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09章

作者:王梓钧

  无数善男信女前来拜佛,也有许多百姓至此闲逛。

  就跟逛商场一样,天王寺周围一圈,都属于洛阳中心商圈,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

  逛得累了,还能去寺内转转。

  却见一个官员领着官差疾奔而来,游客和信徒们纷纷让路,无比吃惊的目送他们进寺。然后,百姓非但不害怕,反而八卦之魂燃烧,一窝蜂的跟进去看热闹。

  知客僧上前迎接,笑脸合十相迎:“不知诸位相公有何公干?”

  潘良贵害怕打草惊蛇,没有单独指出某人,而是说道:“把住持、都寺、监寺、维那、副寺……通通喊出来!”

  “是,各位请稍等。”知客僧晓得出了大事,连忙进去报信。

  很快,天王寺住持大慧宗杲,带着一众高级僧人过来迎接。

  大慧宗杲正待口宣佛号,潘良贵已经抢先开口:“天王寺监寺僧静海何在?”

  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僧人站出:“贫僧静海,不知……”

  “抓起来,搜查天王寺库房!”潘良贵喝令。

  寺庙的一把手,当然是住持,但得道高僧很少过问俗务。

  二把手是都寺,相当于大总管。

  三把手是监寺,管理寺庙的库房和产业。

  王氏把非法所得的赃款赃物,托付给天王寺的三把手藏匿。

  小宗物件和宝钞,她借着上香的机会,自己就能带进寺中。至于红珊瑚那种大宗物件,则用布匹包起来派人抬进寺庙,对外宣称是捐赠给寺庙。

  大慧宗杲这位得道高僧,一脸懵逼的看着官差冲向库房,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属下都干了什么。

  他只需要研究佛法,平时接待少数贵客,定期给信徒宣讲即可,剩下的寺中俗务一概不用理会。

  监寺僧静海,也被拖去库房,死不承认自己跟王氏有联系。

  大概搜了一个多钟头,终于搜出红珊瑚。里面用天鹅绒包裹,外面用麻布包裹,更外面用油布包裹,还用大箱子给小心装起来。

  这座红珊瑚足有半米多高,色彩艳丽,红得似乎在滴血。

  潘良贵指着珊瑚:“这是什么?”

  静海回答:“信徒捐赠的。”

  “如此宝物,不拿出来观赏,怎藏得这般严实?”潘良贵质问。

  静海狡辩道:“怕放在外头弄坏了。”

  潘良贵说:“僧录司有条令,全国所有的十方丛林,信徒捐赠物品都须登记造册。把捐赠册子拿出来!”

  捐赠册子写满了十几本,都是大明开国之后的。

  认认真真把所有捐赠册子都翻完,依旧没有找到红珊瑚的记录。

  潘良贵质问:“怎么册子上没有?”

  静海硬着头皮回答:“可能……可能是写漏了。”

  潘良贵冷笑:“价值万贯的红珊瑚,你也能写漏了?写漏了还能藏得严严实实?”

  完蛋了!

  天王寺的二把手静纯和尚,忽觉双腿发软站不稳。

  他总管全寺所有事务,但库房那么大,物品那么多,怎么可能亲自检查库房?

  他的属下帮人藏匿赃物,虽然他没参与其中,但也有御下不严和失察之责。

  这个都寺职务,肯定是当不成了。

  潘良贵看向静纯:“你也跟我回刑部吧。”说完下令,“查封这里,留几个人守着慢慢搜检!”

  ……

  (第一,别再扯工业革命了,那玩意儿的前置条件是农业革命。尤其是粮食和棉花,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第二,说太学为了卷而卷。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太学毕业如果不能直授进士,还能以举人身份去考科举。)

第997章 报纸

  皇宫,花园。

  皇帝正在跟高僧一起喝茶。

  刚饮一杯,大慧宗杲就说:“陛下,天王寺有僧人窝赃,臣请辞去住持之职。”

  “不必,禅师又不知情,”朱铭满脸微笑,似乎真不在意,却话锋一转,“禅师还是继续留在天王寺做住持吧,若是因为僧人窝赃而有愧,收回‘大慧’赐号即可。”

  任由大慧宗杲再是佛法高深,听到这话也不由一愣,随即笑答:“多谢陛下为臣消去烦恼障。”

  这位高僧又不讲究吃穿用度,当不成天王寺住持又如何?他去哪里都不可能被饿着,多少寺院抢着请他去呢。

  收回“大慧”赐号,才是真正的惩罚。

  朱铭却收起笑容:“天王寺库房里的财货,拿出一半来充公吧。这两年北方干旱得厉害,被充公的天王寺财货,通通用于赈济灾民。”

  宗杲禅师说道:“如果朝廷不拨粮赈灾,按照惯例,天王寺也是要施粥的。这些年,大明朝廷赈灾得力,已不用僧人出面施粥,庙里省下了许多钱粮。陛下今日收去一半财货,其实是天王院早就应当给的。”

  朱铭肃然起敬,连连赞道:“禅师果然佛法高深。朕回头就派人去开封,把这番话讲给相国寺住持听。”

  “哈哈哈哈,陛下妙言妙语!”宗杲禅师是真被逗笑了,他打算改天去相国寺喝茶论佛。

  一帝一僧,看似在说笑,其实这位高僧已是全力应对。

  一旦应对失当,天王寺的佛牙都要被收回!

  几杯茶下肚,宗杲禅师合十告退。

  宗杲走出御花园,外面有个中年官员,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两人互相点头致意便错身而过。

  中年官员叫张元干,跟宋徽宗还有点亲戚关系——他是向子諲的外甥,而向子諲又是宋徽宗的表哥。

  “臣张元干,拜见陛下!”张元干作揖拜道。

  朱铭提起茶壶:“坐吧,喝茶。”

  皇帝亲自斟茶,张元干连忙双手捧接。

  朱铭说道:“你的诗词,朕觉得很好。刚健正直,积极向上,偶尔婉约也不失真性情。”

  “陛下谬赞了。”

  张元干到现在都不清楚,他在外做学官做得好好的,为啥突然就被召回京城?

  而且刚去吏部报道,就让他进宫面圣。

  见到了皇帝,却跟他谈论诗词。

  难道,皇帝突然沉迷辞章,也要学前宋昏君那样,在身边养一大堆词臣?

  朱铭放下茶壶,随手往旁边一摊,立即有太监把报纸递来。

  “这是何物?”朱铭问道。

  张元干瞟了一眼:“邸报。”

  朱铭又问:“邸报是给谁看的?”

  张元干回答说:“各级官员。”

  宋代朝廷是鼓励官员看邸报的,一为让官员了解中枢政策,二为让官员引以为戒(报纸含有官员处罚信息)。

  历史上,赵构在商丘称帝,任命李纲为右相。

  邓肃给李纲写信说:“我看到报纸,你做宰相了,快去新朝廷报到吧!”

  就这样,李纲从朋友的信件当中,得知朋友通过报纸获取他做宰相的消息……

  朱铭说道:

  “朕打算把邸报改革一下。以往的邸报,内容太过精练且繁杂,而且多按照时间摘抄。”

  “邸报改革之后,每月发一份。大事件放在前面,要写得透彻详细。次要事件紧随其后,稍微写得详细一些。寻常事件,放在最后,简单叙述即可。”

  “还有编者论,便似那太史公言,简短评述最近发生的大事。”

  “亦可放进去一两篇诗词雅文,以及翰林院各馆的最新学术成果。”

  “行文不能太艰涩,须让识字几年的孩童也能读懂。”

  “你觉得怎样?”

  张元干仔细思考:“读起来没那么枯燥了,而且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样的邸报,便是民间士子也乐意看。”

  朱铭说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改革,就是任何人都能购买阅读!”

  宋朝的邸报,并非人人都有资格阅读。

  官可读,吏不可,民更不可。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一些吏员、士绅和富商,也会悄悄摘抄邸报阅读。

  民间小报还未出现,那是明朝才有的玩意儿,必须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你来做这份报纸。”朱铭说道。

  张元干已经猜到了,连忙问道:“前宋邸报,出自比部司。大明邸报,出自通政院。改革之后,还是在通政院吗?”

  朱铭说道:“刑部。”

  《大明月报》隶属于刑部,这个决定并不离谱。

  因为在北宋的时候,邸报就一直出自刑部的比部司。

  如果只论收集稿件的方便程度,让通政院领导报纸是最合适的,但朱铭考虑到一个言路问题。

  通政院已经掌握了进奏封驳,若再让他们掌握报纸,是不是太容易糊弄皇帝了?

  朱铭说道:“在刑部设一個邸报司,邸报司的主官,比寻常郎中更高一级。这位负责报纸的郎中,由皇帝和内阁讨论任命,跟督察院的御史一样,不归吏部那边提拔升降。”

  张元干彻底听明白了,这个机构很受皇帝重视,甚至连吏部都没有报社一把手的人事权。

  朱铭又说:“你举荐两个官员,我再给你安排几个,尽快把邸报司给设置起来。名字就叫《大明月报》,第一期的主题是廉政。”

  张元干问道:“陛下说普通百姓也能阅读邸报,那他们该怎样获取呢?”

  朱铭说道:“各级官员,按以前的方式免费领取。发去各级衙门的时候,可以再多发一些,留给当地的驿馆。由书商在驿馆购买,再零售给老百姓。驿馆自己售卖也可以,卖报钱留两成在驿馆做补贴。”

  张元干默默记在心中。

  他搞不清楚发行量该多大,决定暂时稳妥着来。

  即在原有发给官员的基础上,每个县增发一百份。看这玩意儿的百姓不多,一个县增发一百份应该够了。

  如果卖得好,可以慢慢增加。

  让各地驿馆自己申请增发量,反正卖得越多,驿馆也赚得越多。

  又询问一些细节,张元干躬身告退。

  朱铭之所以选这人办报纸,是因为张元干的文风很适合。

  刚健正直,积极向上,不失悲天悯地之心。

  历史上,张元干被誉为南宋豪放派先驱。他的词作,上呈苏东坡,下启辛弃疾,属于两宋承上启下的词人。

  此人做过李纲的幕僚,岳飞被冤杀之后,他也触怒秦桧,抄家坐牢,削去官籍,从此漂泊江湖。

  这个时空的张元干,没有经历那么多沉痛遭遇,词风当然没有转向悲壮慷慨豪放。

  但依旧非常正能量!

  李邦彦就不行,换他来办官方报纸,估计隔三差五搞出政治问题。

  李邦彦此时在干啥?

  他在大理寺喝茶,妥妥的二进宫。

  “兰若院绝无犯罪之事,”李邦彦哭丧着脸说,“俺自从被削去官身之后,这些年一直在苦读《大明律》。任何违反《大明律》的事情,不但俺坚决不做,俺的家人和雇工也不允许做。有一些贪官,确实喜欢到兰若院吃酒。但他们也在别的酒楼吃酒啊,总不能把洛阳的酒家全部查封吧?”

  魏良臣说道:“有好几个贪官家里的菩萨蛮,是从你那里买去再转送的。”

  李邦彦连忙反驳:“魏御史,你可不能乱说啊。俺从不做人口买卖的事情,那些菩萨蛮都是俺的雇工。有些是兰若院的公雇,雇佣契书按律只准转给别的商社,这种菩萨蛮俺是一个都没转卖契书。其余的菩萨蛮,是俺家里私雇的佣人,平时洒扫清洗也唱唱曲。俺转卖佣人契书时,都是遵守《大明律》的。也从不逼她们续签契约,契书年限到了,她们可以自由离开。”

  魏良臣的心情很不好,他提审李邦彦的过程中,发现这老家伙精通《大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