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拉开攻击人员到城墙的距离,原本可以直接在城墙底下攻击的,因为墙根下面有了护城河,现在想往城墙上面架梯子都变得更费劲了。
但是这样的设计对城墙的要求很严格,因为夯土的城墙怕水,很容易被泡软,泡塌,所以靠近河水的城墙必须要包上一层青砖,夯土里面也要添加大量的生石灰和木炭,用来保持干燥,甚至就连护城河里面,在通水之前也要用青砖或者其他防水材料铺上一遍,目的就是保持城墙干燥。
但是汝阳郡不是这样设计的,汝阳郡的城墙周长足有四公里,不算城楼和角楼、望楼这些建筑,光是基座就有十二米高,城墙底部的厚度就有十米,墙顶也有六米宽,可以架设床弩这样的大型军械。
这么巨大的工程,如果用土包砖的话,那建设进度就太慢了,可不是土包砖就没办法防水,因此护城河就不能贴着城墙来挖掘。
所以汝阳郡这里的护城河,是在距离城墙一百米外的平行线上,城墙到护城河中间的这一圈空地,除了留出四个城门的走道之外,其余地方全部种上了高大的剑麻,而且种的很密集,相当于一个植物型的铁丝网隔离带。
这样的防御布置和汉阳城各有千秋,虽然护城河没有贴着城墙,而是在一百米外,但是当初为了就地取土筑城建房,所以护城河挖的很宽,足有十米宽,而且非常深,里面灌满了水。
那么如果有敌人要进攻的话,就必须在距离城墙一百米的位置强行渡河,而这个距离又正好处于城墙弓弩手的精确射程之内,只要城墙上有足够的弓弩手和羽箭储备,罗冲可以非常自信的说,别说攻打汝阳城,估计敌人连护城河都过不了,就要全部死在河里,这就是典型的半渡而击,趁敌人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狠狠的打击他们。
就算有一些敌人侥幸的游过了护城河,那么距离城墙还有一百米宽的剑麻隔离带,这玩意儿和铁丝网一样密集,就算一路上用钢刀来砍也要费一番功夫,而且还要承受来自城墙弓弩手的打击,更别说敌人也很难获得钢刀。
而且等敌人穿过了剑麻隔离带,来到了墙根底下,如果没有梯子的话,他们也不可能爬上去,就算有梯子,城墙上的守军也不是吃干饭的,根本就不可能有人攻上城墙,从城门更不可能进入,到时候直接用砖块和沙包把城门洞塞个结实,就算是一群巨猿来攻,也别想依靠蛮力从外部进入城门。
鼠大把这里经营的很好,城外的码头上熙熙攘攘,挤满了来往于汉阳和汝阳之间的小船,上面运载着各种商品和物资,有很多划船的船工和扛活儿的力士在叫喊,还有一些走亲戚的人,显得非常热闹。
城里面的建筑也是多种多样,青砖或者石子铺成的路面,城内的道路并不全是一样的,民宅有青砖也有红砖,有爵位的宅基地分的大,甚至有人在家中建了两层的木制小楼。
由于汝阳城比汉阳城大了足足四倍还多,所以城里的街道也十分宽阔,街道的两旁也用木材和砖石建了一些商铺,大的可以当客栈酒楼,小的当个面馆,烧饼店也是没问题的。
这些商铺的资产全归汝阳郡政府所有,靠收租来赚取一些财政收入,卖当然也是可以的,只是目前没人买的起,或许汉部落里也就鼠大和罗冲可以摸着自己的口袋考虑一下。
除了民用的商铺之外,在官署区和商铺之间的地方,还有一个叫作‘大汉帝国银行’的高大青砖建筑,汉阳城实在是太小了,没什么地方建造银行,所以就在汝阳郡建了个大的,不仅前面有营业部,后面有办公区,中间有独立的院落,地下还有一个大金库,负责提供周边五六个县的钱币交易。
第555章 电石气灯
‘大汉帝国银行’的对外业务主要以公家的业务为主,比如哪个工坊月初要发工资了,那就拿着条子去提款,或者生产的产品卖了多少钱,除去发工资的钱,剩下的盈利也要存进银行。
对于百姓的私人业务,暂时还不支持活期/死期存款,或者汇款之类的业务,只能到银行兑换一下面额,目前还没别的作用,所以暂时还不需要太多的银行,反正现在人均根本没多少钱。
按整个城池的建筑风格来说,汝阳郡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因为它建筑种类最多,功能最全,风格独特,如果比喻一下的话,汝阳城像一座五花八门的现代城市,那汉阳城就像是一个老旧的小区,全都是一模一样的样板房,就像粘贴复制出来的一样,呆板,没什么生气,规规矩矩,毫无特色。
虽然在别的部落眼中,那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房子了……
但是和汉部落的其他城池比,汉阳城作为最早建设的一个城池,其实已经显出‘老态’了。
不过罗冲并没有因此不高兴或者自责,因为每一座新建的城池都会有新的面貌,更加完善的组成结构,那就说明汉部落一直在进步,而出现那些有特色的私人建筑,就说明族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更加先进的建筑技术。
族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自己创造,不再是浑浑噩噩的提线木偶,这就是思想上的进步。
鼠大陪同在罗冲的身边,边走边给罗冲介绍汝阳郡的发展,从他的言语中还是可以看出,这家伙还是挺自豪的,汝阳城虽然只有一个城,但是却比汉阳城大四五倍,能顶的上浏阳郡的三四个坊市,是单个城池中最大的一个,人口方面也不少,现在已经近万了。
也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人口,所以这里的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商业上也是比较发达的一个地方,浏阳郡的各种竹制品,兽皮,汉阳郡的麻布,铜器铁器,工具农具,都需要从外面运输过来,一部分走水路,一部分走陆路,再加上货币的流通,让这个城池逐渐有了重点城市的意思。
两人一起来到了城里的养蚕场,还有旁边紧挨着的缫丝工坊,锦缎织造厂。
这是个连在一起的一条龙生产线,从原料生产,到纺纱织布,在这里都能看到。
负责人桑丘见到罗冲来了之后,也开始给罗冲介绍这里的情况。
“首领,我们现在养的有白色的桑蚕和绿色的栗蚕,缫出来的丝也有三种,两种纯丝和一种混合丝,织出来的布就比较多了,光是薄厚不同的就有好几种,还有平纹和花纹的,现在一年四季都能不间断的生产。”
“嗯,我说的普及养蚕你们做的怎么样了,现在居民家里有开始养蚕的吗?”罗冲看着她问道。
“有了有了,黍郡守给我们帮了不少的忙,他先出面鼓励族人在家里种桑,然后组织人轮流到我们的蚕房里做工,这样不仅能赚些工钱补贴家用,还能边干活儿边学习技术,等养上两季的白蚕之后就可以毕业。
然后郡守大人又让小吏教人建造蚕房,之后养蚕的族人就可以来我们这里买蚕种拿回家自己养,等结茧之后再把茧子卖给我们,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缫丝织布了。”桑丘继续解释道。
“嗯,是啊首领,咱们汉部落缺工匠,没有足够的人手来造缫丝机和织布机,不然百姓就可以在家里自己缫丝,然后直接把成品丝卖给工坊了,这样虽然她们麻烦了一点,但是卖的钱能更多一点,以后我们还是要多教一些工匠出来才行。”鼠大也在一旁补充道。
“这个只能慢慢来,暂时能让百姓自己养蚕卖茧已经很好了,想让百姓家家都有纺纱机织布机,暂时咱们部落还做不到,先把养蚕的技术全面普及了再说吧,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听到他们这样说,罗冲也只能无奈的摊摊手,什么都可以快,唯独人才要慢慢培养,都说三年学出个手艺人,想学好一门工匠的技术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就比如木匠,那数学功底都是很扎实的,要不然连尺子和加减乘除都看不懂,还干个屁的木匠,甚至有些榫卯结构的东西,还要学会几何三视图,角度,圆周率等等问题,要不然让你做个水桶水盆,车轮什么的玩意儿都做不出来,不会圆周率怎么做圆,木匠可不只是光会锯个木头那么简单,只会锯木头的,那顶多算是木工,还称不上‘匠’,现在部落里能称上‘匠’的,那都是汉部落的初代理工狗了。
尤其是木匠这个职业,在汉部落参与过机械研发的都是大佬,水车磨坊,风车联动,什么木头杠杆,连杆,齿轮,滑轮,想要做出这些东西,不仅要会数学,物理的力学也要懂一些,虽然他们开始的时候不懂,但是罗冲也在一直教他们,然后再由这批最顶尖的木匠传授自己的徒弟,这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检查了一天之后,罗冲就直接离开了这里,汝阳郡的发展还是不错的,并不缺少过冬的物资,粮食布匹兽皮都有存货,根本不需要罗冲的支援。
那么接下来的站点就剩下四通县和卫山郡了,大泽里的湖心岛也要去看看,挑选地方建造炼焦厂和洗煤厂,只有有了这个东西,汉部落才能让钢铁产量暴增,有了足够的钢铁,才能制作更多的农具和武器。
另外还有别的东西,比如有了煤和沙子之后,还能大量的生产玻璃,有了玻璃又能做更多别的好东西。
还有更加廉价的照明灯具,汉部落现在的照明基本都是靠桐油来供给,但是那玩意儿味道比较重,而且产量也低,大部分都用来当木器漆使用了,一般人也用不起,蜡烛就更少了,没有石油用来制取石蜡,那点有限的虫蜡又大部分用在了冶金那边制作蜡模,剩下的一点虫蜡也就是罗冲和那些郡守用的起。
动物油?用来吃难道它不香吗?
植物油?大豆油和花生油倒是有,但是那玩意儿用来照明真不咋地,亮度很小的,用来当个应急照明还行,想要在晚上看书就太费眼了。
但是如果汉部落有了煤炭就不一样了,煤炭可以炼焦,焦炭和氧化钙又能加热反应成电石,电石加水又能产生乙炔(yique一声),这玩意儿制备简单,关键还是量大,煤炭和氧化钙,说到底都是石头,成本又那么低,那罗冲把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电石气灯造出来就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还能全民普及。
罗冲其实也是想弄煤油灯的,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石油,那还怎么蒸馏出煤油,所以煤油灯是别想了,只能从已经发现的煤炭上面想办法,最后突然发现,这东西竟然比煤油还便宜,而且更容易制作……
电石灯,也就是以‘乙炔’这种可燃性气体为燃料的灯,也可以叫做气灯,这种气体燃烧的火焰亮度非常高,除了电灯以外,任何以油气为燃料的灯具都没乙炔灯那么亮,而且它燃烧的火焰温度也非常高,能达到3000摄氏度左右,在氧气助燃的情况下,外焰层可以达到3000度以上的温度,所以除了用来制作灯具,也常用来和氧气混用,拿来当氧焊切割机,也就是现代常说的气焊,风焊。
不过想做气焊机还有点困难,连橡胶管都没搞出来,拿什么做导气的管道,但也不是永远做不出来,什么时候汉部落能够从那片杜仲林里提取出橡胶了,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乙炔灯诞生于十七世纪,在电灯发明以前非常普遍,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有很多这东西,煤油灯容易冒黑烟,点着煤油灯写作业,经常被熏得两个鼻孔都是黑的,但是乙炔灯就不会那样,只是如果气体没有密封好的话,容易出现臭气,这是因为电石含量不纯造成的,所以那时候也被叫作‘臭瓦斯’灯。
它的原理十分简单,直接用电石与水接触会发生反应,释放乙炔这种可燃性气体的化学原理。
原版的乙炔灯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的,上面有个圆柱体的槽子,里面放上几块电石(碳化钙),这个电石盒的下面还有一些缝隙,并不是密封的,然后把带有缝隙的电石盒坐到一个水盆之中,水通过缝隙渗入电石盒,发生反应生成乙炔气体,然后从侧面或者上面的灯嘴喷出气体,再用明火点燃就行了。
那时候的乙炔灯大部分都是用铸铁或者铸铜来制作,造形难看,体积大,十分笨重,而且设计上也有瑕疵,不能控制水份的渗透速度,所以经常会有过量的乙炔冒出,会产生很大的臭气,还容易发生爆炸。
但是让罗冲这个生活在电能时代的人,再去制作几百年前的老玩意儿,那肯定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罗冲脑中想的气灯,同样是上下两部分,但却是把电石盒放在下面,然后上面加装一个水漏,通过滴注的方式控制加水速度,也就是的乙炔反应的速度,这样可以严格的控制反应速度,不会有过量的气体产生,既解决了难闻的臭气问题,又不会因为过量的乙炔突然释放而发生爆炸,在使用的安全性上能做的更好。
工艺方面也可以做的更密封一些,铸铁和铸铜太笨重,而且成本也高,但是汉部落因为研发冲压货币的原因,现在已经有了金属碾板技术,可以碾压出很薄的铜板和钢板,或者铜皮和铁皮,这样就可以继续用冲压设备来制造气灯的壳体,最后再用焊锡或者气焊的技术来焊接密封壳体,再加上玻璃罩防风和聚光,安全性和实用性上都能提升几个档次,不仅更加好看,还方便大规模生产。
这个东西技术难度不大,可以从现在就开始试制,到时候等到炼焦厂一开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电石(碳化钙)产出,汉部落现在虽然不能让家家户户都烧的起煤,但是让每家每户都烧的起电石还是能做到的,一家就那么几个灯,撑死几个小火苗而已,能用多少的石头。
最关键的是,电石是可以“充电”的,乙炔是一种碳氢化合气体,用电石(碳化钙)和水(氧化氢)通过接触反应产生乙炔(碳氢气体),那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化钙的碳离子和水中的氢离子都合并逃逸了,那么剩下的东西就是钙和氧的化合物,既‘氧化钙’。
氧化钙是什么?那不就是生石灰或者煤矿中的矸石吗,拿去和焦炭放到一起再加热一次,往里面补充一下碳元素(充电),不就又变成电石(碳化钙)了吗。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东西,真正消耗的,只是煤矿当中的碳而已。
多便宜……
在路上想着未来不久就需要研发的东西,罗冲就带着自己的一队随从到了四通县,四通县这里也是今年年初开始动工建设的,但这里是个连通多地的陆路交通枢纽,所以各种物资都不缺,从哪个方向来的东西到这里都是最近的,自然是要首先满足四通县自己的需求。
而且年初为了建设四通县,罗冲还特意调了几百个奴隶过来干活儿,所以建设的速度很快。
四通县是一座夯土城池,它的面积也很大,是个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城池,宽五百米,长九百米,依山而建,北面是暗黑森林,全是那种黑色的铁木,南面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路,是浏阳郡到汝阳、汉阳两郡的陆上运输主要途径。
与这条路一路之隔的地方,就是属于四通县的大片农田,灌溉的水源都是从北面森林里的几条溪流汇聚之后引过来的,为了不影响陆路运输,还专门从路下面挖了一条暗道,当作一个人造暗河,专门引水之用,
它的形状,其实就是在路的两边一边打一口井,再把两口井从井底挖通相连,这样就可以绕过大路引水了。
第556章 出色的云志
四通县这里背靠森林,因此城里的建筑以木制建筑为主,砖瓦反而少见,这是因为制作砖瓦需要很多的水来和泥巴,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水资源少,毕竟只有几条小溪汇成的水渠,还算不上河,而且半山的地形也不适合挖井,那样需要挖很深才能挖出水来。
说实在的,以现在的生产力而言,四通县的选址并不是最适合建城居住的地方,但是这里却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当初在这里建城的目的,也是为了当个歇脚的驿站存在的,不然汉部落东西地域拉的太长,来回沟通一次就要最少一周的时间,对于管理和统治都很不方便。
但是水资源少也不能挡住汉部落筑城的决心,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因此城里的房子大多是木制墙壁,只有屋子的房顶和里面的火炕和炉灶才会用砖瓦或石头建造,比如这里为了节省材料和快速建设的目的,就有很多人家从山上捡石头回去垒灶台,垒猪圈。
这也是为什么四通县能够建造那么快的原因,因为使用了大量的天然材料,减少了制造建材的时间。
四通县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城内有很多的仓库,毕竟这里是陆上运输中心,有很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货物都会在这里流通,对于货物流通方面来说,着实方便了不少。
所有郡县的特产都会运到这里,然后进入仓库存储,比如新建的卫山郡想要获得汉阳郡的铁质农具和布匹,那他们就没必要跑到汉阳郡,直接在四通县这里就能提到货,汉阳郡想获得浏阳郡的兽皮还有水产,比如用来包装食物的荷叶,还有大量的竹子制品,也没必要亲自跑到浏阳郡去,也可以直接在四通县这里拿到货。
这样一来,就把领地两端的特产流通了起来,双方交换货物的时间都能减少一半,从原来半个月跑一个来回变成了六七天跑一个来回,大大的提高了物流周转的速度,所以说在这里建城还是很有必要的。
罗冲来到这里之后,主要检查了一下百姓的居住生活情况,看到他们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就给他们提一些意见,怎么尽量就地取材解决问题。
另外就是查看四通县的各种仓库,检查一下库存是否达标,有没有做防护措施,尤其是防水防火,防鼠防潮,还有防盗,不过目前四通县这里还没有发生过百姓盗窃公共财产的案例。
因为他们偷了也没人买,来这里买东西都是直接找官府开仓库的大批量交易,你偷个一件两件的也没人会买,自己用的话,又完全用不上。
四通县的条件本来就不是最好的,所以为了安抚这里的移民,罗冲给出的补贴政策之类都是最高标准,房子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汉部落有的东西,这里的百姓都不缺,你偷了也没什么用啊,而且被抓到了还要判刑受罪,五什联保的制度在那里摆着,也没人会包庇你,被邻居发现了,如果他不举报你也会受到牵连。
没有利润,风险还高,傻子才会没事干偷那点东西。
来四通县这里也就是检查一下建设情况,物资是肯定不缺的,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物资,所以根本不用罗冲给他们准备物资支援。
待了半天之后,罗冲再次带人朝着卫山郡进发,这个在大泽湖畔,八宝山脚下,背靠森林的新郡。
卫山郡有一个很大的船运码头,负责通过水运沟通大泽里的几十个湖心岛部落,还有大泽周边其他沿湖建立的部落,据云志所说,这些部落足有五万人口,而且他有把握把这些人哄到汉部落来,这也是他向罗冲索要郡守之位的条件,不过目前还没有达成。
另一条陆上交通线,是穿过暗黑森林的小路,也能供大型车辆通行,这是罗冲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年,正式开始开采八宝山铜矿的时候,大树提供的一条运矿道路,他的树部落就生活在这片森林里,对地形十分熟悉,找的这条虽然是森林里的路,但是经过简单的修整,还有重矿车的反复碾压,这条路已经好走了很多,现在就是卫山郡通向四通县的主要道路了。
这次罗冲来卫山郡,第一是为了检查发展情况,第二就是来找云志要答卷的了,先不说大泽沿湖的那五万人,他之前说好的先把二十多个湖心岛的部落迁过来,也不知道现在完成了没有。
罗冲可是还等着用那些岛屿来建化工厂呢。
“首领,你来了。”云志听到罗冲来了的消息,很热情的跑出来迎接道。
“嗯,我看湖边的那几个窑还在冒烟,里面烧的是什么?”
罗冲跳下灰山的后背,拍拍它的大屁股让它去水边玩耍,然后和云志边走边说道。
“那边是砖瓦窑,还有一个陶瓷窑,我们这里的人越来越多,肯定是需要建更多的房子的,所以我就让砖瓦窑一直烧,反正这里守着森林,不缺柴禾,也不缺水和粘土,现在不烧的话,以后等新人来了也是要烧的,提前烧好了,等新人来了就可以直接建房子了。
而且我们也可以提前建一些房子,用来吸引那些外部落的人加入不是,只要他们愿意加入汉部落,哪怕直接给他们分房子都行,当然,他们来了之后,也要服从安排,为后来的人建房子。
至于陶瓷窑,我们这里这么多人,也是需要不少容器的,吃饭用的盘子碗不能少,全靠从汉阳郡那里运过来就太慢了,而且浪费牛车马车,要是有那么多的牛马,还不如少跑两趟运输,多用来开垦一些农田,解决族人们的吃饭问题。”
云志详细的介绍着几个窑厂的工作情况,以及他自己的一些想法,罗冲也算是看出来了,这家伙为了实现当初在自己面前立的flag,只要能把那些人口勾引过来,哪怕是来了就送房子都行,反正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一切以吸收人口为主。
“砖多烧一点存着没啥问题,提前盖房子也没问题,那你烧那么多的陶瓷干什么用,这东西又不是消耗品,一户人家能用几个盘子碗,而且只要不摔根本用不坏。”罗冲边走边问道。
“嘿嘿,我多烧点锅碗瓢盆,主要还是为了送礼,还有交易,主要就是那些外部落的人,用这些容器当礼物,可以和他们更容易的沟通,也不会被当作敌人,先和他们建立朋友关系,再想办法把他们弄回来。
毕竟我拿着礼物上门,他们也不好直接把我赶走不是,而且我还能用这些陶盆瓷碗和他们换一些特产,比如那些甜高粱秆,这样也能给咱们部落多弄一些造糖的原料,还有我们这生产的笤帚和扫帚,用竹子和高粱穗子做的,咱们部落其他的郡县也很需要这些东西啊,能卖不少的钱呢。”云志再次解释起自己的想法。
罗冲听完也是感叹,不得不承认啊,这家伙确实是个聪明人,很擅长经营领地。
从之前没加入汉部落的时候,他控制的菱部落就长期和汉部落存在交易,为自己的部落捞了不少的好处,也从汉部落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之后又以为汉部落带来五万人口的代价,从罗冲这里索要了一个郡守的职位,一举从一个新人,直接变成了汉部落的封疆大吏,汉部落的郡守,现在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当了郡守之后,云志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真实能力,最起码大泽湖心岛的那些部落,都一个接一个的被他忽悠了过来,你别管是送房子还是送锅碗瓢盆,人家真的把外部落的人口带回来了,这就是本事。
而且这家伙还有个优点,就是擅于经营,还懂得放权,虽然他也很喜欢权力,(不然他也不会找罗冲要个郡守来当),但是对于下属,云志还很懂的放权。
他毕竟是个新人,虽然之前和汉部落保持了一年多的交易,还自学了汉语和一些汉字,但对于很多的事情,他还是什么都不懂,既然不懂,那他干脆就不管了。
我只找你要成绩,怎么做是你的事,你缺什么就跟我说,我去想办法给你弄,有什么困难我来想办法给你解决。
这样的领导谁不喜欢。
因此,虽然云志是个新人,但是在手下面前很有话语权,很得手下的人心,就连百姓也十分称赞他这个郡守大人。
他的这种行为,让罗冲想起了上辈子听过的一个商业名言,一个好的老板不需要什么都懂,他只需要做好员工的仆人,把员工都伺候好了,自然有员工帮他解决各种问题,云志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云志不懂制糖,但是他的卫山郡却有一个制糖工坊,属于官办工坊,也就是国企,他不懂,所以对制糖的事情,他完全不参与。
但是制糖是个新兴产业,汉部落目前也只有卫山郡这里种植的有甜高粱这种作物,但是提供的原料十分有限,可是为了让工坊有足够的原料开工,他就自己想办法烧陶器去和别的部落换,用换来的原料支持工坊搞生产。
这样工坊的效益高了,工人的奖励也高了,哪个工人会不喜欢他这位地方父母官。
而且他还擅于利用手头的资源经营,那些收购来的高粱秆,还有湖心岛砍来的竹子,他又组织辖区的百姓发展手工业,制作簸箩或者笤帚扫帚这些东西,然后他以官府的身份统一收购,再卖到汉部落的其他郡县,换取钱财,为治下的百姓增加一份收入,颇有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意思。
这样能为百姓谋福利,带着百姓一起赚钱的地方父母官,哪个百姓会不拥护他。
“怎么样,这里现在有多少人了,过冬的物资准备好了没有,马上就要秋天了。”
罗冲和云志边走边说道,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族人,都会主动的和云志打招呼,有的人没见过罗冲,但是他们天天拿着‘罗大头’买东西,对于硬币上那个人也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再加上云志对罗冲的态度,聪明点的都能猜出罗冲的身份,于是也有人尝试性的和罗冲说话。
得知罗冲就是汉部落的首领后,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虽说他们从来没见过罗冲,但不代表没听说过,要说云志在这里的影响很大,但再大也大不过罗冲,因为他们来到这里,接触的一切新鲜事物,哪个上面没有罗冲的影子。
你来这里是分房子没错,可你知道这房子是谁教大家建的吗,你知道火炕是谁发明的吗,你知道你们用的陶瓷铁锅是谁造出来的吗,你知道你每天吃的白盐是哪来的吗,你知道是谁发明的农具吗,你知道大帆船是谁设计的吗,你知道你每天用的钱币上面那个人是谁吗?
是首领,都是首领,没有首领就没有你们现在的好日子过,这一切都是汉部落的首领带来的,大家都要爱戴他。
所以当有人知道了罗冲的真实身份后,马上就被一群激动的族人围住了,大家你一嘴我一嘴的跟罗冲打着招呼,有的也会炫耀自己在汉部落学了什么技术,还说自己也算首领的徒弟,期待着罗冲能够亲口夸奖自己一句。
那场面,换句话说就是:“首领,活的,大家快来看啊,别让他跑了……”
罗冲也是笑着一一应答,和这些热情的子民打招呼,询问他们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缺不缺什么东西,汉部落的饭食习不习惯等等,好不容易冲出了包围圈,云志把罗冲带到了郡守官署,两人坐在了大堂里,这才能好好的说句话。
“回首领的话,现在卫山郡登记户籍的人口已经有八千六百多人了,都是来自湖心岛的部落,共有二十一个,还有三个部落暂时没有搬来,他们在岛上种的也有高粱和稻米,所以我打算等他们的粮食收获了再一起带过来,不然那些粮食就浪费了,剩下的几个岛屿都是没人居住的岛屿,再给我两个月的时间,我一定把他们都迁出来。”
第557章 大泽的实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