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79章

作者:王梓钧

  宋氏不但要交出手里的部分地盘,而且还被限制了部分兵权。等今后的汉人比例上来了,许多蛮夷也归化了,朝廷有各种理由改土归流。

  另一个时空的水东宋氏,就是这么衰落的。

  明代初期,他们实控贵州六分之一的土地。到明代中期,实控地盘已缩水一大半。到了明末,虽然宋氏依旧名为土司,其实已经跟汉族士绅差不多。

  接下来,钟钰又宣布其他酋长的官职,包括失去了播州的播州杨氏。朱铭在筹备贵州设省时,把播州(桐梓)划给了四川,又把遵义划给了贵州。

  遵义在北宋叫做遵义军,今后则改名为遵义州,由杨氏世袭那里的土知州。

  这个所谓“世袭”,有实无名。

  包括其他土酋也是如此,从北宋到大明都不承认世袭制度,但又确确实实父传子给他们封官。

  哪天改土归流的条件成熟了,又恰好逮到那些土酋的罪过……哼哼!

  接下来半个月,林冲带兵停驻贵阳,配合钟钰在贵州安置军民。

  正规军,在贵阳留一支驻防。

  退伍士卒和民兵,带着移民分驻各个据点耕种繁衍。

  各个酋长带着土兵也没走,一起留在贵阳等待白祺,他们要跟着一起去打大理!

  东路军先锋叶铁很快抵达贵阳。

  林冲让叶铁留下休整,自己派一支部队南下,去把安顺、镇宁、关岭一带打通。

  那里以前是罗殿国的地盘,早就被明军打得去了国号,并且酋长们接受大明册封。

  但朝廷对那里实际控制力为零,这回借着征讨大理,也要在关岭等地安置军民。

  远征大理,结果很重要,过程也重要。

  大军所过之处,借着兵威安置军民,不断增加朝廷的实控区域。

  即便是流放过来的犯罪官吏,不管有没有操练过,也全都发放一套兵甲!

  白祺率领东路大军抵达贵阳时,林冲派去开路的部将传回捷报:镇宁那边的蛮夷不听话,明军已把寨子拔了四处,残余蛮夷逃进深山不便追杀。

  “拜见大王!”

  “拜见元帅!”

  “拜见殿下!”

  “……”

  各族酋长跪在白祺面前,口里喊着五花八门的称呼。

  白祺仔细询问众人的名字和身份,显得似乎和蔼可亲。

  但湘西和湘南的一些蛮夷却知道,这位王爷万万招惹不得,动辄就毁了寨子抓人去挖矿。

  当晚宴饮,文武皆在。

  次日白祺就召集众将开会。

  林冲指着地图说:“罗殿国余孽不听话,沿途好几个寨子被我们的先锋拔了。但那一条路线还是很危险,必须留能打仗的军队看守粮道,否则逃进山里的余孽随时可能出来。”

  宋万明主动请缨:“末将的家族世世代代,都跟那些罗殿蛮打仗,就连这贵阳都是从他们手里夺来的。若是让末将带兵看守粮道,从贵阳到大理国境保证不出任何问题!”

  “极好,”白祺赞许道,“贵州粮道就交给宋将军……嗯,交给宋布政了。”

  宋万明单膝跪地,抱拳领命:“粮草有失,不用大帅处置,末将自己刎颈谢罪!”

  白祺指着地图上的大理国石城郡:“此城地处要冲,为我军进攻鄯阐(昆明)之关窍。周边蛮部屡叛大理,如今更是自立建国,恐怕不会乖乖听话,须得狠狠收拾几个部落。”

  宋万明表现得很积极:“那里的蛮夷,跟罗殿国余孽是一伙的,他们祖上出自相同的部落。”

  林冲的部将范汝为说:“听说石城郡已成了蛮夷的国都,可带着主力轻兵急进,不要管那些山里的部落,直取石城郡抓捕蛮酋伪国王。各部蛮夷平时都在自己部落种地狩猎,只要我们行军快速,就能让蛮夷无法聚集大军。蛮夷又不精于守城,石城郡很快就可以拿下。”

  白祺的部将郑通请缨:“末将请率精兵直取石城!”

第1081章 侵略如火杨再兴

  南路军的杨再兴速度更快,他麾下全是山地步兵、山地骑兵。

  而且也没带着那么多移民做拖累,甚至连超过五十斤的火炮都不带——虎蹲炮四十斤左右。

  杨再兴的正规军只有七千,为了防备广西土酋叛乱,他勒令所有广西部落的酋长,都必须亲自带着长子和勇士,随军一起去攻打大理国。

  逾期没有出兵的部落,通通视为阴谋叛乱!

  白祺、林冲、钟钰等文武官员,还在忙着处理贵州事务时,杨再兴已经兵分两路杀到大理国境。

  一路是广西各族酋长联军,走特磨道向西攻打惠么部。

  特磨道即广南、富宁那一大片,惠么部则是大理国三十七蛮部之一。

  另一路由杨再兴亲自率领,走已经被灭的自杞国(兴仁、安龙、兴义),攻打位于罗平县的罗雄部。

  罗雄部也是三十七蛮部之一,罗平县的本意即为“罗雄已平”。

  你雄什么雄?

  乖乖叫罗平吧。

  这些地方,比贵州还难走!

  但杨再兴的部队已经习惯了,其兵源清一色来自岭南,又常年驻扎广西平定土酋叛乱,甚至有15%的士兵本就来自归化部落。

  身为精锐,却皆穿轻甲,就连将领也只穿轻甲。

  后勤部队带着大量西南矮马,这些矮马打仗不咋地,在山地驮运货物却非常好用。经过长期训练之后,一人可控制多匹马。即,人在前面牵着一匹,后面的马儿自己驮货跟着走山路,只在道路极为艰难时需要人帮忙。

  粮道?

  杨再兴没有粮道。

  他只随军带着40天的粮草,打到哪儿算哪儿,到时候再想办法弄吃的。

  实在不行,把运粮的矮马杀了吃。反正已经无粮可运,继续留着还得浪费粮草。

  杨再兴的大军速度很快,他派出的先锋就更快。

  “君长,明军杀来了!”

  “怎么可能?昨日才打到岭头寨,他们是飞过来的吗?”

  罗雄部酋长普瓦大惊失色。

  川南、黔西的蛮酋自称“鬼主”,滇东、桂西的蛮酋却是叫“君长”,而且“君长”称谓还获得了段氏认可。

  普瓦得知明军突然杀来,立即命令各处村寨聚集兵力,同时派遣使者请求师宗部救援。

  他这里甚至都还没有聚兵完毕,杨再兴的先锋部队已经杀过来了。

  普瓦带着部落勇士,骑着滇马亲自跑去查看。

  这里拥有数十里的狭长坝子,也就是山间平地,非常适合耕种,自然也适合骑兵作战。

  却见五百多大明山地骑兵,正一人三马狂奔而来,直接绕过了沿途两个村寨。

  普瓦远远望见,跟遇到鬼一样,二话不说立即返回山寨。

  五百精锐山地骑兵,不是罗雄部能正面抗衡的,只能依托寨堡进行防守。

  罗雄部的主寨依山傍河,旁边还有一个湖泊,但东南方有几里宽的平地,那些平地已经全部开垦为熟地。更外边几十里的狭长坝子,同样多为熟地,这里的农业还算发达,在三十七蛮部里实力较强。

  因此,罗雄部能够聚集数千兵力!

  只要是青壮就能打仗,关键时候女人也能作战。

  “你去劝降。”

  骑兵将领叫做曹训,是巨寇曹成的侄子,还去开封军校深造过。

  他对随军向导说:“告诉普瓦,要么投降,要么灭族。我身后还有上万大军,此次只是路过,真正的目标是灭掉大理国。他是大理的藩属,也是大理的叛臣,让他自己好好想清楚。”

  向导是经常往来云南的商贾,战战兢兢跑去山寨外面喊话。

  普瓦叫来麾下的小酋长们,商量许久,迟疑不定。

  因为杨再兴的手段极为残暴,已经屠了罗雄部两个寨子,并且把寨子及附近的粮食全部抢光。一是为了收集粮草,二是为了后方安全。普瓦和小酋长们非常担心,万一自己投降之后,杨再兴突然下令屠杀怎么办?

  可如果不投降,就只能逃进深山里,打是绝对打不赢的。

  但杨再兴的先锋部队来得太快了,这个时候选择逃跑,普瓦很难把钱粮带走。稍微出点差错,还可能被明军骑兵给追杀崩溃。

  左思右想之际,明军骑兵已经有动作了。

  大约四十斤重的虎蹲炮,从马背上取下来十几门。这玩意儿无法轰破寨堡,却能掩护进攻方前进。

  当然,这次轻兵急进,带的炮弹不多。

  “轰轰轰轰!”

  十多发炮弹打出,有效射程只有百米。

  一个敌人都没打到,似乎在放炮助兴,却把寨内蛮兵吓得心惊肉跳。

  两轮炮击之后,普瓦派出使者,商量投降的事情。

  到了半下午,普瓦带着小酋长们,正式打开寨门跪地请降。

  曹训没有率兵入寨,而是选在南方二十里扎营。军队守着进山通道,防备普瓦派人给师宗部报信。只要堵住那里,就算有人去报信,也得先翻山或者走偏僻小道过去。

  他对普瓦说:“给我一些粮食和草料,你再把部众遣散回家,只留三百勇士在寨子里,等着后续大军来接收。对了,我有一个兵生病了,暂且留在你寨子里养病。”

  “只是这样吗?”普瓦有些疑惑。

  曹训说道:“你须亲自率领三百勇士,还要把你已经成年的儿子带上,然后跟随大军一起去打大理。我是开路先锋,你不用跟着我。”

  普瓦说道:“我可以帮忙劝降师宗部。”

  “不必。”曹训摇头。

  三十七蛮部建立的罗罗国,弥勒部酋长为国王,师宗部酋长为宰相。

  但若论富庶程度,师宗部当排第一,属于三十七蛮部里面钱粮和士兵最多的部落!

  至于弥勒部,则是士兵最剽悍的部落。

  师宗部就算直接投降,杨再兴也得随时防备叛乱,必须狠狠将其打痛再劝降,让他们今后想叛乱时长点记性。

  更何况,朝廷已经盯上了师宗部的土地,打算在那里安置一些汉族军民。不杀死一些土著怎么腾地方?

  盯着罗雄部遣散军队,又在此补充了粮草,休息十五六个小时,曹训次日清晨便继续进军。

  师宗部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他们还不知道罗雄部已降。

  罗雄部确实悄悄派人去告知投降信息,但最好走的通道被明军骑兵堵住。使者绕路走小道过去,提前十多个小时出发,却被曹训带着骑兵很快超过。

  两军在丘陵地带相遇。

  一方急着救援同盟部落,一方急着过去奔袭打援,都没有认认真真探路,撞上了就是直接开战。

  “这里怎会有明军?”

  师宗部的酋长此时在石城做宰相,负责率军来援的是酋长的次子。

  他看到明军大惊失色,因为这里地处“后方”,按理说应该是绝对安全的。

  “换马,往前冲!”

  曹训一声令下,全体骑兵迅速行动。

  这些家伙连赶路都穿着轻甲,此刻纷纷换乘备用战马。

  说实话,这里并不适合骑兵作战。

  一座山丘连着另一座山丘,虽然山不高,也不怎么陡峭,但荆棘密布就连步兵都难走。

  能够快速通行的,只有狭窄的山间平地。

  师宗部足足来了三千援兵,他们派出去十多骑探路,此刻接到消息慌忙应战。几千士兵外加辎重部队,因为行军而在山间拖成长蛇阵,骤然遭遇根本来不及结成阵型。

  大明山地骑兵追着师宗部的探路骑兵而来。

  师宗部主力收到消息时,大明骑兵已在两里地外。

  他们来不及结阵,只能调派盾牌手和弓箭手,大约两三百人的样子堵在前方。更多的部队还在慌乱移动当中,奋力砍伐通道两旁山坡的荆棘,试图在两边的山坡上布置兵力。否则,有再多兵也无法展开。

  蛮兵的弓箭射程有限,大明山地骑兵团的辅兵兼炮手,直接带着驮马冲到百米之内下马架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