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他们将来能不能正式上岗,别到时候本来学的都不错,结果等到上课的时候,看到下面的几十个小孩盯着自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那就太完蛋了,所以提前熟悉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老师这边讲解的很好,另一边的语文老师讲的就更好了,因为罗冲以前就是这样教的他们,他们只要按照罗冲以前教的方式来就行了,至于汉礼这本教材,主要就是教礼仪制度的,还有各等级相应的礼节制度,以及各种祭祀相应的礼节制度,只有把这种‘规矩’推广出去,才更有利于罗冲对汉部落的掌控,否则等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早晚有一天要出乱子。
另外就是和中国文化相同的理念,罗冲也一直是这样做的,那就是不以人种,宗室,来给汉族定义,而是用生活习惯,文化来定义汉族,这样短期来看有助于汉部落的继续扩大和百姓的团结。
因为汉部落土生土长的同族才有几个,大部分都是以氏族的形式吸收进来的,可你能说他们这些后加入的不是同族吗?当然不能,这不利于团结。
所以只要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说着一样的语言,和别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他们就是同族,汉部落不以姓氏和人种来区分是不是同族,就算他不是同族,不会说汉语,只要教会了他们,那他们也一样是同族。
也正是这个原因,历史上虽然汉族人执掌的政权不断被颠覆,但是几千年来到现在,中国还是叫中国,其中文化定国的理念可谓是重中之重。
检查了一圈书籍和教师们的准备情况,看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罗冲就放心的离开了学校,转身去了教学楼旁边的官署大楼,然后召集那些管事的官员开会,给他们布置今年的招生任务。
义务教育和强制招生,凡汉阳城和汝阳城的居民,(浏阳郡另发),家中子女七岁以上,成年(十三岁)以下,全部都要入学,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各地官署,各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给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具和学习环境,在秋季第一个月末,也就是今年的八月二十八号到学校报到,进行分班,领取书本,等事宜。
入学不需要交学费和书费,只用自己准备文具和书包就行,文具在学校出售,学生着装必须穿戴干净整齐,长袖上衣,长裤,步袜,鞋子或靴子,另准备喝水容器一个。
无故不让孩子上学者,父母有罪,罚款五百元,充劳役两个月。
八月二号的这一天,一模一样的公文同时出现在汉阳城,汝阳城,浏阳郡三个地方,学校门口,城门里外,官署门口,闹市路口,水井旁边,全都张贴着一模一样的公告,并且旁边还有小吏或者招募的闲人在旁边为路人讲解公文内容。
此消息一出,大半个汉部落都炸开了锅,这可是个大消息,没过一天,城内的所有居民就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七嘴八舌,东家西家的凑到一起讨论了起来,大家还不知道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上学?上学是啥,那么小的孩子也要征集起来去干活儿吗?他们能干什么事,还要准备那么多东西。”
有看不明白的农民以为又是官府要召集劳役干活儿,可这次专门招小孩儿是个什么意思,从来没听说过啊,再说让小孩去了也搬不动什么东西吧,那些力气活还是要大人才能干的。
“不是干活儿,上学就是去学校上课学习,学认字写字,懂了吗。”一名黑衣小吏站在公告牌旁边,给围着自己的众人解释道。
“哦——”
那刚才说话的农民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但还是不太明白。
“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要去上这个什么学吗?去哪上啊,远不远?”人群中再次有人问道。
“对,所有的人家,只要孩子符合年龄要求的,不管男女,都要去上,谁不让孩子去上学,那孩子的父母就有罪,要罚好多钱,还要去给官府白干两个月劳役。
上学的地方就是学校,在咱们郡官署那边,有一片大高楼,那就是学校,上学的小孩可以每天回家,然后每天早上去上学。”小吏再次对着人群解释道。
可现在是夏末秋初,正是今年最后一季粮食青黄交接的季节,刚收的玉米还没晒干脱粒,新种的玉米才刚刚出苗,家里搓玉米的活儿有很多都是可以让那些十一二岁的大孩子干的,小一点的八九岁也能帮着喂鸡、放羊、烧火、打猪草,因此有很多人实际上是不想让孩子去上这个什么学的,也不知道上了学能有什么用,这不是耽误自己家干活儿吗?
于是就有人转了转脑筋,立刻就想出一个主意,想要蒙混过关,把自己家的孩子藏起来。
“大人,我们家孩子前些天烧水烫伤了脚,现在还不能下地走路呢,这个学是不是就不用上了?”
“哦?烫伤了脚?那好办,拿着你家的户籍,领着孩子到官署开证明去,等到入学的时候把证明交上就行。
但如果你是瞒报,或者没伤,就按不服从诏令,无理由阻止孩子上学来处理,罚五百元钱,两口子去给官家干两个月的劳役去吧,你们自己都想好了。”
这个小吏在开会的时候,就听领导专门介绍了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告诉他们,可能会有人找借口不配合,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需要怎么处理,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在加上那么久处理事情的经验,一眼就看出这人可能在扯谎,于是就语带威胁的警告道,希望他们不要犯错误。
“啊?!还要到官署开证明?!”
刚才那个自作聪明准备瞒天过海的家伙立刻就懵了,他没想到居然还要这样处理。
“你以为呢,当然要去开证明了,怎么,你还要不要去了,你可是要想好了。”小吏又冷脸瞪着他说道。
“啊,哦,这个,那个,我就不去开证明了,他是前些日子烫的,我估摸着到这月底应该就好透了,到时候我肯定送他去上学。”刚才扯谎的家伙一看瞒不住了,再闹大了说不准人家再跑到他家里检查,到时候肯定会判个故意阻止孩子上学的,又是罚款又是劳役的,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他又赶尽找借口给自己圆了过去。
小吏看到他这样,也只是扫了他一眼,并没有当场揭穿出来,毕竟说出来了两边脸上都不看,除了能罚他点钱之外,还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而人群里同样想要找借口不去上学的,听到还要去官署开证明,立刻就打消了心中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被包围着的小吏再次说道。
“我跟你们说啊,这个上学,可不是给部落上的,也不是给官署上的,而是给你们自己家孩子上的,上了学就能认字写字,还能学会算数,将来毕业了就算不和我一样当小吏,也能去当个厉害的匠人,怎么也要比种地强上一点,学习好的甚至还有爵位和其他奖励拿,所以你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学的事。
再说了,就算不当官吏和匠人,将来你做个小贩,或者上街买东西,学会了算数你不是也好算账,省的被人骗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小吏这次又对着围拢的人群苦口婆心的劝导。
众人一听,上了学还有那么多的好处,于是有些人的心里就开始起变化了,想着以后应该怎么供孩子上那个学。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人群里又有人问道。
“大人,这个学要上到什么时候啊?”
“这个我说不好,可能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吧。”
“啊?那么长时间!!!”
“你们听我说完啊,是要学两三年的,这是最少的时间了,不过你们的孩子是可以每天回家的,而且每隔五天还会放两天的假期,赶上夏季最热和冬季最冷的时候,还要连续放上几个月的长假,所以你们不用担心那么多事。”
众人听到小吏这么说,也是心中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等放假的时候孩子也能回家帮忙干点什么活儿了。
确定了自己的孩子非去不可,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给孩子准备东西的时候了,尤其是上面说的衣服,很多孩子夏天在家里都不穿什么衣服,那么小的小孩子,一个裤衩,一个背心坎肩什么的就能混一个夏天,连鞋都不怎么穿,现在公告要求必须穿戴整齐,这就要好好准备,好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算现在扯布去做都来的急,到月底孩子上学的时候,肯定能让他穿上合格的新衣服去上学。
另外还有喝水的容器,什么竹筒,陶罐,各家各尽所能,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专门制作一些竹筒水壶送到各地去卖,结果销量真的很好,都是因为上学闹得,背个杯子碗的也不方便,陶壶又太重了,竹筒这种轻便的天然材料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还不容易摔坏。
第562章 超大的平原
上学的风波还在三个郡内持续发酵,那些知道了马上就要上学的孩子也开始兴奋起来,三三两两的凑到一起,主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种:
被父母抓着去洗澡,被父母抓住量尺寸做新衣,逃离父母的魔爪出去玩,三五成群的跑到学校的大楼‘参观’……
当然也有比较正经的,比如父母在工坊或者官署工作,更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等学到了知识将来就能拿到好的工作,或者为官为吏,或者成为本领高超的工匠,就算是回去种地或者养殖,也能比别人做的更好,总而言之就一个思想,上了学,学到了首领传授的那些本领,将来不管干什么,都要比那些没上过学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能够立功得爵。
爵位是什么,爵位就是汉部落的地位,意味着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产,更多的特权,更优越的生活。
这些家庭的孩子被寄予厚望,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因为当初跟首领学了认字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和身份,所以更加重视这个机会。
但是那些不太明白什么是上学的农民,也不是啥都不懂的傻蛋,上学具体教啥他们不知道,但肯定是要教汉字的,现在汉部落有这样一种现象,会写字的人都能得到首领的重用,占据了大量的官吏体系,所以他们的孩子能够学会写字的话,那么自己家里说不好也能出个穿官服戴梁冠的人出来。
当然他们这么想也没错,毕竟汉部落的正式教育才刚刚开始嘛,第一批教育出来的成果肯定是十分抢手的,不管社会的各行各业,有文化的人加入都能做的更好,这个思想肯定没错。
因此在家长们的督促下,很多孩子也开始对上学这个事情认真起来,另外更加吸引他们的一点,那就是在汉部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学校里教的都是首领传授的知识和本领。
而汉部落的首领是什么人,那是已经被百姓神话了的人物,更是众多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人物,就是那个年龄和他们差不多大的男孩,在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带领部落一天天发展壮大,一直走到了今天,和他们当中最大的相比,也就是大了一两岁而已。
这完全是个人崇拜,也是罗冲在百姓中的影响力十分深刻的体现,简称为人格魅力,是他们崇拜的精神领袖。
如今他们被选入学校,在和首领差不多大的年纪,开始学习首领亲自传授的知识,也就是说他们离着偶像又近了一步,这如何不让人兴奋。
而在罗冲这里,他也在一个大教室里跟那些老师开着会,研究一下人员分配,哪些需要留在汉阳城校区,那些需要迁到浏阳郡校区,还有接下来怎么分班的问题。
“我现在说,你们都记一下,咱们教学的目的,那就是为部落培养出更多的可用之才,那怎么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率的做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呢。
大家都知道,我这次招生并不是专收一个年龄的,而是从七岁到十二岁的都收了上来,这些年龄偏小的,你们可以按照常规模式慢慢教,但是那些即将成年的,他们马上就要投入社会了,我们不能把那么多的成年人留在学校里,这会影响到咱们部落的运转。
所以分班这个事情,你们就要按照年龄来划分。
我先说年龄小的,从七岁开始到十岁的,七至八岁编为一批,到时候按照总人数平均分,一个班六十人,男生女生都要平均分开,要做到每个班的男女比例都差不多,九至十岁的也编为一批,方法同样。
这两批学生,都要从最基础的开始教,按照咱们的教学大纲来教,不用着急,但是要教好,我希望几年以后这些孩子都能成为人才。
剩余的就是那些偏大的,十岁,十一,十二,这三个年龄的分别组成班级,相同年龄的分为一批,因为这些都是马上就要进入社会工作的,所以要进行区别教育,快速教育。
精英就不指望了,我要求你们主要做到两个字,那就是‘扫盲’。
尤其是十二岁的这一批,我的要求是,不需要全部学会诗词和汉礼,但是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学会做人应有的社会品德,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必须学会读写汉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数学方面,你们也按照正常的方式教,不要求这一批人所有人精通,但是你们要选出那些数学成绩好的,然后专门培养,重点培养。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十二岁的这一批学员,他们的课程要抽出25%的时间,用来进行兴趣教育。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天的课程必须抽出半个上午或者半个下午的时间,让他们上兴趣活动课,主要学习经验和能力,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比如他们喜欢数学的,你们可以问学生自己将来想干什么,是想进官署做个记账的小吏,还是想去工坊做个匠人,他要是想做匠人,那就每天抽出小半天的时间,把这些有着相同爱好的人组织起来,专门送到工坊参观,学习,实习,从当一个学徒工开始,利用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做一个匠人,争取让这些人在一年之后,就可以直接的投入工作岗位。
当然,喜欢种地养殖的也没错,咱们有自然课,有喜欢生物学的,你们也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在上活动课的时候,让他们去养殖场参与实习,亲自学习一下养殖技术,看看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能不能做到什么有用的创新。
也可以趁着农忙的时候,观察各种作物生长的过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种出更多的粮食,或者怎么提高干农活的效率,这些都是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的。
女生也一样,你们在座的也有不少的女性教师,更应该关心这些女孩的未来,是学习纺织技术,还是学习服装裁剪,亦或是种地和养殖,甚至有成绩比较出色的,你们也可以支持她们留校任教。这一点男生也是如此。
你们是汉部落的第一批教师,但肯定不是最后一批,以后我们的教师队伍只会不断扩大,所以你们也要为自己的接班人多上点心。
剩下的十岁,十一岁的也一样,随着年龄的递减,可以更加注重一下全面发展,但是这两个年龄的学生,也要参与兴趣活动课,课程占比可以少一些,但是要有。
比如十岁的每周来一次活动课,一次一个下午,这样也好多做一点事情,多学一点技术。
十一岁的按照每周两次,或者两天一次的频率安排活动课,让他们多学一些,等到他们升到十二岁之后,也要增加到每天一次活动课,让他们为将来成家立业做准备。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高年龄的允许谈恋爱,但是不能瞎搞,谁要是在毕业之前干了那事,就直接定罪,我要弄死他,更不允许强迫的行为发生,想要结婚生子的,等毕了业,他们成年的那一天,官署发了独立的户籍还有田宅土地,正式结婚领了证才可以生孩子。
记住这个底线,年龄太小就强行生育没有一点好处,生孩子的危险性很高,这一点一定要注意,要警告他们。
好了,其他的事情暂时就没有了,你们都记下来没有?”
罗冲坐在讲台上给他们开会,时而也会把自己说的一些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供下面的上百名老师们做记录,这个会开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罗冲觉得自己差不多都说完了之后,这才站起来跟他们这些老师问道。
“记下来了。”
“明白了。”
老师们全都应和着,纷纷停下手里的笔,桌子上的纸张已经写满了一行行的文字。
“嗯,就这样,散会吧,回去好好总结一下今天开会的内容,你们再过不久就要上岗了,希望你们都能好好工作,为咱们汉部落教育出更多的人才。”
罗冲勉励了一下众多老师,然后就直接宣布散会了,下面的老师们也连忙起身拱手行礼恭送首领。
会议结束以后,这些老师们也收拾东西启程赶往自己的工作单位,汉阳城这边的就免了,他们不用动,被分到浏阳郡的则是要现在动身,他们还要张罗着搬家的事情,房子那边有现成的,拎包入住就行,主要是先熟悉一下那边的学校环境。
罗冲回到家之后,大夫人小蝶和二夫人詹萤也各自忙活着,她们虽然有了身孕,但是月份还不大,不影响活动,因此这几天罗冲给她们安排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教城里的妇女制作书包。
书包的样式是罗冲出的,一种是长背带的单肩挎包,另一种就是个长方形的布袋,顶部交叉穿过两根绳子,绳子的末尾缝在袋子下面的两个角上,这样袋子的上面的那个口就可以用绳子抽拉收紧,收紧之后就可以变成一个简单的双肩背包。
这还是罗冲小时侯上学看到学校很流行的一种背包,不是正式的书包,都是中午带作业回家,只能装几本书的那种便携式小包,也很容易制作,关键是用不着拉链和金属扣什么的东西,手缝一个也不是很麻烦。
样式和制作方法已经传出去了,至于百姓们会不会用,那就不是罗冲操心的了,或许她们有些聪明人可以改进也说不定,也有可能受家庭条件的限制用不起,但在汉部落现在这个情况,目前还没有那么穷的家庭,不存在买不起一块布的说法,只能说舍不舍得的问题。
时间在忙碌的准备中度过,八月份悄然之间就过去了一半,浏阳郡的帆船厂又出了三条新船,其中游野的船队还是两条,他现在专门负责大泽之内的地理测绘工作,用到大船的机会不多,两条足够了,反倒是小船的出勤率更高一些,因为有些比较窄的水道,比较浅的水域,小船的通过性要比大船更高,有时候甚至要用到竹筏,大船反而成了一个移动的综合补给站。
所以罗冲直接把这三条新船划拨给了荆言和羽毛使用,作为他们开发煤矿的物资设备运输船存在,再加上之前的那一艘帆船,现在一共有四艘帆船来往于浏阳郡和鹿部落之间,不停的运送着先期的各种勘探设备和生活物资,还有更多的人员。
而从蛮人部落离开之后,继续向东南方下游前进的游伏船队,他们也发现了更为广袤的世界。
之前发现的蛮人部落领地,就是一块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平地,底是平坦,土壤肥沃,仅靠河流和森林,非常适合农耕放牧还有定居。
然而等他们继续向下游走了几天之后,发现比较高的山就更少了,多是一些低矮的丘陵,石头山基本再也看不到了,就算有山,经过实地侦察之后,他们也发现大多都是土山,植被很茂盛,平原也多,河流更加趋于平稳,也更加的宽阔,基本上都能保持在三百米左右的宽度。
他们也在这个地方发现了更多的大型动物,恐鸟很常见,大象和犀牛也多,野生的牛马羚羊更是不少,相对的,以它们为食的狼群,豹子,三五成群的剑齿虎,没有鬃毛的洞狮,森林中的狗熊,还有一些素食的巨貘,跳来跳去的猴子,狐狸,兔子这些小型生物也不在少数。
最后经常外出的游伏得出一个结论,这里应该是一个不输西部草原,甚至是比西部草原还要大的多的平原,它应该与草原平行,在草原大湖的东侧,与草原隔湖相对的超大平原。
就是不知道这些地方的资源分布怎么样,否则这个平原单从地形地貌上来说,应该比汉部落现在的山区更适合发展。
当然,这里的人类也不少,动物资源丰富就意味着食物充足,虽然猛兽多了些,但自打人类学会使用火焰和制造工具和武器的那一天开始,就没什么动物是人类的对手,所以游伏也理所当然的在这里遇到了大型的人类部落。
第563章 河中救人
离开蛮人部落的领地之后,游伏一行继续向西南方的下游前进,在穿过一个峡谷之后,他们终于在八月十日进入了一个广袤的平原地带。
这一段的流域是非常平缓的,没什么流速较快的激流,如果按照现在这个时代的环境来说,是非常有利于汉部落搞水路运输的,但是对未来的发展而言,想要搞水利发电什么的就比较困难了,水利发电主要利用的就是河流高低落差形成的激流,高低差越大,水的流速就越快,水的势能也就越大,相应的能获得的动能也就更大,但有一利就有一弊,还真不好说这是好是坏。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游伏他们也渐渐的摸清了一点水文情况,在这段宽度达到四百米左右的河段,基本用不着担心河水太浅导致大帆船触底的情况发生,而且在前面的单人侦察艇拖着的竹竿也从来没有触底过,因此游伏就做了一下定点测试。
他们用绳子拴着铁锚在大河中心沉入,一直到触底,发现这一段的水域深度竟然能达到上百米,靠近河岸的地方也有几十米深,倒是完全不用担心大船触底的危险。
因此也就没必要再往前面放小艇侦察了,而是放了一艘登陆艇在前面做先期侦察之用,上面可以多放几个人互相说说话,也不至于前面只有一个人那么无聊,另外就是分担一下三艘大船的压力。
船队的成员本来就有二百人出头,每艘船七十多人,已经显得很满了,后来把狸部落的八十多人接到了船上,再加上他们养的那些狸花猫,平均每艘船就要承载一百多人,让船上有限的空间更显的拥挤,所以派出二十个人在前面划小船,也能稍微缓解一下船上的压力,留出更多的空间。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八月十二日的上午,船队忽然遇到了特殊情况。
今天负责在前面小艇上划船的一名游伏亲信——游智,在与身边船员聊天打屁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河面上飘着十几个人。
这些人全都是男人,赤膊着上身,怀里抱着一个动物皮制成的气囊,身上还背着一些用皮子包裹的东西,看不出是什么。
这些人一手抱着气囊,一手正在奋力的划水,他们从大河的西岸游过来,像是要泅渡整个河面到达东岸那边。
但是里面有的人游的很好,也有一些比较年轻的少年比较差劲,只能在河里瞎扑腾,没往对岸游上多远,倒是被水流往下游冲了不少,眼看就要脱离他们的‘大部队’了,其他人都在着急的向他大呼,但是那个少年却被冲的越来越远。
有个像是领队的男人,明明已经游到河中间了,听到后面族人的呼救,转身就又往回游了过去,想要去下游把那个少年拉回来。
而其他飘在水中的人,也有的向下游游了过去想要帮忙,另外的一些人则是突然发现了从他们的上游飘来一只木船,上面竟然还坐着几十个人,立刻就把他们吓了一跳……
可惜在水里没跳起来,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那条木头做的‘大船’,也有人一边抱着气囊,一边挥舞着手臂向下游那几个救人的大声呼喊,另外一些人则是对着那艘‘木船’上的人挥手呼喊,表情十分激动,虽然说的话听不懂,但木船上的人差不多都看懂了那是什么意思。
“游智,你看那些人,他们好像是在向我们呼救啊。”
“是啊,那我们救是不救啊?”
小艇上的船员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而游智则是打量了一眼,立刻做出决定。
“救啊,当然要救,看他们的年纪,还都是男人,这肯定是个大部落的人,我们救了他们,一定能获得他们的好感,说不定还能找到他们部落做一些交易,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这样总比我们自己去侦察要省时省力的多,这可是好机会,走,我们划快点,把那些人接上来,不过大家也要提高警惕,别到时候救了一群白眼狼。”
“嗯。”众人点了点头,喊着号子齐齐地划动船桨,飞快的向下游冲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