制造和生产,这个他们是没法比的,但是其他方面,他不认为自己的部落会比汉部落差许多。
“游伏,他们做饭,咱们去粟田看看?”宣想了一下,对游伏邀请道。
“好。”
两人随即向河岸边一块稍高的地块走去,那里就是有姜氏的小米田,但是旁边还有一块等大的空地,却是光秃秃的,上面什么都没有种。
“为什么那边是空的,看起来很长时间没种过一样?”游伏不禁好奇的问道。
“为了休耕,我们用两块地轮流换着种,如果一直在一个地方种,谷子就容易生病,而且第二次没有第一次结的多,这都是祖先传承的知识。”
宣颇为自豪的说道,他一提及祖先的传承就高兴,有姜氏依靠自己的力量,传承发展了千百年,这才有了如今两千多人的规模,可以说比这世界上大部分的部落都要强了。
“哦。”游伏点了点头,实则若有所思,他突然想到了首领说的地力肥力这几个词,肥力不够就施肥啊,连作不行就轮作啊,把好好的地闲着才是最笨的做法,粮食多点难道不好吗。
“这就是粟,每年几月播种,几月收获,多大的地才能养一人温饱?”游伏对宣问道。
听到游伏的这个问题,宣才认真的看了看他,看来这家伙也不是只追求精巧器物的人,还是比较懂耕种之事的。
“粟,每年春播夏播都可以,看当年的条件,如果冬天雪少,春天雨也少,那就等下一场大雨,夏天再播;夏天播种,天热,三个环月即可成熟收获,春季播种,天凉,需四个半月才能熟,所得粟米需横竖百步才能供养一人。”宣再次侃侃而谈,但是眉心也有不少的忧愁。
“这么多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