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9章

作者:王梓钧

  这是一点都不给陆提学留面子,而且有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嫌疑。

  当然,闵文蔚此言出于好意,他觉得朱铭是可造之材,害怕朱铭被陆提学带歪了。

  朱铭再次作揖:“晚辈谨记。”

  然而,闵文蔚还在好为人师,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你来书院求学,应当谦虚谨慎。不论诗词写得多好,不论经义解得多妙,也切不可狂妄自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少年应有的风发意气。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却是过于自负了,须戒骄戒躁啊,否则必蹈伤仲永之覆辙。你可记住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

  朱铭已经快要忍不住了。

  郑泓和他那三个室友,此刻全都低头憋笑。

  他们隔三差五就要被骂一顿,见到别人也遭训斥,不禁幸灾乐祸起来。

  闵文蔚其实也没啥坏心思,他误以为朱铭是来求学的,劈头盖脸便是一通训诫。还故意曲解那首诗,在鸡蛋里挑骨头,一来可以打压朱铭的锐气,二来也是在展现自己的威严。

  他的教育理念,是老师要有无上权威,而学生不可骄傲自满。

  见朱铭不再说话,闵文蔚厉声喝道:“可是心里不服,觉得俺说话太重?又或者,你还认可陆提学的言论?若是不服管教,立刻便滚下山去,洋州书院不收心思奸邪之徒!”

  陈渊忍不住皱起眉头,他不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应该耐心引导才对,哪有一上来就苛责斥骂的?

  而且,不听你的话,就是奸邪之辈?好大的威风!

  陈渊因为父亲和叔父的遭遇,对官场已经彻底失望。他立志传播洛学,从南剑州一路北行,在北方转了一圈,又要借道汉中前往四川。沿途都在讲学,既能赚到路费,又能传播自己的思想。

  受洋州书院邀请,他本打算讲学三月。

  但与闵文蔚多日交流,发现此人是个榆木脑袋,根本无法进行深入交流。

  而且,有些自以为是,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朱铭的感受差不多,决定明日便下山。

  如果朱铭对闵文蔚有所求,他肯定想方设法化解,把这糟老头子哄得开开心心。但他无所求啊,何必还要留下来受鸟气?

  听到朱铭一直挨训,田彪虽不懂主辱臣死的道理,却也已经怒火中烧,可他嘴巴笨拙,不知道该怎么帮忙骂回去,只恶狠狠瞪着对方。

  白胜却是个牙尖嘴利的,指着闵文蔚破口大骂:“你这老学究好不晓事,俺朱大哥是哪样人物?来你这鸟书院,那是看得起你!陆提学都说俺大哥是才子,你有陆提学官大吗?俺大哥还能带兵剿贼,你这样子的,一只手就能打死十个!都不用朱大哥动手,却来与俺比划比划,今天谁打输了谁是孙子!”

  此言一出,众皆无语,还有点……想笑。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堂堂山长不可能跟泼皮对喷。

  闵文蔚被骂得有些懵逼,他哪里受过这种侮辱。而且他不觉自己有错,管教学生就该这样。当下怒急大喝道:“滚!”

  朱铭依旧云淡风轻,而且还彬彬有礼,弯腰作揖道:“晚辈虽略通辞章,但对经义还认识浅薄。这些日子读《论语》,有两句不知其义,今天遇到山长,正欲当面请教。”

  闵文蔚压住怒火:“有何疑惑,尽管说来。”

  朱铭说道:“请问山长,‘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还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此两句何解?”

  “此两句出自《论语·学而》,便是……”闵文蔚本来打算解释经义,猛然间反应过来,冷笑道,“你是在借孔夫子之言教训俺?说俺对你不了解,却一见面就训责于你?说俺没有识人之明,同时还没有自知之明?你还自比君子,暗讽俺是小人!”

  “不敢,晚辈只是想请教学问。”朱铭拱手长揖,表现得非常礼貌。

  陈渊站在旁边微笑不语,他觉得朱铭很有意思,小小年纪就能引经据典,绵里藏针把闵文蔚给反教训了。

  仅从刚才的言行举止来看,六十多岁的书院山长,已被这十多岁的少年比下去。

  学问深浅且不说,主要气度涵养问题,闵文蔚高高在上、喜怒于色,朱铭却举止谦恭、有礼有节。

  朱铭继续穷追猛打:“再请问山长,‘不迁怒,不贰过’,此句又该何解?晚辈六岁学《论语》,而今十六岁亦不通,资质实在驽钝,还请山长解惑。吾不知山长与陆提学有何嫌隙,但陆提学是陆提学,晚辈是晚辈。迁怒贰过,似非君子所为。”

  “好,很好!”

  闵文蔚已经气得发笑,他活了大半辈子,竟然被人用《论语》反复教训。

  朱铭在骂他是小人,而且还不带半个脏字!

  朱铭又对白崇彦拱手说:“隽才兄,我听说洋州书院是文萃之地,所以想要来这里领略一番。而今已领教到了,洋州书院,不过尔尔。书院山长,更是心胸狭窄之辈也。告辞!”

  “站住!”

  闵文蔚怒道:“想来就来,想走便走,你当这里是什么?”

  朱铭转身问:“山长还有何赐教?”

  闵文蔚被这句话问到了,是啊,自己还能有啥赐教?

  难道自己一把年纪,还要亲自下场跟少年人辩论不成?辨输了,颜面扫地;辨赢了,也没啥好处。

  朱铭重复道:“请问山长还有何赐教?”

  陈渊站出来转移话题:“吾两日之后,要在书院讲学,小友可愿听上一听?”

  “在下是乡野俗人,怕在此停留太久,污了书院的尊贵。”朱铭阴阳怪气道。

  闵文蔚没再说话,他现在自恃身份,不愿与一个晚辈计较。

  陈渊笑道:“哈哈,有学问便是尊贵,小友尽可留下来听上几句。”

第105章 朱铭生气的原因

  刚才这场争论,发生在食堂门口,当朱铭予以反击时,已经有二十多人在围观。

  闵文蔚哪还有脸去吃饭?

  他命人把饭菜送到自己宿舍,又邀请陈渊去宿舍里喝酒畅谈。

  这位山长,对学生严格,对自己也严格。

  他不让学生的仆人住在书院, 也不让自己的家人住在书院。整整二十年,他都居住在学校宿舍,妻子在世时还经常下山,等到妻子去世之后,直接把书院宿舍当成自己的家。

  他还经常自比大儒胡瑗,胡瑗求学泰山十年不归,收到家书若见“平安”二字, 不看完就直接投入深涧之中,免得被家事影响了向学之心。

  闵文蔚觉得自己也该如此——这是个脑子有坑的端正之人!

  离得食堂远了, 路上没啥学生。

  闵文蔚终于忍不住说:“此子年少而通经,天资可谓上乘。若是坠了邪道,今后高居庙堂,恐怕又是蔡京之流。”

  陈渊本来不想掺和, 没必要因为一个学生, 就得罪洋州书院的山长。但此刻不吐不快, 问道:“阁下可知, 那朱成功先前态度恭敬, 连说了两三个‘晚辈谨记’, 为何最后又突然出言顶撞?”

  闵文蔚道:“这样的学生, 俺见得多了。初时态度恭敬, 其实都是装的, 心里根本没听进去。他越是如此,就越该严厉斥责,定要让他把话牢记于心。此时不纠正, 难道等他枝繁叶茂了再去纠正?”

  陈渊闻言颇为无语, 叹息道:“此子出言顶撞, 是因‘心思奸邪’四字,阁下说得未免太过了。”

  “规劝学生莫入歧途,难道有什么不对吗?”闵文蔚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陈渊只得耐心解释:“阁下身为洋州学院山长,乃洋州三县之文宗,一言一行,当须谨慎。朱成功这等聪慧之人,难免心气高又爱面子。他被当众斥责,还能保持恭敬,已是极为难得。可阁下说出‘心思奸邪’之言,却让他如何自处?他若是转身离去,就被坐实了‘奸邪之徒’,今后还怎在洋州儒林立足?这是要背一辈子污名的!”

  闵文蔚说:“他留在山上,好好修学,便一切无事,还能得到知错就改的美名。”

  陈渊是彻底服了,他虽修习洛学,却宁愿与非议洛学的陆提学交往,也不愿与闵文蔚这个洛学门徒为伍。

  太过霸道, 不能容人!

  偏偏闵文蔚对此还不自知, 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

  陈渊的老师杨时,虽然认为王安石有些观点堕入邪道, 但依旧毫不吝啬的称赞《三经新义》,说《尚新义》是古往今来对《尚书》的最佳注解。

  做学问就该这样,对事不对人,就算对人也该合理褒贬,哪能将人一杆子打死?

  陈渊此刻非常确信,六十多岁的闵文蔚,修了几十年洛学,那些学问都修到狗肚子里了。

  洛学的真义,闵文蔚半点都没学到!

  闵文蔚问道:“先生怎不言语?”

  当然是跟你没活说,陈渊哭笑不得:“如今蔡京专权,有识之士皆义愤填膺。陆提学虽然非议洛学,有些想法坠入邪道,但他也是个品行端正的。吾等应该摒除分歧,一起对抗奸臣,而不是互相敌视。做学问应当包容,便有什么异议,辨一场就好了。一场辩论不行,那就多辨几场。天下士子无数,哪能人人都想法一致?”

  闵文蔚对此嗤之以鼻,并不认同陈渊所言。

  这是环境带来的思想差异。陈渊出生于南剑州,那里文风不盛,所学驳杂不纯。后来拜师杨时,又在江南游历,接触的思想乱七八糟一大堆。他要是容不得异见,早就被活生生气死了。

  而洋州地形封闭,洛学渐渐占了主导,闵文蔚又半辈子住在书院。这里没人跟他唱反调,也不敢跟他唱反调,所以养成了霸道脾气,认为自己修的乃是正道,跟他学术不同的便是邪道。

  ……

  食堂门口,白崇彦也在苦劝。

  “大郎何必如此,非要顶撞山长,”白崇彦叹息道,“山长乃洋州文宗,今日之事若传出去,大郎的儒林名声就毁了。”

  朱铭趁着人群还未散去,朗声说道:“我不顶撞他,儒林名声才是真的毁了。他说别的我还能忍,竟说我是心思奸邪之徒。第一次见面,全是他在讲,我话都还没说两句,便被斥为奸邪之徒,他难道能够看穿人心吗?”

  白崇彦无言以对,他也觉得山长太过分了。

  朱铭对周围二三十个书院学生说:“诸生都来评评理,在下见了山长,态度一直恭敬。只因得到陆提学器重,而陆提学又与山长学问分歧,我便被山长横加斥责,还说我不听教训就是奸邪之徒。这是洋州文宗该说的话吗?他在用言语道德绑架我,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听他的话,乖乖做他的弟子;要么就转身下山,坐实奸邪之名!我难道就非得做他的弟子吗?不做他的弟子,不修他的学问,难道就是奸邪之徒?”

  书院学子,深以为然。

  以闵文蔚在洋州学界的地位,确实不该说那样的话。

  令孤许也来食堂吃饭,刚才站在旁边听了半天,他劝说道:“成功兄息怒,山长也是一番好意。他对待学子向来如此,虽然稍显苛刻,为人却是极好的。以前上舍生也得交学费,是山长免了上舍生的学费。若有天资聪慧的贫寒士子,便读外舍也不用交钱。这般优待学子,洋州找不出第二个。”

  朱铭冷笑:“当今的蔡相公,推行三舍法,也善待士子。不与他同路的,也斥为奸党。”

  众人愕然,竟无法反驳,因为闵文蔚的做法,实在是跟蔡京太像了。

  闵文蔚对陈渊说,朱铭如果不入正道,未来有可能变成蔡京。

  朱铭居然也对学生们说,闵文蔚做法类似蔡京。

  蔡京:关我屁事????

  白崇彦害怕朱铭越说越狠,连忙拉他进食堂:“先去吃饭吧。”

  食堂并不需要排队打饭,见到空位子直接坐下。等一桌坐满了,就有校工端来饭菜,每桌饭菜都是标准定量的。

  白胜、石彪以及白崇彦的书童,可以在书院暂住几天,期间食宿全部免费。这个规定,也是在方便学子,因为难免家中有事,仆人要来送信什么的,总得让那些家仆吃饭睡觉。

  除了校长太过蛮横,这洋州书院非常好,规章制度定得合情合理。

  毕竟都是年轻人,学生们虽然畏惧校长,不敢当面顶撞,私底下却该干嘛干嘛。他们久闻朱铭的大名,特别喜欢他那八首诗词,此时饭还没有吃完,就陆陆续续围过来交流。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个学生吟诵道,“此诗意象瑰丽,词句浑然天成,颇有太白遗风。去年拜读,直令在下五体投地,成功可在书院多留几日,吾等正好请教辞章之学。”

  朱铭放下筷子,拱手微笑:“请教不敢当,互相切磋而已。”

  另一个学生说:“俺有一首旧作,还请朱兄雅正。”

  朱铭依旧微笑:“正欲拜读佳作。”

  当下一边吃饭,一边跟学生们畅谈。说完诗词,又聊经义,渐渐已围了三四十人。

  学生们发现,朱铭说话谦虚,并非恃才傲物之辈。

  再联想到山长向来强势,稍有过错就严厉训责,基本已经确定是啥情况。无非朱成功心气儿高,受不得山长责骂,于是便在食堂门口吵起来。

  只有少数学生,觉得朱铭不尊重师长。

  而大多数学生,都对朱铭的遭遇报以同情,因为他们也被山长骂过,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第二天,李含章也返校了。

  听说朱铭跟山长吵架,李含章哈哈大笑:“大郎,你骂得好,这厮早该被骂了。”

  朱铭问道:“你怎不帮着师长说话?”

  “他只是山长,又非我授业恩师,”李含章挤眉弄眼道,“这厮不得人心,许多授课教授,都对他的严苛极为不满。他事事学圣贤,却学不到圣贤精髓,还要让所有人都跟他一样做。而且,他这道学是假的,骂人也是看碟下菜。俺入学一年多,就从来没被骂过。”

  “因为伱是州判之子?”朱铭笑道。

  “然也,”李含章说,“他与陆提学吵架,陆提学也管不了他,因为洋州书院乃是私学。可这里的知州、州判,却能管到闵氏一族,他是万万不敢得罪的。随便派人查查账,都够让闵家的生意做不下去。”

  朱铭好笑道:“他若是连知州、州判也敢骂,我倒要对他另眼相看。”

  李含章又说:“你莫与这人一般见识,陆提学已经举荐你,俺爹也举荐你进太学。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载,你是肯定可以进太学的。进了太学,天子门生,还看得上一个洋州书院?假以时日,你名满天下,这位山长必为世人笑柄。”

  “确实。”朱铭其实早就不生气了。

  被疯狗咬一口,随便打两棍子便是,难不成还要咬回去?

  那个沙县名儒陈渊,倒是颇合朱铭胃口,可以听听他讲学问,看究竟是不是个虚伪之徒。

  朱熹一脉传承自杨时,而陈渊又是杨时的开山大弟子。

  什么程门立雪,纯粹就是陈渊在造神。

  不造神不行,因为杨时晚节不保,都快八十岁了,还接受蔡京的举荐去做官。并且,杨时还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劝告洛学弟子不要弹劾蔡京。

  杨时死后,胡安国等人为其作行状,全都提到了蔡京举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