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85章

作者:王梓钧

  因此有些初上战场的新兵,也知道什么时候该逃跑,那是他们的父兄反复告诫的。

  “别跑,别跑啊,我们是要倒戈投明的!”张政嘶声呼喊,简直欲哭无泪。

  恐惧就像是病毒传播,一传十,十传百,转眼间就有十多支大理部队溃逃。

  高贞寿急得又是击鼓,又是吹号,不断调派军队去挽回,但根本就阻止不了。乃至于一些还成建制的部队,在被高贞寿调派堵截的途中,居然也跟着溃兵一起逃跑。

  “不要逃,我已决定投靠大明!”

  杨忠素也在嘶声大喊,他麾下六千兵马已经溃了一半,而杨再兴的骑兵甚至还在三四里外。

  也就是说,杨氏军队根本连敌人都没见着,就被跑在最前面的溃兵给带崩了。

  各姓骑兵已完成集结,但看着遍地溃逃的步兵一脸懵逼,连带着好多骑兵将领都带着部队远远避开。

  杨忠素带着几个儿子,舍弃溃散的步兵,骑马跑去跟弟弟的骑兵汇合。

  杨忠严问道:“怎么办?”

  杨忠素指着高贞明的骑兵说:“带兵从他背后冲过去!”

  高贞明正在对付骑马赶来的广西步兵,但他没有率领骑兵冲锋的胆量,只是以稀疏阵型绕着步兵骑射。

  骑兵跟步兵玩对射?

  那支步兵还有火铳和虎蹲炮?

  高贞明越打越焦急,他麾下骑兵更是吓得不敢再靠近——其实他们没死多少人,但被火器给吓破了胆子。

  更远处,明军的无马步兵还在小跑前进,试图过来跟骑马出击的步兵汇合。

  就在这时,杨氏兄弟率领骑兵赶来。

  高贞明连忙对传令兵说:“举旗,让他们绕过敌阵包抄,从敌军的后方冲击。”

  杨氏兄弟似乎没看到令旗,加速朝着高贞明的骑兵冲锋。

  双方越来越近,高贞明终于感觉不对劲,但杨氏骑兵已经在最后冲刺了。

  “混账,杨氏竟然叛乱!”

  “父亲快走!”

  高氏骑兵被杨氏骑兵背后突袭,毫无防备之下瞬间溃败。

  统领这股明军步兵的李绍立即大喊:“上马,前面还有结阵未溃的敌军!”

  于是,一千多明军步卒,纷纷重新寻来马儿骑上,虎蹲炮和弹药也用箩筐装着挂上马背。

  前面两支大理军明显是精锐,他们最先面对杨再兴的冲击,可直到现在还结着大阵没有溃散。

  虽然没有溃散,但站在原地茫然无措。

  统率他们的大理将领,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打。甚至都不敢随便移动,害怕麾下士卒被溃兵给带崩了。

  直至大明步兵骑马而来,在数十步外夹起虎蹲炮。

  “快逃啊!”

  这两支大理精锐终于扛不住压力,他们见过被虎蹲炮命中却没死的伤兵。

  虎蹲炮还未发射,那些大理精锐就溃散了。

  整个战场,愈发混乱。

  绵延七八里,到处都是溃兵。

  高贞寿已经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被儿子拉着上马催促逃命。

  他身边还有三千精锐未溃,如果沉着应对,杨再兴的八百骑兵根本冲不破。

  但遍地溃兵的情况下,那些精锐真能保持冷静?

  杨再兴一路驱杀着溃卒,眼睛里盯着前方大纛,率领骑兵直扑而去。

  还没等他接近,高贞寿的大纛突然就倒了。

  却是高贞寿被儿子和亲兵拉着逃跑,麾下精锐也跟着逃命,用来插大纛的木架被溃兵给撞翻。

  “败了,相国败了!”

  散在战场各处还未溃散的大理精锐,发现高贞寿的大纛倒下,终于确定己方已经彻底战败,甚至怀疑高贞寿都被阵斩了。

  杨再兴冲到大纛处,却找不到高贞寿的踪迹。

  愤怒之下,他又率兵冲向敌人,发现有敌将就猛追过去,不管姓什么先砍了再说。

  高贞寿的战马极为神骏,很快就越过无数溃兵逃到最前面,惊恐之余甚至把儿子和亲兵都跑丢了。

  一路逃回官渡城,在他亮明身份之后,这里的守军大惊失色。

  高贞寿被请进城里,脑子还是晕乎乎的。

  他到现在也不明白,自己咋就突然全军溃散了?

  他提前做好了诱敌计划,按理说完全有时间布置大阵。

  敌将率领几百骑兵突然杀来,完全是不讲道理的打法。更扯淡的是,他派出骑兵去阻拦,却屁都没有拦住,面对广西骑兵的冲锋,他的精锐高氏骑兵居然忘了军令只会避让。

  怎么办?

  高氏一族的老巢就是官渡城,此城等于是高氏的私人邬堡。

  经过百余年的经营,这里已变成整个大理国的商业中心。

  冷风一吹,高贞寿猛然惊醒,骑马冲到高家祖宅:“召集族人,立即撤往大理,只要金银财宝,其他的都不要带。”

  官渡城,他不敢守了。

  高氏祖宅,只能放弃。

  鄯阐府城(昆明)也没法守,必须率军退回大理城,然后召集西路诸侯勤王。

第1087章 高氏还在内斗

  “罪将杨忠素,叩见天朝上将军!”

  杨忠素带着一群大理将领,匆匆赶来跪拜杨再兴。

  杨再兴驻马而立,点头赞许:“你杨家做得很好,紧要关头倒戈一击,助我抵定此战胜局。”

  杨忠素连忙说:“将军神勇,真乃天神降世。我等凡夫俗子,想破脑袋也不能窥测将军的战法。原本杨氏郡兵六千皆欲反正,将军率领天兵来得实在太快,那些步卒还未倒戈就全部溃散了。”

  “拦都拦不住啊!”

  张政突然哭丧着脸哀叹:“我那三千郡兵也准备倒戈的,却在三四里外就被将军神威所慑,顷刻间溃逃得只剩几十个亲兵。我……我……唉!”

  “哈哈哈哈!”

  杨再兴被这话逗得大笑,心中那是极为受用,看这些降将也更顺眼了。

  其余将领也纷纷发声,都说自己早就欲降,只不过还没倒戈就已部队溃散。

  这些家伙,各自都养着一股骑兵。

  他们在步兵陆续溃散之际,看到杨忠素率骑兵倒戈,于是也有样学样跟着去追杀高氏军队。

  虽然行动得比较晚,但好歹表明了态度,总算有一些微末功劳。

  李绍在寻不见杨再兴的情况下,面对一溃数十里的敌军,紧急向这些倒戈将领下令,让他们亮明身份沿途收拢溃卒。

  等杨再兴回来,降将们已收拢溃卒八千有余,而明军也沿途俘虏了上万溃兵。

  “你做得很好。”杨再兴当众表扬李绍。

  李绍喜滋滋说道:“大理国相高贞寿的弟弟高贞明被生擒了,是这位杨忠严将军擒获的。”

  杨忠严立即挺直腰杆,等着杨再兴来表扬。

  杨再兴点头道:“极好,给你记下一功。”

  杨忠严立即呼喊:“为天子尽忠,为将军效力!”

  杨再兴说道:“那些收拢或被俘的溃兵,你们去寻回各自的兵马继续带领。剩下的无主之兵,由我来统一分配,简单整编后立即北上。还有,把你们麾下的骑兵交出来,由曹训率领着即刻扑向官渡城!”

  “是!”

  各姓主将把骑兵交给兄弟或子侄,全部聚集过去供曹训调遣。

  再加上广西骑兵部队,曹训麾下已有两千余骑,风风火火的朝着官渡城而去。

  剩下的步兵,开始进行临时整编,同时又让李绍带兵继续打扫战场。

  杨再兴率八百骑那样惊险冲杀,前后仅死伤四十余骑。其中有二十多人当场阵亡,主要是战马中箭或者马失前蹄,导致骑兵坠地被摔死、被踩死。

  留守山寨的毕进,很快也来报告:“将军之前奋战时,有许多敌船从滇池而来。他们还没来得及靠岸,就看到一些溃兵逃过去,吓得连忙调头往北边撤走了。

  杨忠素说:“那些都是高家的郡兵,以及鄯阐府辖内的蛮兵。原有六千人,攻山时死了两三百。他们乘坐的船只,则是在官渡附近强征的商船和渔船。”

  杨再兴又仔细询问鄯阐和官渡的情况,那些降将踊跃回答,都想趁机挣一些表现。杨忠素后来又说道:

  “南边的最宁府和秀山郡,郡兵的数量不多,而且还要防御蛮部。将军派人带着高贞寿的大纛旗帜,可以传檄而定。”

  “北边的会川府和东川郡,是我杨氏的辖地,自然就此归顺大明朝廷。”

  “鄯阐西边的威楚府,是前任国相高量成的领地。此次高量成一直按兵不动,将军若是西进应当小心高量成。”

  “……”

  忽有一个叫姚显寿的降将,咬牙切齿说:“大理之东、威楚之北,那里原本叫弄栋府(姚安、大姚、永仁),世世代代为我姚氏的领地。十多年前,那里被高氏给夺走,改成了统矢府,由高踰城生、高踰城光父子几人统治。”

  杨再兴说:“统矢府的情况我知道,就是那几人的名字不好记。”

  姚显寿说道:“这四兄弟既不服高量成,也不服高贞寿做宰相。他们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这次也没有真正出兵,只让我带兵五百过来做做样子。高贞寿兵败的消息传过去,这四兄弟必然出兵大理,趁机控制大理国主夺取权柄。”

  高踰城生、高踰城光等人全都是老阴比。

  历史上,国相高贞寿病逝之后,两个儿子和弟弟反复争夺相位,每一次政变都有些家伙掺和,通过废立宰相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他们阴在幕后做操盘手,把大理国政搅得一团糟。

  ……

  却说曹训率领骑兵北上,很快发现官渡无兵防守,无数客商正带着货物和钱财逃难。

  曹训留三百骑兵夺取官渡城,又立即北上去鄯阐府城(昆明)。

  结果鄯阐也是一座空城,军队全部都跑光了。

  沿途还遇到一些逃兵,曹训抓了十多个逃兵询问,获得高贞寿率军弃城西奔的消息。而他抓到的那些逃兵,都是鄯阐府的本地乡兵,不愿跟着高贞寿一起逃去大理。

  数日之后,高贞寿领兵逃到禄琫甸(禄丰)。

  一路上,好多蛮兵和乡兵逃跑,他们不愿跟着前往大理,只求早点回家与亲人团聚。

  从滇池坐船逃走的部队,从战场逃走的亲兵精锐,从鄯阐、官渡两城带走的守军,高贞寿手里依旧有一万多大军。陆陆续续逃走一些,还剩下一万左右,他又沿途强征青壮凑足一万三。

  一万三千大军,带着高氏族产,在禄琫甸的边界突然停下。

  走不动了。

  高量成率兵堵住了山间通道!

  “去给你父亲说,让他老老实实交出麾下兵马,我可以保住你们父子的性命。”高量成对身边的年轻人说。

  这年轻人,正是高贞寿的次子高寿护,被派来忽悠高量成出兵的。

  高寿护从关隘悬筐而下,狼狈跑去见父亲,惊恐问道:“真的大败了?”

  高贞寿反问:“我大败的消息,已经传到威楚?”

  “父亲都已经带着残兵过来了,战败的消息怎么可能还没传到?”高寿护一脸哀容。

  高贞寿问道:“高量成想做什么?”

  高寿护说:“他让父亲交出兵马,可保我父子平安。”

  高贞寿陷入沉默。

  良久,高贞寿问道:“他是否已经投了明国?”

  “不知。”高寿护摇头。

  高贞寿看向前方的关隘和群山,又看看自己身后士气衰落的军队,长叹一声说:“罢了。不管他要勤王还是投明,这些兵马交给他便是,穷途末路哪还有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