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64章

作者:王梓钧

  大儿子刚刚成年,可惜不喜兵事,打算考科举做文官。

  岳飞笑道:“你那长子听说极有才学,今后戴大头巾才算光宗耀祖。”

  韩世忠嘀咕道:“老子最烦戴大头巾的!”

  众将闻言,哈哈大笑。

  继续前进一段路程,韩世忠选个地点靠河扎营。

  岳云献宝似的穿上铠甲,甚至还给战马披甲,跑去老爸那里嘚瑟:“父亲,快看俺威风不?”

  “着实威风。”岳飞点头微笑。

  其实这种全套棉甲,就外形来看,远远不如札甲威风。

  不清楚底细的,还会认为这是样子货!

  但它比传统札甲更轻,防御力比札甲更强,日常保养维护也更方便,缺点是制作成本要高一些。

  如今,大明的重骑兵部队,已经扩编到五千人,在去年全部替换成重型棉甲。

  大明的骁骑兵部队,数量则扩编到三万,大概有六成替换为中型棉甲。

  另有六万禁军步兵、十三万北方外镇步兵,也都陆续换上各式棉甲。

  之所以没有一股脑儿全部换装,并非军械厂的产量跟不上,而是不知道换下来的札甲往哪里扔!

  如今,一些地方州县的二线部队,披甲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所穿铠甲就是大规模换装时淘汰的。

  岳云低声说道:“父亲,听说北方三大都护府,所属骑兵部队明年就要开始换棉甲。”

  “你从哪里听来的?”岳飞问道。

  岳云笑着说:“军校老师啊。枢密院和兵部的大员,好多都要抽空来军校授课,他们会讲许多不那么保密的内情。孩儿在军校表现优异,几位郡王、国公都对俺极好。”

  ……

  李察哥终于带着援兵到了,他见面就问:“明军到底来了多少?”

  “不太清楚,听说是二十万。”李全禄羞惭回答。

  “胡说八道!”

  李察哥大怒:“这里若有二十万明军杀来,明军在陕西那边早就全面出兵了。天德军城丢了,河西之地也丢了,你竟然还没搞清楚敌军的数量。”

  李全禄只能辩解道:“侦骑探马很难冲过去,草原上到处是明军的轻骑。以前的辽国草原各部,全都投靠了明国,这次也被带着杀过来。真……真搞不清楚明军来了多少。”

  威福军司的监军曹煜说:“晋王殿下,不如死守兀剌海城,等到天降大雪明军自退。”

  “守城还是野战,这个先别决定,把明军有多少搞明白了再说!”李察哥越说越气。

  他分遣三千步兵,增加沿途碍城的兵力,同时派出更多轻骑出去打探。

  而韩世忠、岳飞那边,则沿途攻打碍城。

  那些碍城,是一個个小城堡,要么建在黄河边上,要么建在阴山南麓。

  西夏稍微富裕的时候,每个城堡都要屯足粮食,并且每隔两三年进行修缮。但现在不行了,屯粮严重不足,城堡也多年不修,个别城堡甚至呈现荒废状态。

  为啥会这样?

  一是朝廷拨款不足,二是钱粮被贪污。

  西夏朝堂上的君臣,自然害怕大明,认为应当振兴武备。可地方文武哪管恁许多?尤其是在天德军城以西的地区,这里距离大明边境还远,一个个都觉得不会打仗,经手的钱粮可劲儿贪掉。

  就在昨天,韩世忠、岳飞分兵杀向一处碍城。先头部队距离城堡还有十余里,城堡里的守军就纷纷弃城而逃。

  谁死守,谁傻瓜。夯土城堡的一面墙都快塌了,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已经三四十年没有修缮过!

  上次修缮,还是宋徽宗刚登基的时候。

  从各处城堡逃回的西夏守军,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全都讲明军至少来了十万,有人甚至称明军来了三十万。

  李察哥派出去的轻骑兵,同样无法接近明军主力,只能在中间地带的草原跟明军轻骑缠斗。

  直至明军把西夏碍城拔除七八成,终于有西夏勇士领着十多个轻骑,在广袤的草原上钻空子潜入,伪装成契丹骑兵接近明军大营。并且还绕去明军大营的来路,仔细查看明军造饭留下的灰烬。

  又有西夏轻骑绕去黄河南岸,白天躲在沙漠地带,夜里顺着黄河疾驰,摸到天德军城外偷偷观察情况。

  李察哥终于大致摸清楚明军的兵力:天德军城有数千兵留守。韩世忠、岳飞的主力,应该不超过五万人,甚至可能仅仅只有三四万。

  李察哥开始纠结,是该野外决战,还是该据城死守。

  这些日子,威福军司在疯狂抽丁,本地兵力就已超过三万五千人。

  李察哥带来的援兵,共有步骑四万多人。

  更西边,镇燕军司的援兵,也来了一万多人。

  也就是说,李察哥麾下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九万之数,是明军兵力的两倍有余!

  但是,威福军司、镇燕军司久未打仗,兵甲奇缺战斗力着实有限。

  李察哥从南方带来的援兵,相对来说要精锐得多。

  铁鹞子自然不用赘述,就算是抽丁出来的士兵,也至少都能有一件祖传皮甲,甚至还有很多穿着祖传铁甲——那里的部落更富裕,而且祖上经常劫掠宋国,个别部落还有朝廷赐下的铠甲。

  李察哥心里盘算着:明军主力杀来三四万人,很多来自草原各部,那些草原骑兵不算什么。那么明军真正的精锐,恐怕也只有一万左右。一万明军精锐,我麾下的将士能否打得过呢?

  换做以前,李察哥不会想这么多,早就带兵杀过去了。

  可他在河湟谷地,被杨志用火器打出了心理阴影,还又被金国骑兵打出了心理阴影。大明又把金国给灭了,这让李察哥对明军的战斗力更加恐惧。

  以至于,手握两倍于敌的兵力,李察哥却不敢贸然出战。

  “晋王殿下,京师发来急信!”

  李察哥拆信一看,顿时火冒三丈、郁闷无比。

  他之前已经收到定州叛乱的消息,现在收到的却是静州、怀州、顺州也有部落造反。

  朝廷正在四处平息起义军,由于粮草难以快速筹集,须从朝顺军司的军仓调粮——那里是李察哥的军粮始发站。

  李察哥茫然望着城外,他已经无法据城死守了,必须出城跟明军打一场。

  九万大军,人吃马嚼,粮草撑不住的。

  以威福军司的存粮,本来可以撑过冬天。

  但那该死的李全禄,上次带兵救援天德军城,莫名其妙不战而逃,还扔下大量粮食和牲畜给韩世忠。李察哥甚至怀疑,那家伙是不是贪污太多在平账。

  李察哥召集众将,也不说粮草不够,只云淡风轻、自信满满的笑道:“我已摸清敌军虚实,明军主力虽有三四万,真正的精锐却只五六千。尔等各自回去准备,我择日就与明军在草原上大战!”

第945章 李察哥对阵韩、岳

  这是一片宽度约一百里,长度三百余里的草原。

  北面是阴山山脉的西段——狼山,南面是正在拐几字湾的黄河。

  兀剌海城位于狼山隘口处,它的主要功能并非防备东面之敌,而是防止漠北各部穿越狼山隘口南下。

  岳飞、韩世忠率三万大军,一路拔除沿途的西夏碍城,早已进入汉代的朔方郡区域。

  事实上,即便西夏没那么多部落起义,李察哥的后续粮草也很难运来。因为兀剌海城的位置太偏北了,大明军队完全可以堵死粮道,硬逼城里的西夏军出来决战。

  还是那句话,兀剌海城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漠北部落南下。

  而大明军队,却是从东边来的!

  并且来得极为迅速,李察哥紧赶慢赶,也只能带着援兵迅速抵达,却无法快速把粮草全部运来。他以为威福军司的存粮够用,实际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他没有质问李全禄,因为问了也得不到答案。

  “明日就要出城决战了。”李全禄说。

  监军曹煜说道:“我会带着留守部队,把兀剌海城守得万无一失。”

  李全禄欲言又止,叹息着转身离开。

  他们一个都统、一个监军,虽然来自互相敌对的派系,但不妨碍他们联合起来捞钱。

  被韩世忠活捉的野利德贵也有份!

  套外之地,可耕可牧,粮食比较充足。

  那么,囤起来的粮食,可不可以拿出去卖钱呢?

  当然可以!

  在辽金两国统治草原的时候,这里的西夏文武官员不用卖粮食,因为这里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但随着大明灭掉金国控制草原,大明商品源源不断的从河北、山西卖到草原,而草原的特产又可以就近卖去大明内地。威福军司这个贸易节点,突然就失去了原有作用,文武官员的灰色收入瞬间消失。

  想要继续捞钱,只能从粮食下手。

  这里当然不缺食盐,西边和南边都有盐池,但急需铁器、布匹和茶叶。

  李全禄、曹煜、野利德贵三人,在西夏大灾之年,联手倒卖军仓里的粮食。

  那些军粮,一部分往南运去兴庆府周边州县,换那里的廉价食盐。一部分往东运去东胜州,换取那里中转的大明货物。甚至还能把大明货物,往南卖到西夏国都兴庆府。

  李全禄为啥急匆匆去救天德军城?

  因为那里也是贸易中转站,好多军粮运去那里屯着,好多大明货物临时存放在那里。

  曹煜也想保住自己的财货,于是跟着李全禄出兵。半路上又变怂了,害怕死在战场上,于是一个劲儿的劝李全禄撤兵。

  李全禄一是害怕战败,二是为了平账,索性就真的撤兵,把粮食牲畜扔给韩世忠。

  李察哥为啥不愿深究此事?

  因为李全禄是他的嫡系。

  李全禄倒卖军粮做生意的收益,一直都有分出来给李察哥上贡。

  他知道李全禄在倒卖军粮,却不知道李全禄胆子那么大,竟然搞得军仓已经不剩多少。

  都是贪官,谁也别说谁。

  兴庆府周边出现大量起义军,跟李察哥本人脱不了干系。这厮仗着国都周边府县的部落,已经从游牧变成农耕好拿捏,疯狂侵占那些部落的耕地。

  历史上,李仁孝推行的一系列仁政,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分配土地。

  即把李察哥给熬死之后再抄家,获得无数田产分配给国内百姓。只此一项,就立即赢得各部的拥护,部落酋长们纷纷支持李仁孝改革。

  ……

  九万大军,在战场上摆阵就是個问题。

  他先分出三千轻骑,穿越黄河南岸的沙漠,绕过去袭击明军的运粮队。此时是有很多绿洲的,一旦遇到明军精锐,西夏轻骑立即渡河钻进沙漠里。

  这确实把岳飞、韩世忠搞得很烦,只能沿黄河撒出轻骑观察敌踪,一遇敌情立即点燃狼烟报信。

  之前攻下来的诸多西夏碍城,本来就具有烽火台的作用,现在正好驻扎少量士兵利用起来。

  直至明军逼近三十里外,李察哥终于带兵出战。

  数千较弱的步兵,被李察哥留下来守城。

  八千来自镇燕军司的骑兵,被李察哥派去北边埋伏,沿乌加河绕到明军侧后方二十里。

  上万轻骑兵被李察哥撒出去,闹出动静扰乱明军轻骑,以达到遮掩战场的目标,顺便帮那八千侧绕友军打掩护。

  李察哥亲率剩余步骑徐徐前进。

  岳飞、韩世忠这边,则是清一色的骑兵,约有三万两千人左右。

  步兵要么被留下防守天德军城,要么沿途驻守各处碍城,就连炮兵都留在最近的碍城里,等骑兵围城之后再把火炮拖过去。

  两军之间的距离,被渐渐压缩到十余里,双方轻骑还在游走厮杀。

  当相距只有三四里时,李察哥投入更多轻骑兵,并让步兵整理队形列阵向前。

  李察哥的九万大军,真正的核心精锐,其实只有八千人。

  两千亲军。

  三千铁鹞子。

  三千强弩兵。

  强弩兵由李察哥一手打造,是西夏军队里比较新的兵种,为了射破宋军的军阵而建,甚至号称能射穿宋军的重甲。

  这种强弩的弓臂皆杂牛角,箭头则冷锻而成,穿透力胜过宋辽的普通弩箭。