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52章

作者:羽卿书

  但是汉部落不同,汉部落有内裤,有裤子,还有桌椅板凳,因此也就不受深衣的限制,也就不必非要穿汉朝的那种连衣裙了。

  罗冲在汉部落推出的正装,也就是官员的常服,是内裤,长裤,步袜,上身交领的白色短衣,外面则是一个交领的右衽(ren)长袍,也就是前身交叉领,左领压右领的长袍。

  其次的鞋子,文官穿浅口的布鞋,武官穿深筒的长靴。

  这就是能够穿春夏秋三季的衣服了,秋天渐冷的时候,可以把长袍换成双层的夹衣,里面以羊毛为填充物,此外,外面还可以套一件半袖或窄长袖的褙子,也就是大氅,和风衣差不多的东西。

  至于正式场合穿戴的礼服,比如朝服,别的地方都没什么变化,只是把窄袖换成了方形的宽大广袖,长度要求则是,一个人双臂下垂,然后抬起前小臂保持水平状,差不多就是把手放在上腹部的高度,广袖的下摆要垂到膝盖。

  当然,这种看起来很华丽的衣服,只有正式场合才会穿,当作礼服之用,平时以窄袖为主,方便劳作或者写字。

  最后要说的就是帽子了,这一点罗冲在对比历史各朝代之后,还是觉得汉服中的梁冠比较好,梁冠从战国时期一直流传到明末,可以算是中华的瑰宝,直到满清时被强制剃发去冠,才从中国彻底消失,实在是太可惜了。

  梁冠,故名思意,就是上面有几道梁的帽子,而帽子上的梁数,就可以直接显示一个人的阶级地位,这个和现代的军衔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高等级的帽子,那自然是皇帝才能戴的平天冠,也就是那种一个帽筒,上面是一个长条的平板,前后还挂着两道珠帘的帽子。

  不过那是皇帝的礼服,只有上朝时才穿的,一般情况下的常服,都是配通天冠,而这通天冠,其实就是梁冠的最高级别,上面有一大排竖梁,大概二十多道梁的梁冠,而且很高,有二三十厘米的高度,两侧有孔,用来插簪子,下有系带,用来系在下巴上固定。

  再往下就是各级官员的梁冠了,不仅要比通天冠矮一些,梁数也逐渐会减少,九为至尊,这个数除了皇帝没人敢用,所以要从八梁开始,八梁可以为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然后依次类推。

  直接看帽子就能看出等级,这可不就是和军衔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暂时的梁冠很简陋,是用黑布制成的,正面的梁则是用红布包细铜条来点缀,同时整个帽子的骨架,也是用细铜条捏成的,汉部落现在已经有了金属拉丝工艺,且铜产量不低,而且这种官帽毕竟是少数,所以并不用担心过于浪费铜料的问题,再说上面一点值钱的东西没有,也没法显得它珍贵不是。

第467章 洪水的前兆

  古有一国,因服章之美,谓之华,因礼仪之大,谓之夏。

  汉部落现在有了主流的服饰,自然也要讲礼仪,但是这礼仪怎么推广,却还是个问题,当然,想要推行礼仪,还必须先有一套统一的标准为好。

  打发了那些实习的官吏,用来时装鱼的车队,重新装满各种农具和其他工具,以及大量的布匹,再次返回浏阳郡。

  从此以后,他们就要在浏阳郡上任了,而且首当其中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汉阳郡一样统计人口,先搞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少人,罗冲才好制定以后的计划。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浏阳郡的户口与人口比例一定很小,也就是说浏阳郡的成年人在总人口的占比中比较大,汉阳城这边都是一户之内有好几个孩子,这是因为汉阳城的居民加入的早,生活稳定,所以这几年生的孩子多,而且幼童的成活率也相较于以前的各部落时期更高。

  再加上当初从火部落救回来的几百个孩子,以上这些情况综合起来,也就导致了汉阳城户口少,但是人口多,而且小孩子偏多,成年人口少。

  但是浏阳郡不一样,那几万人最早的也才加入汉部落一年,时间短的也就三个月左右,他们可没有机会生那么多孩子,尤其是很多刚刚迁徙来不久的新人。

  不管是哪个时代,举族迁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现在的原始时期,长途跋涉的迁徙之路上,他们已经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尤其是那些吃不饱,穿不暖,抵抗力又差的幼童。

  飞禽走兽有养精英的习惯,那些刚生下来的幼崽或是雏鸟,从争夺哺乳权和吃虫子开始,就注定会有一些弱小者被放弃,这个时期的人类亦然。

  一旦孩子在迁徙的途中生病,那么部落就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他们,绝不会把稀少的食物浪费在这些生病的孩子身上,虽然听起来有些残忍,但这就是生存的法则,是让种族延续下去唯一的办法,弱肉强食本就充斥在任何时代,所有人都不能幸免。

  也就是说,但凡有能力抵达汉部落的那些新人,无一不是各部族的强者,那些身体羸弱的人早已经死在了各处山野之中,或许有那么几个幸运儿会侥幸存活下来,然后变成汉部落所说的那种野人,游荡在大山之间,艰苦的生存下去。

  距离下一个春天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罗冲已经安排好了新年的各项发展目标。

  扩张,继续扩张……

  好吧,这个目标根本不用计划,因为这只是罗冲终极目标的一个过程而已,汉部落要变成大汉帝国,自然要不停的扩张,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扩大领地,这不仅是罗冲的目标,更是以后子孙后代的目标。

  新年的第一个发展方向,那就是继续建设缚马关和汝阳郡,等到春天之前,浏阳郡的新人口统计完毕,罗冲将会从那里调集一些人口来汝阳郡和缚马关,帮助这里一起建设,让这个新的郡城早点矗立起来,同时也是缓解浏阳郡人口激增的压力。

  另一面,等北方的两个部落联盟南下之后,罗冲也会将他们分散成三部分,分别定居在缚马关,汉阳城,和汝阳郡新城三个地方,只有把这些旧有的势力化整为零,才好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到汉部落之中,同时也降低了反叛的概率。

  作为一个开国之君,罗冲在所有民众心里还是很有地位的,再加上他自己引导的舆论,现在罗冲俨然已经在他们心中成了神一样的人物。

  也多亏有这样的威望压着,换个人控制汉部落,下面早就四分五裂了,尤其是那些族长们,除了罗冲可以镇住他们,其他人还真够呛。

  不过现在的情况还算稳定,在这个极度落后的时代,只要罗冲有办法能够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食物,那他们还是很顺从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真不是说笑的,如果大家都饿的快死了,谁还听你瞎比比。

  除了这几项建设项目之外,为了更加快捷的了解这个世界,解锁新的地图,占领更多的资源,以及扩大人口规模,明年除了要继续组织草原贸易之外,还要另外组建一个新的探险商队。

  不过这个新商队行进的路线,不是走以前的老路,而是乘坐大船走水路向南进发。

  一条是以浏阳郡为起点,向南方探索,另一条则是由汉阳郡出发,向北探索,因为根据游野的侦察报告,汉阳郡跟前的这条汝水河是一条大河的支流,从岔道口进入另一条大河,是可以一路向北找到食人族聚居地的,同时,除了继续探索之外,这条河两岸已经探明的资源也将被汉部落占领。

  尤其是现在没有发现煤矿的情况下,烧制廉价玻璃的原料就凑不齐,所以目前想要制作更多的光学仪器,比如放大镜,望远镜之类的,就只能从那个水晶矿下手了,虽然水晶的价值远比玻璃要高,拿来制作玻璃有些浪费,但现在不是没办法嘛,只好先凑合了。

  确定好这些任务之后,还有罗冲自己的任务要办,无它,继续编书。

  现在汉部落已经印刷的一本书是《诗词精选》,这本书很低级,是用来教人学字用的,里面能教人道理的东西还是太少了,因此罗冲的新目标就是《汉礼》仿照四书中的《周礼》一样,专门定制各种礼仪。

  这本书的内容,首先是确定汉部落的阶级地位,阶级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能避免的,既然不能消灭它,自然就要重视它,与其让汉部落中的阶级自行演变,不如罗冲亲自来制定游戏规则。

  阶级地位这方面罗冲也不是很懂,毕竟他前世也不是专门研究社会学的,只知道历史上秦汉时期都奉行20等爵,也就是从最底层的平民,到各诸侯王,一共分为20个等级,既然有现成的,那罗冲干脆直接拿来用好了,不过还是要根据汉部落的实际情况先修改一番,不能生搬硬套。

  有了这个等级作为基础,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各个级别的婚礼,葬礼,祭祀礼仪,以及各阶级见面时,什么情况用什么样的礼仪,这个都要自己来设置,让罗冲顿时感觉压力山大,毕竟罗冲的技能点不在这边,前世学了几十年的技能,全都点在了机械化工和行军打仗方面,而礼仪这种文科生的东西,他也是一知半解,所涉猎的各种礼仪,大部分都出自古装影视剧中。

  除了《汉礼》之外,另一部必须要有的就是《法典》,或者也可以叫‘律令’,简单来说就是法律。

  法律这东西也是除了‘礼仪’之外的一种规则,当然,修订法律这种东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为社会一直在变化,一个法案条款不可能一直适用,所以这法律草案还要根据以后的发展情况随时更改,虽不至于朝三暮四,但也要设定一个时间,比如几年修改一次。

  当然,最开始也要先拿出一个基础的章程来,比如典故中的‘约法三章’那样,杀人者偿命,伤人者治罪,偷盗者治罪。

  除此之外,还有抢劫罪,****罪,这些基础的条款,然后就可以在这些类型中进行细化,即各种情况下的处罪条款。

  不过有一条最特别的是,罗冲设定的各种律法上,在对犯罪者的惩处方面,没有监禁一条,只有劳动改造。

  开玩笑,想犯了事还让公家养着白吃白喝,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正好汉部落还处在初期建设阶段,有的是建设工地,各种苦活儿累活儿等着那些罪犯。

  新的一年之内,这两本书一定要编写出来,再差也要整个基础的架子,然后再慢慢往里填东西。

  另外,等新年之后,学校也要开始运营了,汉阳城内的各家各户都要送六岁以上的适龄儿童入学,由于这个世界每年有十四个月的缘故,因此这里的六岁就相当于前世的七岁左右了,这个时候送入学校也是最合适的时候。

  这样一来,罗冲亲自教出来的第一批300多名学员,基本上就用掉一半了,汉阳城七十多间教室,就按每个老师教两个班,以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算,也需要将近八十名老师,再加上分到各县衙的五六十人,这就150人用掉了。

  剩下的一半人,也要抽调100名调回浏阳郡充当教师,最后留下的50人,罗冲决定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分别编入明年的两支水路探险商队中,这些人或许没有太大的本事,但是简单的读写还是能做到的,有他们加入探险队,肯定能更好的开发沿线资源,不说别的,光是让他们沿途记录资料,都能让罗冲更详细的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罗冲坐在自己家中,小蝶把火炕烧的热热的,他自己就趴在炕上的小桌上一条条的写下明年的各项规划。

  然而世事无常,天总不随人愿,罗冲的计划是好的,可奈何老天爷不给他面子,就在新春之前的这一个月里,一项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罗冲的所有计划。

  由于新春将近,气温逐渐升高,每天的正午时分已经达到了零度以上,因此,汝水河跟浏阳河两条河的冰面开始融化了,河水的水位也在逐步回升的状态。

  这个本来是正常现象,内陆淡水河大多都是到了深秋就开始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等冬去春来,冰雪再度融化的时候,水量逐渐增加,河水的水位也会再次回升。

  然而不正常的是,经大力发现,水位涨的有点不正常,跟往年比起来,水位回升的速度太快了。

  这一特殊的情况直接被大力上报给了罗冲,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首领,我发现了一个不好的情况,今年河水高度涨的比前些年要快一些,这几日涨的越来越高了,我怕再这样下去,等到下个月春天的时候,河水会直接涨到岸上来,把我们的农田还有城池都淹掉。”

  “……”

  罗冲当时就惊呆了,一时间也没想起来要说什么,来到这里三年多了,他还真没想到过这里会发大水,要知道这里可是山区啊,按理说海拔高度还是有一些的,再说这里又不是盆地,也不是大片的平原,怎么会发大水呢。

  “你能确定吗?真的比以前涨的快?”罗冲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真的,不信首领可以去看,往年的水位都没有现在高。”大力肯定的说道。

  听了这话,让罗冲顿时皱起眉来,这特酿的也太坑了吧,要是发洪水的话,那就只能立刻迁徙了,但是这建设了三年的城池,里面可以说放着罗冲全部的家底,说放弃就放弃吗?

  这个还真不是罗冲悲观,洪水这东西说来就来,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还能怎么办,筑造防洪大坝?开玩笑……

  按照现在这个涨水的速度,鬼知道哪一天会突然爆发,沿河筑造堤坝?汉阳城能够动用的成年人口只有一千多人,就算这一千多人日夜不停的修建堤坝,半个月内能修多长的堤坝,假设能修出来两公里长的拦河大坝,但是有个屁用,这条河那么长,你拦住了这一段,洪水不会从其他地方淹过来吗?

  因此罗冲现在只能率先确认洪水的成因,并且评估可能造成多严重的灾害,要先做好最坏的打算,也就是带着全城的人搬家避难……

  而且一旦到了要搬家的地步,汉阳城就会遭遇最严重的食物危机,哪怕没有什么大洪水,只是河水刚刚淹过地面,那汉部落明年的春耕怎么办,不继续种粮食的话,仓库里的那些存量还够这几千人吃几个月。

  想到这里,罗冲再也坐不住了,拿起床上的一件熊皮大衣披在身上,转身就向外奔去,一边走还一边对大力下着命令。

  “把咱们长老,兽牙,独耳,石头,羽毛,大嘴他们统统叫来,大家一起看看水位涨的是不是有问题,这些都是咱们汉部落的老人,也是从小就在这条河边长大的,其他新加入的部落他们也看不出来,好了,快去,一会儿你带着他们去东城门找我。”

第468章 洪水的成因

  罗冲原本还想直接到汝水河边去亲眼看一看的,可却没想到,他才刚刚来到东城门,就已经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东门外便是搭在护城河上的实木吊桥,往年冬末春初的时候,护城河的水位这个时候最高也就到吊桥下一米的距离,可现在距离新春到来还有20多天的时候,护城河里的水位就比往年高了一尺有余,离着吊桥的桥面只剩下六七十厘米了。

  护城河的水是活水,与城外的汝水河是相通的,这里的水位都已经涨了那么多,那么汝水河的水位不用看也知道了。

  正当罗冲皱眉思索之际,身后也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长老他们这一群汉部落的老人过来了,不仅如此,就连鹰锐,鼠巫,鼠大,佘族长这些汉阳城的高层也一起来到了城门口。

  事情的原因已经被大力告知了众人,听到河水有可能暴涨,引发洪水淹掉他们的居住地和农田,大家全都十分紧张,来到罗冲身旁之后,也立刻观察起了吊桥下的河面。

  “这,这水位真的比往年要高上不少,不过这水位还在继续增长吗?”

  “是啊,我看着也比前两年要高一些,不过会不会只是涨了一点,不会真的从河里淹上来吧。”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但是他们虽然心里紧张,可嘴上还是不愿意承认洪水爆发的可能,因为他们也清楚那样的后果,一旦发生了洪涝灾害,那将会对汉阳城,乃至整个汉部落造成多大的损失。

  可是遇到危险就学鸵鸟把脑袋扎土里是不行的,那样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让损失更大。

  听着众人的议论之声,罗冲这个时候已经冷静了下来,他是汉部落的首领,他不能慌,现在众人都在看着自己,如果连首领都慌了,那其他人就更没指望了,一旦悲观的情绪开始扩散,谁知道会引发什么幺蛾子出来,别到时候天灾没来,先出了一场人祸。

  “长老,立刻用我的名义,给浏阳郡传书,询问他们那边的水位情况,还有,让他们时刻注意水位的变化,要派人轮流盯着,每天给我从传书汇报情况。”罗冲立刻下命令道。

  既然汉阳城这边的水位涨了,那么东边的浏阳河会不会涨呢,虽然不是同一条水系,但是两条河离得也不算远,所以不得不防啊。

  “是,首领,我这就去写信。”长老直接领命走了。

  其他人这时候听到首领的命令,也立刻反应了过来,对啊,首领还在这呢,有什么是首领不能解决的,首领一定有什么办法。

  “首领,那我们现在该做什么。”大力紧接着问道。

  罗冲则是想了想,又给众人安排了几个任务。

  “大力,你去粮仓找一些空麻袋,然后带一队人用麻袋装土,多准备一些,放在四个城门的门洞里,一旦真的洪水爆发,立刻用这些麻袋堵住城门,防止河水倒灌进来。”

  大力闻言顿时就是眼前一亮,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果然还是首领高明啊。

  “是,保证完成任务。”

  “鹰锐,你去检查城内的八条主下水道的出口,也要用麻袋封堵,另外协助县衙做好安民工作,告诫各家各户,在危机没有解除之前,不可再往下水道排泄污水。

  另外,这些天的生活废水,暂时派专人用桶车收集,然后统一运输到城外倾倒,每天一次即可。”罗冲继续安排道。

  “是,首领,我这就去办。”鹰锐也领了命令走了。

  至于罗冲所说的桶车,则是一种专门用来收集人畜粪便的特殊车辆,汉部落已经发展了堆肥和沤肥的方法,为了收集大量的粪便,所以罗冲就让人做出了桶车,也就是一个四轮马车的底盘,上面却安装了一个超级大的木桶,桶身上还开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类似前世的罐车。

  这些桶车每天会到各家各户上门收集粪便,然后再拉到城外的沤粪池统一处理,加入一些粉碎的秸秆,使其发酵成用来耕种的肥料,而现在,不仅要用来收集粪便,连日常的生活废水也要统一收集了。

  以前的生活废水都被大家直接到在了家门口的下水道里,然后经过各级下水道最后排到护城河中,再经过护城河的活水冲刷到下游去。

  好在这时代的生活废水并没有什么化学污染,大家平时最多用个肥皂洗涤衣物,而这时代的肥皂还是最基础的硬脂酸肥皂,里面也没有添加什么其他的化学物质,所以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安排好这两个防范工作后,罗冲又看了看护城河,继续命令道。

  “羽毛,你也去带人装一些麻袋,然后把引水河跟回水河的两个口子堵上,暂时把护城河跟汝阳河断开,等危机接触后再把麻袋打捞上来。

  哦,对了,麻袋投入水中之前,可以在上面系上绳索,或者用渔网直接装上麻袋放下去,方便以后打捞。”

  “是,首领。”羽毛也立刻拱手称是,然后就回去叫人拿工具去了。

  好在经过一冬天的消耗之后,汉部落的粮仓里已经腾空了很多用来装粮食的麻袋,暂时还不会产生麻袋不足的问题,实在不行,用那些布料做成袋子也一样可以用,不过就是浪费了一些。

  当然,眼下这些安排还只是被动的防范措施,真的到了洪水泛滥的那一天,这些安排也顶多能减少一部分损失,但却无法真正的解决问题。

  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罗冲就回到了城里,不过他却没有回家,而是登上了东城的城楼堡内,坐在靠外的窗口内向外眺望。

  他在思考,为什么冬末春初的时节会发洪水,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如果是夏天雨季的时候,连日的暴雨会导致河水暴涨,山洪爆发,这个罗冲还可以理解,可冬末春初的时候水位本来就低,再加上降雨量比较少,除了冬天的积雪融水之外,从哪来的那么多水可以形成洪水呢。

  降雨量没有问题,今年整个秋天和冬天的雨雪也不算多,和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就说明上游的水源并没有增加,但是河水的水位的确有很明显的增长,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下游被堵住了。

  这种猜想一旦生出,立刻就在罗冲的脑中萦绕不散,是啊,现在这种情况,除了下游被堵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只有在下游的出水口被堵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水源没有增多,而水位却在上涨的怪事,水还是这么多,只不过现在排不出去了,所以就越积越深。

  正在罗冲思考之际,窗外的天空上,一只阿祖卡巨鹰也携带着书信向东飞去。

  不管了,等浏阳郡那边有了回信再说吧。

  叹了口气,罗冲紧了紧身上的熊皮大衣,然后下了城楼回到家中。

  就这样,当天中午的时候,坐镇于浏阳郡的大树就收到了罗冲的询问,看到关于洪水的预警,大树也立刻警觉起来,要知道浏阳郡也是仅靠在大河河岸的一个大郡,人口数万,如果真的有洪水,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大树立刻召集了一些族长前去议事,大家一起去岸边观察浏阳河的水文情况,等到众人得出观测结果之后,顿时又惊又喜。

  惊的是,果然不出首领的预料,浏阳河的水位也开始暴涨了,喜的是,他们接到了首领的预警,让他们不至于在灾难来临之前没有一点防范。

  大树很快召集了一大批的族长们前来商量对策,问大家有什么办法没有,可是会议的现场却很安静,一些族长们只是害怕,但是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有的说传信问问首领有什么办法。

  不过会议室里也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的眼神里有对洪水的恐惧,嘴上支支吾吾的似有什么话要说,但是又不敢说的样子,表情十分丰富,让坐在首位的大树起了疑心。

  这些不是别人,正是今年秋末大量涌入浏阳郡的那些小部落族长,他们的部落人数不多,少则几十,多则二三百,其中最大的部落也就四五百人,可是现在这些小族长们听到洪水的消息,却一个个露出惊慌失措的模样,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啊。

  大树眯眼看着下手的众人,直接点名询问道。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